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電影里那些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多少都有點「邊緣型人格」。
像是《移魂女郎》里的 Susanna,聰明、叛逆,渴望愛,但又不珍惜愛;還有《自殺小隊》里的小丑女,在右臉頰上同時紋上「rotten(墮落)」和「愛心」,擁有敢愛敢恨的性格和讓人捉摸不透的心思。
「邊緣型人格」被用來描述一種「不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他們高興的時候熱情洋溢,不高興了就動輒翻臉;他們可以犧牲一切地愛你,也可以在下一秒沒緣由地恨上你。這樣一些率性而為的特征,讓他們顯得更可愛、更真實。
然而,我們的人格是一個連續(xù)的譜系,適度的「不穩(wěn)定」和「率性而為」是健康的、甚至惹人喜愛的。但是當這種「不穩(wěn)定」完全失去彈性之后,就會滑向不健康的極端,形成「邊緣型人格障礙」。
當一種人格特質到了「障礙」的程度,意味著它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自我意識和人際關系,我們的內心會充滿強烈的沖突,身邊的人也會因為這種強烈的性格特征而感到不舒服[1]。
對于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來說,他們討厭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和情感,「我感覺自己被困在自己的身體里面,看著 Ta 大哭大鬧和發(fā)瘋,卻由不得我操控?!?/span>
今天,我們推送一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萬字科普。主要包括 7 個方面:
有點長,記得分享給需要的人 ??
(*請注意,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需要由專業(yè)精神科醫(yī)生完成,請勿對照文章內容自行診斷)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 BPD)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人格障礙,一種人際關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wěn)定,以及表現出顯著沖動的心理行為模式[2]。
因為不穩(wěn)定和易沖動,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高自殺風險的精神疾病,約 75% 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企圖自殺,10% 最終通過自殺結束生命[3]。
我們很想讓你知道,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可以被治愈的」。只要遵從專業(yè)的心理治療,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有 40% 能夠在 2 年內癥狀得到緩解,85% 能夠在 10 年內得到好轉[4],并且只有少部分人在癥狀緩解后復發(fā)[5]。你不必為它感到悲觀,積極地面對它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治愈因子。
01
大量研究闡明了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核心癥狀是「穩(wěn)定的不穩(wěn)定」,主要包括五個特征性表現[6]:
心理學家 Marsha Linehan 將 BPD(后文的 BPD 均指代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形容為「沒有皮膚的人」:他們的情緒沒有皮膚保護,輕輕的一個觸碰就會引發(fā)極大的痛苦。大部分 BPD 都有情緒失調的問題[7],他們的情緒失調表現為:
非常情緒化,經常感到情緒像過山車一樣上上下下。這一點與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非常相似,但邊緣型人格障礙(BPD)與雙相情感障礙(BD)有兩個主要的區(qū)別:一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情緒波動周期要短得多,通常一天幾次;二是生活事件對 BPD 的情緒影響更大,不管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都是如此[8]。
除了心境波動之外,BPD 的另一個情緒特征是無法控制憤怒。BPD 容易被激惹,他們可能會大吼大叫、砸東西、摔門而去,這讓很多人以為 BPD 有很強的攻擊性,但事實上,他們很多時候的發(fā)怒對象都是針對自己而不是針對他人,他們憤怒的背后往往是深深的內疚和羞恥。
BPD 的人際關系往往是混亂的,「他們的世界就像是一個孩子的世界,要分出英雄和惡棍」,在他們眼中,一個人要么是絕對好(理想化),要么是絕對壞(貶低),這樣的思維過程叫作「分裂」。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 Rachel Reiland 在她的自傳《帶我出去》中,講述了她與心理治療師的交往:當治療師表現出同情時,她甚至覺得治療師是她的「母親」;而當治療師稍微表現出疏遠時,她就想誣陷治療師非禮自己而借此懲罰他。
這種分裂源自 BPD 對被拋棄的恐懼[9],以至于他們竭力試圖阻止別人離開他們,不管是對他人百般討好、滿懷感激,還是通過暴怒和武力來攻擊他人,這其實都是BPD 阻止關系結束,或者緩解恐懼的方式。
BPD 容易有危險的沖動行為。研究發(fā)現,在敵意、恐懼和悲傷方面,BPD 的心境變化更大[10],而這些極端情緒反應會導致他們沖動消費、危險駕駛、暴飲暴食或者酒精和藥物濫用,他們以此來緩解自己情感上的痛苦。
同時,BPD 是一種自殺風險非常高的人格障礙。一般在被診斷為 BPD 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個體自殺的風險最高[1]。
需要警示的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經常性的自殺威脅并不是一種死亡意愿,而是他們傳達自身痛苦的途徑,也是一種請求他人幫助的信號。
自我和認同不穩(wěn)定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缺乏清晰、穩(wěn)定的認識,并且在大多數時間都感到空虛。BPD 常常報告大量生活的改變,他們頻繁地更換職業(yè)、目標、朋友,甚至是性別[11]。
BPD 可能總是覺得自己在假裝,「我們就是我們所假裝的樣子(Kurt Vonnegut)」,這種感受可能源自他們童年時期存在不穩(wěn)定、被養(yǎng)育者忽視、虐待,或者需要照顧患有心理障礙的父母的情況[5]。
當 BPD 承受壓力或者感到苦惱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體驗到強烈的負性思維,例如「別人正在試圖利用我或者傷害我」「別人對我有消極的評價和想法」等。
如果遇到應激事件,BPD 甚至可能出現解離癥狀,他們感到自己離開了身體,好像漂浮在空中看著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環(huán)境。認知不穩(wěn)定通常發(fā)生在糟糕的時刻,當生活一切順利的時候,這些現象就很少發(fā)生[12]。
因為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不穩(wěn)定」,BPD 常常被稱為「心理咨詢師殺手」,但這樣的稱呼往往會增加大眾對 BPD 的誤解,以及 BPD 的病恥感。
事實上,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障礙」,他們的核心表現不是攻擊別人、喪失理性、試圖操縱或者對情感淡漠;相反,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對愛與關系的渴望,只是他們試圖用一些「不穩(wěn)定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這些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02
2001 年有調查研究表明,女性 BPD 比男性更多,大約是男性的 3 倍[13]。但近期更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男性和女性的 BPD 患病率是相近的[14],只是我們缺乏對男性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了解。
這或許與臨床偏見有關,臨床醫(yī)生更愿意將女性診斷為邊緣型人格障礙,而將男性診斷為其他障礙,因為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BPD 的癥狀描述(例如害怕被拋棄、情緒化、暴怒等)放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更加容易接受[12]。一些高風險的破壞性行為在女性身上被診斷為「邊緣型人格」,而在男性身上則更容易被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
另外,社會文化也會影響男性更少地去尋求專業(yè)幫助,許多男性不允許自己承認或透露有關脆弱的感受,尤其是與邊緣型人格沾邊的「對親密關系的渴望」「害怕被拋棄」,這一類感受被認為是缺乏男子氣概的,因此他們會采用其他的方式來擺脫痛苦,例如酒精或藥物濫用、高危險的性行為等[8]。
03
邊緣型人格障礙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為 0.5%-5.9%,在精神科門診患者中的患病率為 10%,是臨床上患病率最高的一種人格障礙類型[15]。
邊緣型人格障礙沒有什么特定成因,它是由多種綜合因素所導致,包括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應激事件等,以下幾個都屬于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風險因素」: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從父母身上遺傳下來的嗎?研究表明,50% 的 BPD 具有遺傳性[16],如果你的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那么你同樣患有 BPD 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會高出 12 倍[17]。
神經成像研究顯示,BPD 的杏仁核和海馬比非 BPD 個體的體積更小[18],這可能導致他們在心境調節(jié)上的困難。另外 BPD 的前額葉皮層活動水平降低[19],而大腦的這個區(qū)域對于情緒反應的調節(jié)和沖動行為的控制非常重要。
童年期虐待不是 BPD 發(fā)生的必要條件,但童年期虐待(尤其是性虐待)確實與一些 BPD 癥狀相關。報告顯示,大約有 50% 的 BPD 有過某種童年期性虐待的經歷[20],而遭受的虐待越嚴重,BPD 成長后的認知不穩(wěn)定和人際關系不穩(wěn)定癥狀就越嚴重。如果施虐者是父親、母親或者兒童的照料者,其影響更加明顯[21]。
除了虐待之外,童年期經歷的想法、情感被否認,也是導致 BPD 的風險因素。例如,當你對某件事情感到厭煩的時候,父母可能會認為你的這種想法和情感是無效的、不合理的,他們可能會給你不一致的反饋,或者否認、批評、忽略你。許多 BPD 會因此而害怕自我的情緒,經常為自己的情緒化而自責、感到自己毫無價值[22]。
紊亂型依戀與 BPD 的某些癥狀非常類似,其中之一就是對親密關系的看法變化不一,父母、朋友、伴侶今天被他們視為偶像,明天就可以被他們棄若敝履。
研究發(fā)現,BPD 沒有形成安全型依戀關系[23],他們常常用冷漠的、控制的、不合理的這些詞語來描述他們的父母[24]。
BPD 常常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麻煩事,尤其是與周圍人發(fā)生沖突是最常見的應激事件[25],Marsha Linehan 將它們稱作「無休止的危機」。
而當這些危機發(fā)生的時候,BPD 幾乎沒有什么支持性資源能夠阻止他們沖動行事[26],這使得他們只能采用酗酒、暴飲暴食、危險駕駛甚至是自我傷害來讓自己擺脫痛苦,在短時間內恢復良好的感覺,這些行為的有效性又進一步強化了 BPD 的沖動行為。正是這樣一種負向循環(huán)維持了 BPD 的癥狀。
04
BPD 會伴隨發(fā)生很多問題,不穩(wěn)定的情緒、認知、行為和人際關系讓他們更容易患上其他精神障礙。這些共病讓 BPD 的生活和治療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
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許多綜合針對 BPD 的干預和療法,實際上也會有助于這些共病的治療,它們的癥狀會隨著 BPD 治療的好轉而改善[12]。BPD 常見的共病有:
? 物質濫用。約三分之二的 BPD 有物質濫用和物質依賴問題[27]。物質濫用對生活的負面影響與 BPD 非常類似,例如使人們更加情緒化、增加高危險沖動行為、破壞人際關系等等。我們可能期望使用酒精或物質來回避情感痛苦,但從長遠來看,它們會讓這些問題不斷惡化。
? 抑郁癥。抑郁癥同樣是 BPD 最常見的共病之一,研究發(fā)現有 41%-87% 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同時患有抑郁癥[27]。BPD 會頻繁經歷強烈的負性情緒,他們可能由于糟糕的人際關系而感到孤獨和無助,BPD 的各種癥狀往往是導致抑郁癥的主要因素。
? 焦慮障礙。BPD 還常常伴有焦慮障礙[28],其中最常見的焦慮障礙是社交恐懼癥、驚恐障礙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27]。這些障礙或多或少都與 BPD 的行為應對方式相關,例如社交恐懼癥的原因是 BPD 容易對人際關系產生焦慮,從而對社交失去信心;驚恐障礙和 BPD 的本質和癥狀都是源于承受巨大的壓力;BPD 經歷創(chuàng)傷事件后往往采用不健康的應對方式,這讓他們共病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風險顯著提高。
05
在各種主要精神疾病中,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唯一一種心理治療比藥物治療更有療效的病癥[29]。如果你是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只要你堅持進行心理治療,你的生活狀態(tài)可以得到大幅度地改善。
辯證行為療法(DBT)是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此療法由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 Marsha Linehan 所開發(fā)(她自己也受到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困擾)。
「辯證」是 DBT 治療的核心,它強調的是平衡接受與改變的關系。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通過講授一些技巧(例如正念)來幫助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接納自己、接納世界;同時治療師也會幫助來訪學會監(jiān)控想法和情境,來控制自己的沖動性行為。
具體來說,DBT 的結構化程序包括 4 個主要部分[6]:
? 個體治療。一般每周 1 次,每次 1 個小時,主要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重點問題。通過日記卡片和建立治療目標的等級來確定應該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投入更多關注。威脅生命的行為和阻礙治療的行為是重要的治療靶點。
? 電話咨詢(DBT 的獨有特色)。在治療的期間,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使用電話、郵件或者其他方式與治療師取得聯系,這主要是為了減少自殺的危機。
? 技能訓練。技能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學會改善生活、實現目標的方法,技能訓練包括正念法、人際有效技術、情緒調節(jié)技術和痛苦忍受技術。
? 治療師團隊。治療師團隊通常會每周會面一次,以提高治療師的技能和積極性,并緩解漫長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倦態(tài)和壓力。
STEPPS 和 DBT 一樣關注患者的情緒調節(jié)和沖動問題,但它被設計得時間更短、成本更低,是一種小組治療,不包括個體治療。STEPPS 通常包括以下 3 個主要部分[30]:
? 教育課程。教授邊緣型人格障礙者關于該障礙的知識及其扭曲的認知結構。
? 控制情緒的技能。例如問題管理、分散注意力等。
? 基本的行為技能。例如健康飲食、運動和目標設定等。
MBT 由兩位英國臨床研究者 Anthony Bateman和 Peter Fonagy 所創(chuàng)立。它的治療目的不同于以上兩種療法都關注情緒調節(jié),MBT 的治療目標是增加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個人心智化能力的彈性和適應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幫助你去了解自己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之間的聯系[31]。
MBT 療法基于一個基本假設:我們必須首先理解情緒和想法如何關聯各種各樣的行為,我們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因此,MBT 更多是談話治療,而沒有 DBT 那樣學習新技能和完成家庭作業(yè)。
另外,MBT 的治療頻率更高,通常的治療過程包括每周 3 次以精神分析為導向的小組治療、個體治療以及表達性治療。
移情焦點治療早期是圍繞處理自殺危機、治療中斷等問題開展的。在 TFP 的治療過程中,治療師與患者的關系受到審視,這種關系的審視,會聯結到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生命體驗中普遍存在的人際沖突;而他們可以在咨詢室這樣一個安全的、受保護的環(huán)境中,重新探索和整合自己的情感。這是 TFP 療法有效的根本原因[32]。
任何藥物都無法改變人的性格,藥物能減輕的是一些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癥狀,例如抑郁、焦慮、心境波動等,因此最常見用于治療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藥物包括抗抑郁藥物、心境穩(wěn)定劑和抗精神病藥物。
請一定在精神科醫(yī)生的建議下服藥,同樣的藥物和劑量可能對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作用,你的服藥過程需要與精神科醫(yī)生一同監(jiān)測。另外,考慮到藥物治療的局限性,心理治療依然是當前人格障礙治療的主要措施[14]。
06
注意:以下方法可以幫助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有效緩解情緒問題,但還沒有證據表明單用自助方法就足以治療 BPD。如果你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我們建議你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師或治療師的幫助,根據治療設置進行治療。
BPD 所面臨的許多問題都與「情緒」有關,需要澄清的是,情緒化的人格特質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應對情緒的方式。BPD 往往會使用傷害自己和關系的方式去解決情緒,這讓他們最終感覺更加糟糕。
以下是一些已經得到實踐檢驗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情緒:
作為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你可能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對抗自己的情緒和沖動,所以接受它們是一件讓你感到困難的事。但是,如果你能夠練習接受情緒,你就可以改變它們,而不用把時間都用在逃避、抑制或者消除情緒上。
這里的“接受”并不意味著屈服、放棄,也不意味著你必須喜歡它們。你只是需要去體驗你當下的感受,不要評價或者批評它們:
? 試著在一天中檢查幾次自己的情緒。例如閉上眼睛,注意你的身體是否感到緊張或疼痛,想想你是否已經有一段時間停留在某個想法或感覺上。
? 試著把你的情緒看作可以隨意來去,只觀察它們,不必試圖改變它們(「希望它們走開」),也不要評判它們(「我這么想真是太壞了」)。
? 提醒自己,你的感覺并不意味著它就是現實[11]。
BPD 常常被情緒淹沒,給自己一點時間,先把自己的原始情緒和其他可能的派生情緒區(qū)分開來。原始情緒指的是當某件事情發(fā)生時,感受到的第一種情緒[12],例如你的朋友遲到了,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憤怒。
而派生情緒指的是我們對原始情緒的反應,通常是在經歷了原始情緒之后感受到的情緒[34],例如你的朋友遲到了,在憤怒之后你可能會因為朋友不重視你而感到傷心;你可能感到自己不配被朋友記住,而感到羞恥。考慮情緒的來源和分別,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調節(jié)它們。
試著將你的身體感受與你經常經歷的情緒狀態(tài)聯系起來。例如某些情況下,你感到胃里有一種下沉的感覺,想想你正在經歷這種感覺時,你處于一種怎樣的情緒狀態(tài)?
你或許會意識到,這種下沉的感覺可能與緊張和焦慮有關。這樣,一旦你識別到胃里沉下去的感覺是「焦慮來了」,你就會覺得自己更能控制它,而不是它在控制你。
當你遇到無休止的麻煩事,有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關注其他的事情,讓你的注意力從麻煩上挪開。以下列出了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來自于 DBT 的研究:
? 想想無聊的事:從 100 倒數到 0;數房間里的地板磚;數鐘表的滴答聲;試著從字母表的每一個字母開始聯想動物或者城市的名字。
? 做一些調動思維的事:數獨、猜字謎或電腦游戲,讓你的大腦參與其中。
? 找一些必須完成的工作:打掃房間、洗碗、洗衣服,不僅要簡單地做這些家務活動,而且要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 聽一些音樂能讓你擺脫當下的情緒:如果你覺得悲傷,聽一些動感的音樂;如果你感到焦慮、緊張或憤怒,聽一些舒緩的音樂。
? 做一些刺激你 5 個感官的事情:5 個感覺包括味覺、觸覺、嗅覺、聽覺、視覺,例如觸覺可以是握住一小塊冰塊,直到你感覺負面情緒過去,專注于你手中冰塊的物理感覺,注意它是如何先變得強烈,然后減弱的,情緒也是如此。
放松訓練是一種針對情緒問題的有效策略,其中最常見的放松方法是漸進式肌肉放松法(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PMR)。PMR 需要你選擇一個不被打擾的地方,保持一個舒服的姿勢,基本步驟如下:
? 找一個放松的部位開始(例如腳趾)。
? 讓你的意念完全集中到腳趾上。
? 然后,讓腳趾放松,注意體驗肌肉緊繃到放松的不同感覺。
? 現在,轉移到相近的部位(例如腳踝)。通過繃緊腳使腳踝緊繃,保持 5-10 秒后放松。
? 以相同的方式訓練你的身體直到頭頂。
情緒容忍是一種能夠忍受不舒服的情緒,而不做出不恰當反應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能夠被訓練的,你可以通過情緒日記來練習這個技巧,并逐漸將自己暴露在某一個不熟悉或者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
? 寫情緒日記,記下當你有焦慮或者其他不舒服的情緒時,是什么情況、以及當時你是如何應對的。
? 給不確定性排序。試著把所有讓你焦慮或不舒服的事情按 0-10 進行評分,0 是完全不焦慮,10 是非常焦慮。
? 從分數低的、相對安全的情況開始,我們建議“4 分的事件”是不錯的選擇。一旦當你覺得 4 分事件讓你感到安全,就可以逐漸擴展到更焦慮的情況。
? 記錄這個嘗試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你的感覺如何?如果結果不如你的預期,你會怎么辦?
不穩(wěn)定是 BPD 的核心特征,血糖波動或者睡眠不足會加重 BPD 的癥狀。因此,為吃飯和睡覺等日常生活設定一個有規(guī)律的時間表,對緩解 BPD 的癥狀非常有幫助。如果你自己很難做到,請身邊的人幫助提醒你。
最后,我們希望 BPD 患者能夠知道,任何的「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都需要時間和練習,你不會在一夜之間經歷徹底的改變,但是請你相信,BPD 的癥狀能夠通過心理治療結合自助方法得到徹底的改善。
07
1)請記得,你不必獨自面對一切。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可以有效緩解抑郁癥狀。
2)你也可以撥打簡單心理「免費熱線」,心理志愿者將為你提供即時的情緒舒緩和疏導。
???? 下載簡單心理 APP,在首頁選擇「熱線」免費使用。熱線服務時間:工作日 18:00-23:59,周末 14:00-23:59
3)當你出現危機情況:比如存在自傷(或自殺)想法、計劃或行動,請讓信任的人陪在身邊:
? 接通 24 小時免費危機干預熱線:010-82951332 ;800-810-1117(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危機干預與研究中心)
? 聯系親密的朋友、親人
08
如果你的身邊有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你可能也想過:「我究竟該如何跟 Ta 相處?」BPD 常常是難以預測的,這讓你們的關系充滿了緊張與壓力。你可能感到失控、被欺騙,可能感到無助、容易受驚嚇或者被困住。
與 BPD 相處,首先你需要明白:不要忍受 BPD 的任性行為,這對 Ta 不會有任何幫助。請記住,只有你自己足夠穩(wěn)定,才能幫助他們重新掌握他們的生活。
了解 BPD 是一種人格障礙,導致 BPD 行為的原因與激發(fā)該行為的因素是不同的,這意味著:BPD 的某些行為并不是沖著你來的。你日常生活任何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激發(fā)他們的情緒波動和沖動行為,但這不是你的錯。
當你加入 BPD 過山車般的生活時,你必須明白你也將經歷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擔憂、內疚、低自尊和憤怒。你可能會擔憂 Ta 的自殺自傷風險;可能因為無法拯救 Ta 而內疚;可能因此而質疑自己的能力,甚至陷入自我懷疑;也可能因為 Ta的反復無常和拒絕治療而生氣。
這些情緒讓你無法招架,因此你必須覺察它們的信號,找出你自己的導火索[13]。請你記得,盡量避開能點燃你導火索的情境,你有權照顧自己。常見的導火索有:
? 受到 BPD 不公平地指責;
? 自己的反應受到 BPD 的輕蔑甚至否定;
? 受到 BPD 的過度崇拜,和隨之而來的貶低;
? BPD 做出激烈行為(例如自傷)之前的一些危險信號。
許多人在面對 BPD 時,會全天候地關注他們,企圖照料他們的全部生活,或者控制他們的情緒。事實上,這種拯救會讓 BPD 在很多事情上對他人越來越依賴,他們越來越無法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甚至癥狀惡化。
BPD 需要的,是身邊的親朋好友保持穩(wěn)定、明確的態(tài)度,既不排斥也不壓制他們(Howard Weinberg),具體而言,健康的支持包括以下內容[17]:
? 我會在你身邊,但我們之間也有界限;
? 我會在你身邊鼓勵你;
? 我會在你身邊給你做參謀;
? 我會在你身邊,但我知道你要自己做選擇,自己承擔選擇的后果;
? 我會在你身邊,但如果我們陷到一起,我愿意舍棄我們的關系。
如果缺乏個人界限,你可能很容易失去分辨能力,當你覺得自己遭到 BPD 的貶低和責怪,你會感覺自己是一位「受害者」,而當你沒有照料好 BPD 的生活,你又會感覺到自己是一位「加害者」,而界限的重要性就在于,讓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為其自身的反應負責,你不再是關系中的「加害者」或者「受害者」。
以下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理解自己的個人界限:
? 什么事會傷害你,或者令你感到愉快?
? 為了這段關系你愿意放棄什么?
? 你拒絕別人的要求時,能否感到不愧疚?
? 怎樣的距離會讓你感到焦慮不安?
? 從長期和短期來看,什么是對我的生活最好的?
BPD 的混亂常常導致把互相矛盾的信息傳遞給別人,這意味著與 BPD 溝通需要您掌握一些有效的溝通策略。以下這些建議,改編自《邊緣型人格障礙護理技巧培訓手冊》:
? 將重點集中在你傳遞的信息上,不理會任何企圖使你分心的舉動;
? 簡明扼要;
? 恰當地給予正面積極的回應;
? 提出問題,請教對方有無解決問題的辦法;
? 注意語調和非語言信息,盡量心平氣和且充滿自信。
如果 BPD 信任、并且與治療師相處融洽,他們更有可能從治療中獲益;然而,由于 BPD 在人際關系中的「不穩(wěn)定」,這會使得他們尋求和維持治療關系變得困難。
請你試著用不帶評判的態(tài)度去勸說他們參與治療。例如,不要說「你讓我擔心」這樣的話,你可以表達「我對你的一些行為感到擔心」?;蛘吣阋部梢怨餐瑓⑴c到治療當中,BPD 的一些治療包括與患者及其親人的家庭治療。
青春期的掙扎與 BPD 的癥狀非常相似,他們往往都在經歷劇烈的情緒變化、特立獨行,可能會引人注目的尖叫、或威脅父母。因此,許多父母會忽略青少年的邊緣型人格障礙。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出以下癥狀并且持續(xù)存在,且伴有廣泛的情緒問題,就應當考慮到人格障礙的可能性,你需要帶 Ta 尋求精神科醫(yī)生的評估診斷 [38]:
? 表現出心理上與父母日漸疏遠的悲傷;
? 身份認同的困惑;
? 經常性的喜怒無常;
? 在高期望和自卑感之間搖擺;
? 在壓力大的時候有危險性行為;
? 頻繁更換朋友或親密關系對象,以自我為中心;
? 有自殺企圖。
09
由人格與情緒研究領域的心理學博士 Alexander Chapman 所著。這本書詳細介紹了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癥狀、成因、病程,以及 BPD 如何獲得自己合適的治療方法。你可以像「使用者手冊」一樣閱讀這本書,通過查詢你需要的信息,來更好地應對 BPD 伴發(fā)的各種癥狀和危機。
這本書的作者布雷斯·阿奎勒是美國著名的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治療師。雖然精神醫(yī)學界對給青少年作出 BPD 診斷持謹慎態(tài)度,但了解青少年 BPD 的高風險因素、最新的治療方法和研究成果非常重要。我們首先去除看待青少年 BPD 的有色眼鏡,才能真正減少 BPD 的病恥感和他們的痛苦。
一本專門寫給 BPD 患者親友的實用書,由臨床心理學者保羅·梅森和美國最有影響力的 BPD 自助網站發(fā)起者蘭迪·克雷格合作撰寫。BPD 的親友常常用「如履薄冰」來形容他們與 BPD 之間的關系,而這本書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和具體的行為指導,告訴你應該怎樣與 BPD 維持穩(wěn)定的相處。
由英國分析師賀伯特·羅森費爾所著。他從精神分析的視角理解精神疾病和邊緣型人格,提出了與主流精神醫(yī)學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即使是嚴重的精神病人,也能夠進行溝通與理解;而與他們所謂病態(tài)的部分接觸,是治療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這是一本科學的心理自助書籍,由臨床心理學博士 Matthew Mckay 所著。辯證行為療法(DBT)是一種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循證治療方法,這本書以 DBT 理論為基礎,介紹了四種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可以自助訓練的技術:痛苦承受、正念練習、情緒調節(jié)和人際交往,是一本具有實操性的行動指南。
雖然沒有明確表示這是一部描繪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電影,但在松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典型的 BPD 人格特質:「只要你不拋棄我,要我怎么樣都可以?!?/span>年輕的松子不斷投身失敗的戀情,即使關系充斥著傷害與虐待;年老的松子用食物代替性愛,將食物不斷塞進身體。但無論何時她都沒有放棄繼續(xù)生活的希望。
Ricci 在就讀哈佛大學的第一年患上了抑郁癥,雖然片名也叫作憂郁青春,但實際上 Ricci 更接近邊緣型人格障礙。她這樣形容自己:「大多數人弄傷了自己,就用繃帶給自己包扎,繼續(xù)前進;而我,會讓傷口肆意地流血?!惯@部電影改編自一位美國女作家的真實經歷,它真實而細膩地呈現出了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內在困境。
??
邊緣型人格是一場與情緒的拔河,
請記得,心理治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參考文獻
[1]Bender, Morey, L. C., & Skodol, A. E. (2011). Toward a Model for Assessing Level of Personality Functioning in DSM-5, Part I: A Review of Theory and Metho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93(4), 332–346. https://doi.org/10.1080/00223891.2011.583808
[2]Sharp, & Fonagy, P. (2015). Practitioner Review: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adolescence - recent conceptualization, interven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6(12), 1266–1288. https://doi.org/10.1111/jcpp.12449
[3]Soloff, & Chiappetta, L. (2012). Prospective Predictors of Suicidal Behavior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t 6-Year Follow-Up.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9(5), 484–490. https://doi.org/10.1176/appi.ajp.2011.11091378
[4]Zanarini, M.C. (Ed.). (2005).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1st ed.). CRC Press. https://doi.org/10.1201/b14134
[5]Gunderson, J. G., Zanarini, M. C., Choi-Kain, L. W., Mitchell, K. S., Jang, K. L., & Hudson, J. I. (2011). Family study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its sectors of psychopathology.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8(7), 753–762. https://doi.org/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11.65
[6]Linehan, M. M. (1993).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Guilford Press.
[7]Lynch, T. R., A. L. Chapman, M. Z. Rosenthal, J. K. Kuo, and M. M. Linehan. (2006). Mechanisms of change in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observ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2:459-80.
[8]蘭迪·克雷格.(2018).邊緣型人格障礙. 臺海出版社.
[9]Gunderson, J. G. (1996). The borderline patients intolerance of aloneness:Insecure attachments and therapist availab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3:752-58.
[10]Trull, T. J., Solhan, M. B., Tragesser, S. L., Jahng, S., Wood, P. K., Piasecki, T. M., & Watson, D. (2008). Affective instability: measuring a core feature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with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17(3), 647–661. https://doi.org/10.1037/a0012532
[11]Zubenko, G. S., George, A. W., Soloff, P. H., & Schulz, P. (1987). Sexual practices among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44(6), 748–752. https://doi.org/10.1176/ajp.144.6.748
[12]查普曼, &王學義. (2016). 邊緣型人格障礙生存指南 如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相處 The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survival guid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iving with BPD. 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13]Gunderson, J. G. (2001).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clinical guid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4]Grant, B. F., Chou, S. P., Goldstein, R. B., Huang, B., Stinson, F. S., Saha, T. D., Smith, S. M., Dawson, D. A., Pulay, A. J., Pickering, R. P., & Ruan, W. J. (2008). Prevalence, correlates, disability, and comorbidity of DSM-IV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results from the Wave 2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9(4), 533–545. https://doi.org/10.4088/jcp.v69n0404
[15]陸林.(2018).沈漁邨精神病學第六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6]Torgersen, S. (2005). Genetic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edited by M. Zanarini. Boca Raton, FL: Taylor &i Francis.
[17]Baron, M., R. Gruen, and L. Asnis. (1985). 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schizotypal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42:927-34.
[18]Ruocco, A. C., Amirthavasagam, S., & Zakzanis, K. K. (2012). Amygdala and hippocampal volume reductions as candidate endophenotypes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ies. Psychiatry research, 201(3), 245–252. https://doi.org/10.1016/j.pscychresns.2012.02.012
[19]Schmahl, C. G., B. M. Elzinga, E. Vermetten, C. Sanislow, T. H. McGlashan, and J. D. Bremner. (2003). Neural correlates of memories of abandonment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iological Psychiatry 54:142-51.
[20]Silk, K. R.y T. L. Wolf, and D. A. Ben-Ami. (2005).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edited by M. Zanarini. Boca Raton, FL: Taylor & Francis.
[21]Zanarini, M. C., L. Yong, F. R. Frankenburg, J. Hennen, D. B. Reich, and M. F. Marino. (2002). Severity of reported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verity of borderline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social impairment among borderline patients.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0:381-87.
[22]Linehan, M. M. (1993).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3]Silk, K. R.y T. L. Wolf, and D. A. Ben-Ami. (2005).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edited by M. Zanarini. Boca Raton, FL: Taylor & Francis.
[24]Parker, G., K. Roy, K. Wilhelm, P. Mitchell, M. P. Austin, and D. Hadzi-Pavlovic. (1999). An exploration of links between early parenting experiences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 type and disordered personality function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13:361-74.
[25]Welch, S. S., and M. M. Linehan. (2002). High-risk situations associated with parasuicide and drug use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16:561-69
[26]Muraven, M., D. M. Tice, and R. F. Baumeister. (1998). Self-control as a limited resource: Regulatory depletion patter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774-89.
[27]Licb, K., M. C. Zanarini, C. Schmahl, M. M. Linehan, and M. Bohus. (2004).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Lancet 364:453—61.
[28]Zanarini, M. C., F. R. Frankenburg, J. Hennen, D. B. Reich, and K. R. Silk. (2004). Axis I co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Six-year follow-up and prediction of time to remis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1:2108-14.
[29]Bartak, A., Soeteman, D. I., Verheul, R., & Busschbach, J. J. (2007). Strengthening the status of psychotherapy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n effects and costs.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iatrie, 52(12), 803–810. https://doi.org/10.1177/070674370705201208
[30]Blum, N., Pfohl, B., John, D. S., Monahan, P., & Black, D. W. (2002). STEPPS: a cognitive-behavioral systems-based group treatment for out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a preliminary report.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43(4), 301–310. https://doi.org/10.1053/comp.2002.33497
[31]Bateman, A., & Fonagy, P. (2013). Mentalization-Based Treatment. Psychoanalytic inquiry, 33(6), 595–613. https://doi.org/10.1080/07351690.2013.835170
[32]Clarkin, J. F., Levy, K. N., Lenzenweger, M. F., & Kernberg, O. F. (2007). Evaluating three treatments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multiwave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4(6), 922–928. https://doi.org/10.1176/ajp.2007.164.6.922
[33]Wikihow:How to Deal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34]Simply psychology:Primary And Secondary Emotions
[35]梅森, & 葛纓. (2014). 親密的陌生人 我們如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相處 Stop walking on eggshells taking your life back when someone you care about ha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浙江人民出版社.
[36]克雷斯曼, 苑東明, & 寇金玉. (2020). 既愛又恨 走近邊緣型人格障礙 I hate you-don’t leave me understanding the borderline personality.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7]Mind: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38]阿圭勒. (2020). 青少年邊緣性人格障礙家長指南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what to do when your teen has BPD. 中國工人出版社.
[39]羅森菲爾德, 林玉華, & 樊雪梅. (2019). 僵局與詮釋:精神病、邊緣型人格及精神官能癥的精神分析治療.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40]麥克凱, 王鵬飛, 李桃, & 鐘菲菲. (2013). 辯證行為療法:掌握正念、改善人際效能、調節(jié)情緒和承受痛苦的技巧. 重慶大學出版社.
[41]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06)
[42]我的憂郁青春(2001)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