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于格律詩的幾個問題

關于格律詩的幾個問題
在舊體詩中,人們尤其重視今體詩(又稱近體詩),即格律詩,它包括絕句和律詩兩大類(另還有排律)。對規(guī)范的格律詩(王力先生謂“純粹”的格律詩),人們沒什么分歧。對不完全規(guī)范的格律詩,論者各依所據(jù),眾說紛紜,有的觀點也欠科學,很不利于指導創(chuàng)作實踐。這里以律詩為主,談些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商榷。
一、關于律詩的概念。
有人或許認為這是不須討論的簡單問題。但仔細考慮,這個問題并未很好解決。比如,崔顥的《登黃鶴樓》,嚴羽《滄浪詩話》云:“唐人七律,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钡F(xiàn)在許多人卻認為這首“不是律詩”(張福有《詩詞曲律說解》);王力先生則稱其為“古風式的律詩”。律詩即今體是相對于古體即古風而言的,將兩者合到一塊,那它到底是古風還是律詩呢?網(wǎng)上劉光博客《談“拗體”》云:“拗體其實就是古體”。如果拗體與古體是一回事,已有“古體”這個概念,又出來一個“拗體”,有什么意義和必要?再比如,中二聯(lián)對仗是律詩的一個主要特點,但宋《蔡寛夫詩話》云:“唐人律詩有徹首尾不對者”,并舉李白《夜泊牛渚懷古》和孟浩然《舟中曉望》等為例。尤其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不但入選《唐詩三百首》五律卷中,還被清著名詩人王士禎評為“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所謂逸品是也”,這又如何理解?因此,究竟如何界定律詩,應該有科學和明確的說法。那么到底如何確定律詩的概念為好呢?
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說:“律詩有三個要素:第一是字數(shù)合律,五言詩40個字,七言詩56個字;第二是對仗合律,中兩聯(lián)必須講對仗;第三是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須依一定的格式,并且講究粘對。如果這三個要素具備,就是‘純粹’的律詩;如果只具備前兩個要素,就是古風式的律詩,亦稱‘拗律’;如果只具備第一個要素,就不算是律詩,只是字數(shù)偶然相同而已。”我認為王力先生這個律詩的概念還是比較科學的,但還有不準確的地方。如具備第一、第三兩個要素算不算律詩呢?考之古人詩集分類和詩話,這種情況也應歸入律詩。這樣,字數(shù)、平仄粘聯(lián)、對仗三個要素,全具備為規(guī)范律詩或正體律詩,具備一、二或一、三兩個要素也是律詩,叫“拗體”。唐宋人所謂“吳體”都不是規(guī)范律詩,應歸入拗體;而“古風式的律詩”這個概念不宜使用,因為格律詩正是相對于古體(即古風)而言的,是兩個應明確區(qū)分的不同概念。拗體與古體也不是一回事。拗體必須是五言40字、七言56字,必須押同韻,必須平仄相協(xié)或?qū)φ?,而古體是沒有這些要求的,盡管南北朝時期一些詩人也寫過若干類似后來拗體詩的作品。還以崔顥《登黃鶴樓》為例,其字數(shù)沒問題;其平仄不合格;對仗呢?“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黃鶴”對“白云”,“一去”對“千載”都沒問題,“不復返”與“空悠悠”從詞的結構上對的有問題,但從意思上,卻還是相對的,應屬“寛對”;第三聯(lián)更沒問題。這樣衡量,該詩具備一、三兩個要素。再比如李白《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州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痹撌纂m“徹首尾不對”,但字數(shù)、平仄都無問題,具備一、二兩個要素,按上述概念,也是律詩。還有杜甫《題省中壁》:“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溜常陰陰。落花游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袞職曾無一事補,許身愧比雙南金?!彪m平仄不合,但基本對仗。古人大概也是這樣將這類詩仍視為律詩的。這樣明確律詩的概念,更符合古人長期以來對詩體分類的實踐。還有需要說明的是,唐人五、七律(包括絕句)是不講究粘聯(lián)(王力先生叫“粘對”)的。如杜甫《和賈至舍人大明宮早朝》、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等。所以許印芳在《瀛奎律髓》中說:“唐人七律上下聯(lián)不忌失粘,后人七律聲律加密始忌之?!爆F(xiàn)在不少人,包括許多專家在內(nèi),研究唐人律詩時,謂這類詩“失粘”而歸入“拗體”。這就像怪古人不講普通話一樣,是沒有道理的。
二、關于拗體。
王力先生《詩詞格律》云:“古人把律詩中不合平仄的句子稱為拗句?!薄叭娪棉志洹⒒虼蟛糠钟棉志?,叫做拗體?!卑凑涨斑呹P于律詩的定義,平仄不合格、失對或失粘的都叫拗體。這里與前面的概念互相矛盾,無法銜接。按這里的說法,“全詩用拗句、或大部分用拗句,叫做拗體”,那么有個別或少部分拗句的律詩又叫什么呢?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還將五律拗體分成“全篇古體、大部分古體、半古半律”三類,這種分法也殊難理解?!叭朋w、大部分古體”怎么又成了律詩?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王先生在具體問題的研究上常有精到之處,但在大的概念上往往缺乏邏輯,很欠準確。我認為,按“一”中關于律詩的概念確定拗體后(即只具備一、二或一、三兩個要素),在“拗體”之下可分為拗而又救的拗體和拗而未救(或不救)的兩大類。關于拗救,各種格律知識的論著中都所述甚詳,這里不再贅述。對經(jīng)過嚴格拗救的律詩,包括使用已為大家公認的變格句式(平平仄平仄)的律詩,亦應視為規(guī)范的律詩,否則所謂“救”就失去了意義。還有一種對句相救的形式,為大多數(shù)論者忽略,或未被認同。如杜甫七律《暮歸》: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烏啼。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南渡桂水闋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年過半白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第一句“梧”字應仄而平,則第二句“柝”字應平而仄;第三句“月”字應平而仄,則第四句“風”字應仄而平;第五句“渡”字應平而仄,第六句“歸”字應仄而平;第七句“不”字應平而仄,第八句“還”字應仄而平。通觀全詩,凡出句拗的地方,在對句相應的位置都進行了救,完全符合拗救的要求,還應該屬于很規(guī)范的律詩。但王力先生卻將其列為“全篇古體”的例子,難道古體也講拗救!如果經(jīng)過嚴格拗救還叫古體,那拗救還有何意義!第二類拗而未救的律詩,杜甫吳體多屬此類。另如:
杜牧《閏州二首》之一
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伊笛聞吹出塞愁。
李商隱《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蘇軾《壽星院碧寒軒》
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紛紛蒼雪落夏簟,冉冉綠霧沾人衣。
日高山蟬抱葉響,人靜翠羽穿林飛。
道人絕粒對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
黃庭堅《題落星寺》
星宮游空何時落,著地亦化為寶坊。
詩人晝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床。
蜂房各自開戶牖,蟻穴或夢封侯王。
不知青云梯幾級,更借瘦藤尋上方。
此類拗體除杜甫外,蘇軾、黃庭堅等宋代詩人以及元好問等都寫得不少。我認為只要不是孤平(唐宋人律詩中三平尾很普遍),應該允許。有人統(tǒng)計,杜甫160首七律中,正體的僅60余首。
三、關于對仗。
中二聯(lián)對仗是律詩的一個主要特征。但對對仗的認識,今人與古人有很大差別。今人偏重于求工,而古人則不然。
清許印芳在《瀛奎律髓》中說:“專作巧對,直是大病。”又云:“詩忌太工,工而無味。如近人四、六小學答對。……如老杜能變化,為善之善者?!?
清薛雪《一瓢詩話》:“發(fā)端切不可草率,對仗切不可齊整。要知草率發(fā)端,下無聲勢;齊整對仗,定少氣魄?!薄敖w之旨,雖在章句字法之間,卻不印定。故唐人有通首不對者,有通首全對者,非有意為之?!?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溫李擅長,固在屬對精工,然或工而無意,譬之剪彩為花,全無生韻,弗尚也?!?清袁枚《隨園詩話》:“余雅不喜《秋興八首》;而世間耳食者,往往贊嘆,奉為標準?!缭弧幌怠弧畠砷_’,曰‘還泛泛’,曰‘故飛飛’;習氣大重,豪無意義?!?br> 宋張耒《明道雜志》:“退之(韓愈)高文大筆,從來便忽略小巧,故律詩多不工?!?br> 清吳景旭《歷代詩話》:“范元實曰:‘老杜詩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類如此?!庇衷疲骸坝新稍姀厥孜膊粚φ?。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軸轤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臺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標。’又‘水國無邊際’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br> 清王士禎評李白《牛渚西江夜》云:“或問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答曰:太白詩‘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娭链耍嗑憧?,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關于對仗,薛雪在《一瓢詩話》中還說:“對仗之法,古人讀書多,用法備,常有不似對而實對者。淺言之,如‘尋?!瘜Α呤?。又有兩字對一字者頗多,不可不自理會,動云刊誤?!?br> “尋?!薄捌呤币姸鸥Α肚住分?。原句為“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過去都將其作為“借對”的例子,因古代八尺為“尋”,三尋為“?!薄V劣凇皟勺謱σ蛔帧?,李白《夜泊牛渚懷古》似可為例。其中二聯(lián)為:“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薄暗侵邸睂Α翱铡?,“望”對“憶”,“秋”對“謝”,“月”對“將軍”;下聯(lián)“余”對“斯人”,“亦能”對“不”,“高詠”對“可聞”。從意思上完全可以這樣理解。
從以上可以看出,古人論律詩一是忌太工,反對“專作巧對”:二是評詩重意境而并不重律。被評為“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顥《登黃鶴樓》和“逸品”的李白五律《夜泊牛渚懷古》都不是“純粹”的律詩。古人的這些觀點和研究成果,很值得我們認真領會和思考。
四、關于多音字。
許多漢字按不同的意思,讀不同的聲調(diào),甚至聲音,我們稱為多音字。如看、觀、冠、聽、強、占等等。在如何使用多音字上,現(xiàn)在一般依現(xiàn)行《多音字典》,認為應按義讀音和用字(如中華詩詞網(wǎng)、山西詩詞網(wǎng))。但古人卻并非如此。試看以下例子:
忘: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李冶《寄校書七兄》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王維《息夫人》
同樣是“忘記”的“忘”,前者讀仄聲,而后者讀平聲。
看: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杜甫《秋夕》
同樣“看見”的“看”,前者讀平聲,后者讀仄聲。
勝: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二首》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王之渙《宴詞》
前面“勝”為“超過”的意思,后面“勝”為“禁得起”意思,意思不同,但都讀平聲。
聽: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之一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同樣用耳聽的意思,前者讀仄聲,后者讀平聲。
在唐詩里,不同的意思讀相同聲調(diào)、或相同的意思讀不同聲調(diào)的情況很多。所以袁枚《隨園詩話》也說唐“詩人用字,大概不拘字義”;又說杜甫“忽平忽仄,隨其所便”。
綜上所述,我認為關于律詩的概念,在字數(shù)、平仄、對仗三個條件中,三者皆備為律詩正體,具備一二或一三為拗體;拗體律詩只要不是孤平,可以救,也可以不救;對仗以“自然工”為好,不宜湊字湊韻,“專作巧對”;多音字使用可參照前人,不必過于拘守字義。以上看法歡迎詩友討論。
[此貼子已經(jīng)被作者于2009-10-8 9:13:58編輯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白的七言律詩
觀唐習律21 李白其實是個格律詩高手,只是不愿多作而已
荊楚作家 詩壇百家擷韻 (總第0266期)
七律第一之爭:《黃鶴樓》與《登高》
怎樣寫古詩詞(初級學習版)
作律詩要注意哪些毛病不能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