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戰(zhàn)國時期有七雄,上一篇文章講到還有個號稱“第八雄”的中山國。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小國家,比如魯國、衛(wèi)國、鄭國、宋國、薛國、滕國、邾國(鄒國)、越國、巴國、蜀國等等。中山國被趙國所滅,六國被秦國所滅,那么,這些小國家都是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了呢?
周公畫像
《史記》說:“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敝芄侵芄?,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武王伐紂三年后駕崩,周公輔佐成王繼位。周公有了封國,本來應該就封,但因為成王年幼,周公需要留在鎬京輔政,于是派遣自己的長子伯禽就封,是為魯國第一任國君。
伯禽是個很有作為的諸侯,他在位期間,平定了因王叔管、蔡的叛亂而引發(fā)的淮夷、徐戎叛亂,拱衛(wèi)了王室。伯禽堅持使用周禮治國,又加上成王因感念周公而賦予了魯國“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的資格,魯國因此在立國之初就奠定了豐厚的周文化基礎。在后來“禮崩樂壞”的時代,魯國成為了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伯禽畫像
但是,魯國興也周禮,敗也周禮。伯禽就封三年后回京向周公述職,周公問:“怎么來這么遲?”伯禽答:“要移風易俗,規(guī)定孝子為其父服喪三年才能脫下喪服,所以來遲了?!倍@之前,姜太公也已就封齊國,只用了五個月就回來向周公述職,周公問:“怎么來這么快?”姜太公答:“我簡化君臣之禮,入鄉(xiāng)隨俗?!眱上乱槐容^,周公長嘆一聲:“齊國政治清簡,風俗平易,百姓必然親附,魯國以后要臣事齊國了!”
伯禽之后傳八世至魯武公。有一年,武公帶著長子括與少子戲朝見周宣王,宣王非常喜歡少子戲,想立他為魯國太子。大臣樊仲山父勸諫宣王說:“廢長立少,不合順序,也不合禮制,天子硬這么來,豈不是教天下人都做悖逆之事嗎?”但是宣王不聽,還是立了少子戲。
武公死后,戲繼位,為懿公。懿公的君位只做了九年,就被大哥括的兒子伯御給殺了,伯御自立為君。周宣王大怒之下率兵討伐,殺了伯御,改立懿公的弟弟。雖然平息了魯國的內(nèi)亂,但內(nèi)亂的根苗卻是周宣王種下的,從此以后,諸侯就不怎么聽從王命了。
之后的魯國國君,就一代不如一代了,越來越驕奢淫逸,有娶兒媳婦的,有夫人私通兄長的,有大臣殺君的,也有君殺大臣的。
到了宣公繼位,三桓專政,公室日衰。
到了悼公時,“魯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君臣之位幾乎顛倒。也就是在悼公時,趙魏韓三家分晉,標志著春秋時代結(jié)束,戰(zhàn)國時代到來。
從悼公到頃公,君位傳了九世,魯國的國祚也就到頭了。公元前255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而在之前一年,周王室已被秦國滅亡。
魯國先后傳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歷時795年。
衛(wèi)康叔畫像
衛(wèi)國的初代國君衛(wèi)康叔名叫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滅紂后,曾給紂王兒子武庚祿父以諸侯的待遇,同時,為了防止武庚作亂,派自己的兩個弟弟管叔、蔡叔為武庚的傅相,起到監(jiān)視作用。誰知管叔、蔡叔懷疑周公想要篡位,居然勾結(jié)武庚作亂。周公興師討伐,殺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同時,把部分殷商之民、殷商故地(大致為今河南北部)封給了姬封,是為衛(wèi)國。衛(wèi)康叔遵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的政治來貫徹周人的法度,治理得很成功,衛(wèi)國成為蕃屏周朝的重要支柱。
宣公時,娶兒媳的丑劇再度上演。宣公不但奪了太子未過門的妻子,立為夫人生下兩個兒子壽與朔后更是想廢掉太子。于是宣公派遣太子出使齊國,并授予太子白旄的儀仗,但卻暗中安排殺手等候在齊衛(wèi)邊界,殺掉持白旄者。壽知道了父親的陰謀,阻攔太子出使,但太子說:“為了活命違背父命,這不可以?!眽矍榧敝峦盗税嘴笓屜葋淼竭吘常槐粴?。太子從后趕到,對殺手說:“我才是你們要殺的人?!睔⑹忠膊豢蜌?,一并殺了太子,成全了他們的手足之情。
衛(wèi)懿公因鶴亡國
衛(wèi)懿公時,喜歡養(yǎng)鶴,并且驕奢淫逸。有一年翟國攻打衛(wèi)國,懿公發(fā)兵抗擊,結(jié)果士兵們根本不聽招呼。大臣們說:“君主您不是喜歡鶴嗎,讓鶴去打仗吧!”于是懿公兵敗被殺,衛(wèi)國一度亡國。
公元前254年,衛(wèi)國被魏國兼并,成為魏國附庸。
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衛(wèi)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后代衛(wèi)君角為衛(wèi)君,并將把他移到野王(今河南沁陽),衛(wèi)又成了秦的附庸。
公元前209年,衛(wèi)君角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wèi)國滅亡。
衛(wèi)國立國前后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后滅亡的國家。
關于衛(wèi)國的爵位問題,史學界有爭議,按照《史記》的記載,衛(wèi)康叔的兒子被稱作康伯,似乎爵位是伯爵,傳到第八世君主頃侯時,因為賄賂周夷王而升為侯爵,春秋初期平王東遷,衛(wèi)武公又因為護送平王有功,被加封為公爵。戰(zhàn)國后期,秦國及三晉崛起,衛(wèi)國長期處于挨打的局面,因此國君自貶為侯爵。到了最后,連侯爵都不敢自居了,自稱為“君”。
其變化是:伯→侯→公→侯→君
但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在許多其他史料(比如《左傳》)里,一開始就是以“衛(wèi)侯”來稱呼衛(wèi)國國君??挡摹安辈⒎侵妇粑?,而是“方伯”,“諸侯之長”的意思。頃侯賄賂周王,據(jù)清華簡的解釋,也不是為了升爵,而是改國號,把之前用初代國君的名字“康”代稱的國號改為新都的“衛(wèi)”。到了衛(wèi)武公的時候,所有的國君都已經(jīng)稱“公”,所以衛(wèi)武公護駕有功的酬勞并不是升爵,而是成為周王室的卿士。至于后期的自貶爵位,更是從法理上講不通,因為爵位的升降,名義上只能由天子決定,所謂的自貶,基本上可以理解為自稱上的變化,向強國表示謙抑,以免“挨雷”。
滕國薛國位置圖
滕國位于今天山東棗莊境內(nèi),包括滕州的一部分。滕國的初代國君叫錯叔繡,是周文王的第十四子。周公東征以后,被封在滕地。滕國與魯國關系密切,并依附于宋國、晉國,公元前415年為越國所滅,不久復國。戰(zhàn)國初期,滕國被宋康王所滅。共傳23世。滕國滅亡后,其貴族后裔四散逃亡,為了永懷故土,以國為姓,改為滕氏。
薛國是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度,橫跨夏商周三個朝代,傳說是炎帝后裔。從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畛,復于薛國,至周顯王46年為齊國所滅,任姓薛國傳31世。之后,齊威王少子田嬰封于薛,媯姓田氏繼承了薛地封邑。薛國滅亡后,從薛國逃亡的公子登在楚國做官,楚懷王以沛地賜公子登為食邑,公子登遂率族人遷居于沛,以祖先原封地命姓,成為薛姓(來源之一)。
薛國在今天滕州市官橋鎮(zhèn)和張汪鎮(zhèn)之間。薛國與滕國都是小國,又緊緊相鄰。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見魯國國君,爭行禮的先后位置,最后滕侯因為是周王同姓得以為先。
限于篇幅,戰(zhàn)國時期的小國消亡史先講到這里,其余的下篇再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