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邀約作者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里寫道: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這句話用來形容《女傭的故事》這本書,極為貼切。
作者斯蒂芬妮是一名帶著女兒逃離家暴的單親媽媽,為了生存,她帶著女兒住過收容所、住過臨時住所,她不得不向政府同時申請7項補貼,才能勉強維持和女兒的生計。
為了養(yǎng)活自己和女兒,她一刻不敢停止做女傭,刷著一家又一家的馬桶,一邊清洗整理不同的房子,一邊幻想著自己的房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家。
像極了倦鳥歸林、魚翔淺底,是對家的渴望,更是生命追尋的一種歸宿。
有人說:“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人生的避風所,家是溫暖的代名詞?!?/p>
真的,當一個人心理極其脆弱的時候,唯一想到的便是家。
深以為然。
家里有愛給予的安全感,有陪伴給予的溫暖,有溫馨布置的舒適,這不正是我們苦苦追尋的歸宿嗎?
安全感,才是家的幸福源泉
有句話說:我的原生家庭,是空殼,只是一座房子,我不懂愛、不懂愛人,但是我也無比渴望愛與溫暖。
這正是斯蒂芬妮原生家庭的樣子。
她父母早早離婚,雙方各自開始新生活,對她不聞不問。
斯蒂芬妮從小缺乏父母的關(guān)心和愛,以至于她跟男友杰米剛認識就同居,并很快懷孕。
本以為,有愛人、有孩子的小家庭,為她的人生翻開了幸福篇章。
她為此放棄學業(yè),生下女兒。殊不知,最終因男友家暴,結(jié)束了兩人的未婚夫妻關(guān)系。小家庭只留下一位單親媽媽,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后來,斯蒂芬妮帶著女兒投靠過父親,但被委婉趕出家門;求助過母親,卻得不到回應(yīng);也嘗試過交往新男友,期待有所依靠,終究還是被迫搬離男友家。
她帶著女兒不斷地從一個住所搬到另一個住所,始終居無定所。
原生家庭里,缺失的安全感,致使斯蒂芬妮內(nèi)心貧瘠,她渴望有人愛,希望有個房子,卻都求而不得。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p>
顯然,斯蒂芬妮就是那不幸之人。
而前不久剛結(jié)束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劇中賀子秋則是那幸運之人。
賀子秋未出生,就注定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
為了生計,母親決定外出打工,把他寄養(yǎng)在外婆家,卻被外婆當成累贅。
幸運的是,他被李尖尖的父親認養(yǎng)。
一再被拋棄,他總是活得惶恐不安、小心翼翼。
母親去深圳時,他一直追隨著母親的背影,越喊越大聲,生怕母親聽不見:
“媽媽,你一定要早點來接我呀?!?/p>
“媽媽,你一定要早點來接我呀?!?/p>
“媽媽,你一定要早點來接我呀。”
......
總怕不被喜歡,他經(jīng)常半夜起來偷偷洗衣服、在面館幫忙擦桌子打掃衛(wèi)生,拼命地迎合討好。
子秋丟失的安全感,最后都被李爸和尖尖的愛填滿了。
當子秋半夜偷洗衣服時,李爸滿眼心疼。
當鄰居故意逗子秋,不好好干活就要被趕走時,李爸蹲下來抱著子秋,認真地告訴他,這里永遠都是他的家。
當有孩子欺負子秋時,尖尖總是第一個出手為他打抱不平。
當子秋受了委屈躲在被子里偷哭時,尖尖會拿一塊糖給子秋,并擁抱安慰他。
馬東說過:“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點點甜就可以填滿?!?/p>
但子秋不止被投喂了一點點甜。
在李家,子秋不用感受寄人籬下,也不用唯唯諾諾,更多是無拘無束。
雖然子秋被拋棄,他卻擁有了一個有愛的家。
雖然子秋不在李家戶口本上,但在李尖尖心里的戶口本上有賀子秋的名字。
這一份十足的安全感,才是家的幸福源泉。
用心陪伴,譜寫家的溫暖
董卿在《朗讀者》里說過:“陪伴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陪伴意味著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p>
的確如此。
愿意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特別愛你的人。
楊絳說:“時間不是金錢,時間是生命?!?/p>
是啊,她和錢鐘書對女兒的愛,如同熱愛生命一般。他們的女兒阿瑗曾寫過《我們仨》的手稿,其中第一篇就是“爸爸逗我玩”。
阿瑗寫道,錢鐘書每天陪她玩。他用墨筆在阿瑗臉上畫胡子、肚子上畫鬼臉,他還像阿瑗的小玩伴一樣,給她起綽號、瘋玩打鬧。阿瑗非常喜歡爸爸這樣的陪伴,也喜歡跟爸爸撒嬌。
楊絳在書中寫道:
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
阿瑗常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p>
我又變?yōu)樽畲蟮?。鐘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瑗都是好學生,我們?nèi)缬袉栴},問一聲就能解決,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我們母女把他當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p>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是一個家最動人、溫暖的畫面。
一個家,是先有夫妻之間的陪伴,后才有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陪伴。
說起夫妻間的陪伴,我想起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但微博上有一位86歲的老大爺卻為老伴做了一件更浪漫的事。
他花了6年時間,寫了28萬字,只為記錄與老伴的一生。從最初的相識,到后來的相濡以沫,既有平凡又細碎的日常,又有人生的起起落落。
他不僅認真地記錄跟老伴的點點滴滴,還認真地陪伴老伴,認真地生活。
老大爺表示,他們每天的生活很豐富。他每天幫老伴滴眼藥水,每晚一起泡腳。每天堅持陪老伴一起唱4首歌,手拉著手唱完歌,再來個擁抱。
老大爺說,擁抱是為了增加幸福感和安全感。
84歲的老伴,被86歲老大爺寵成了孩子。她說:”我比仙女還幸福?!?/strong>
是啊,陪你一起慢慢變老,為你寫書,為你做不可能的事,給你最溫暖的力量。
溫暖了一個家。
房間整潔,給家?guī)砗蔑L水
古人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p>
的確如此。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一個家的面貌直接顯露了你的人生。
曾經(jīng)有個自卑的女孩寫信給三毛,表示自己自卑、平庸,活著沒有什么樂趣,請三毛多寫書,以豐富自己的生命。
女孩29歲,正當大好年華,她卻在信中頻繁使用了“最底層、貧乏、暗淡、自卑、平凡、卑微、能力有限”這些詞語,來定義自己。
有句話說:“一個人活在愛里,會越來越好;缺乏安全感,則會處處擰巴。”
我們總以為,曾經(jīng)沒有得到的愛,只有外界才能給予;我們總以為,幸福很遠,遙不可及。
其實,觸手可得。
三毛回信鼓勵她,改變自卑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布置房間。
三毛在回信中寫道:
如果是我,第一件會做的事情,就是布置我的房間。
我會將房間粉刷成明朗的白色,給自己在窗上做上一幅美麗的窗簾,我在床頭放一個普通的小收音機,在墻角做一個書架,給燈泡換一個溫暖而溫馨的燈罩。
然后,我要去花市,仔細的挑幾盆看了悅目的盆景,放在我的窗口。
如果仍有余錢,我會去買幾張名畫的復(fù)制品——海報似的那種,將它掛在墻上……
近藤麻理惠說過:“整理的目標,就是讓生活環(huán)境被喜愛的事物所圍繞,打造幸福的生活場景。”
是啊,把房間里布滿自己喜愛的事物,打造一個怦然心動的家,生活怎么會無趣呢?
我們總以為,幸福很貴,但其實收拾屋子就可以提升幸福指數(shù)。
斯蒂芬妮做女傭時,去過不同的雇主家工作,其中有一家被她稱之為“囤積狂之家”。
斯蒂芬妮上門工作時,剛進門,就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
屋子里堆滿了衣物、鞋子、碗碟、報紙、書本,地面上還有許久未清理的頭發(fā)、灰塵......
整個屋子只有門口那一塊干凈的地方。
女主人面露尷尬,也解釋了一番。
隨后,她說:“其實,我根本請不起你來幫忙打掃,但是我們即將搬進一個新家,新房子將是一個新起點,我不想把這些臟兮兮的物品帶過去?!?/p>
原來,女主人也是靠著食品救濟券生活,實在付不起賬單了。
他們停止了這棟房子的按揭,一家人準備租房子住了。
誠如舛田光洋在《掃除力》中說的那樣:
“如果你的房間臟亂不堪的話,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好運’、'夢想’都會溜走?!?/strong>
斯蒂芬妮清理了12袋垃圾,清洗了幾大袋子衣物,花了4小時洗碗碟。
女主人終于在她的幫助下,帶著整潔如新的物品,開始了新生活。
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p>
誠然如是。
足夠的安全感、溫暖的陪伴、舒適整潔的房間,簡單三樣,就藏在你我的家中。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
往后余生,愿每一顆流浪的心,能在一盞燈光下,得到永遠的歸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