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位于湖北省云夢縣城西部,1975年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了一千多枚秦簡,為秦簡牘首次面世。2006年底,云夢睡虎地第77號西漢墓發(fā)現(xiàn)2137枚西漢簡牘(包含殘損者),竹簡長26至31厘米,牘長約22至44厘米,較難得的是許多簡牘還保持著原始編次情況。竹簡內(nèi)容涉及質(zhì)日、日書、算術(shù)、書籍、法律五大類;128枚竹木牘則為司法文書和簿籍兩類。睡虎地M77的時間在漢文帝末到景帝間。
睡虎地西漢簡
竹簡內(nèi)容中書籍類簡205枚,簡文中提到“商紂”“仲尼”“勾踐”“伍子胥”等歷史人物。質(zhì)日簡每枚自上而下分為六欄,記單雙月名、月大小、月干支,一些簡背面題有“某年質(zhì)日”,時間跨度為漢文帝十年(前170年)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法律類簡有850枚,包括金布、戶、田、祠、葬律、有盜等40種律文,其律文多見于張家山西漢簡《二年律令》和睡虎地秦簡法律文書。
睡虎地M77簡牘書寫風(fēng)格并不統(tǒng)一,秦隸及西漢初簡牘墨書特征在其中表露出來,可視為研究西漢前期簡牘墨書的好材料。其中的法律、算術(shù)、日書類簡書古意略多些,即秦隸色彩較濃,書寫時間或較早些,應(yīng)在西漢初期;木牘文字,特別是簿籍類則寫得自如隨意甚至草率,體現(xiàn)出更多西漢前期偏晚的特色,其書寫時間應(yīng)近于墓葬年代即文景間。
睡虎地M77木牘書寫比較草率,如發(fā)表的二枚寬牘的草率書寫有以下特色:“一”“二”“三”等以橫筆為主的字,不求起收筆的規(guī)范動作,筆畫中段厚、兩端輕細(xì),更像是“點(diǎn)筆”,有些近于后來的草書筆法;有橫折筆或有“囗”形的文字,多以輕盈的弧筆快速寫出,如“四”“百”“安”“國”“日”“買”等字;一部分字因快寫而被拆分,有的近乎點(diǎn)筆,如“之”等字。隨著隸變進(jìn)程,筆畫與符號的意義和作用日漸彰顯,如“之”字甚至近于今楷筆畫形態(tài)。較多的“點(diǎn)化筆”是古隸草率書寫的常用方式,睡虎地M77木牘的各種“點(diǎn)化筆”令隸波若隱若顯,卻絕少刻意為之。這里的點(diǎn)筆與里耶秦牘草寫相對照,可體味牘上不同程度的草寫情形。睡虎地M77木牘正下方拖長尾筆在牘面布局上頗為醒目,這兩枚牘中有三四處縱向拉長尾筆,這是一種逐漸時興的寫法,在后來的簡牘里隨處可見。
睡虎地西漢牘
睡虎地M77簡牘風(fēng)格不止一式一格,且有時間早、晚之分。在書籍簡中,棱形方筆橫畫與馬王堆M1簡書相似,短橫筆近于左重右輕的三角形,長橫畫左部起筆有斬截的棱角,向右漸窄漸細(xì),或尖筆收止或加重筆力變?yōu)椴菪?,但不如馬王堆簡更具方筆棱角感。兩墓時間相近,但睡虎地M77一些墨跡(主要是竹簡類)應(yīng)早于該墓下葬時間,包括書籍簡,應(yīng)上提到西漢初期,而馬王堆M1遣策為下葬前不久書寫、即文景時的墨跡,嚴(yán)格說應(yīng)是西漢前期的中后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