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52.桃花湯詳解研討

152.桃花湯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藥方精選網(wǎng)》和多名老中醫(yī)經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桃花湯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 
     
組成;赤石脂48克(24克生用,24克研成粉末待用) 干姜3克 粳米24克    
加減;
1.手足厥逆,脈沉微,屬脾腎俱虛,陰寒內盛者,加附子、肉桂以增強溫腎暖脾之力;
2.氣虛者,可加黨參、白術以補氣健脾;
3.血虛者,可加當歸以補血;
4.久瀉滑脫甚者,可加煨肉豆蔻以澀腸固脫;
5.腸風下血,日久水止,以致中焦虛寒者,干姜可改用炮姜,以入血分止血;
6.腹痛甚者,加白芍以緩急止痛?!?
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腸炎、慢性結腸炎、 結腸過敏、傷寒腸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帶 下等,證屬脾腎虛寒者。對于久瀉滑脫不禁者,雖無膿血,亦可應用。 1.下痢 (1)痢  (2)痢疾   (3)延遲赤痢  2。飧泄  3.血證 (1)便血  (2)吐血  4。慢性腸炎   5.腹痛  6.腹脹   7.崩漏   8.帶下   9.癃閉  [臨床報道] 1.慢性阿米巴痢疾   2.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3.上消化道出血  
[功用] 溫中祛寒,澀腸止痢。
 [主治] 虛寒痢。下痢日久不愈,便膿血,色黯不鮮,腹痛喜溫喜按,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 本方專于溫中澀腸,主治虛寒血痢。以久痢不愈,便膿血,色黯不 鮮,腹痛喜溫喜按,舌淡苔白,脈遲弱為證治要點?!? 
  桃花湯  (《傷寒論》)
    [異名]  三物桃花湯(《杏苑生春》卷3)。
    [組成]  赤石脂一斤(30g)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干姜一兩(3g)  粳米一升(30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功用]  溫中祛寒,澀腸止痢。
    [主治]  虛寒痢。下痢日久不愈,便膿血,色黯不鮮,腹痛喜溫喜按,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
    [病機分析]  下利、便膿血有新久寒熱之分,初起多屬濕熱,日久不愈,則易傷陽
氣,而成虛寒滑脫之證。本證即為久痢不愈造成的脾腎陽虛,滑泄不禁。脾為后天之
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陽氣相互資生,以溫煦肢體,運化水谷精微。久痢不愈則導致
脾虛中寒,化源不足,進而使腎陽亦虛;且腎為胃關,開竅于二陰,未有久痢而腎不損
者。脾腎陽虛,陰寒凝聚腹中,而見腹痛綿綿,喜溫喜按。中陽不振,下焦無火,既不
能正常運化水谷精微,又不能蒸騰和運化水濕,致寒濕內停,氣滯血凝,腸絡損傷,而
見下痢膿血。由于瀉痢日久,且病屬虛寒,故膿血便色黯不鮮。腎陽虛弱,氣不化水;
且痢下不止,水走腸間,津液匱乏,故見小便不利。脾腎陽虛,固攝無權,腸道不固,
而成經久不愈,滑脫不禁之證。舌質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皆為虛寒的征象。
    [配伍意義]。本方為久痢不愈,脾腎陽虛之證而設。根據(jù)《素問.至真要大論》“散
者收之”、“寒者熱之”,以及《素問.三部九候論》“虛則補之”的治療原則,以固攝溫
補立法。久痢滑脫不禁,當以固澀為先,故方中重用赤石脂澀腸固脫以為君藥。此藥具
溫澀之性,人大腸經,《本草逢源》卷1說:“赤石脂功專止血固下。仲景桃花湯治下痢
便膿血者,取石脂的重澀,人下焦血分而固脫”;《神農本草經》卷l稱其能主“泄痢,
腸游膿血”;《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下冊也說:“石脂原為土質,其性微溫,故善溫養(yǎng)脾胃,
為其具有土質,頗有粘澀之力,故又善治腸僻下膿血?!钡昧』摓椴≈畼?,脾腎陽
虛為病之本,因此在澀腸固脫的同時,又當配伍溫補脾腎之品,方選干姜溫中祛寒,為
臣藥。干姜為辛熱之品,人中焦,可溫補脾胃,并可助元陽,祛除里寒,為溫里之要
藥,“去臟腑沉寒痼冷,發(fā)諸經之寒氣,治感寒腹痛”(《本草述鉤元》卷工5),本方以之
溫運脾腎陽氣,恢復其溫煦運化和統(tǒng)攝的功能,以治其本。且張錫純亦有論述:“因此證
其氣血因寒而瘀,是以化為膿血,干姜之熱既善祛寒,干姜之辛又善開瘀也”(《醫(yī)學衷
中參西錄》下冊)。粳米甘緩性子,養(yǎng)胃和中,《本草思辨錄》卷2稱:“粳米平調五臟,
補益中氣”,本方以之補脾胃,以養(yǎng)五臟,療虛損,并可緩和赤石脂金石之性,使不礙
胃,為佐藥。三藥同用,共奏溫中祛寒,澀腸止痢之功。
    本方配伍特點:斂澀固脫與辛熱溫散相伍,澀溫并用,以澀為主。溫里散寒則脾腎
陽復,固攝有司;澀腸固脫則氣血不失,脾腎得養(yǎng),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由于方中所用君藥赤石脂又稱桃花石,其顏色紅似桃花,且具春和之義,故名“桃花湯:’。
    [類方比較]  真人養(yǎng)臟湯、四神丸、桃花湯三方均具溫澀之性,有澀腸固脫之功,
用治虛寒瀉痢日久,滑脫不禁之證。但四神丸重用補骨脂為君藥,以溫腎為主,補命門
以暖脾土,兼以酸澀固腸,為治療腎陽虛衰,火不暖土之五更泄瀉的代表方劑。真人養(yǎng)
臟湯和桃花湯則偏重于溫補脾陽,澀腸止瀉,宜于久痢傷脾,腸失固澀之瀉痢不止。其
中真人養(yǎng)臟湯重用罌粟殼為君藥,輔以肉豆蔻、訶子、人參、白術等,澀腸固脫之力較
強,兼以益氣健脾,養(yǎng)血和血,適用于脾虛氣弱,久而及腎,而以脾虛為主之泄痢無
度,滑脫不禁,甚則脫肛不收者;桃花湯則重用赤石脂為君藥,重在溫中澀腸,適用于脾胃虛寒之下痢膿血者。    :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專于溫中澀腸,主治虛寒血痢。以久痢不愈,便膿血,色黯不
鮮,腹痛喜溫喜按,舌淡苔白,脈遲弱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手足厥逆,脈沉微,屬脾腎俱虛,陰寒內盛者,加附子、肉桂以增強
溫腎暖脾之功;氣虛者,可加黨參、白術以補氣健脾;血虛者,可加當歸以補血;久瀉
滑脫甚者,可加煨豆蔻以澀腸固脫;腸風下血,日久不止,以致中焦虛寒者,干姜可改
用炮姜,以人血分止血;腹痛甚者,加白芍以緩急止痛。
    3。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腸炎、慢性結腸炎、
結腸過敏、傷寒腸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帶
下等,證屬脾腎虛寒者。對于久瀉滑脫不禁者,雖無膿血,亦可應用。
    [使用注意]  本方溫澀止痢,適用于虛寒久痢,故瀉痢初起有積滯者勿用;或雖為
久痢,而有濕熱見證者,也不宜單獨應用。
    [源流發(fā)展]  桃花湯始見于東漢.張仲景《傷寒論》?!秱摚嫔訇幉∶}證并治》
載:“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敝倬耙粤洷孀C治療傷寒,少陰病為六
經病之一,以心腎虛衰為主要特征,陽氣虛衰,陰血不足,全身抗病功能明顯下降,常
為疾病之危重階段。此時,出現(xiàn)下利、便膿血,當是脾腎虛寒,下焦不固;大腸滑脫所
致,故用本方以固澀溫補。后世醫(yī)家奉本方為收澀止利的代表方劑,并廣為應用,不斷
創(chuàng)新。如《備急千金要方》卷15之大桃花湯,以本方去粳米,加當歸、龍骨、牡蠣、
附子、白術、甘草、芍藥、人參,治久痢不愈,氣血虛弱者;又有桃花丸,即以本方去
粳米,改湯為丸,歷代多用于胃腸虛冷,腹痛下痢,腸滑不禁。清.吳瑭將本方加減化
裁,變溫為補,用于治療溫病,如《溫病條辨》卷2載人參石脂湯,以炮姜易干姜,加
人參,用治久痢陽明不闔;《溫病條辨》卷3載桃花粥,以本方去干姜,加人參、炙甘
草,用于溫熱病后期,余熱尚存,但正氣不支,脾胃虛極,關閘不藏,癥見身雖熱,下
利日數(shù)十行,完谷不化,舌絳苔少,脈虛數(shù),以之大補脾胃之陽,收斂澀閉。此外,
《太平圣惠方》.卷73,治婦人久赤白帶下,用白芍藥、赤石脂、干姜,研為細末,食前
以粥調下,亦是從桃花湯化裁而來。
    [疑難闡釋]
    1.關于方名  張志聰說:“赤石脂色如桃花,故名桃花湯”(《傷寒論集注》卷4)。
王子接言:“桃花湯,非名其色也,腎臟陽虛用之,一若寒谷有陽和之致,故名”(《絳雪
園古方選注》卷上)。李時珍認為,《唐本草》所載之桃花石即赤石脂,“此即赤白石脂之
不粘舌,堅而有花點者,非別一物也,故其氣味功用皆同石脂。昔張仲景治痢,用赤石
脂,名桃花湯”(《本草綱目》卷9)。諸家之言各有所據(jù),當合而參之。
    2。對于本方證“少陰病,下利,便膿血”病機的認識  由于《傷寒論》原文敘證
簡略,故后世醫(yī)家對本證病機的認識頗不一致,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是
下焦虛寒,不能固攝所致,以成無己為代表,成氏說:“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下焦不約
而里寒也。與桃花湯,固下散寒”(《注解傷寒論》卷6)。另一種認為是少陰經傳經熱
邪所致,以吳昆為代表,吳氏說:“此證自三陽傳來者,純是熱證……蓋少陰腎水也,
主禁固二便,腎水為火所灼,不能濟火,火熱克伐大腸金,故下利且便膿血”(《醫(yī)方考》卷1)。
    下利便膿血屬于熱證者雖多,但因下焦虛寒不固而便膿血者亦不少見。對于熱證便
膿血,仲景明確指出有下重,渴欲飲水等見證,可資鑒別,如白頭翁湯證,“熱利,下重
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而桃花湯證,
見于病人少陰,二三日至四五日,出現(xiàn)下利不止,而無里急下重,渴欲飲水等熱癥,當
非屬熱。分析本方的藥物組成,以方測證,應以少陰虛寒滑脫為是;方中重用赤石脂固
腸胃,輔干姜散寒溫里,佐粳米甘緩補中,共奏溫補澀腸之功,可見此方證應屬虛寒。
汪昂說:“竊謂便膿血者,固多屬熱,然豈無下焦虛寒,腸胃不固,而亦便膿血乎?若以
此為傳經熱邪,仲景當用寒劑以散其熱,而反用石脂固澀之藥,使熱閉于內而不得泄,
豈非關門養(yǎng)盜,自貽伊戚也耶”(《醫(yī)方集解.收澀之劑》,此論言之有理。
    3。關于本方的臨床應用  《傷寒論》指出,本方用于“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若僅以“下利,便膿
血”來論述和應用桃花湯,似乎有失偏頗。腹痛、小便不利亦不能忽視,它們不僅可以
作為診斷及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jù),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桃花湯證以腹痛、小便不利作為
主癥出現(xiàn),這在臨床上也是屢見不鮮的。關鍵是把握住脾腎虛寒,下元不固這一主要病
機。矢數(shù)道明將桃花湯“用于里有濕邪而引起下粘液、血液、膿汁、腹痛、小便不利疲
勞者;.…..亦可用于直腸潰瘍、直腸癌、痔瘺、肛門周圍炎、肛門部潰瘍、肛門癰疽
等屬虛寒證者”(《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正篇》),決不只是經驗之談。
    4.關于本方的歸類  多數(shù)方書將桃花湯歸人固澀劑,但也有不同意見,認為赤石
脂、粳米補益脾土,干姜溫中固腎,全方具有溫運脾腎陽氣,樞轉中下焦氣機的功用;
從臨床看,本方也不僅限于治療下痢、便膿血,即使用于癃閉、腹脹時,也不會引起便
秘,故應屬溫里劑更為切合??继一C,為脾腎陽虛不固,導致久痢滑脫,故治
以溫里固澀兼用。方中赤石脂長于固澀止痢,不以溫里見長,用量達一斤之多,而長于
溫里之干姜僅用一兩,其固澀與溫里何者為主,不言而喻。且仲景在方后明言:“若一服
愈,余勿服”,若方為溫里而設,應無僅用一劑,得效便止之理;之所以不再使用本方,
當恐過用固澀,有閉門留寇之虞。后世醫(yī)家使用本方,也主要用于脾腎虛寒之久痢滑
脫。故本方應屬于固澀劑為妥。
    5.關于方中粳米的作用  《本草蒙筌》卷5謂:“傷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義,
未嘗一拘。少陰證,桃花湯每加,取甘以補正氣也?!爆F(xiàn)代研究表明:腹瀉可導致大量
的水與電解質(主要是鈉)丟失,造成脫水與電解質紊亂。而在腸腔液中,一定量的淀
粉水解成葡萄糖時,可使鈉、水的吸收增加三倍,從而有效地防止水、鈉的過多丟失,
并可防止因腹瀉而合并營養(yǎng)不良。臨床上用含淀粉類谷物代替藥物治療腹瀉的報道日漸
增多。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米湯對治療腹瀉的作用比葡萄糖電解質溶液好。仲景在
。本方中用粳米達一升之多,其旨與現(xiàn)代醫(yī)學暗合,而后世醫(yī)家用本方治療腸胃虛寒,冷
痢滑脫,常去粳米,實有失仲景本意。寧原《食鑒本草》贊粳米曰:“補脾,益五臟,壯
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耳”(錄自《中藥大辭典》)。
    [方論選錄]    、
    1.成無己:“陽明病下利便膿血者,協(xié)熱也;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下焦不約而里寒也。
    與桃花湯,固下散寒。澀可去脫,赤石脂之澀,以固腸胃;辛以散之,干姜之辛,
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補正氣?!?《注解傷寒論》卷6)
    2。許宏:“陽明病,下利膿血者,為協(xié)熱也,屬白頭翁湯;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
為下焦不約而里寒也。故用赤石脂為君,而固腸胃,澀可去脫也;干姜為臣,散寒溫
氣,辛以散之也;粳米為佐使,以補正氣而安其中,甘以緩之也?!?《金鏡內臺方議》卷10)
    3。吳昆:“此證自三陽傳來者,純是熱證。成無己因其下利而曰協(xié)熱,因其用干姜
而日里寒。昆謂不然。蓋少陰腎水也,主禁固二便,腎水為火所灼,不能濟火,火熱克
伐大腸金,故下利且便膿血。此方用赤石脂,以其性寒而澀,寒可以濟熱,澀可以固
脫;用干姜者,假其熱以從治,猶之白通湯加入尿、豬膽,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用芩、
連,彼假其寒,此假其熱,均之假以從治爾。《內經》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
逆之,甚者從之;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正此之謂。用粳米者,
恐石脂性寒損胃,故用粳米以和之。向使少陰有寒,則干姜一兩之寡,豈足以溫?而石
脂一斤之多,適足以濟寒而殺人矣。豈仲景之方乎?噫,以聊攝之明,猶且昧此,則下聊攝者可知矣?!?《醫(yī)方考》卷1)
    4。李時珍:“張仲景用桃花湯治下利便膿血,取赤石脂之重澀,人下焦血分而固脫;
干姜之辛溫,暖下焦氣分而補虛;粳米之甘溫,佐石脂、干姜而潤腸胃也?!?《本草綱目》)
    5.方有執(zhí):“腹痛,寒傷胃也;小便不利,下利不止者,胃傷而土不能制水也;便
膿血者,下焦滑脫也。石脂之澀,固腸虛之滑脫;干姜之辛,散胃虛之里寒;粳米甘
乎,和中而益胃。故三物者,所以為少陰下利便膿血之主治也?!?《傷寒論條辨》卷5)
    6.汪昂:“如此證成氏以為寒,而王肯堂、吳鶴皋皆以為熱。竊謂便膿血者,固多
屬熱,然豈無下焦虛寒,腸胃不固,而亦便膿血者乎?若以此為傳經熱邪,仲景當用寒
劑以散其熱,而反用石脂固澀之藥,使熱閉于內而不得泄,豈非關門養(yǎng)盜,自貽伊戚也
耶?觀仲景之治協(xié)熱利,如甘草瀉心、生姜瀉心、白頭翁湯等,皆用芩、連、黃柏,而
治下焦虛寒下利者,用赤石脂禹余糧湯。比類以觀,斯可見矣。此證乃因虛以見寒,非
大寒者,故不必用熱藥,惟用甘辛溫之劑以鎮(zhèn)固之耳?!侗静荨费允詼兀芤鏆?、
調中、固下,未聞寒能損胃也?!?《醫(yī)方集解.收澀之劑》)
    7。汪琥:“此條乃少陰中寒,即成下利之證。下利便膿血,協(xié)熱者多。今言少陰病
下利,必脈微細,但欲寐,而復下利也;下利日久,至便膿血,乃里寒而滑脫也。”
(《傷寒論辨證廣注.附中寒論辨證廣注》卷中)
    8。王子接:“桃花湯,非名其色也,腎臟陽虛用之,一若寒谷有陽和之致,故名。
石脂人手陽明經,干姜、粳米人足陽明經,不及于少陰者,少陰下利便血,是感君火熱
化太過,閉藏失職,關閘盡撤,緩則亡陰矣。故取石脂一半,同干姜、粳米留戀中宮,
載住陽明經氣,不使其陷下;再內石脂末方寸匕,留藥以沾大腸,截其道路,庶幾利血
無源而自止,其腎臟亦安矣?!?《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上)
    9.吳儀洛:“此少陰傳經熱邪也,陰經循行于里,故腹痛下利。仲景反用石脂、干
姜之溫澀何意?蓋下利至于不止,熱勢已大衰,而虛寒滋起矣,故非固脫如石脂不可;
且石性最沉,味澀易滯,故稍用干姜之辛散佐之;用粳米獨多者,取其和中而養(yǎng)胃也。
石脂用半全半末,以全用則氣味不出,純末又難于下咽,所以斟酌其當而為之者也?!?《成方切用》卷2)
    10.張錫純:“少陰之病寒者居多,故少陰篇之方亦多用熱藥。其中桃花湯治少陰病
下痢膿血,又治少陰病三四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膿血者。按:此二節(jié)之
文,未嘗言寒,亦未嘗言熱。然桃花湯之藥,則純系熱藥無疑也。乃釋此二節(jié)者,疑下
利膿血與小便不利必皆屬熱,遂強解桃花湯中藥性,謂石脂性涼,而重用一斤,于姜雖
熱,而只用一兩,合用之仍當以涼論者。然試取石脂一兩六錢、干姜一錢煎服,或涼或
熱必能自覺,藥性豈可重誤乎?有謂此證乃大腸因熱腐爛致成潰瘍,故下膿血?!侗窘洝?br>謂石脂能消腫祛瘀,故重用一斤以治潰瘍,復少用干姜之辛烈,以消潰瘍中之毒菌。然
愚聞之,毒菌生于熱者,惟涼藥可以消之,黃連、苦參之類是也;生于涼者,惟熱藥可
以消之,干姜、川椒之類是也。桃花湯所主之下膿血果系熱毒,何以不用黃連、苦參佐
石脂,而以干姜佐石脂乎?雖干姜只用一兩,亦可折為今之三錢,雖分三次服下,而病
未愈者約必當日服盡。夫一日之間服干姜三錢,其熱力不為小矣,而以施之熱痢下膿血
者,有不加劇者乎?蓋下利膿血原有寒證,即小便不利亦有寒者。注疏諸家疑便膿血及
小便不利皆為熱證之發(fā)現(xiàn),遂不得不于方中藥品強為之解,斯非其智有不逮,實因臨證
未多耳。”(《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冊)
    “石脂原為土質,其性微溫,故善溫養(yǎng)脾胃,為其具有土質,頗有粘澀之力,故又
善治腸僻下膿血。又因其生于兩石相并之夾縫,原為山脈行氣之處,其質雖粘澀,實兼
能流通氣血之瘀滯,故方中重用之以為主藥。至于一半煎湯,一半末服者,因凡治下利
之藥,丸散優(yōu)于湯劑,且其性和平,雖重用一斤猶恐不能勝病,故又用一半篩其細末,
納湯藥中服之也。且服其末,又善護腸中之膜,不至為膿血凝滯所傷損也。用干姜者,
因此證其氣血因寒而瘀,是以化為膿血,干姜之熱既善祛寒,干姜之辛又善開瘀也。用
粳米者,以其能和脾胃,兼能利小便,亦可為治下利不止者之輔佐品也?!?《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下冊)
    11.曹家達:“少陰為病,水凝而血敗,寒水過多,不及注滲膀胱而為溺,乃溢人回
腸而下利,水寒血凝,浸成腐朽,乃便膿血,非溫化其寒,而填止其濕,不惟下利不
止,而膿血又將加劇。此證先下利而見膿血,與《金匱》先便后血正同,故桃花湯方
治,宜與《金匱》黃土湯略相似。方中用赤石脂,與用灶中黃土同,用干姜與用附子
同,用粳米與用甘草同。惟下血為濕熱傷血而下注,與水寒傷血不同,故彼方有黃芩,
而本方無之。下血為鮮血,與腐敗而成膿血者又不同,故彼方有養(yǎng)血之阿膠、地黃,而
本方無之。此則二證之不可通治者也……蓋此證濕為第一因,由寒濕浸灌致內臟血絡腐
敗為第二因,由下利而脾精耗損為第三因。方治所以用赤石脂為主藥,干姜次之,而粳
米又次之也。”(《傷寒發(fā)微》)
    12.謝觀:“此治少陰直中寒證之法。少陰經虛寒,至腸內亦虛寒,不能固血而外
泄,故以石脂澀之,干姜溫之,粳米補之,虛甚者,雖參亦可加入。明其并無熱滯,與
白頭翁及葛根芩連之證截然不同也。”(《中國醫(yī)學大詞典》)
    [評議]  桃花湯所治之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成氏、許氏、汪氏、謝氏等多數(shù)醫(yī)家認
為是虛寒證,唯吳昆釋為熱證,觀點差距如此之大,除仲景語焉不詳外,另一個主要原
因是對赤石脂的寒熱性質有不同的認識。考《神農本草經》。卷9有五色石脂,味甘平,
各隨五色補五臟;《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等后世本草多認為赤石脂性溫。從唐、
宋方書所載之桃花湯類方及其主治分析,赤石脂是性溫而非性寒,桃花湯證是寒證并非
熱證,如《備急千金要方》卷15之桃花丸,即本方去粳米,用治冷痢,《太平惠民和劑
局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亦用此方治療冷痢腹痛,均可作為佐證。對于石脂固澀滑
脫,干姜辛溫散寒,粳米甘緩和中,注家意見較為一致。對于赤石脂特殊服法的意義,
吳儀洛認為:“以全用則氣味不出,純末又難于下咽”;王氏認為:“留藥以沾大腸,截其
道路,庶幾利血無源而自止”;張氏認為:“服其末,又善護腸中之膜”,總而言之,即提
高藥物濃度,加強吸附收澀作用,保護腸道粘膜,此足資啟發(fā)后學。至于曹氏提出本方
治療出血證,已經臨床驗證,但須注意應以脾腎虛寒者為宜。
    [驗案舉例]
    1.下痢
    (1)痢  《臨證指南醫(yī)案》卷7:某,脈微細,肢厥,下痢無度。吳茱萸湯但能止
痛,仍不進食,此陽敗陰濁,腑氣欲絕,用桃花湯,赤石脂、干姜、粳米。
    按語:下痢無度,肢厥,脈微細,證屬少陰,吳茱萸湯與桃花湯均可用于少陰下
痢,但吳茱萸湯適用于中陽虛衰,升降失常者,本案為陽敗陰濁,腑氣欲絕,關門不
固,急當固澀滑脫,故用桃花湯。
    (2)痢疾  《河南中醫(yī)》  (1995,1:15):某女,59歲,1989年秋發(fā)病,發(fā)熱,腹
痛,下利赤白粘凍,日夜10余次。發(fā)病次日住院,以氯霉素、慶大霉素、氟哌酸及輸
液治療。4天后,熱退,精神好轉,但泄瀉次數(shù)不減,膿血便,血多膿少,絕無糞便,
并伴有厭食,臍周痛。查:腹軟,舌質干絳,苔黃干,脈沉細數(shù)。思仲景有桃花湯治下
利便膿血之訓,遂用桃花湯原方,水煎服;另用赤石脂3g,研細末,開水調服。停用
一切西藥。服1劑后,當夜僅下利2次,膿血明顯減少,次日原方再服1劑,下利即
止。繼服健胃消食之劑,觀察2天后出院。隨訪1年,未曾復發(fā)。
    (3)延遲赤痢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正篇》:34歲婦女,50日前發(fā)高熱,第3
日開始有血便,雖經隔離室治療后,但癥狀仍重。現(xiàn)已不發(fā)熱,無其它自覺癥狀,但1
日排膿血便數(shù)行。既無后重又無腹痛,便秘已大約3日,灌腸又便出血液、粘液和膿
汁。呈現(xiàn)嚴重消瘦衰弱貧血狀,脈沉細,略頻數(shù),舌苔污穢,如吃粥后殘留之污穢,食
欲尚好。心下痞硬,臍下虛弱。由于久利而下焦虛脫。與《壽世保元》之白術和中湯無
效,體溫下降,手足冷,自覺胸苦動悸,因此診為虛寒性下利,改用桃花湯后膿血便數(shù)
日即止,近已為白色便,與十全大補湯,白利亦愈,約2個月后愈。桃花湯全部同煎亦
有效,如果在煎后再人赤石脂2.5分,療效尤佳。
    2。飧泄  《吳鞠通醫(yī)案》卷4:田,十四歲,暑溫誤下,寒涼太多,洞泄之后,關
閘不藏,隨食隨便,完谷絲毫不化,脈弦。與桃花湯改粥法。人參、赤石脂(末)、干
姜、甘草(炙)、禹余糧(細末)、粳米。先以人參、甘草、干姜三味煎去渣,湯煮粥
成,然后和人赤石脂、禹余糧末。愈后補脾陽而大健。
    按語:《溫病條辨》卷3載:“溫病七、八日以后,脈虛數(shù),舌絳苔少,下利日數(shù)十
行,完谷不化,身雖熱者,桃花粥主之?!狈街凶⒃唬骸案奶一珵橹?,取其逗留中焦之
意,此條認定完谷不化四字要緊?!笨蓞?。本案即為溫熱病后期,脾胃虛極,脾失健運,
關閘不藏,予桃花湯加味改粥,溫補固澀。
    3.血證
    (1)便血  《臨證指南醫(yī)案》卷7:蔡,三八,脈濡小,食少氣衰,春季便血,大
便時結時溏,思春夏陽升,陰弱少攝,東垣益氣之屬升陽,恐陰液更損。議以甘酸固
澀,闔陽明為法,人參、炒粳米、禹糧石、赤石脂、木瓜、炒烏梅。
    按語:本案便血,盡管有脾腎陽氣虛弱之候,但因時當春夏之交,如用溫補益氣之
劑,恐陽升火動,重傷陰血,故予溫澀甘酸共用。葉桂之審時度勢,膽大心細,由此可見一斑。
    (2)吐血  《浙江中醫(yī)雜志》(1982,8:378):某男,素有胃潰瘍病,因酒后發(fā)生嘔
血約500ml,經救治后,大吐血轉為陣發(fā)性吐血。癥見:陣發(fā)性吐血,每次10—15ml,
色淡,面色蒼白,精神委靡,胃中覺冷,不欲飲食,腹痛綿綿,泄瀉清稀,日四五行,
舌淡苔白,脈沉弱無力。證屬中焦虛寒,統(tǒng)攝無權。方用桃花湯加黃芪、黨參,服2劑
后,吐血輕,服5劑后吐血止。
    按語:本案吐血屬中焦虛寒,統(tǒng)攝無權。桃花湯雖可固澀止血,但溫補中焦之力不
足,故加參、芪溫補中氣,使氣能攝血,而吐血得止。
    4。慢性腸炎  《浙江中醫(yī)雜志》(1982,8:378):某女,52歲,1981年4月21日
診?;颊呔糜新阅c炎病史,大便溏薄,腹痛綿綿。今年正月初四,因食油膩下利不
止,服痢特靈等藥后泄利稍減,但仍日10余行,呈白色膿粘狀,伴小便不利,腹部冷
痛,肢冷,面黃,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無力。證屬脾陽虛衰,下元失固,治宜補
脾回陽,溫中固澀,方用桃花湯。服6劑,大便正常,腹痛消失。
    5.腹痛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19:示吉曰:毛方來忽患真寒癥,腹痛自汗,四肢厥
冷,諸醫(yī)束手,予用回陽湯救急而痊。吳石虹曰:癥雖暫愈,后必下膿血,則危矣。數(shù)
日后,果下利如魚腦,全無臭氣,投參附不應。忽思三物桃花湯,仲景法也,為丸與之,三四服愈。
    按語:桃花湯證之腹痛,一般為腹痛綿綿,腹部虛滿,按之柔軟,喜得溫按。本案
痛至肢厥汗出,終以桃花湯愈,當為臍腹絞痛,有下利之兆;回陽湯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終非對證之劑。
    6.腹脹  《中醫(yī)雜志》(1984,7:18):某女,48歲,1978年4月2月診。自訴2
年前第3腰椎外傷后體質漸衰,其后腹脹如鼓,二便可。先后經福州、上海兩所醫(yī)院檢
查,肝脾無腫大,未見腹水征,常規(guī)、生化及物理檢查均未見異常,擬診“外傷致自主
神經紊亂”,中醫(yī)曾用寬中下氣消腫之劑而未效。查其人面色黯晦,精神委靡,厚衣被,
腹脹如鼓,但膚色尚未變,腰痛,按其傷處有麻痹感,寐差,二便可,苔薄白,脈微
細。此督脈外損,復因治失宜,久而致脾腎陽氣不運,氣化失司。法當溫運脾腎,通調
任督。以桃花湯加骨片鹿茸、人乳、老酒,服藥10天后腹脹膨隆漸輕,腰不痛,行動
自如,納食增,面轉紅潤,神清志爽。15天后腹脹膨隆盡消,脈轉緩和,繼與龜鹿二仙湯善后而安。
    按語:《經》云:臟寒生滿病,腰為腎之府。今腰傷損及腎命督脈,精氣耗散,命
門火衰,氣化無權,故腹脹如鼓,用桃花湯取其溫補固澀,更佐以血肉有情之品,填精
補腎,老酒溫運陽氣,方轉病為安,可謂奇病還得奇方治。
    7.崩漏  《江蘇中醫(yī)雜志》(1987,5:17):某女,47歲,1985年11月初診。患者
2月來經行淋漓不盡,色淡不鮮,時兼清稀樣分泌物。婦檢:子宮無異常,宮頸中度糜
爛。經服中西止血藥未效。投桃花散12g,分3次飯前服,每次用紅參6g,血余炭lOg,
煎湯沖服。服藥2劑崩漏止,后以人參養(yǎng)營湯善后。
    8.帶下  《江蘇中醫(yī)雜志》(1987,5:17):某女,46歲,1982年7月初診?;颊?br>近半年來白帶清稀腥臭,時時淋出,舌淡苔白,脈沉滑,曾用中西藥治療,時好時壞,
反復發(fā)作。投桃花散lOg,分3次飯前服,用蒼術5g、薏苡仁lOg煎湯送服,服藥5天痊愈,追訪3個月未復發(fā)。    .
    按語:案7、8所用之桃花散,為赤石脂lOOg,干姜60g,分研極細末,調勻制成,以瓶收貯。
    9.癃閉  《中醫(yī)雜志》(1984,7:18):某女,42歲,1978年4月5日診。自訴半
年來腹脹,少腹拘急,尿少而尿意頻,日排尿僅100—200ml左右,住某院內科治療,
查尿常規(guī)及各項生化、物理檢查均未見異常,擬診“少尿原因待查和內分泌功能紊亂”,
給予維生素類、雙氫克尿噻、速尿等劑治療,初時藥后尿量增至1500—2000ml,腹脹
隨減,但納差,停藥諸癥又發(fā),再以前藥治療而難有起色。轉中醫(yī)以八正散、五苓散等
利水劑出入,亦服藥時好轉,停藥復如舊,病趨重篤,改濟生腎氣、滋腎通關等劑加減
也僅取一時之效??淘\:其人面色蒼白,形體肥胖,口和納呆,惡心欲嘔,心煩易怒,
少腹拘急,腹脹尿少,尿意頻頻,尿色白濁,大便干,三四日一行,舌黯淡肥大,脈沉
緊。此屬脾腎陽氣衰憊,樞機不運,方擬桃花湯,清水煎至米爛熟為度,棄渣分晝三夜
一溫服。2日后大便通,小便利,色白濁,精神好轉,寐安,納食稍增,余癥減輕。再
服4日后’,尿量增,腹脹、少腹拘急和心煩欲嘔等癥已除,面紅潤,納增,舌體肥胖,
苔凈,脈沉緊,原方再進。10日后舌脈復如常人,二便正常,遂以調理脾腎之劑善后。
    按語:患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屢投利水之劑無功,而以桃花湯取效,當責之脾
腎陽虛,氣不化水,方中赤石脂雖長于澀腸止痢,但《本草匯言》謂其有“滲停水,去
濕氣”(錄自《中藥大辭典》)之功,用之尚屑對證。
    [臨床報道]
    1.慢性阿米巴痢疾  本病多由急性經久不愈而轉成,多屬中醫(yī)冷痢,一般表現(xiàn)為
腹部隱痛,排膿血膠樣粘液便。以桃花湯治療本病歷經數(shù)十載,治愈多例,所舉病例4
人,均服藥3—5劑即見效,繼以健脾和胃法調理l周而愈L3j。
    2.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以桃花湯為主治療20例?;颊咧饕憩F(xiàn)為腹痛、腹
瀉,膿血便,直腸乙狀腸鏡檢查及X線檢查顯示:結腸炎病變伴有潰瘍形成。氣虛者
加人參、白術、云苓,血虛者加貢膠、雞子黃,出血者加地榆、荊芥炭。結果:治愈16例,好轉4例L4j。
    3.上消化道出血  本方去粳米加山藥、烏賊骨、白及、三七、生大黃、炙甘草為
基本方,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便血屬脾胃虛寒型患者32例,均經胃鏡或X線鋇餐造
影確診。32例中,工7例用藥2天內大便潛血轉陰,11例用藥3天大便潛血轉陰,2例
4天后轉陰,2例(胃癌)無效L5j。
    [附方]  赤石脂禹余糧湯(《傷寒論》)  赤石脂一斤(12g)碎  太一禹余糧一斤
(12g)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功用:收斂、澀腸、止
瀉。主治:瀉利日久,滑泄不禁,脫肛等癥。
    本方源于張仲景《傷寒論》,《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載:“傷寒,服湯藥,下
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
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br>    方中赤石脂甘溫,收斂固脫;禹余糧甘平,澀腸止瀉,并能止血,二藥配伍能固下
焦而治久瀉、脫肛。故柯琴云:“二石皆土之精氣所結,石脂色赤人內,助火以生土,余
糧色黃人戊,實胃而澀腸,急以治下焦之標者,實以培中宮之本也。要知此證,土虛而
火不虛,故不宜于姜、附。仲景曰:復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芍c桃花湯別成一局
矣”(錄自《古今名醫(yī)方論》卷3)。
[附方]  赤石脂禹余糧湯(《傷寒論》)  赤石脂一斤(12g)碎  太一禹余糧一斤
(12g)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功用:收斂、澀腸、止
瀉。主治:瀉利日久,滑泄不禁,脫肛等癥?!      ?
組成;赤石脂48克 禹余糧48克  
功用:收斂、澀腸、止 瀉。主治:瀉利日久,滑泄不禁,脫肛等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桃花湯:少陰利屬虛寒者,久痢不愈,下痢便膿血,色暗不
《傷寒論》之桃花湯
桃花湯治療虛寒下利,下利便膿血
漫談桃花湯
《傷寒論》113方——桃花湯
桃花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