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代開始,西藏納入中國政府直接管轄之下,忽必烈封薩迦派八思巴為國師,統(tǒng)領天下佛教徒,又領總制院事兼統(tǒng)吐蕃地區(qū)軍政事務;明代對西藏各地喇嘛多有封贈賜號,新興的“黃教”格魯派與蒙古額魯特、喀爾喀各部關系密切;清朝為安輯蒙古實行“尊黃教以安眾蒙古”的國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分別對額魯特蒙古、青海羅卜藏丹津、廓爾喀用兵,其間與西藏都有莫大關聯,清朝由此逐步加強中央對西藏的管理,派駐駐藏大臣總制西藏僧俗一切事務,主持金瓶掣簽認定冊封活佛轉世系統(tǒng),后乾隆授意維固邊陲,著西藏地方成立藏軍防務,對西藏長治久安意義重大。
駐藏官員與喇嘛
西藏內部業(yè)已安定,外患卻悄然而至。英國自1858年完成對印度的侵略殖民,便毫不掩飾對西藏的垂涎,1874年派遣“遠征隊”到云南探路,1875年“遠征隊”在騰沖與景頗族山民沖突,制造“馬嘉理事件”威脅清朝,當時值左宗棠揮兵新疆平亂,朝廷打算向英國借款購買槍械,遂極力緩和與英國的關系,于1876年忍辱簽訂《煙臺條約》,賦予英人游歷或修路到西藏的特權,由此英國屢屢派遣間諜入藏搜集情報,極盡收買挑撥之能事。
英國殖民印度
1877提出野心勃勃的“拱衛(wèi)印度安全”計劃,意欲吞并西藏。1884年英人啟動錫金到西藏的道路工程,1885—1888年英人入侵西藏,同時沙俄國也派間諜到西藏活動,以“助藏抗英”的幌子拉攏西藏地方,引起英國的不滿。
藏軍
1902年,躁動不安的英國企圖挑起戰(zhàn)爭吞并西藏,于1904年7月,英軍攻入拉薩燒殺搶劫,9月中旬入冬前撤出。駐藏大臣有泰與英國簽訂《拉薩條約》,標志著英國將西藏劃入勢力范圍,一時輿論嘩然,事后清政府撤換有泰等官員,對條約不予承認,但其軟弱敗相使國人頗感失望。
藏軍反抗英國入侵
由于十三世達賴主張抗英,英人于1905年武力劫持后藏班禪九世去印度,企圖籠絡扶植班禪為傀儡取代達賴,結果遭到班禪的嚴厲拒絕,英國轉而拉攏拉薩貴族,并指使他們軟化達賴喇嘛的政治態(tài)度。
當時清朝命令駐藏幫辦大臣鳳全經理川邊,行至打箭爐途中,被巴塘叛亂的藏人埋伏擊殺,四川提督馬維騏與建昌道趙爾豐率兵征討平定,事后廢土司,改設流官,由巴塘糧員代理地方事宜,清查戶口,規(guī)定賦稅,納糧當差。1906年張蔭棠入藏參革有泰等十余名官員,整頓西藏推行“新政”,使中央與西藏地方矛盾略微緩和。
西藏僧俗
1908年10月,達賴輾轉到達北京,欲借朝廷之力反抗英國,沒有得到應允心有怨憤,駐華英使乘機接近達賴拉攏挑撥,使達賴的對英態(tài)度有所轉變。1909年清政府欲派川軍2000人駐藏,同時命駐藏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據守昌都策應入藏川軍。英國公然表示反對,乘機煽動親英拉薩貴族叛亂,達賴于1909年12月返回拉薩,逐漸傾向英國,竟然命藏軍阻止川軍入藏。1910年初,川軍沖破阻攔進駐拉薩,達賴與少數親英分子連夜逃往印度,清政府革去達賴的名號,下令通緝叛逃的親英分子,而此時英國上竄下跳向清朝抗議,聲稱要幫助西藏“獨立”,一度在印藏邊界耀武揚威。
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中國各地戰(zhàn)亂蜂起,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qū)的控制力大大減弱。英印總督慫恿達賴派遣間諜回藏策劃叛亂,英國集結軍隊于邊境以為聲援,勾連部分大農奴主以達賴名義發(fā)布“驅漢”《告民眾書》:“茍其地居有漢人,固當驅除凈盡”,大肆驅殺漢人,并組織藏軍萬余人,圍攻駐守拉薩、日喀則、江孜的川軍,且進擾川邊地區(qū)。
藏軍為臨時組織的武裝,與川軍對陣數月戰(zhàn)果不大,而川軍失去彈藥食物補給,久戰(zhàn)難以維持。1912年經過兩次停戰(zhàn)協(xié)商,約定中央政府派出官員照舊駐藏,且保留一定數量的衛(wèi)隊,川軍則撤離經印度回國。英國旋即護送達賴回藏,公開策劃“獨立”分裂活動,大肆鎮(zhèn)壓西藏地方愛國僧俗人眾,英軍遂以“護商”名義駐扎拉薩。
英軍入侵西藏
藏軍進攻川邊地區(qū),先后“攻占了鄉(xiāng)城、定鄉(xiāng),阻隔川藏交通;又攻陷江卡、乍丫、稻城、三壩、南敦等處,理塘、河口、鹽井也相繼失守,巴塘、昌都被圍數重,川邊全境未被攻克者,僅“八縣而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