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
[組成] 麥門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參三兩(9g) 甘草二兩(6g) 粳米
三合(6g) 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功用] 滋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
[主治]
1.肺陰不足證 咳逆上氣,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
少苔,脈虛數(shù)。
2.胃陰不足證 氣逆嘔吐,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病機分析] 本方主治之肺陰不足證是因肺胃陰津耗損;虛火上炎所引起。津傷則
陰虛,陰虛則火旺,火旺必上炎,以致肺氣上逆,于是發(fā)生咳逆上氣;更因肺胃陰傷氣
逆,灼津為痰,復(fù)加之肺不布津,津聚為痰,所以咳吐涎沫,且咳吐涎沫愈甚,則肺津
損傷愈重,日久不止,前人認為遂致肺葉萎縮,發(fā)為肺痿。然咳逆之因甚多,何以斷為
肺陰不足?蓋因伴咯痰不爽、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和脈虛數(shù)之諸陰虛燥熱癥
故也。 廠
本方另+治之胃陰不足證,責(zé)之胃陰受損,其氣上逆。蓋胃主納谷,其氣以降為
順,今胃陰不足,則氣不降而升,故氣逆嘔吐作矣;口渴咽干,系胃陰不足,津不上承
所致。舌紅少苔,脈來虛數(shù),正是陰津虛虧之象。
[配伍意義] 本方主治雖有二證,實則均屬肺胃陰虛,氣逆不降,故治宜潤肺益
胃,降逆下氣。方中麥門冬甘寒清潤,入肺、胃兩經(jīng),有養(yǎng)陰生津,滋液潤燥,并清虛
熱之功,重用為君;誠如《本草新編》卷2所說:“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
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
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佐也。但世人未知麥冬之妙用,往往
少用之而不能成功為可惜也。不知麥冬必須多用,力量始大,蓋火伏于肺中,爍干內(nèi)
液,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制矣;熱熾于胃中,熬盡其陰,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
熄矣?!比藚⒀a中益氣,蓋脾胃氣旺,則自能于飲食水谷中生化津液,上潤于肺矣,亦
即“陽生陰長”之意,用作臣藥。甘草、大棗、粳米性子甘潤,和中滋液,進一步加強
麥冬、人參滋補肺胃陰液的作用,且甘草、大棗、粳米配伍人參/可培土生金,.共為佐
藥。半夏辛溫,本不宜用于治療肺胃陰傷之證,但本方在使用大量麥門冬的前提下,配
入小量的半夏,亦用作為佐藥,其具體配伍意義有三:一是降逆化痰,肺胃陰虧,虛火
上炎,則不僅氣機上逆,而且進一步灼津為痰,半夏既可下氣止咳,又可降逆止嘔,還
可化痰治標;二是開胃行津,治燥必須滋陰生津,但肺胃之氣逆亂,滋潤反使陰津不得
布散,配人半夏開胃行津,可使陰津布散而達治燥之功;三是防止滋膩,肺胃陰虧,中
氣亦虛,應(yīng)用大量滋陰生津之品,每有膩滯呆中之弊,少佐半夏之辛燥,則潤燥相得,
動靜結(jié)合,使滋陰而不滯中,和中亦不傷津。故喻昌謂本方“增入半夏之辛溫一味,其
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醫(yī)門法律》卷6),誠為閱歷有得之談。甘
草調(diào)和諸藥,兼作使藥。諸藥相配,合而成方,可使肺胃陰復(fù),逆氣得降,中土健運,
則諸癥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點有二:一是潤中有燥,本方屬于潤燥之劑,但組方并非純用養(yǎng)陰
藥,而是在重用麥冬的前提下,少量配伍溫燥之半夏,以使?jié)欀杏性锒潭荒?,動靜
結(jié)合而相反相成;二是培土生金,本方原治肺痿,全方藥僅六味,但益氣和中之品人
參、甘草、大棗與粳米就用了四味,充分體現(xiàn)了虛則補母、補土生金之法。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原治虛熱肺痿,除咳唾涎沫外,應(yīng)具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
虛數(shù)之癥。后世亦用于治療肺陰不足或胃陰不足證,除咳逆或嘔吐外,亦應(yīng)具備上述虛
熱之癥。
2.加減法:陰傷甚者,加沙參、玉竹等;咳逆較甚者,加百部、款冬花等;嘔吐
較甚者,加竹茹、生姜等;方中人參亦可用西洋參代,則益氣養(yǎng)陰之功更佳。
3。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癥、肺結(jié)核、矽肺、慢性肺纖
維化、慢性咽喉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糖尿病和干燥綜合征等,辨證屬于
肺陰不足或胃陰不足者。
[使用注意] 肺痿一病,有虛熱與虛寒之分。屬于虛寒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發(fā)展] 本方出于《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原文曰:“火
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焙笫泪t(yī)家認為此方所治為虛熱肺痿,
由肺胃津枯所引起。后世本方的主治有所擴大,亦主肺陰不足及胃陰不足證。清代醫(yī)家
張璐認為,麥門冬湯系竹葉石膏湯加減變化而來,其謂:“此(指麥門冬湯主治證候)胃
之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候。凡肺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
故于竹葉石膏湯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麥門冬數(shù)倍為君……”(《千金方衛(wèi)義》卷17)。竹
葉石膏湯出于《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后勞復(fù)病脈證并治》,主治“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
欲吐”,由竹葉、石膏、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組成,是一首清熱生津,益氣和胃之
方。麥門冬湯由竹葉石膏湯去竹葉、石膏,重用麥門冬,再加大棗而成。去竹葉、石膏是因
無實火,故無需清熱;重用麥門冬,是取其甘寒質(zhì)潤,養(yǎng)陰生津,滋液潤燥,作為君藥;加大
棗可甘潤和中,益胃氣而滋胃液。如此,竹葉石膏湯作為一首清除病后余熱,益氣生津降
逆之方,遂一變而為麥門冬湯滋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之劑。
麥門冬湯對后世方劑的影響很大。據(jù)《中醫(yī)方劑大辭典》第5分冊所載,在《金匱
要略》麥門冬湯之后,后世制訂的同名異方多達104首,這些麥門冬湯與仲景麥門冬湯
或多或少均有聯(lián)系,然難以一一詳細敘述。在此要強調(diào)的是,麥門冬湯和清代溫病學(xué)家
的有關(guān)養(yǎng)陰方劑有著密切的傳承關(guān)系。一般認為張仲景對陽虛證治的論述較為完備,而
清代溫病學(xué)家則對陰虛證治的論述較為完備。其實,溫病學(xué)家論治陰虛往往是源自仲景
而加以進一步的發(fā)展,本方之與沙參麥冬湯就是一例。麥門冬湯治療陰虛有熱的肺痿,
有滋養(yǎng)肺胃,和中降逆之功;吳瑭所擬的沙參麥冬湯,主治燥傷肺胃陰分,雖用藥與本
方有所差異,但沙參麥冬湯滋養(yǎng)肺胃,培土生金的治法,實源自本方。
[方論選錄]
1.喻昌:“此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證,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
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zhuǎn)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末思及必不可得之數(shù),不惟無益,
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侗静荨酚兄钢?br>名者,謂肺借其清涼,知清涼為肺之母也;有貝母之名者,謂肺借其豁痰,實豁痰為肺
之母也。屢施于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證,而屢不應(yīng),名不稱矣。孰知仲景有此妙法。
于麥冬、人參、甘草、粳米、大棗,大補中氣,大生津液,此中增人半夏之辛溫一味,
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醫(yī)門法律》卷6)
2.張璐:“此胃之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候。凡肺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
氣者,肺之母氣也。故于竹葉石膏湯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麥門冬數(shù)倍為君;人參、甘
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微,皆得上注于肺,自然沃澤無虞。當知火逆上氣,
皆是胃中痰氣不清,上溢肺隧,占據(jù)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加大棗通津
滌飲為先,奧義全在乎此。若濁飲不除,津液不致,雖日用潤肺生津之劑,焉能建止逆
下氣之績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千金方衍義》卷17)
3.魏念庭:“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鹉嫔蠚?,挾熱
氣沖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麥冬,生津潤燥;佐以半夏,開其結(jié)聚;人
參、甘草、粳米、大棗,概施補益于胃土,.以資肺金之助。是為肺虛有熱津短者立法
也,亦所以預(yù)救肺虛而有熱之痿也。”(《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7)
4.王子接:“麥門冬湯,從胃生津救燥,治虛火上氣之方。《金匱》云:火逆上氣,
咽喉不利,止逆下氣。按《內(nèi)經(jīng)。脈解篇》云: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
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五藏生成篇》云:咳逆上氣,厥在胸中,過
在手陽明、太陰。是則上氣病在肺,下氣病在大腸也明矣。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非
獨肺也,大腸亦然。若徒以寒涼冷燥,止肺經(jīng)火逆上氣,而手陽明之下氣未平,仍然胸
中臍郁,閉塞呻吟,豈非大腸之燥傳人于肺,而為息賁有音,上奔而不下也乎?仲景另
辟門戶,用人參、麥門冬、甘草、粳米、大棗,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氣,以化兩經(jīng)之
燥,獨復(fù)一味半夏之辛溫,利咽止逆,通達三焦,則上氣、下氣皆得寧謐,徹土綢繆,
誠為扼要之法。止逆下氣,或注曰:止其逆則氣下,是申明火逆上氣,于理亦通?!?br>(《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中) ’
5.尤怡:“火熱挾飲致逆,、為上氣,為咽喉不利,與表寒挾飲上逆者懸殊矣。故以
麥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飲氣,人參、甘草之甘以補益中氣。蓋從外來者其氣多
實,故以攻發(fā)為急;從內(nèi)生者,其氣多虛,則以補養(yǎng)為主也。”(《金匱要略心典》卷上)
6.唐宗海:“參、米、甘、棗四味,大建中氣,大生津液,胃津上輸于肺,肺清而
火自平,肺調(diào)而氣自順。然未逆未上之火氣,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炎之火氣,又不
可任其遲留也。故君麥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氣?;饸饨担瑒t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氣自
降,又并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為對癥。以其潤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沖
氣上逆,挾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蓋沖脈起于胞中,下通肝腎,實則麗于陽明,以
輸陽明之血,下人胞中。陽明之氣順,則沖氣亦順,胞中之血與水皆返其宅,而不上逆
矣。此方與小柴胡合看更明,小柴胡是從胃中引沖氣上行,使火不下郁之法;此方是從
胃中降沖氣下行,使火不上千之法?;蛉ゾ准用?,更滋潤?!?《血證論》卷7)
7.張秉成:“此手太陰、足陽明之方也。夫肺與胃之氣,皆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
若肺胃陰傷,虛火內(nèi)動,則氣上逆矣。氣上逆則痰涎隨之,于是咽喉不利,所由來也。
麥冬甘苦而寒,養(yǎng)肺胃之陰而降火,故以為君。然胃者肺之母氣也,為水谷之海,后天
之源,凡人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故人之生氣出胃中,雖陰虛火逆,不可純用甘寒潤降
之品,有傷生氣。故以參、甘、棗、米等藥,甘溫潤澤,益氣生陰,補而不燥.用麥冬
即可大補中氣,大生津液。而以半夏辛溫之品,參贊其間,可以利咽喉,散結(jié)氣,行痰
降逆,以之為臣。然后立方之功,益彰其大耳!:’(《成方便讀》卷3)
[評議] 喻昌的方論強調(diào)麥門冬湯的主治證病機為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治療
著重補中生津,又盛贊伍用半夏之妙,均為經(jīng)驗有得之論。張璐對本方證的病機認識與
喻氏相同,其指出麥門冬湯與竹葉石膏湯的衍化關(guān)系,亦頗有啟發(fā)作用。魏氏認為本方
的主治證病機是肺虛有熱,若與喻氏等之論合觀,則可得其全矣。王氏以《內(nèi)經(jīng)》的有
關(guān)經(jīng)文來解釋麥門冬湯的主治證病機,認為與大腸之燥有關(guān),不失為一家之言。尤氏認
為本方證為火熱挾飲而致逆,在證治方面與表寒挾飲上逆者迥異,以及唐氏認為本方與
小柴胡湯合參,則更易理解,均有參考價值。張秉成的方論,對主治證的分析、藥物配
伍意義的闡發(fā),樸素而不失全面,平實又不失中正,謂之名言碩論可也。
[驗案舉例] 、
1。肺痿‘《臨癥指南醫(yī)案》卷2:肺痿,頻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飲,豈是實
火!津液蕩盡,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藥理胃,乃虛則補母,仍佐宣通脘間之桿格。人
參,麥冬,半夏,生甘草,白粳米,南棗肉。
2.腦膜炎后遺癥 《古方新用》:某女,14歲。患腦膜炎,經(jīng)西醫(yī)治愈后,經(jīng)???br>吐涎沫不止,吃東西時尤著,且伴有性情煩躁,易怒,舌淡紅,苔薄白,脈平不數(shù)。以
理中丸、苓桂術(shù)甘湯治之,效果不顯,.故用麥門冬湯治之。方藥:.麥冬12g,黨參9g,
半夏9g,炙甘草6g,大棗4枚,粳米9g,水煎,分2次服。服3劑后,初見療效,口
吐涎沫有所減少。繼用上方,并逐漸加重半夏、麥門冬之藥量,半夏加至24g,麥門冬
湯加至60g,每日1劑,‘、連服20余劑,涎止病愈。 .
3。嘔吐 《四川中醫(yī)》(1989,9:21):某女,68歲。1982年10月14日人院,住
院號5635。5天前因嘔吐、腹瀉在當?shù)蒯t(yī)院經(jīng)輸液及慶大霉素等治療,腹瀉已止,但頻
作干嘔,稍飲水則吐。經(jīng)用止吐藥無效而轉(zhuǎn)來本院。人院后經(jīng)予補液及糾正水、電解質(zhì)
及酸堿平衡失調(diào)等藥物及止吐藥,但收效甚微。工。月16日改中醫(yī)藥辨治。癥見形體消
瘦,乏力,口燥咽干,時作干嘔;舌質(zhì)紅,苔薄,黃中現(xiàn)黑色,乏津液;脈細微,數(shù)而
無力。治宜滋養(yǎng)胃陰,降逆止嘔。處方:麥門冬、半夏、炙甘草各30g,人參、粳米各
5g,大棗4枚;竹茹、石斛、炙杷葉各9g。煎汁,少量頻服,1日服完。當晚嘔吐止,
可少量飲水,但仍有干嘔。繼服上方2劑后,無嘔吐及干嘔,可進半碗流食,精神轉(zhuǎn)
佳;脈較前有力,仍微數(shù),舌面已見濕潤,但不思飲食。于上方加焦山楂、雞內(nèi)金各
9E,炒萊菔子15g。服藥2劑,基本恢復(fù)正常飲食,5天后痊愈出院。
4.胃脘痛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4,3:32):某女,58歲。1982年1月4日初
診。患胃病已30余年,迭經(jīng)治療,反復(fù)發(fā)作。近2個月來胃脘疼痛,經(jīng)某醫(yī)院纖維胃
鏡檢查,提示:胃息肉、慢性淺表性胃炎。診見:胃脘痛時伴有惡心,嘔吐清涎、酸
水,有時痛引脅背,食納不馨,食后脘脹多噯氣,口苦而燥,大便干結(jié),舌光紅,脈細
數(shù)。此胃陰不足,失其潤降,脈絡(luò)受損,氣血失和。治宜益胃養(yǎng)陰,調(diào)暢氣機。處方:
麥冬12g,北沙參12g,生地15g,川石斛10g,天花粉15g,制半夏6g,生白芍9g,川
楝子9g,紅棗4g,枳殼20g,炙甘車5g。8劑。藥后諸癥得減,繼以上方加減治療,又
服藥40劑,胃痛消失,精神健旺,食欲增進,諸癥盡愈。后經(jīng)胃鏡復(fù)查,胃息肉及淺
表性胃炎均已消失。
5.經(jīng)前沖逆癥 《天津中醫(yī)》(1986,3:19):某女,、28歲,工人,已婚。病起于3
個月前行經(jīng)前患感冒,后每至經(jīng)前十余日即咳嗽喘急,甚則痰鳴不得平臥,月經(jīng)過后諸
癥悉減。曾住院治療,經(jīng)用抗生素和止咳平喘藥無效。遂轉(zhuǎn)求中醫(yī)治療。癥見呼吸急
促,張口抬肩,喉中痰鳴,并伴午后寒熱,舌微紅,苔薄白,脈細數(shù)。屬經(jīng)前沖逆,肺
失肅降。治宜平?jīng)_降逆。處方:麥冬20g,法夏15g,赭石20g,黨參15g,J11~-<膝10g,
甘草10g,粳米少許。2劑。藥后哮喘痰鳴止,已能平臥,尚有微咳及午后寒熱。原方
加減3劑善后。追訪月經(jīng)再至,未見哮喘。
按語:麥門冬湯的治法精髓在于滋潤肺胃與降逆下氣并舉,上述5案用之,皆取法
于此。案1以頻吐涎沫為主癥,故診為肺痿,以其不渴飲,絕非實火,乃肺津枯竭,脾
胃氣弱之證,故投麥冬門湯原方。案2之腦膜炎后遺癥屬熱病傷陰,復(fù)加之中氣損傷,
不能攝納涎沫,故用麥門冬湯原方而愈。案3之嘔吐系吐瀉傷陰,胃氣上逆,故用麥門
冬湯加竹茹、石斛、枇杷葉,意在加強益陰降逆之功。案4之胃脘痛,纖維胃鏡鏡檢提
示胃息肉和淺表性胃炎,辨證屬胃陰不足,失其潤降,病兼及肝,故治用麥門冬湯加白
芍、川楝子以柔肝疏肝,取效后守方治療,終收全功。案5之經(jīng)前沖逆咳喘,是肺胃素
虛,適逢經(jīng)前感冒,致逆氣上千于肺,故亦用麥門冬湯加減,方中加入赭石、川牛膝,
可鎮(zhèn)逆止沖,以降逆氣,并兼通血脈。 ’
I臨床報道]
1.支氣管炎 應(yīng)用麥門冬湯提取劑(9.Og/d),治療支氣管炎20例,其中急性支氣
管炎13例,慢性支氣管炎7例,男性5例,女性15例,60歲以上患者10例,干咳者
17例。結(jié)果:顯效3例,好轉(zhuǎn)14例,無效3例。并認為麥門冬湯適用于西藥無效或不
剖艮用西藥,久咳、體力低下的老年性支氣管炎患者uj。另有報道,麥門冬湯對
Enalapril誘發(fā)之干咳有效,Enalapril是常用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長期連續(xù)服用易誘發(fā)
干咳。長期服用Enalaprill2~65周后出現(xiàn)干咳者5例(高血壓病3例,慢性腎炎引起的
高血壓2例),予麥門冬湯提取劑每日9g,分3次服。結(jié)果:顯效2例,有效2例,無
效1例。從服藥到出現(xiàn)效果時間為2—4天,無副作用。
2.矽肺 矽肺在臨床表現(xiàn)上與中醫(yī)的肺痿相似,故用麥門冬湯治療有一定療效。
報道用本方加天門冬、竹瀝、白茅根、瓜蔞皮、郁金、黑大豆、瓦楞子、白蘿卜汁等,
治療12例,經(jīng)服藥3個月后,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消失,而胸痛、倦怠、動則氣
急等亦有不同程度的減輕L3j。
3.非特異性炎癥型右肺中葉綜合征 本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與肺痿相近,有報道運
用麥門冬湯加減治療60例,取得較好療效。60例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齡19—
43歲,平均32歲,病程4—59天,平均24天。以痰檢、血象、X線、纖維支氣管鏡
等檢查后,并依據(jù)病史、癥狀及體征確診。中醫(yī)辨證屬虛熱型54例,虛寒型6例。治
療方法:麥冬、陳皮各9g,半夏、桔梗、杏仁、貝母、栝蔞皮、枇杷葉、茯苓、化橘
紅、太子參、炙甘草各lOg,明黨參、冬瓜子各18g。每劑濃煎成300ml,每天早晚分
服,8—10天為1療程,少數(shù)患者服藥3個療程。每個療程行X線胸透及攝片復(fù)查。結(jié)
果:治愈(肺復(fù)張達到正常中葉體積的90%一95%以上,炎癥完全吸收,癥狀消失)
57例(95%),其中服藥3—5天治愈者6例,10天治愈者10例,2個療程以上者6
例。無效(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無變化)3例(5%)。治愈者近期(1—6個月)隨訪無
復(fù)發(fā),2—4年復(fù)發(fā)2例L4j。
4.潰瘍病 本方治療胃陰虛虧的潰瘍病,對于臨床癥狀和X線胃腸造影檢查均有
顯著的近期療效。報道用本方加阿膠、淮山藥、北沙參、生麥芽、生姜、當歸、杭芍,
治療18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經(jīng)治療1.5—4月后,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
善,其中以止痛效果尤為顯著。除2例止痛效果略差外,一般均在服藥7—10劑疼痛消
失或顯著減輕,其中5例服藥2—3劑后劇痛即轉(zhuǎn)輕微,逐漸消失,其它口渴、便燥、
舌苔、脈象等也都隨之好轉(zhuǎn)或恢復(fù)正常。經(jīng)X線復(fù)查8例,其中4例龕影或變形消失,
另4例也有好轉(zhuǎn)L5j。
5.嘔吐 運用麥門冬湯加竹茹、石斛、炙杷葉,煎汁少量頻服,治療胃陰不足型
頑固性嘔吐42例?;颊叨嘤形改c疾患致嘔吐、腹瀉等失液史,舌紅無苔或苔少薄黃、
乏津液,脈多虛細或沉細而數(shù),使用一般止吐藥物無效或收效甚微。服藥3—9劑,結(jié)
果:治愈(惡心、嘔吐停止,食納、精神如常,無復(fù)發(fā))20例,顯效(嘔吐止,惡心
明顯減輕,可進少量流食,食后不吐)15例,有效(服藥后惡心、嘔吐明顯減輕或停
止,但因飲食不當復(fù)發(fā)嘔吐,再次治療仍可止者)4例,無效(癥狀無改善或改善不明
顯)3例。 .
6.干燥綜合征 經(jīng)臨床和唾液腺造影確診的干燥綜合征17例,其中女性16例,
男性1例,平均年齡54±13.6歲,14例為因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而引起的繼發(fā)性干燥綜合
征,病程1一u年,平均5±2.8年。用麥門冬湯提取物每日.9g,分3次飯后服。用藥
時間12周以上。3例有輕度副作用而于4周內(nèi)停止服藥,14例做了統(tǒng)計學(xué)處理。測定
10分鐘唾液分泌量,從給藥前7.9±7.1ml增至u.3±6.2ml,有顯著性差異(P<
0.05),淚液分泌從給藥3.1±2.7mm增至6.5±2.9mm,有顯著性差異(P<0.01),
幾乎所有的患者在使用麥門冬湯4周內(nèi)顯效,也有患者在開始給藥的第1周內(nèi)即顯效。
治療后獲中等程度以上改善者占全部患者的57.1%,其中,病程在6年以內(nèi)者6例,
顯著改善者3例,中等程度改善者2例,無效1例;病程在6年以上的患者8例,中等
程度改善3例,輕微程度改善4例,無效1例[73。
[實驗研究]
1。降血糖作用 采用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及遺傳性糖尿病KK—CAY小鼠分別作
為外因性胰性糖尿病及內(nèi)因性糖尿病模型,比較研究了治療糖尿病常用的方劑:人參
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八味丸及利尿劑五苓散等的降血糖作用,
將這些方劑的水溶性總提取物按50mg/kg作腹腔注射,比較其6小時后的血糖下降百
分比,結(jié)果表明對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其作用強弱依次為竹葉石膏湯>白虎加人參
湯,麥門冬湯≥八味丸,人參湯>五苓散,對于KK.CAY小鼠在絕食條件下,人參湯、
竹葉石膏湯、白虎加人參湯、麥門冬湯等作用明顯,而八味丸、五苓散的效果弱,然而
在非絕食條件下,則以八味丸的降糖作用為強,其他方劑之間未見差別Ls,。
2.鎮(zhèn)咳作用 對于麥門冬湯的鎮(zhèn)咳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是對速激肽的拮抗
作用,認為該方的鎮(zhèn)咳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抑制和拮抗炎癥性咳嗽誘發(fā)遞質(zhì)的產(chǎn)生及游離
相關(guān)。麥門冬及其主要成分Ophiopoqonin可抑制由P物質(zhì)引起的呼吸道炎癥所致咳嗽
增加及Phosphoramidone引起的咳嗽,而可待因則無此作用。此外,麥門冬湯還可抑制
呼吸道平滑肌的過敏性收縮及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支氣管炎動物模型的氣管和支氣管上
中性肽鏈內(nèi)切酶的活性是正常的1/8—1/9,經(jīng)麥門冬湯治療7天后氣管和支氣管上中
性肽鏈內(nèi)切酶的活性又基本上回升到原來的水平。由此可見,麥門冬湯的鎮(zhèn)咳作用主要
是由于其對速激肽受體(NK,NK2)的拮抗作用以及對速激肽的生成、游離和分解的綜
合作用的結(jié)果L9j。其次是對肺泡Ⅱ型上皮細胞表面活性物質(zhì)分泌的作用,將服用麥門冬
湯的大鼠血清和純化培養(yǎng)的肺泡Ⅱ型細胞混合發(fā)生反應(yīng)后,肺表面活性劑的主要成分
(PC)分泌明顯增加。對照組血清的分泌作用較弱。為了排除血清酯的影響,將麥門冬
沖劑直接作用于肺泡Ⅱ型細胞,發(fā)現(xiàn)10—6g/ml的麥門冬湯沖劑即可引起肺泡Ⅱ型細胞
分泌亢進,10—5g/ml的麥門冬湯沖劑則有類似&促效藥特普他林的作用即支氣管擴張
作用。進一步提高濃度其作用并不增強,而出現(xiàn)封頂現(xiàn)象。這與中藥調(diào)整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理論是一致的。這種封頂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麥門冬湯中親脂性成分的促PC分泌作用和親
水性成分抑制PC分泌作用相互拮抗的結(jié)果,也可能與麥門冬湯對其他分泌促進劑的抑
制作用有關(guān)。上述結(jié)果提示麥門冬湯對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分泌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對體
內(nèi)活性物質(zhì),特別是病理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介質(zhì)的作用是相當復(fù)雜的。進一步的實驗提示,
麥門冬湯親脂成分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分泌與細胞內(nèi)cAMP的作用及鈣離子的濃度
上升有關(guān),但也不能忽視C激酶、G激酶、A激酶等阻斷藥的抑制作用所產(chǎn)生的影響。
最近發(fā)現(xiàn)麥門冬湯還可以輕微促進大鼠肺泡Ⅱ型細胞分泌磷脂酰膽堿以及促進8l腎上
腺素受體的基本表達,此作用機制仍有待闡明,可能與麥門冬湯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密
切相關(guān)[10j。
3.抗過敏作用 麥門冬湯對脫顆粒及組織胺游離呈劑量依賴性的抑制效果。此效
果的強度與對脫顆粒劑及組織胺游離有抑制效果的色苷酸二鈉相仿L1”。
4.有效成分的研究 麥門冬湯除鎮(zhèn)咳作用外,尚有促進唾液分泌作用,該研究是
對幾種疾患在判斷臨床效果時,注重觀察這兩種不同的作用,同時檢測尿中排泄成分。
研究對象為健康者(工組),喘息性支氣管炎與慢性支氣管炎患者(Ⅱ組),干燥綜合征
患者(Ⅲ組)。以日本變態(tài)反應(yīng)學(xué)會標準評定Ⅱ組有關(guān)分數(shù)和服藥前后的情況。對Ⅲ組
患者服藥前后進行唾液分泌試驗、淚液分泌試驗,結(jié)合自覺癥狀的改善程度評定。并以
工組服藥前后的尿及患者服用麥門冬湯至少2周后收集的24小時尿作分析樣本。結(jié)果,
麥門冬湯對Ⅱ組有鎮(zhèn)咳作用,對Ⅲ組有促進唾液分泌效果。工組尿中見有甘草的代謝產(chǎn)
物。漢方方劑因系多種成分,即使同一疾患,也因不同個體吸收各異L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