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出生于阿、甄之間,是孫武的后代。
孫臏曾經(jīng)和龐涓一同學(xué)習(xí)兵法,后來龐涓在魏國做了魏惠王的將軍,他自知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唯恐日后孫臏會成為他的禍患,便暗地里將孫臏騙到了魏國。他污蔑孫臏犯法,對他施以了臏刑(斷足)、黥刑(臉部刺字),想以此讓他永無出頭之日。
后來,齊國的使者來到了大梁,孫臏以一個刑徒的身份暗地里去拜見齊國的使者。齊使覺得孫臏?zhǔn)俏黄娌?,將他偷偷的藏在馬車里,帶回了齊國。
起初,孫臏在齊國,并不受齊威王的重視。不過,田忌卻很欣賞他的才華,對他敬重有加。
田忌很喜歡和齊國的諸公子賽馬,孫臏發(fā)覺他們的馬都可以分成實力相近的上、中、下三等,于是便對田忌表示,他可以保證田忌賽馬獲勝。田忌相信了孫臏的話,并且很快就和齊威王進行了一場比試。
田忌按照孫臏的計謀,用自己的上等馬對戰(zhàn)齊威王的中等馬,用自己的中等馬對戰(zhàn)齊威王的下等馬,用自己的下等馬對戰(zhàn)齊威王的上等馬。三場比完,田忌以兩勝一負的戰(zhàn)績獲得了比試的勝利,贏得了齊威王的千金。
于是,田忌趁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通過同孫臏的一番對答,齊威王認可了孫臏的軍事才能,將他拜為軍師。
齊威王四年,秦、魏攻趙,魏軍包圍了趙國的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吃啊拿了段干朋的建議,分兵兩路,一路攻打魏國的襄陵,一路在田忌、孫臏的率領(lǐng)下,前去救援趙國,解邯鄲之圍。
起初,齊威王想要讓孫臏擔(dān)任這路救援趙國的軍隊的主將,但是被孫臏以‘刑馀之人’為由,推辭了。于是齊威王才委派田忌擔(dān)任主將,讓孫斌坐在一輛帶篷的車里,為田忌出謀劃策。
田忌想要直接率軍趕往趙國,找到了孫臏的反對。孫斌告訴田忌,一團亂麻不能胡亂的用蠻力拉扯,勸架不能直接以武力制止。只要避實就虛,讓形勢發(fā)生變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現(xiàn)在是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國的國內(nèi)自然守備空虛。只要我們出兵奔襲魏國的大梁,占據(jù)他們的交通要道,攻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魏軍自然會回軍自救。這樣一來,我們即解了趙國之圍,又給魏國造成了損傷,豈不是一舉兩得。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安排,魏軍果然回援。齊君在桂陵截擊魏軍,將魏軍打得落花流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齊、魏‘桂陵之戰(zhàn)’,也是‘圍魏救趙’的出處。
齊威王十六年,魏、趙攻韓,魏軍大敗韓軍,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孫臏為軍師,救援韓國。
田忌再一次使出了‘圍魏救趙’的計謀,直接率軍攻往魏國的大梁。魏將龐涓得知,急忙撤軍回援。
孫臏巧妙地抓住了魏人輕視齊人的心里,使用了‘減灶誘敵’的計謀。他第一天在營地里留下了給十萬人做飯的灶坑;第二天就只留下了給五萬人做飯的灶坑;到了第三天,只留下了給三萬人做飯的灶坑。
龐涓誤以為齊軍畏懼同魏軍作戰(zhàn),不斷有士卒逃走,真的只剩下三萬余人了。他索性率領(lǐng)一支輕騎,加速追趕齊軍。
孫臏算準(zhǔn)了魏軍會在天黑后趕到馬陵,馬陵路狹,兩旁地勢險峻,可以設(shè)伏。于是他將一棵大樹的樹皮剝下,在樹干上刻下了‘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在兩旁安排了萬余名弓弩手,吩咐他們見到火光亮起就射箭。
一切都如孫臏預(yù)料的那般,天黑之后,龐涓果然率軍趕到了馬陵,來到了那棵樹下。他見樹上好像有字,果然命人點燃火把觀瞧。不等他將樹上的字看完,兩旁埋伏的齊君就萬箭齊發(fā),魏軍一下子就亂作一團。龐涓自知大勢已去,無可奈何,于是就在那棵樹下自刎而死。
此后,齊軍乘勝追擊,盡破魏軍,俘虜了魏國的太子申,凱旋而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zhàn)’,也是‘減灶誘敵’的出處。
另,孫臏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孫臏兵法》一書中。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