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請導游,就靠大門口免費索取的簡明“全景圖”指導前行,隨走隨拍,互為模特兒,一路咔嚓,一路笑聲。
久叩“?!膘闊o人應,悄然轉(zhuǎn)身離“吾廬”(同行的老同事拍的,在此致謝!)......
浮亭。兩側(cè)對聯(lián):“虛竹幽蘭生靜氣,和風暢日契天懷”,紀曉嵐(1724~1805年)的原創(chuàng),不過原作是為他自己的“閱微草堂”書寫的抱柱聯(lián)。著名的楹聯(lián),放在這里蠻合適的。
梅竹茶室。兩側(cè)對聯(lián):“風動竹窗篩月影;香凝梅屋漾詩魂”,篆書,沒記住何人撰、寫。
廬閣——
-
這里是“西溪探梅”的主景點,到了深秋,梅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和杈,無梅可探。還是走到哪兒拍到那兒。
-
據(jù)資料介紹,多少年來,西溪的名聲曾經(jīng)和梅、竹們連在一起。
居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nóng)(1687~1763年)說到:“吾杭西溪之西,野梅如積,溪中人往往編而為籬,若屏障……”;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老兒南巡到此,寫過:“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
詩人龔自珍(1792~1841年)托梅議政的《病梅館記》開頭就是:“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
北宋,以“梅妻鶴子”而著名的林逋(967~1028年)更是經(jīng)常吟詠于此……
季節(jié)不對,看不到盛開的梅花,只有這些古句可以玩味。
只因為陶醉于西溪濕地的秋景,光顧著拍片,不經(jīng)意間迷路了。就在“梅竹山莊”附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一個多小時過去,基本還在原地踏步。
何況時近中午,大清早出發(fā),那一點點早餐已經(jīng)消耗貽盡,盡管還沒到饑腸轆轆的地步,但確實需要補充能量了。
只好打電話向景區(qū)服務中心求助,按她指示的方向繼續(xù)前進。
猛地看見水里有一尊不知是何物的雕塑,嚇同伴一跳。
找到“泊家溇”(抑或“百家溇”)才算走上正路。
(待續(xù)。文字部分參考了網(wǎng)上的資料和景點介紹,特此說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