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篇文章,談到父母教養(yǎng)孩子的風格,討好型和控制型。今天談談影響孩子人格的第三種家庭教養(yǎng)方式叫放縱型,有的家長可能還戲稱“放養(yǎng)”,就是任由孩子自我發(fā)展。
某次我和先生在電影院里認真觀影,坐我后排的一個孩子,用腳一直踢我的座位,還時不時地發(fā)出笑聲,吵了差不多十幾分鐘。我實在忍不住(因為透過椅子踢到我腰上),就對坐他旁邊的媽媽說:"在公眾場合管一下你家孩子"。不料這位媽媽卻說:“小孩子天生好動,這是孩子的天性啊?!闭f完她繼續(xù)看電影……作為家長,要考慮到你孩子的這種天性是否合理,是否對他有益的。這種不理會他人感受,一昧放縱孩子的行為不叫“釋放天性”,只能讓別人說你家孩子沒教養(yǎng)。前幾天我和孩子在廣場玩,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個小女孩,3、4歲的樣子,坐在舞臺旁的階梯中間。我家孩子剛15個多月,特別喜歡爬樓梯,弟弟往上爬,碰到了小女孩的褲腳,小女孩直接就推弟弟的頭,還好我扶住,不然就滾下來了。我扶好弟弟,就跟小女孩說:“姐姐,你不可以推弟弟,你可以讓一下弟弟過去”。沒想到站在旁邊的奶奶(估計是,也可能是姥姥)竟?jié)M不在乎的說:對于孩子的任性,他們選擇了閉一只眼,也沒盡到作為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責任。自由發(fā)展不是說要對孩子身上的一切特點都聽之任之。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在別人眼里就是沒有教養(yǎng)的孩子。每個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無作為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而這種教養(yǎng)方式成長起來的孩子,特別自私,唯我獨尊,蠻橫胡鬧。這種典型的表現(xiàn)在留守兒童身上更較為常見。農(nóng)村留守的孩子,父母大多是外出打工,不在身邊,孩子必要的日常行為得不到監(jiān)管,特別是雙休日脫離學校,老年人管理不到位,一些孩子外出不歸,騎車上路,出入游戲廳、網(wǎng)吧等場所。暑假那段時間,我在老家?guī)Ш⒆?,有天帶著弟弟?歲多的女兒妃妃出來溜達,在路上經(jīng)過學校小賣部時,看到一群小姐姐在吃冰棍,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樣,妃妃對冰棍雪糕類沒有抵抗力。我很明確地說,不可以。因為那兩天她的腸胃不好,沒有答應。她馬上就生氣了,氣沖沖的跑回家??拗覡敔敚腋鸂敔斦f了緣由,她最后也只好接受。很多人會說,應該給與孩子自由,但釋放這個自由不是縱容,無節(jié)制,無規(guī)則。尊重孩子的意愿前,必須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邊界:
有些事可以允許,有些邊界堅決不能超越。
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經(jīng)常聽到有家長抱怨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家孩子只有在我盯著他的時候,他才會學習(寫作業(yè),畫畫,彈琴……)。我想這類家長朋友需要關注的是,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律性的問題。在我的手機里有個運動類的APP,它有一句標語“自律給我自由”,這是一句很有力量的話,也是一句讓人深思的話。”自律”是個好習慣,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別說孩子,試問家長們自己能否做到自律?自律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家長想放養(yǎng)的前提是先幫孩子養(yǎng)成強大的“自律能力”。培養(yǎng)自律,最好是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驅動力。試著讓孩子自己去主導需要完成的事,家長適當?shù)慕o予引導和督促,而非一味的去控制,去發(fā)號施令。你喜歡在你做事的時候,別人在身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指手畫腳嗎?我相信沒有人喜歡這樣,孩子也不例外。許多家長把孩子的成長看作是一場比賽,高喊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總有人比你成功,總有人比你幸運,這個無止境。競爭的時候,會讓孩子帶著功利心去做事。他們在乎的是最后的結果,而非做成事情的過程。3、挖掘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會在某一個階段迷戀某種事物,而這種迷戀剛好就是讓孩子去拓展內(nèi)在驅動力的一個契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