??
1942年8月,德國納粹入侵俄國列寧格勒,整座城市餓殍遍野,一片凄慘,市民排隊領取由皮靴和書封皮煮成的湯維持生命。就是這樣的時刻,俄國人卻決定舉行一場交響樂音樂會,肖斯塔科維奇的列寧格勒交響曲中的片斷被作為結束曲。而肖斯塔科維奇的這一作品是非常陰郁、黑暗、悲慘的,不過事實上,恰恰是肖斯塔科維奇音樂中的荒涼感引起人們的共鳴,支撐起了俄國民眾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樂迷發(fā)現(xiàn),情緒低落時聽一聽悲傷的音樂反倒好受一些。有樂迷笑言,“這是因為聽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比我更苦的人,心里就釋然了。”但也有樂迷表示,這可能是求同心理的驅使。人通常樂于互相分享,促成一種類似物理學上的共振狀態(tài)—共鳴。
科學家:悲傷音樂有助抵抗抑郁
日本東京大學藝術與大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者最近進行了一項科學實驗,發(fā)現(xiàn)悲傷的音樂能夠喚起人們的積極情緒,幫助人們驅散負面情緒的影響。
研究者組織了44個人參與實驗,參加實驗的男女數(shù)量基本相當,懂音樂的和不懂音樂的人數(shù)也大體相等。研究人員請他們聽了三首音樂片段,分別是米哈伊爾·格林卡的“離別”(F小調),菲利克斯·布盧曼菲爾德的“海上”(G小調),以及安立奎·伊格萊希亞斯的“音樂會快板”。聽完音樂后,實驗對象要說出自己的感受。
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雖然傷感的音樂讓人感受到“悲傷”,但聽眾實際感受到的“悲傷”卻沒有像音樂中所表達的那么多。在聽悲傷的樂曲時,聽眾感受到了更多的陶醉、喜歡和喜愛,他們也感受到愉快,以及感覺像在翩翩起舞。換句話說,悲傷的音樂激起了聆聽者的積極情緒。
研究者表示,聆聽者會認為這些音樂比他們自身的經歷更令人憂傷,“不同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用藝術手法展現(xiàn)的‘悲傷’反而讓人感到愉悅,后者不會對人們的人身安全造成實際威脅。聽悲傷音樂可以幫助人處理負面情緒?!?/span>
心理醫(yī)生:“共情”讓聽眾從音樂里苦中取樂
著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從自身的咨詢經歷談起,解釋了這一“共情”現(xiàn)象。他稱前來咨詢的患者往往內心充滿憂傷,把負面情緒完全憋在自己心里,但經過與心理咨詢師交談就慢慢健康、樂觀起來。武志紅認為,悲傷音樂激發(fā)聽者積極情緒,從原理上來說,與來訪者咨詢心理師一樣,“都是把自己的心逐漸打開的過程。悲傷音樂通過自己的悲傷元素,與那些內心傷感的聽眾連接起來,建立共情關系,激活人的鏡像神經元,當我們聽到音樂中的表情或情感狀態(tài)時,就能體會作曲家想表達的感受,走進音樂的情感世界。悲傷音樂讓憂傷者感到不再孤單,感覺有人聆聽、理解他,進而他就會收獲快樂。”
音樂家:從悲傷音樂中感悟積極需要技巧
黎頌文表示,古典音樂大多數(shù)表達的是積極的主題,即使表達的是悲傷的主題,也多是要激勵人們戰(zhàn)勝苦難走向光明,所以很多 看似悲傷的音樂不會讓人消沉,反而會令人更積極。另外,聆聽者的感受更多取決于作曲家想表達的主題,如果作曲家只想讓你悲傷,你是聽不出歡樂的,正如廚師炒了苦瓜,你不會吃出甜味來一樣。
黎頌文稱,包括古典音樂在內的偉大藝術作品基本都蘊含正能量,哪怕表達的是“悲傷、苦難、沉淪”等情緒,最終一定會走向光明。表現(xiàn)悲傷往往只是表達方式,積極才是其蘊含的主題?!氨热缰袊慕浀渥髌贰饵S河》,一方面講述外族入侵的凄涼,但通過表現(xiàn)苦難,最終意義是號召人們奮起而不是沉淪,這樣的作品肯定能激發(fā)人奮發(fā)向上的情緒。大多數(shù)藝術作品都有這樣的功效?!?/span>
從悲傷音樂中感悟積極,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具有一定音樂素養(yǎng)的人,才能從作品中聽出不同的情緒。一般人如果光跟著感覺走,只會越走越糊涂?!敝髑伊_慧山表示。
羅慧山表示,一方面這需要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做支撐,“對音樂結構、功能有所了解,才能感受到一首曲子中哪些部分是鼓舞的,哪些部分是哀傷的,就像柴可夫斯基的《悲愴》,樂迷能聽出鼓舞斗志的成分,但如對音樂無所知的人,可能只會跟著感覺,只聽到悲傷,結果越走越糊涂?!?/span>
另一方面,音樂的觀感與聽眾心態(tài)密切相關,“就像美食一樣,你在開心或憂傷時,吃蛋糕的味道肯定是不一樣的。音樂的意境全憑心造,音樂本質上說無好壞,也無悲傷或喜悅之分,與聆聽心境密切相關,你不高興時聽喜悅的音樂會感覺很吵鬧,而高興時則會有錦上添花的感覺。另外,藝術最怕有最終而單一的答案,無所謂悲傷音樂中聽到樂觀,或樂觀音樂中聽出悲傷,藝術的妙處在于,你能從中體會到各種感受。”
文章源于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