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全身心崇拜一個人時,
可能會忘了自己是誰。
但一旦你試圖找回自我,
就會掙扎著擺脫那人的影響。
自身的獨立性,
總需要一場競爭來平衡”
——Sebastian Smee
在藝術的世界里
尋找自我的旅途總免不了與過往決裂
正是那些充斥著競爭的友誼
那些傾慕、妒忌和雄心
讓藝術家們彼此聯(lián)結,相愛相殺
屢屢登上全新的創(chuàng)作巔峰
1
馬奈 VS 德加
édouard Manet VS Edgar Degas
馬奈和德加,都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重要人物,深具革新精神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將繪畫從傳統(tǒng)束縛中解放。
1861年的巴黎,馬奈與德加在復制共同的偶像——委拉斯凱茲的作品時相遇。馬奈沖動暴烈、德加冷靜深沉。
19世紀60年代,正是馬奈備受非議之時,因為《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馬奈幾乎成為社會的丑聞焦點。
Luncheon on the Grass畫作中大膽的女性躶體,顛覆了世俗虛偽的美學習慣。赤裸裸的宣布了歐洲傳統(tǒng)藝術神話時代的結束。
olympia
馬奈激進的理念、自由的手法、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讓年輕的德加傾慕不已。也刺激德加從古典題材和歷史肖像中解脫,逐漸具備欣賞現(xiàn)實生活的能力。
“他的眼和手都那么果敢肯定……而我,卻總是煞費苦心而遲遲不得要領?!?/span>在馬奈的影響下,德加的藝術理念變得更加包容和變通。
與此同時,馬奈也很欣賞德加的細致觀察,以及對形象具體的光影掌握。
Women in Front of a Cafe
兩位年齡相近,家世背景相似的藝術家惺惺相惜,互相影響,頻繁共同出席在咖啡廳和私人聚會,越來越密不可分。
藝術上德加日益趨向馬奈,但哲學層面上的分歧,卻注定了這份關系的危機。
馬奈認為:真實是變化不定,多種多樣的,一切皆有可能,關鍵是創(chuàng)作本身的樂趣。因此熱衷表現(xiàn)室外明艷的場景,以亮色調(diào)呈現(xiàn)露天邏輯的嚴密性。
Musique aux Tuileries, Edouard Manet
德加則堅信藝術必須服務于真理,勘透繁華之后的孤寂與疏離,刺穿歡樂的面紗,直擊真相本身,揭示出表面關系下掩藏的深層情緒。
1865年左右,德加和馬奈間的分歧愈發(fā)清晰。而一幅《馬奈夫婦》,則幾乎葬送了彼此多年的友誼。
Monsieur et Madame,Edouard Manet
1868年創(chuàng)作的《馬奈夫婦》,德加用冷靜而忠實的筆法,捕捉記錄下沉浸音樂中的馬奈,松垮姿勢和疏離表情背后,真實的情緒:百無聊賴、置身事外。
Edouard Manet Standing - Edgar Degas
此時的馬奈正陷于極其復雜的家庭糾葛,對后來弟媳,女畫家莫里索的婚外情愫,使他難掩對曾是父親情婦的正妻蘇珊的疏離與冷漠。
女畫家 Berthe Morisot肖像與照片
畫作如同心理分析,那惟妙惟肖的貌合神離,與身體語言的懶散松垮呼應,被德加敏銳的畫筆一擊而中。
對人性當下的深層解剖,德加比馬奈更為深沉犀利。
這份無意揭示的殘酷真相,使馬奈惱羞成怒,直接抄刀將畫劈作兩半。想必其中不僅有隱私揭露的心虛和惱怒,也有對德加犀利筆觸和技巧的隱隱惶恐。
In a Café,Edgar Degas
德加聽聞畫作被毀當即翻臉,出于回應也將馬奈曾送他的靜物畫送還,并附便簽:“先生,我把你的作品還給你!”
Place de la Concorde,Edgar Degas
雖然兩人的關系大不如前,但事后德加仍坦言:“一個人很難一直與馬奈為敵”。他們的友誼還在,卻漸趨平淡。
德加對馬奈的敬仰從未消失,甚至在許多場合公開表示:“馬奈比我們想象的更偉大”,直言不諱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受馬奈的影響和啟發(fā)。
Eugene Manet, Edgar Degas
30年后,當孤僻、苛刻的德加去世之時,收藏的畫作中不僅包括那幅《馬奈夫婦》,還有3張他自己畫的馬奈肖像,以及超過80張馬奈的作品。
這足以證明
即使馬奈已經(jīng)去世了這么久
他仍然有著特殊的魔力
讓德加難以釋懷
。。。
2
畢加索 VS 馬蒂斯
Picasso VS Henri Matisse
“馬蒂斯:色彩;畢加索:形式
兩個偉大的流派,一個偉大的目標”
——康定斯基
馬蒂斯與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與馬蒂斯相差12歲,兩人的相識緣于收藏家斯坦因女士。她認為“他們都有著一種屬于天才的雄性氣質(zhì)?!?/span>
斯坦因女士在家中 Gertrude Stein
畢加索與馬蒂斯性格迥異,猶如南北兩極。馬蒂斯沉默寡言,不茍言笑;而畢加索則激情似火,噴薄欲出。
那時的馬蒂斯早已功成名就,風流倜儻、雄姿英發(fā),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寵兒。而畢加索還只是在“洗衣坊”過著波希米亞生活的窮畫家。
初次接觸馬蒂斯覺得相談甚歡,和諧自如。但畢加索的回憶卻截然相反,“馬蒂斯滔滔不絕,我卻插不上話,實際上,我只是該死的莫名其妙!”此后很長時間,畢加索都耿耿于懷。
然而,這并不妨礙他們之間的交往。馬蒂斯向畢加索推薦非洲雕刻,以及象牙海岸面具等。畢加索被這些原始藝術深深震撼,立體主義的思想在心中萌芽。
對此,馬蒂斯不無得意地說:“經(jīng)過雷恩街索瓦熱的商店時,我常被窗邊黑人雕刻線條的純真打動,這簡直和埃及藝術一樣!于是我買了一個給斯坦因。
不久,畢加索來了,一見到就立刻喜歡上這個小雕塑。
第二天早晨,我走進他的畫室,看到地上扔滿畫布,每張都畫著同樣的內(nèi)容——一副女人的面孔,披頭散發(fā),上面只有一只眼睛,長長的鼻子伸進嘴里。。。立體派就這樣誕生了。”
那時的馬蒂斯,在藝術上早已進入“平衡、純凈與寧靜”的狀態(tài),沉靜自若,安逸清閑;明亮狂野的畫作一幅接一幅出現(xiàn)在斯泰因家的墻上。
畢加索仍然時刻處于焦慮和痛苦之中。他把自己關在畫室煎熬不已,畫布掀翻在墻上、畫筆拋擲在地上……九個月后,《亞威農(nóng)少女》誕生了。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
《亞威農(nóng)少女》的橫空出世,讓畢加索名聲大噪。一方面,他試圖以自己的立體主義與馬蒂斯分庭抗禮,動搖他在野獸派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迫切地渴望得到馬蒂斯的認同。
意外的是,一向溫和的馬蒂斯對《亞威農(nóng)少女》完全不屑,不僅當眾大罵這是對現(xiàn)代藝術的嘲弄與褻瀆,甚至揚言要“搞垮”畢加索。
馬蒂斯曾在信中寫道:“和畢加索一起展出,就像和癲癇病人走在一起!”
Bathers by a River ,Henri Matisse
氣得發(fā)狂的畢加索聚集了一群年輕伙伴在家喝酒聚會,他們往馬蒂斯的畫作上扔飛鏢,還在街上到處涂鴉:
“馬蒂斯會讓人發(fā)瘋!馬蒂斯比酒精和戰(zhàn)爭還要危險!……”
Guernica,Picassio
若干年后,《亞威農(nóng)的少女》帶來震驚逐漸平復,馬蒂斯主動伸出了橄欖枝。在畢加索生病時探望,還和他一起去騎馬,作畫開始也有意向畢加索學習。
雖暗地較勁,但兩人依舊彼此欣賞。
有記者問畢加索:“如果重新開始畫畫,你會怎么畫?”畢加索說:“我會像馬蒂斯那樣畫!”記者說:“天哪,馬蒂斯的回答是像畢加索那樣畫!”
為證明彼此的友誼,兩人經(jīng)常互換作品。畢加索收藏有馬蒂斯的《瑪格麗特肖像》,馬蒂斯則收藏了畢加索的《水壺、碗和檸檬》。
但據(jù)說挑選作品時,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彼此最乏味的作品,以便有朝一日證明對方的平庸。
畢加索年少氣盛,不時地把馬蒂斯視作藝術上的勁敵,甚至語出驚人:“與我相比,馬蒂斯不過是個少婦!”
內(nèi)心深處,畢加索仍對馬蒂斯充滿敬畏。他曾指著收藏的馬蒂斯《瑪格麗特肖像》和《男人、女人和孩子》,分析它們與《亞威農(nóng)少女》的相似之處。
“你應該把我和馬蒂斯在那個時代所完成的每幅畫放在一起審視。沒有人比我更仔細地研讀馬蒂斯,也沒有人比馬蒂斯更深地了解我的作品。”
馬蒂斯晚年定居尼斯,半身癱瘓但創(chuàng)造力依然旺盛,只是寂寞時常爬上心頭。
而畢加索只要來南方,總是去看望馬蒂斯。為讓老友高興,他特意關照同行的情人弗朗索瓦身著馬蒂斯喜愛的“紫色”和“柳綠色”。
馬蒂斯果然大喜過望,主動提出為她畫像,不想?yún)s惹畢加索醋意大發(fā),不停嘀咕:“太過分了!我跑去替莉迪婭(馬蒂斯秘書兼情人)畫像了嗎?”
言談中,馬蒂斯偶然也會流露出對身后名譽的憂慮。他拿著美國畫家波洛克和馬瑟韋爾的畫冊給畢加索看:
“一代人、兩代人,以后,這些畫家中誰還會打心眼里記住我們,像我們對莫奈和塞尚那樣”。
每當畢加索要離開時,馬蒂斯也總是喃喃自語:“希望你常來,我們應該在一起多聊聊。如果我們倆有一個死了,有些話,另一個人就再也沒法跟人說了。”神色間的黯然溢于言表。
馬蒂斯去世后,女兒瑪格麗特曾多次致電畢加索。。。但畢加索既不接電話,也不出席葬禮。
數(shù)月之后,出人意料地,畢加索以馬蒂斯的色彩,融入自己獨特的形式語匯,重新演繹了德拉克洛瓦的名畫《阿爾及爾的女人》。
一生孤傲狂放的畢加索,正是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悼念馬蒂斯,并記錄彼此近半個世紀的友誼。
3
波洛克 VS 德庫寧
Jackson Pollock VS De Kooning
杰克遜·波洛克和德·庫寧,同為抽象表現(xiàn)主義運動的中堅力量,以獨特創(chuàng)立的“行動繪畫”而舉世聞名。
“二戰(zhàn)”前后的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家波洛克突然走紅。時評認為他的作品“沒有一點巴黎氣息……內(nèi)含著一種美國式憤怒。”
彼時的波洛克正苦于不夠“純熟老練”,而同時期來自荷蘭的畫家德·庫寧,則一直試圖肢解自己的“冷靜自持”。
德·庫寧被波洛克的怪異和自由感深深震撼,稱他為“繪畫牛仔”。兩人很快成為互補的密友。
在那個年代,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家想要堅持自我并不容易,多數(shù)人還不懂這群對著畫布甩顏料的瘋子到底在干什么,而庫寧也一直在抽象和具象間搖擺。
德·庫寧作品《女人與自信車》,包含某種女性具象。
于是,波洛克怒不可遏地跑到德·庫寧的畫展上叫囂:“叛徒!你竟然還在畫人物,畫那些早就該死的東西!”。
德·庫寧則毫不猶豫的回敬:“那你又在做什么呢?!”原來那時,波洛克已經(jīng)很久沒有新作,身心俱疲,非常潦倒。
從此,梁子就結下了。有次在酒館,庫寧一拳揮到波洛克臉上,血濺當場。圍觀者起哄讓波洛克還手,可他滿臉不屑:“什么?讓我打一個藝術家?”
幾年后,波洛克因酗酒車禍慘死。
德·庫寧對朋友說,“我親眼看到他躺在墳墓里。一切都結束了。?!,F(xiàn)在,我是第一了。”
然后他默默走到花園,泣不成聲。
戲劇性的是,盡管陰陽兩隔,兩人的聯(lián)系始終存在:在波洛克死后不久,德庫寧就與他生前最后的愛人露絲·克利格曼,展開了持續(xù)7年的戀愛關系。
1963年,德·庫寧甚至搬到波洛克墓地對面的一所房子里。。。這足可以稱為一部希區(qū)柯克式的傳奇電影故事。
4
培根 VS 弗洛伊德
Francis Bacon VS Lucian Freud
培根以粗獷、犀利、暴力與噩夢般的圖像著稱,被稱為「20世紀的黑暗之心」;而弗洛伊德,同樣對人性殘酷深度而有力的揭示,而舉世矚目。
1945年,半座城都被戰(zhàn)火摧毀了的倫敦,空氣中彌漫著頹敗卻自由的氣息。36歲的培根與23歲的弗洛伊德就相識于此,在藝術家薩瑟蘭家的周末聚會。
弗洛伊德傾慕培根作畫的冷酷方式,以及生活中的孤絕和狂放。
“他的作品讓我印象深刻,他的個性也深深影響了我”。弗洛伊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培根讓繪畫得到重生。
“每次相遇,都讓我看到了很多的他”
而在培根看來,弗洛伊德的風格敏銳精確而又天真無邪,正如波德萊爾曾說過的,“天才就是可以隨心所欲找回童年的能力”。
初次相遇之后兩人便頻頻互訪,曾有一段過從甚密的時光,互為對方作畫——
在安靜的充當模特之時,很難想象既暴力又迷人培根,是怎樣沖擊了弗洛伊德孤僻而脆弱的內(nèi)心。
允許對方給自己畫像,證明他們彼此能夠欣賞對方的瘋狂。
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Francis Bacon
在培根的影響下,弗洛伊德完全放棄了線描式的方式,轉(zhuǎn)而在涂繪上突破自我,融入更多偶然和冒險的因素,通過模糊化的處理和主觀情感的添加,使畫作具有洞察人性的深度。
“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解下卻呈現(xiàn)事物真實的面貌。”
“不同于簡單的平鋪直敘,在盡量寫實的同時,能深具某種暗示性或神秘性,這才是藝術的價值所在”……
培根對自己繪畫的這些闡述,似乎都可以轉(zhuǎn)移到弗洛伊德后來的創(chuàng)作上。
然而20世紀70年代
二人在風格上產(chǎn)生了巨大分歧
繼1971年情人自殺后,培根愈發(fā)陰沉內(nèi)向,沉迷于時間的流逝和死亡。認為傳統(tǒng)肖像遠無法傳達人類對死亡的認知、對徒勞的擔憂,以及對夢魘的恐懼——這些現(xiàn)代背景下最為重要的根本。
然而,弗洛伊德卻說,在培根晚期的畫作中,只讀出了“可怖”;
盡管表面看來,培根的風格始終故我,夸張地表現(xiàn)著扭曲和恐懼,展示殘酷、絕望、焦慮和無情的成人世界。
但無可否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創(chuàng)作的深入,素描功底薄弱的培根,越來越難以擺脫插畫式的空洞感。
而弗洛伊德卻恰好具備培根所缺乏的素描基礎,于是當他的聲名越來越顯赫,培根開始不安,不斷地宣揚和夸張自己的創(chuàng)作哲學,同時貶低弗洛伊德。
“當我的作品變得出名,培根就開始變得刻薄而惡毒。”早年常常無償資助弗洛伊德的培根,后來竟然這樣諷刺他:“瞧你現(xiàn)在多有錢!”
兩人看似漸行漸遠。
但1988年弗洛伊德在德國舉辦的畫展中,一幅他所畫的培根小像不幸被盜。即使友誼破裂多年,弗洛伊德仍不斷的焦急尋找,懸賞金甚至高達30萬馬克。遺憾的是,直至弗洛伊德去世,這幅肖像依然下落不明……
更為神秘的是,弗洛伊德與培根之間,也許有著遠超友誼的更深層的靈魂甚至肉體關系。
Portrait of George Dyer & Freud
培根是一個熱衷將自己與愛人的形象糅合的藝術家?!剁R中的寫字者》就糅合了自己與同性愛人George Dyer。
而培根的《自畫像習作》,培根的頭部以下,身軀居然是弗洛伊德。。。
耀勻獨家前線專欄
▼
建筑設計碩士,
美國斯坦福藝術史專業(yè),
回國后清華規(guī)劃院做地產(chǎn)策劃。
熱愛藝術
讓我們一起
用藝術改變鄉(xiāng)村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