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我省破例報了兩項
晉劇成為我國首個申報聯合國非遺“優(yōu)秀實踐名冊”的項目
2月23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傳來喜訊:經過“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2012年‘代表作名錄’和‘優(yōu)秀實踐名冊’評審工作會議”合議并經過文化部審批,我省的關公信俗和晉劇已經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2012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下簡稱“代表作名錄”)和“優(yōu)秀實踐名冊”。值得一提的是,晉劇將是我國第一個申報聯合國非遺“優(yōu)秀實踐名冊”的項目。
山西是華夏文明發(fā)祥地之一,文化遺產十分豐富。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口頭傳說、禮儀節(jié)慶和手工技藝等,其種類之繁多令世人矚目,晉劇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山西地方劇種中的“大戲”———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俗稱“山西四大梆子”,合稱“晉劇”。其起源于清初,清末民初近百年間是晉劇的發(fā)展時期。
關公信俗屬于民間信俗,是民間信仰關公的各種習俗的統(tǒng)稱。關公信俗在近兩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流行,并一脈傳承,其最重要的支撐便是人們對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的認同與傳播。關公信俗可看做關公文化的一部分,關公文化對關公信俗的發(fā)展起很大的影響作用。關公文化和信俗幾乎滲透于人們思想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宗教、祭祀、民俗、文藝等,形成了廣泛的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三類: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名錄和最佳實踐項目。我省的“關公信俗”申請的就是“非遺”代表作名錄,而晉劇申請的是“非遺”最佳實踐項目。目前,我國共有28個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6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名錄。全世界共有213項代表作名錄項目,16項急需保護名錄項目,3項最佳實踐項目名冊項目。
據省非遺保護中心趙中悅主任介紹,山西一次能有兩個項目“申遺”實屬破例,而3月31日前所有申報材料將交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記者 范璐)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