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年輾轉就死,玉骨冰肌,如日暮窮途里的一縷荒腔;如一顆傷過的心,被恨意,在石上磨成了鐵;是生命中的一段平常,因為不甘,不忍,便化成了一段與時光的僵持;是那一捧舊時的幸福,舍不得放手,在此苦等一萬年后的滅世之火。
▼在奧賽的雕塑中,論吸睛力,這座大鐘是難巴翁。
▼拍什么雕塑,它都要露一下大臉。
▼《年輕女囚》,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這件作品是根據(jù)法國詩人安德烈·舍尼埃的著名的詩篇創(chuàng)作的。這位詩人被送上斷頭臺處死三天以后,判處他死刑的羅伯斯庇爾自己也被推上斷頭臺,“革命恐怖”結束了。
看電影《克洛代爾》時(我們這里譯作《羅丹的情人》,真是非常沒腦,克洛代爾終其一生,就是想擺脫羅丹情人這個名號),曾看見羅丹將給他做模特的克洛代爾拗得七翹八裂的,那姿勢沒斷幾根骨頭和筋,真擺不出來。雕塑家對待模特,實在是下手夠狠,你看這姿勢。
▼《塔西西烏斯》
基督教的少年殉教者之一,于公元3世紀死于暴徒之手。他是運送彌撒所用的圣體的少年密使,運送途中被暴徒們用石頭打死,但是他緊緊抱著圣體,至死不放。
▼《自然在科學面前解除衣衫》,這名稱充分顯示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輕佻和狂妄。?
▼《沉睡的赫柏》
希臘神話中的青春女神,永不衰老。她是宙斯與赫拉的女兒,負責給諸神斟酒。后來,她嫁給創(chuàng)造了12件功業(yè)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繆斯》??娝故窍ED神話中九位文藝女神的總稱,分別負責不同的藝術領域。
▼《年輕的亞里士多德》
少年時的哲學家,坐在寬大的座椅上,不耐煩地研讀著一本文卷。
▼《Nubians人狩獵鱷魚》,Nubians人是起源非洲的一個民族,分布在非洲的東北部和東部。
▼另一件相似題材的作品,和走獸斗,和飛禽斗,人類歷來沒有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愿望。
拍照的時候沒看到,從別的介紹文字上,才知道她背后的那只手上,纏著一條小蛇。題圖那張,是從另一個角度拍的。
ApollonieSabatier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模特和交際花,在巴黎擁有自己的沙龍。很多著名的法國藝術家都是她的座上客。這件雕塑就是為這位著名模特創(chuàng)作的。
▼《Anacreon與鴿子》,作者:Eugene Guillaume。
阿那克里翁是古希臘九大贊美詩人之一,擅長于酒后創(chuàng)作和歌唱。
▼《舞蹈》,這是加尼耶歌劇院門口那座雕塑的原身,被潑過墨水的那座,在那個年代,舉世非之,現(xiàn)在則是無價之寶,由加尼耶的好友、雕塑家卡爾波創(chuàng)作。
▼《地獄之門》,作者:羅丹
原作在羅丹博物館,是一件青銅雕塑。羅丹的許多著名作品,幾乎都可以在地獄之門上找到。
▼這歪脖的形象,看得我頸椎都不活絡了。
▼《烏格里諾》,作者:羅丹
烏格里諾是十三世紀意大利的貴族,政治家和海軍指揮官。在但丁的作品中,多次提及烏格里諾:由于烏格里諾的叛逆,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子被關押起來,在即將餓死的時候,他的孩子們央求他吃掉自己的尸體。
在羅丹美術館,也有一座銅鑄的《烏格里諾》,比這件更成熟(也是上面地獄之門中的形象之一)。根據(jù)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烏格里諾并沒有吃掉他的孩子們。
▼《巴爾扎克》,同樣,青銅原作在羅丹美術館。
▼這兩件也是羅丹作品,卻被放在了印象派展室。
▼最早看到這件作品,是在2010年世博會的法國館,不知其名。去年,在英國的V&A也看到,依然不認得。今年再見,這老兄說,你若再不識我,我也不要再看見你了。
認得,認得,羅丹的《青銅時代》。
以下是奧賽一些我不知其名的雕塑。
▼很有想象力的的造型,表現(xiàn)的不知是怎樣的神話故事。老頭好像在說:你個吃貨,我讓你再吃!
▼俄狄浦斯,但不知是怎樣的情節(jié),應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我給配的畫外音是:好險,差點給老婆子撞見。
▼這個應該是使神赫爾墨斯,在玩蛇呢。
▼顏值超高。不過,從動作和表情來看,他也蠻緊張的,那蛇應該能毒翻人。
▼《圣女貞德》,在里沃利街的貞德廣場,有鍍金的貞德像,造型與這座相同,但尺寸是XXXXXXXXXXXXXXL。
▼從說明上看是大衛(wèi),好妖嬈的身段,還包塊頭巾,完全顛覆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我想到的是8個字:武林稱雄,揮刀自宮。
▼這個,是潘神吧。
▼養(yǎng)了兩頭熊當寵物,小心給吃窮了。
▼其實,人類在睡夢中是最美的。
▼醒了,就有點瘋癲。
▼領導用手機拍的一組古怪形象。
▼想到了《指環(huán)王》里的咕嚕。
▼這是在奧賽看到的最震撼的雕塑作品——《拉弓的赫拉克勒斯》,作者:埃米爾·安托萬·布德爾
布德爾不象學院派那樣竭力再現(xiàn)古代雕塑的完美人體造型,而是創(chuàng)作出一個現(xiàn)實的英雄,使他具有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精神和力量,也有人的缺點。
赫拉克勒斯是一個半人半神的英雄,是宙斯和人間女子阿爾克墨涅所生,因為喝到了天后赫拉的乳汁,所以具有超凡的神力。他憑借舉世無雙的力量在人間懲奸除惡,做了許多好事。
這件作品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并不象古典主義雕塑作品中那樣健美標致,而像一個純粹的勞動者,一個實實在在生活中的人,濃重的現(xiàn)實感使得這件作品更具感染力。
▼這是一座純粹的力量的紀念碑。
在世界雕塑史上,布德爾被譽為近代雕刻三大支柱之一。但他的作品,我以前幾乎沒看見過,不像羅丹,作品在地攤上都能找到。
找了一段布德爾的介紹,黏貼在此:
布德爾生于1861年10月30日,從小就學會了手木工技藝,尤善木雕。十五歲時,獲得獎學金到圖魯茲美術學院學習。8年后,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校。
但入學6個月后,他就退學了。他聲言“我要離開學校,我對獎學金、競賽等等制度完全不理解。如果到了三十歲,我還沒有自己的東西,要它有什么用?!痹诓嫉聽栆簧械拿恳患髌分?,都滲透著這種不與時俗茍同的獨立精神。
通過雕塑家達盧介紹,布德爾進入羅丹工作室,成為他的學生和助手。
布德爾跟隨羅丹15年,他深刻理解老師的非凡天才,但又隨時警醒地審視老師的藝術和自己的藝術理想的區(qū)別與距離。他意識到:繼續(xù)走羅丹的路,等于自我淹沒,必須離開羅丹。布德爾早期作品非常明顯地烙印著羅丹藝術風格的痕跡,而后來卻完全擺脫出來,自成體系。
羅丹和布德爾之間,有著相當大的藝術分歧。他們經(jīng)常發(fā)生爭論,但爭論的結果,只是他們在藝術上的分道揚鑣。布德爾始終熱愛并尊敬羅丹,直到羅丹逝世。羅丹也十分尊重這個富有天分,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青年,他敏銳地發(fā)現(xiàn)他們藝術上的不同之處,卻從不把自己的東西強加于學生。
看完奧賽,下一個目標是羅丹美術館。主要想看羅丹的學生、模特、情人卡米爾·克洛代爾的作品,以及傳說中的羅丹花園。不過,奧賽讓我們大快朵頤之后,老天爺決定收回一點什么——羅丹美術館主樓封閉修繕,羅丹作品都被放在旁邊的輔樓里臨時展出,克洛代爾的作品則不知移往何處,一件未見。羅丹花園中,青銅雕塑散布各處,但當中被圈起好大一塊,在籌備一場婚禮。
羅丹美術館,看到的更多是失望。就不單獨成篇了,放在這里吧,東西也不多。
▼羅丹花園。遠處那幢黃房子,就是羅丹當年的工作室,現(xiàn)在的羅丹美術館主樓,主樓前的透明大棚,就是被圈起來不能進入的地方。
▼水池正中,就是另一個版本的《烏格里諾》。
▼這個誰都認得了。
▼這位的表情也很經(jīng)典——沒看見啊沒看見。
▼羅丹最著名的作品——《吻》,其實,這件作品在首次展出時,名稱是《保羅和弗朗西斯卡》,取材于但丁《神曲》中保羅和弗朗西斯卡因叔嫂通奸被殺的故事。在盧浮宮中有謝弗爾同一題材的繪畫名作,到時候再仔細說吧。
▼另一件思想者的小樣,如同漂浮在宇宙深處。
▼《地獄之門》的青銅雕塑。再仔細看看吧。
▼羅丹是個能夠記住自己所有噩夢的人。
▼《加萊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