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巎巎[náo](1295年-1345年),字子山,號正齋、恕叟,蒙古族(康里部),元代著名少數(shù)民族書法家。曾任禮部尚書、奎章閣大學(xué)士,官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以書名世。書與趙孟頫、鮮于樞、鄧文原齊名,世稱"北巎南趙"。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有《謫龍說卷》、《李白古風詩卷》、《述筆法卷》等。
康里巎巎的字既有很深的功力,又有勁健清新、純凈灑脫的神韻。從王字起家,又吸收醉素、張顛的狂放,孫過庭《書譜》的俊秀,形成個人風格:行筆迅捷,線條極為流暢,字形較長,風姿疏展挺拔。自謂一日可寫一萬字,未嘗以力倦而輟筆。流暢是一種特殊的美,流暢而不浮滑,更顯出康字的深厚功底。
康里巎巎博通群書,擅楷、行、草等書體,師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懸腕作書,行筆迅急,筆法遒媚,轉(zhuǎn)折圓動,自《李白詩卷》成風格。他是個廉潔、正直的大臣,字也寫得爽利干脆,用筆速度較快,往往在最后一筆用力一挑、或一頓,這樣難免顯得有些刻露-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他的正書師法虞世南,行草書由懷素上追鐘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當時趨趙孟俯嫵媚書風的情況下,能創(chuàng)自己的藝術(shù)道路。明代解縉說:"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 康里夔夔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杰出書法家特立于書壇,留下的墨跡不多,有行草書《唐元縝行宮詩》,轉(zhuǎn)折圓勁。其《漁夫辭冊》、《草書述筆法》確有唐晉風度。所寫的李白《古風第十九首》詩,字體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筆法。有墨跡《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謫龍說卷》、《柳宗元梓人傳》、《臨十七帖》等傳世。
康里巎巎草書詩書卷之《唐人絕句六首》,縱30厘米,橫101.6厘米,元統(tǒng)二年(1334),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高島菊次郎氏寄贈)。
康里巎巎 草書詩書卷之《唐人絕句六首》 縱30.0厘米 橫101.6厘米 元統(tǒng)二年(1334)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釋文: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元稹《行宮》)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
稚子苦相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歸時日尚早,更欲向芳洲。渡口水流急, 回船不自由。(崔國輔《中流曲》)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李白《秋浦歌》其一)
公館似仙家,池清竹徑斜。山禽忽驚起,沖落半巖花。(劉禹錫《題壽安甘棠館二首》之一)
偶然欲作草書,因?qū)懱迫肆^句。元統(tǒng)二年三月廿三日子山識。
注:康里巎巎《唐人絕句六首》與草書詩書卷之《自作秋夜感懷七言古詩》、《李白古風詩卷》合為一卷。圖片如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