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太祖耶律阿保機(872—926)
出身于契丹貴族。901年襲夷離堇職位。907年被舉為可汗,統(tǒng)一了契丹八部,控制了鄰近的女真、室韋等族。任用漢人韓延征等改革契丹舊俗,建筑城廓,創(chuàng)制契丹文字,發(fā)展農工商業(yè)。916年正式稱帝,國號契丹,年號神冊。兩午后建都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附近)。攻取營、平等州(今河北東北部)。天顯元年(926年)攻滅渤海,改為東丹(東契丹之意)?!哆|史》卷一有紀。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遼太宗耶律德光(902—947)
太祖阿保機次子。天顯二年(927年)繼位。在位期間,獎勵耕織,促進契丹社會封建化。在中央設南面官與北面官兩套統(tǒng)治機構,分別以“漢制”統(tǒng)治境內漢人、渤海人,以“國制”統(tǒng)治契丹等游牧民族。天顯十一年,藉后唐叛將石敬瑭求援之機,南下攻滅后唐,立石敬瑭為晉帝,取得了燕云十六州。會同九年底(947年初)攻滅后晉。旋改契丹國號為遼。不久,在北撤途中病死?!哆|史》卷三有紀。
遼太宗耶律德光
宋真宗趙恒 (968—1022)
太宗子。至道三年(997年)繼位。景德元年(]004年),遼圣宗耶律隆緒率軍進犯中原時,他雖從宰相寇準之議,勉強親征抵御,但進駐澶州(今河南濮陽)后又畏敵求和,遣曹利用為使,與遼訂立“澶淵之盟”。開創(chuàng)了宋代的以納歲幣求茍安的惡例。他既崇道又信佛,在全國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冗兵、冗官也在激增,在庫藏耗盡后又加緊搜刮,社會矛盾日趨激化?!端问贰肪砹屑o。
宋真宗趙恒
寇準(961一1023)
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人。太平興國進士。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犯中原時,他剛任宰相,極力主戰(zhàn),反對參知政事王欽若和陳堯叟南逃金陵、西遷成都的主張,提出“陛下只可進尺,不可退寸”,力促真宗親征。澶淵之盟后不久,即遭王欽若的攻擊,罷相,出知陜州(今河南陜縣)。晚年復相。天禧四年(1020年)又被丁謂排擠去位,封萊國公,后被貶死雷州(今廣東????!端问贰肪矶侔耸挥袀?。
寇準
李繼遷(963——1004)
黨項族首領。其祖先拓跋思恭因助唐鎮(zhèn)壓黃巢起義,賜姓李,進爵夏國公。繼遷襲爵后,對宋時降時叛。宋太宗時賜名為趙保吉,授銀州觀察使。后反對族兄李繼捧附宋,結遼為外援,990年受遼冊封為夏國王,不斷發(fā)兵攻宋。1002年攻陷北宋靈州(今寧夏靈武),改稱西平府,次年以此為都。其后向河西走廊發(fā)展。1004年,在進攻吐蕃控制的涼州時兵敗,中箭死。由其子德明繼位?!端问贰肪硭陌侔耸濉ⅰ哆|史》卷一百十五有傳。
李繼遷
夏景宗元昊(1003一1048)
即李元吳、趙元昊。李德明子。1032年嗣位。繼續(xù)向西用兵,在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后,于1038年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仿宋制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制,創(chuàng)制西夏文字。在位期間,多次與宋發(fā)生戰(zhàn)爭,雖有小勝,但自身的損失也很嚴重,遼也乘機威脅,遂于1044年與宋訂立“慶歷和議”,雙方恢復邊境互市?!端问贰肪硭陌侔耸?、《遼史》卷一百十五有傳。
夏景宗元昊
宋仁宗趙禎(1010一1063)
真宗子。乾興元年(1022年)繼位。其時,兩夏崛起,在對夏戰(zhàn)爭中,宋軍屢敗,遼亦乘機勒索。他屈辱求和,于慶歷二年(1042年)對遼增納歲幣,慶歷四年與夏訂立“慶歷和議”,以“賜”為名,以歲幣與夏議和。在位期間,冗官、冗兵、冗費日益嚴重。慶歷三年雖一度起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新政”,但不到一年就失敗了?!端问贰肪砭庞屑o。
宋仁宗趙禎
范仲淹(989一1052)
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幼孤貧,刻苦好學。大中祥符進士。天圣三年(1025年)任大理寺丞時曾上書朝廷,主張改革,未被采納。寶元三年(1040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加強了對西夏的防御。慶歷三年(1043年)擢參知政事,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整頓吏治、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生產、加強武備等十項主張,受命與富弼等主持“慶歷新政”,但遭到大官僚的反對,被誣為“朋黨”。次年改任陜西河東宣撫使,“新政”遂廢。有《范文正公集》?!端问贰肪砣偈挠袀鳌?div id="c9ozetgccsir" class='imgcenter'>
范仲淹
文彥博(1006一1097)
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仁宗朝進士。慶歷末由參知政事升宰相,曾建議減兵歸農,節(jié)省費用,但沒有成功,逐漸趨于因循守舊。神宗時,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聲稱“祖宗法制俱在,不須更張”。哲宗繼位后,任平章軍國事,與司馬光—起廢除新法。司馬光死后,他繼任左相。元祐五年(1090年)因年邁致仕,封潞國公。有《潞公集》?!端问贰肪砣偈袀?。
文彥博
歐陽修(1007一1072)
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早年支持“慶歷新政”,熙寧變法時,曾指陳青苗法之弊。在文史方面均有很大成就,主張文以明道、致用,反對宋初追求浮靡的文風,為北宋古文運動的首領。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流暢自然。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又獨撰《新五代史》。卒謚文忠。有《歐陽文忠集》。《宋史》卷三百十九有傳。
歐陽修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