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感就是對愛的回應啊。
哪里有愛的關系哪里就有歸屬感。
馬斯洛在1943 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
他認為,“ 歸屬和愛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
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 自我實現(xiàn)”。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進行了大量研究,
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
社交圈子狹窄,朋友不多;
業(yè)余生活單調(diào),缺乏興趣愛好。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以抵御人生中的漂泊和喪失。
當你能夠明確感到“這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該存在的那個位置”、
“這就是我該做的事情”、
“這就是我應當歸屬的精神世界”的時候,
我們就能從那一瞬間開始安定下來。
歸屬感是指無條件被喜歡或被尊重的感覺。
簡單說,就是人人都希望被歡迎、被包容、被接納。
人們大都害怕被拋棄,
這種被拋棄的感覺其實就是所謂的缺乏歸屬感,
每當?shù)揭粋€新環(huán)境的時候,
我們就會有這種感覺,然后我們?yōu)榱巳谌脒@個新群體,
會通過犧牲和妥協(xié)去適應,以獲得短暫的安全感。
但是時間一長,那種被拋棄的感覺又會卷土重來,
瑪雅·安吉羅曾經(jīng)說過:
“只有當你領悟到自己不屬于任何地方時,你才是真正自由的,
你屬于所有的地方,而不是某個地方。
到達這個境界的代價很高,但收獲巨大。”
強行融入得到的歸屬感只會讓我們更加孤獨,
于是我們又恢復了獨自一個人,
雖然偶爾會孤獨,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的我們依然活得很滿足,
很快樂,這時候我們大概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是歸屬感。
真正的歸屬感應該是勇敢地做自己。
即使這樣會失去一部分所謂的朋友,
即使這樣會成為異類,但是至少我們忠于自己。
《歸屬感》這本中的作者布琳·布朗博士提出了
幫助我們找到內(nèi)在歸屬感的歸屬四法則[圖2]
她還從中提煉出“勇敢七大原則”[圖3]
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
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
當歸屬感需求受到阻礙,就會表現(xiàn)出:
不愿意表達自己
頻繁變更居所
頻繁更換工作
不愿求助他人
對人過于冷漠
缺少社會的參與感
缺少跟他人情感鏈接
先做到真實的自我,
才會有歸屬與良好的關系。
最成熟和令人滿意的關系的特征是,
一個人的真實自我與另一個人的真實自我相關聯(lián)。
每個人都依賴對方,
但每個人都保持著他的自主、完整,以及自我意識。
那些能自主處理與伴侶關系的人,
對自己的關系感到最為滿意。
在最理想的關系中,向伴侶提出要求,
不會產(chǎn)生獲得的期望,也不會給伴侶帶來付出的義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