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最近非常郁悶,她說自己家里什么也不缺,孩子想要什么玩具都給他買,可是每次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只要看到別的小朋友在玩玩具,自己的孩子不由自主的上前就搶。
哪怕這些玩具自己家里已經(jīng)有很多,孩子也會對玩具表示出莫名大的興趣。
點擊加載圖片
雖然小李說自己也批評過孩子很多次,可是孩子卻絲毫沒有悔改之意,反而越演越烈,有的時候甚至為了搶玩具和其他孩子動手,引發(fā)爭執(zhí)。
小李孩子的這種行為很顯然是典型的利己主義,他想要把別人的東西據(jù)為己有,卻全然不顧東西的歸屬權(quán)是誰。
只是肆無忌憚的表達著自己的欲望,想要成為這場搶奪大戰(zhàn)中的勝利者。孩子愛搶玩具,很有可能是凡勃倫效應(yīng)。
點擊加載圖片
什么是凡勃倫效應(yīng)?
別人的東西總是最好的,正如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總是會對定價高的商品更為青睞,因為潛意識里會覺得這樣的商品質(zhì)量更好,所以更加想要購買。
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他們對于丟棄在一角的玩具不理不睬,但是一旦這個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在手里把玩。
這些孩子就會不樂意,想要把東西搶回來,即便他們本來對這些東西并不感興趣。
孩子在三歲以前,物權(quán)意識不是特別明顯,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搶玩具甚至打人的行為,父母必須立即介入阻止,要讓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去搶,如果想玩必須征得他人的同意。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搶他人的東西是一種無意識舉動,等他們長大自然就會改變,其實這已經(jīng)是一種攻擊性行為,父母必須引起重視。
點擊加載圖片
為什么人會有攻擊性行為?
攻擊行為的首要特點在于,攻擊者有傷害他人身心健康的意圖并付諸行動。
很顯然孩子的行為并不符合這樣的特點,因為他們的行為并不存在傷害他人的意圖。
他們只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雖然這種行為在客觀上已經(jīng)對他人造成了傷害。
攻擊是人的本能,這也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然因為成人已經(jīng)有了較為健康的心理,所以他們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能夠遵循道德底線。
點擊加載圖片
孩子為什么會有攻擊性行為?
1、父母沒有及時教育
孩子之所以會對他人的玩具產(chǎn)生興趣,絕大部分原因是他們的玩具和自己的不同。
哪怕只是顏色或者外形上一點點的變動,孩子都會覺得很有新鮮感,所以想要據(jù)為己有。
這時父母應(yīng)該及時制止,如果父母第一次沒有制止,很容易讓孩子覺得這種行為是被默許的,所以他們會變本加厲。
也許起初只是對這種玩具有興趣,后來漸漸發(fā)展為動手去搶,甚至和他人發(fā)生沖突,以至于頻率越來越高,最終成為攻擊性行為。
點擊加載圖片
2、模仿
孩子總是習慣性的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得比較暴力,那么孩子也會和父母一樣,變得脾氣暴躁。
如果父母喜歡打孩子,那么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也會選擇動手去解決問題。
所以父母要為孩子營造溫馨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拒絕一切暴力行為,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知道如何去和他人交往,才能模仿父母好的一面,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
點擊加載圖片
3、表達能力有限
孩子因為年齡的關(guān)系,他們的表達能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無法用言語去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所以只能選擇用肢體語言。
而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又沒有很強的控制力,所以在表達上難免會做出不妥的行為。
孩子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所以當他們感覺自己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時,就會采取一些偏激的手段去釋放心中的情緒。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做出一些傷人傷己的事情。
點擊加載圖片
父母應(yīng)該如何引導孩子和他人交流?
1、教孩子分清物權(quán)意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要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物權(quán)敏感期,尤其在孩子2~3歲之間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們會把身邊的一切都當作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所以有著很強的占有欲。
這時孩子并沒有會物有權(quán)意識,所以他們才會把他人的東西也認為是自己所有。
關(guān)注物權(quán)意識是關(guān)鍵,父母應(yīng)該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quán)意識,告訴他們他人的東西并不能為自己所有。
所以如果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必須首先征得對方的同意,否則就是一種搶的行為,是不能被允許的。
點擊加載圖片
2、幫助孩子建立交換意識
孩子對于自己的玩具都是非常寶貴的,他們不愿意把玩具輕易給其他小朋友玩,這絕對是人之常情。
但是當孩子無法從其他小朋友手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時,他們就會覺得無法接受,所以會選擇用搶的方式把玩具從其他小朋友手中奪走。
這時父母可以讓孩子拿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交換,引導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流,通過合適的語言達到交換玩具的目的。
這樣的方法會讓孩子們都樂于接受,只要父母引導一次之后,孩子會懂得如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點擊加載圖片
3、教會孩子禮貌說出自己的要求
如果孩子習慣性的搶他人玩具,必然會被其他小朋友所排斥,甚至遠遠看到孩子就選擇離開。
這不僅會讓孩子無法玩到他們想要的玩具,更是會讓孩子缺乏朋友,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們真的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那么就應(yīng)該用禮貌性的語言去和小朋友溝通,尋求他人的同意。
點擊加載圖片
只有說出自己的要求,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才更有可能實現(xiàn),這種方式遠比直接動手去搶更適合孩子。
孩子的習慣形成都有一定的過程,所以在父母最初發(fā)現(xiàn)孩子有搶東西的行為后就應(yīng)該立即制止,這樣孩子才能對這種錯誤的行為有清楚的認知。
只要父母抓住時機去引導,孩子一定會改變這樣的壞習慣,做的越來越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