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良臣碑拓片
作品鑒賞
《金石萃編》考《李良臣碑》為長慶四年(824)所立,正書,二十五行,行六十六字。
在晉中市現(xiàn)存的石刻文物中,刻立于唐代的三通“李氏神道碑”最為著名,世人俗稱“三李碑”。所謂“三李”指的是唐代中期的著名將領(父)李良臣、(子長)李光進、(子次)李光顏父子三人。此父子三人在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安史之亂”和平定藩鎮(zhèn)割據(jù)中,為大唐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勛而永載青史。
現(xiàn)存“三李碑”立于晉中市榆次區(qū)西北約4000m 的使趙鄉(xiāng),榆次變電站南墻外的田野中。此處為“三李墓”所在,現(xiàn)墓葬封土堆已平。原有三通碑碣,其中“李良臣碑”已佚(估計是被盜),現(xiàn)只存有《唐故朔方靈臨等州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庭事左仆射(ye)李公碑銘》和《唐故河東節(jié)度使守司(隸?)兼侍中贈太尉謚曰忠李公墓之碑》兩通,故實為“二李碑”。兩碑現(xiàn)左右分立,均為青石質,相距約12m。右邊是“(兄)李光進碑”,左邊為“(弟)李光顏碑”。
唐李良臣碑拓片
“三李”原本不姓李,也非中原漢族,而是匈奴人,其祖上本屬匈奴回紇部“阿跌氏”,貞觀年間歸附大唐。“安史之亂”時,阿跌(李)良臣率部追隨唐肅宗李亨平叛,歸郭子儀節(jié)制。平叛后,阿跌(李)良臣因軍功被授御史中丞、爵開府儀同三司,駐節(jié)河中府(今山西永濟市)而病逝任上。后被追賜工部尚書加太保銜,贈其妻燕國夫人。是時,其子阿跌(李)光進和阿跌(李)光顏尚年幼。
唐 李光進碑 碑額
“李光進碑”刻立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20年),碑高約3.5m,寬約1.5m,厚約0.4m。通碑行楷文29行,行60余字。由時任中書門下平章事令狐楚撰文。
阿跌(李)良臣逝世后,阿跌(李)光進兄弟倆,由其姐夫撫養(yǎng)長大,子承父業(yè),投效從軍。在跟隨太原留守的征戰(zhàn)中,阿跌(李)光進首次以軍功得官“御史大夫兼代州刺史”。不久,割據(jù)燕地的王承宗暗通吳元濟圖謀叛亂,阿跌(李)光進在河東節(jié)度使范希朝的節(jié)制下參加平叛,因功被擢升銀青光祿大夫、單于大都護、檢校工部尚書兼振武節(jié)度使。
唐 李光進碑 局部
阿跌(李)光進不僅很會打仗,從政也是一把好手。在節(jié)度使任上,吏治清明政績卓著,以致朝野頌贊。唐憲宗李純賜阿跌(李)光進以“國姓”上列宗譜,并徙晉靈武節(jié)度使。后李光進殞于任上,被贈尚書左仆射。
“李光顏碑”刻立于唐開成五年(公元840年),碑身較“李光進碑”稍窄,高厚相仿。通碑正楷文29行,行60余字。由上柱國李程撰文,監(jiān)察御史郭虔書寫。
唐 李光顏碑 碑額
阿跌(李)光顏成年后,承繼父兄之志而更甚之。自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隨兄平息王承宗叛亂,被首授洺州(今河北永年縣)刺史后,在任五年頗有政績,遂晉陳州刺史兼忠武軍都知兵馬使。同年十月即就職檢校工部尚書兼忠武軍節(jié)度使。兩年后隨兄阿跌(李)光進被賜“國姓”,更名李光顏。
此時,割據(jù)河南南部的淮西節(jié)度使吳元濟正式舉旗反叛。唐王朝遂調集重兵圍剿,奈何各路人馬畏縮不前,相互觀望。只有李光顏率軍奮勇爭先,牽制了吳元濟叛軍的主力,最終給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突襲戰(zhàn)經典---“李愬雪夜入蔡州”造成了完美前提。
唐 李光顏碑 局部
雖然我們的中學課文《李愬雪夜入蔡州》中沒有提及,但那只是一篇簡短的課文而已。歷史上是:在平定吳元濟后,李光顏因功徙升忠武節(jié)度使兼義成節(jié)度使。之后不久,李光顏又因退吐蕃兵而建功,復加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敬宗李湛即位后,歷數(shù)李光顏之功,晉其爵開府儀同三司、官大司徒、職北京(今太原)留守、太原府尹兼河東節(jié)度使!有唐一朝,除未被封王以外,能位列“三公”,也算是榮光盛極一時了。
三李碑文物保護標志
因位于曠野,石碑附近雜草密集凌亂,只手實難清理。估計碑下堙沒著巨大的青石赑屃。
“三李碑”是刻立于唐代的原碑,不僅記述了重大的歷史事跡,而且文字具佳,書法優(yōu)美,具有重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上б磺Ф嗄陙?,一直置身荒野,無任何防護設施,任憑風雨洗禮。
簽條:唐李良臣碑。光緒戊申五月,磊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