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清代滿人姓名問題,迄今已有不少撰述。 大致可分二類:一類,為清代官私文獻(xiàn)所記;再一類,出自今人記憶和追述。 對前類記載,長期以來,學(xué)界尚少系統(tǒng)整理和研究;而在后類撰述中,則以滿族故老的歷史記憶較為珍貴。 盡管說法不盡相同,卻大大豐富了今人的認(rèn)知。 但此類撰述也存有一個局限,即所記大多憑依個人記憶,至于記憶是否準(zhǔn)確,在代際傳承過程中是否有附會、臆測、乃至杜撰的成分,則完全無從查考。 這或者就是目前有關(guān)滿族姓氏與命名問題言人人殊、說法紛呈的一個原因。 由此看來,回歸歷史的原點,即以清代文獻(xiàn)為基礎(chǔ)展開探討,就具有了獨特價值。這正是筆者撰寫本文的初衷。本文重點利用清代官書、契書、碑刻、家譜、私家筆記,對滿人姓氏命名系統(tǒng),從姓氏、名字、字與號、輩字排名、法名、避諱用字、更名冠姓等七方面,略作考察。
雍正十三年(1735 年)敕修、乾隆九年(1744 年)告竣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十卷,是清朝大型官修旗人譜書,內(nèi)收錄“國姓”即皇族愛新覺羅姓以外的八旗滿洲姓氏七百四十一個,蒙古、高麗、漢姓五二五個,合計一二六六個。 此外,乾隆朝官修《清朝通志·氏族略》十卷、《欽定八旗通志·氏族志》八卷,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亦有補(bǔ)充。 上述官書,奠定了后人研究清代滿人姓名問題的文獻(xiàn)基礎(chǔ)。
熱衷看清宮劇、穿越???夜夜夢想著策馬奔騰、馳騁沙場?別傻了,別做夢啦!還是來這里看看真正的歷史是什么樣的吧。文史愛好者們最應(yīng)關(guān)注的ID。
】
滿人姓氏,來源復(fù)雜。 以部為氏者,有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赫舍哩氏、納喇氏、科爾沁氏、察哈爾氏、輝和氏、葉赫氏、土默特氏、巴顏氏、富察氏等。 以地為氏者,有馬佳氏、棟鄂氏、郭啰羅氏、兆佳氏、章佳氏、薩克達(dá)氏、瓦爾喀氏、寧古塔氏、瑚錫哈哩氏、佟佳氏、性佳氏等。 以姓為氏者,有鈕祜祿氏、舒穆祿氏、那木都魯氏、賽密勒氏、尼沙氏、博和哩氏、輝羅氏、烏蘇占氏等。 以名為氏者,有石氏,國初功臣石國柱,本姓瓜爾佳氏,父石翰,居遼東,因名有石字,遂以為氏。 顧氏,顧八代,官禮部尚書,本姓伊爾根覺羅氏,自八代開始子孫以顧為氏。 鄂氏,鄂拜,官國子監(jiān)祭酒,本姓西林覺羅氏,自鄂拜起,子孫以鄂為氏。 省言為氏者,佟養(yǎng)正之祖本姓佟佳氏,因貿(mào)易關(guān)中其子孫俱以佟為氏。 強(qiáng)氏,包衣強(qiáng)效,本姓強(qiáng)恰哩氏,自強(qiáng)效始,其子孫以強(qiáng)為氏。 同族異氏者,伊爾根覺羅氏,其別支為蒙鄂啰氏、巴雅喇氏;烏靈阿氏,其別支為烏爾達(dá)氏;瓜爾佳氏,其別支為石氏;佟佳氏,其別支為佟氏。
滿人之姓,有源自女真者,即《清朝通志·氏族略》卷首所稱:“今以《通譜》所載考諸往史,滿洲氏族見于金史者什之三,蒙古氏族見于元史者什之一。 ”其源于金女真者,《欽定八旗通志·氏族志》“八旗滿洲譜系”首列完顏氏。 文中“謹(jǐn)案”:“完顏為大金國姓,我朝誕膺天命,金源族裔,舊隸八旗舊譜。 原列第二十八卷,今謹(jǐn)遵圣諭,仿《通鑒輯覽》,明祚既移,猶存宏光 (弘光) 年號之例, 仍編于八旗滿洲氏族之首。 ”據(jù)《清朝通志·氏族略》,源自金女真者尚有瓜爾佳、鈕祜祿、舒穆祿、赫舍哩、那木都魯、納喇、額蘇哩、尼沙、溫特赫、博和哩、溫都、輝羅等諸多姓氏。
滿人之姓,有源自蒙古者。 《欽定八旗通志·氏族志》“八旗蒙古譜系” 首列博爾濟(jì)吉特氏。 文中 “謹(jǐn)案”:“ 博爾濟(jì)吉特,大元之姓,與內(nèi)扎薩克四十九旗及喀爾喀四部落臺吉俱系元代后裔,藩長均應(yīng)汗王、貝勒、貝子、公封爵,同為我朝臣仆,歲時朝覲,奔走絡(luò)繹,無外之規(guī),實前代所未有。 今纂八旗氏族志書,謹(jǐn)遵旨,以博爾濟(jì)吉特氏載于蒙古姓氏之首。 ”源自蒙古尚有薩爾圖、 蒙古爾齊、 郭爾羅特二百三十五氏。
滿人之姓,有源自朝鮮(高麗)者。 《欽定八旗通志·氏族志》“八旗高麗譜系”首列李氏。 文中“謹(jǐn)案”:“李氏系出高麗國王之姓,我國家肇興東土即稱臣內(nèi)屬。 其氏族隸滿洲旗分甚繁,今纂八旗氏族志書,謹(jǐn)遵旨,以李氏列于高麗姓氏之首。 ”源自高麗(朝鮮)者有韓、張、柏、金等四十三氏。滿人之姓,有源自漢人者。 《欽定八旗通志·氏族志》“八旗漢軍譜系”共列張、高、陳、胡、黃等二百四十六氏。 滿人董鄂姓,相傳是金女真時被擄宋朝宗室之后。漢人女子嫁入滿洲人家,多改稱“某佳氏”。 高斌,內(nèi)務(wù)府鑲黃旗第四參領(lǐng)第一旗鼓佐領(lǐng)下漢姓人,乾隆朝大學(xué)士,女嫁弘歷于潛邸,弘歷即位后晉皇貴妃(慧賢皇貴妃)。 高斌一族,蒙恩由內(nèi)務(wù)府鑲黃旗抬入滿洲鑲黃旗。 嘉慶二十三年(1818 年),命玉牒內(nèi)改書為高佳氏。 在《清朝通志·氏族略》中,高佳氏被列入“滿洲八旗姓”。 內(nèi)務(wù)府鑲黃旗包衣陳希敏,有女嫁圣祖玄燁,封勤妃。 雍正十二年(1734 年)九月,奉旨:勤妃母之外戚,著出包衣,入于本旗。 其族人七十余,即編為一個佐領(lǐng),令其族人管轄。 乾隆初,尊封純裕勤太妃。 根據(jù)《八旗造送奏折事件清冊》中《已入滿洲姓氏》檔記載,陳氏一族,原系太祖努爾哈赤時海城來歸“舊尼堪”(陳漢人) ,編入鑲黃旗滿洲包衣牛錄,后隸內(nèi)務(wù)府。 陳氏一族獲準(zhǔn)抬入鑲黃旗滿洲,改“陳佳氏”,相關(guān)檔案題名“已入滿洲姓氏”,表示漢人陳氏一族轉(zhuǎn)為滿洲氏族。 弘歷在潛邸時,娶魏氏,內(nèi)管領(lǐng)清泰女,入宮為貴人,晉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生仁宗颙琰,進(jìn)皇貴妃。 六十年(1795 年),颙琰立為皇子,冊封孝儀皇后。 魏氏因系外戚,由內(nèi)務(wù)府鑲黃旗抬入滿洲鑲黃旗,魏氏改稱魏佳氏,時間在嘉慶二十三年(1818 年)。
滿人與他族通婚的結(jié)果,形成許多跨族姓氏。 據(jù)《清朝通志》卷三至五《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僅“滿蒙兩見”的姓氏就有:馬佳氏、納喇氏、完顏氏、烏扎喇氏、李佳氏、黃佳氏、章佳氏、蒙古爾濟(jì)氏、留佳氏、珠佳氏、葉赫氏、拜佳氏、塔坦氏、兆壘氏、莽果氏、博爾濟(jì)氏、陶佳氏、巴顏氏、瑚佳氏。 其他滿人之姓而與索倫(鄂溫克)、錫伯、赫哲、達(dá)斡爾諸族兼通者,實繁有徒。
滿人之姓, 有得自皇帝賜姓者。 早在清開國時代,就有漢人劉姓,滿名“洛翰”,因扈從努爾哈赤受傷致殘,被賜姓覺羅。據(jù)《清朝通志·氏族略》:國初功臣瓜爾佳氏吳拜、 舒穆祿氏納木泰、 佟佳氏扈爾漢、納喇氏卓納、兆佳氏滿平阿,太祖努爾哈赤均賜姓覺羅氏。 創(chuàng)制滿文之額爾德尼,原姓納喇氏,奉太宗皇太極諭旨入碩色族中,賜姓赫舍哩氏。 布恕庫,本姓溫徹亨氏,皇太極賜姓烏魯氏。 準(zhǔn)泰,官廣東巡撫,本高麗那姓,奉旨賜姓滿洲之納喇氏。 翁金,官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員外郎渾金養(yǎng)子,原籍江西,本姓無考,圣祖玄燁命編入滿洲姓赫舍哩氏。 索綽羅氏,內(nèi)務(wù)府正白旗滿洲人,也是以科舉聞名的內(nèi)務(wù)府世家。先祖布舒庫,任內(nèi)務(wù)府司庫。 子都圖,內(nèi)務(wù)府郎中,因身健如石,圣祖賜漢姓石。 索綽羅氏發(fā)家,已在清中葉,最出名者有嘉慶年間大學(xué)士英和。 英和的父親德保和堂伯觀保,都是進(jìn)士出身,均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后觀保任翰林院編修,德保任翰林院檢討。 后來,觀保官至禮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德保官至廣東巡撫、禮部尚書。
滿人之姓,有通過更改而來者。 蒙鄂啰氏,本姓伊爾根覺羅氏,氏族甚繁,分居?xùn)|西二寨,西寨改為蒙鄂啰氏;巴雅喇氏,本姓伊爾根覺羅氏,東寨改為巴雅喇氏。 納喇氏,星根達(dá)爾漢,蒙古人,本姓土默特,因滅納喇姓部,據(jù)其地,改姓納喇氏;昂古里、星古里,輝發(fā)人,本姓伊克達(dá)哩,后依呼蘭人噶揚(yáng)噶土默圖姓納喇氏,遂改姓納喇氏。 富明阿,本姓薩克達(dá)氏,世祖福臨命承襲伊舅烏爾丹世職,因改姓赫舍哩氏。 烏魯理,本姓烏蘇氏,世宗胤禛命過繼其舅大學(xué)士富寧安為嗣,因改姓富察氏。 敏森,本姓那木都魯氏,世祖福臨命承襲其妻之外祖糾納世職,因改姓庫雅拉氏。
滿洲諸姓中,有所謂“八大家”,即 “八大姓”。 其中,又有宗室八大家與異姓八大家之別。 宗室八大家指清朝“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的八大“鐵帽子王”,見宗室奕賡所撰《佳夢軒叢著·煨柮閑談》。 異姓八大家則指滿洲開國八大功臣之后,因無“欽定”一說,故具體指哪八家,說法不盡一致。 雍正《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將瓜爾佳、鈕祜祿、舒穆祿、赫舍哩、他塔喇、覺羅、佟佳、納喇等八姓列為滿洲八大著姓。 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卷十:“滿洲氏族以瓜爾佳氏直義公(費英東)之后,鈕鈷祿氏宏毅公(額亦都)之后,舒穆祿氏武勛王(楊古利)之后,納蘭氏金臺吉之后,董鄂氏溫順公(何和哩)之后,輝發(fā)氏阿蘭泰之后,烏喇氏卜占泰之后,伊爾根覺羅氏某之后,馬佳氏文襄公(圖海)之后,為八大家云。 凡尚主選婚,以及賞賜功臣奴仆,皆以八族為最云”[2]。 清末大學(xué)士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則稱:滿洲八大姓為鈕祜祿氏(譯姓郎)、瓜爾佳氏(關(guān))、舒穆祿氏(舒)、那拉氏(分葉赫、輝發(fā)二那拉)、完顏氏(王,或有姓金者)、富察氏(傅)、費莫氏(費)、馬佳氏(馬)、章佳氏,實為九姓,然費莫、馬佳兩姓原系一族。 楊同桂《沈故》則稱滿洲八大姓為瓜爾佳、鈕祜祿、舒穆祿、董鄂、輝發(fā)、烏喇、馬佳氏。昭槤、崇彝均為滿蒙世家,說必有據(jù),而所說岐互,乃因時代不同,識見有異,故不必拘泥于一說。 崇彝之說晚出,應(yīng)反映清末人對滿洲八大姓的理解。
滿人原用本姓,后改漢姓,此現(xiàn)象自明末清初已露端倪。 改姓有幾種方式:一種意譯:皇室愛新覺羅氏的“愛新”,滿語原意為金,后改姓金;薩察氏的“薩察”,原意為“盔”,因用“隗”為姓;寧古塔氏,意為“六”,改姓為劉;烏雅氏,滿語為豬,改姓為朱;鈕祜祿氏(鈕赫),原義為“狼”,改姓為郎。 一種取本姓之第一字為單字姓:舒穆祿氏、舒舒覺羅氏改為舒氏,富察氏改為富氏,董鄂氏改為董氏等。 滿人原為雙字或多字姓,改單字姓后,則易與漢姓混淆。 又一種,以漢字諧音取代本姓,如瓜爾佳氏改姓關(guān),裕瑚魯氏改姓于,布尼氏改姓卜等。
滿人冠漢姓現(xiàn)象雖發(fā)端于關(guān)外時期,但其普及,應(yīng)在進(jìn)入北京以后。 一般說來,滿人取漢姓,多與自己的族姓保持一定對應(yīng)關(guān)系,不過,在碑文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另案。 順治十二年(1655 年)三月刻《王法哈墓碑》,漢文部分為:“順治歲次乙未季春吉旦誥贈通義大夫法哈王公之墓”, 滿文部分為:“ijishūndasan i juwan juwe ci aniya ilan biyai sain inenggi guwalgiya halai sargan ilibuha. g’oming bume amcame fungnehe doro de husun buheamban faha i eifu”[3]。 滿文部分提到,該碑為法哈之妻瓜爾佳氏所立,為漢文部分所無;而漢文部分謂法哈漢姓為“王”,滿文部分卻略而不言。 綜合滿漢兩部分文字,不僅確認(rèn)王法哈為滿人,還說明滿人入關(guān)初已習(xí)慣冠漢姓。 滿洲瓜爾佳氏,一般冠漢姓為“關(guān)”,而墓主法哈卻冠漢姓為“王”。 這究竟反映滿洲人冠漢姓帶有很大隨意性,還是另有原因,值得思考。 康熙十七年(1678 年)《安氏塋地碑》載:滿人翁格清,舊以趙為姓,入關(guān)后,他為祈禱子孫世世平安,“乃令舉族咸以安為氏”。其子遂稱安泰。 滿人改漢姓的隨意性,由此可見一斑。
盡管許多滿洲男子的姓名已趨漢化, 但仍在某種程度留有本族特色。 相形之下,在香會碑題名中,凡滿洲已婚婦女均稱某門某氏,如伊門關(guān)氏、那門趙氏、蘇門卜氏、穆門趙氏,等等。 前為夫姓,后為婦姓。如此表述,與漢人婦女如出一轍。 惟有覺羅門劉氏、覺羅門王氏、覺羅門紀(jì)氏、全門覺羅氏、胡門富氏之類,以其滿人姓氏的特殊性,將身份顯露無遺。
乾隆帝把保持滿洲本姓提高到捍衛(wèi)“滿洲根本”的高度來認(rèn)識。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諭:八旗滿洲、蒙古皆有姓氏,歷年既久,多有棄置本姓沿漢習(xí)者。姓氏者,乃滿洲之根本,所關(guān)甚為緊要。今若不整飭,因循日久,必各將本姓遺忘不復(fù)有知者。又諭:滿洲名氏從來都是取滿語與漢語對音來書寫漢字,不準(zhǔn)依附漢姓,有意牽混。 他要求滿人名字的第一個字不準(zhǔn)用漢姓的姓,以免引起誤解。 有滿人名“陶光”者,“陶”是漢人常見的姓;又有名“郭布亨”者,“郭”也容易令人聯(lián)想到漢人郭姓,他們都受到乾隆帝申斥。
滿人習(xí)慣,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則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若姓然。但以名為姓很容易與漢人姓名混淆,故此種現(xiàn)象多次受到乾隆帝的斥責(zé)。 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吏部帶領(lǐng)引見有叫滿吉善者,大臣留保之子。 弘歷諭旨稱:其名滿吉善者,竟以滿為姓矣。 朕將滿吉善之名改為吉善。 吉善乃系覺羅,甚屬尊貴,吉善竟不以覺羅為尊,以滿為姓,照依漢人起名,是何道理? 似此者,宗人府王公等理應(yīng)留心查禁,今竟不禁止。 王公所司何事? 恐其尚有似此等者,著交宗人府王公等查明,俱行更改,將此嚴(yán)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