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夔州
在與夔州發(fā)生關(guān)系的歷代名人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老杜。代宗廣德二年三四月間,杜甫去成都草堂之戎州、渝州、忠州、云安,大歷初年,杜甫寄寓夔州。他有詩道:
伏枕云安縣,遷居白帝城。
春知催柳別,江與放船清。
農(nóng)事聞人說,山光見鳥情。
禹功饒斷石,且就土微平。
(《讀杜心解.移居夔州作》)
在夔州老杜先居西閣。又先后移居赤甲、東屯、瀼西間。由于夔州都督柏茂琳的幫助,杜甫在東屯和瀼西租買下一些公田和果園,請人幫工,自己也“耕稼學(xué)山村”。這時他雖然已是一位“牙齒半落左耳聾”,“緩步仍須竹杖扶”的垂暮老人,但在夔州的二年,卻是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期。雄奇險秀的山川,生活的相對安定,使他有時間和心情回顧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形之于詩歌。這期間杜甫作詩四百余首,占現(xiàn)存詩的三分之一。其中如《壯游》、《八哀》、《諸將》,特別是《秋興》八首等名作皆作于夔州,既有大量七律,更有百韻排律。誠如古人所說:“天欲少陵傳秀句,故教遷謫上瞿塘。”
杜甫雖然身在荒僻,卻仍心存魏闕,時刻思念長安。他在詩中寫道: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獲花。
(《讀杜心解.秋興之二》)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宵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讀杜心解.秋興八首之五》)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烽煙接素秋。
花萼夾道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朱欄鄉(xiāng)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讀杜心解.秋興八首之六》)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guān)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讀杜心解.秋興八首之四》)
然而詩人最終竟未能回長安,而是在出川后入湘,在一個風(fēng)雨之夜凄涼地死在湘江上的孤舟中。
杜甫身居孤城,卻日夜系心國運民瘼。他在詩中寫道: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高原何處村。
(《讀杜心解.白帝》)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漁歌四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讀杜心解.閣夜》)
同樣,老杜所關(guān)心的國運,經(jīng)安史之亂后便一蹶不振。
后人為紀(jì)念杜甫。曾在瀼西老杜舊居建杜甫祠。清初,時剛經(jīng)過明末社會大動蕩,先是張獻忠屠川,后有清兵入蜀,而杜甫祠巍然獨存,引發(fā)了此時入蜀的大詩人王士禎的無限感慨,作詩五首志感:
萬古瀼西宅,斜連峽口關(guān)。
高云魚武縣,秋水麝香山。
老作諸侯客,心依供奉班。
樊川臨素浐,遺恨不生還。
(《漁洋山人精華錄.瀼西謁少陵先生祠五首之一》)
白發(fā)三川客,新詩百煉功。
飄零逐猿鳥,得失感雞蟲。
弟妹干戈里,朝廷涕淚中。
浣花形勝地,回首云山風(fēng)。
(《漁洋山人精華錄.瀼西謁少陵先生祠五首之二》)
浩劫遺祠在,依然白帝城。
岸連巫峽影,門對蜀江聲。
太息隆中業(yè),平生庾信情。
艱難詩萬首,夔府至今名。
(《漁洋山人精華錄.瀼西謁少陵先生祠五首之三》)
已見浮三峽,還憐到九疑。
湘娥何處是,楚客至今悲。
槎系南溟近,天連北斗垂。
江陵空望幸,愁絕侍臣詩。
(《漁洋山人精華錄.瀼西謁少陵先生祠五首之四》)
欲去頻回首,停舟滟滪堆。
東屯渺云水,西閣莽蒿萊。
感事悲諸將,懷人賦八哀。
昆明遺碣在,落葉滿蒼苔。
(《漁洋山人精華錄.瀼西謁少陵先生祠五首之五》)
如今奉節(jié)存有杜甫草堂遺址。從白帝城出發(fā),沿河濱公路北行約一小時,就到了西瀼河畔杜甫曾在此客居近兩年的杜甫草堂。
后人為了紀(jì)念杜甫,改西瀼河為杜甫在成都時曾居住過的“浣花溪”,稱其茅屋為“草堂”。《又呈吳郎》就是杜甫在這里生活的真實寫照。
現(xiàn)在杜甫草堂唯一的遺址,便是一塊殘碑和一棵柚樹。奉節(jié)的柚子個大、水多、色白、肉脆、氣香、味甜,據(jù)說就是沾了杜甫的靈氣,久負盛名的“夔柚”良種也就是從他那兒傳來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