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隋、唐、宋、明等漢民族朝代,雖然也存在血腥的宮廷內都,但權力更迭大多數(shù)是長子繼承皇位,“立長不立幼”已被普遍認同。
而清王朝時期,歷時200多年,共12帝,其中僅一位皇帝算嫡長子,而且清王朝有個很有趣的特點是,最后三代皇帝同治、光緒、宣統(tǒng)均絕后,這也讓清朝晚期動蕩的社會局面因高層統(tǒng)治階級權力變化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1.努爾哈赤—2.皇太極—3.順治—4.康熙—5.雍正—6.乾隆—7.嘉慶—8.道光—9.咸豐—10.同治—11.光緒—12.宣統(tǒng)
晚清時期,權力更迭不像其他朝代那樣走的直線,而是一種折線,這也導致了最高統(tǒng)治者之間很混亂的關系。接下來我們講講道光到清末近百年來的權力層關系。
我們先從道光(1821-1850年在位)說起,道光是一個很節(jié)約的好皇帝,穿著補丁上班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印象。道光又不是一個有很大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就遇到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從那以后,清王朝徹底走向衰敗。
不過,道光在位30年,在生育能力上還是很強的,前后生了九個孩子,其中最厲害的要數(shù)四子(咸豐皇帝),六子(恭親王),和七子(醇親王)。其他孩子不是早逝無后,就是后代沒有出特別顯貴的人。
接下來談咸豐皇帝,咸豐于1850-1861年在位,在位11年。不過咸豐皇帝沒有趕上好時代,他一上位就爆發(fā)了太平天國起義,一生都在跟太平軍過不去,直到去世都沒能剿滅,大半個江山都被太平天國占領,可以說是比較悲慘的皇帝。不過他重用了曾國藩,后來還是把太平軍給滅了。
同時代還有個很重好的人物第一代醇親王 奕?(yì xīn)。奕?(1833-1898)是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之一,咸豐時期為軍機大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為朝廷欽差大臣,簽訂《北京條約》,他生了兩個牛叉的兒子,一個就是光緒,另一個是載灃(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兒子即清朝末代皇帝溥儀。
另外個重要人物是恭親王 奕譞(yì xuān)。恭親王(1840-1891)是咸豐的同父異母弟弟,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重臣,洋務運動首領,為近代中國工業(yè)創(chuàng)始和教育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同時策劃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迎來同治中興。恭親王后代卻沒有像他這樣牛的人了。
咸豐皇帝有一個正室福晉——慈安,側福晉慈禧。咸豐死了后,慈安無子,慈禧給他生了個兒子,也是咸豐唯一的兒子,所以理所當然的當上了皇帝,即同治皇帝。同治是慈禧和咸豐生的兒子。慈禧和慈安被同治尊為西太后和東太后。出現(xiàn)了兩宮同時垂簾聽政的局面。后來慈安暴斃,成為清朝歷史上的一個懸念。
慈禧從此垂簾聽政,直到1908年去世。
慈禧
我們說說同治(1856-1875),同治6歲就當皇帝,在位13年,他在位期間,主要功勞是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消滅太平天國,迎來同治中興,當然更多是慈禧和慈安垂簾聽政。
但同治是個短命的皇帝,親政三年就去世了。關于他的死,有多個版本,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得天花而死,另一種是同治愛尋花問柳,出去快活時不幸得了性病,最后病死。
同治皇帝死的時候,才19歲,一個子女都沒有,無后。。
這時,同治的母親,慈禧太后從皇族中選了一個人來當皇帝,這個人就是光緒(1871-1908)。光緒于1875-1908年在位,我們熟悉的是光緒三歲登基。還在吃奶的光緒就這么登上了皇位,當然慈禧太后繼續(xù)垂簾聽政。
同治無后,這個光緒又是怎么來的呢?從前面的關系圖上可以看到,光緒是慈禧同胞妹妹與醇親奕譞所生,而奕譞和咸豐又是同母異父弟弟,所以光緒作為同治的接班人,他們倆是同輩分,光緒和同治既是堂兄弟關系也是表兄弟關系。
光緒和慈禧就是外甥與姨母的關系,也是侄子與伯母的關系。
是不是很亂??!
光緒雖然在位30多年,但光緒是一個很會獨立思考但又命運悲催的青年,他的一生都受到慈禧控制,理想和抱負根本沒有施展的機會。在這期間,遇到了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入侵,想奮發(fā)圖強,1898年和康有為、梁啟超發(fā)動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結果被慈禧關了禁閉,這一關就是1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最愛的珍妃被慈禧殺了,他也跟著西逃,回來后沒幾年就跟慈禧倆一前一后去世。
后來醫(yī)學發(fā)現(xiàn)光緒頭發(fā)中含有砒霜,矛頭直指慈禧。光緒之死也成為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之謎。
光緒的一生是可憐的一生。他比慈禧早一天死,而且跟同治一樣,無后。
有為青年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光緒和珍妃
接下來我們說說第二代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灃。載灃還是很牛逼的,他是光緒皇帝的同父異母弟弟,末代皇帝宣統(tǒng)(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是宣統(tǒng)時期攝政王,清末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和他兒子溥儀一起親身經歷了清朝的滅亡,1951年去世。
最后我們說說載灃的兒子,宣統(tǒng)皇帝溥儀(1906-1967),溥儀和他伯父光緒一樣,也是三歲登基,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第次當了三年皇帝就被迫遜位,標志清朝結束。第二次是張勛復辟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當了12天的皇帝。后來九一八事變爆發(fā),1934年-1945年在日本指使下,在東北當了12年的傀儡皇帝,號“康德皇帝”,當然這個稱號沒有得到人們認可。
溥儀
二戰(zhàn)后,日本戰(zhàn)敗,溥儀在東京大審判法庭上出庭作證指正日本在中國的罪行,后被蘇聯(lián)抓獲在蘇聯(lián)呆了5年,1950年被解押回國,1959年被特赦,1967年病逝于北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