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
徐州城破之日,城頭風(fēng)獵獵,曹操又與自己的故友陳宮相見了。昔日二人初見時,曹操是陳宮的階下囚,而如今陳宮即將要成為曹操的刀下鬼了。曹操之于陳宮,有感恩惜才之心,他想挽留陳宮,不必隨呂布一同赴死,但陳宮去意已決,以妻兒老母相托之后,慨然赴死。曹操送別陳宮這一段,遂成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為著名的場景之一,令人不忍卒讀。這是小說《三國演義》對曹操與陳宮的愛恨情仇的一個交代,但真實歷史上的曹陳關(guān)系,卻遠比小說中復(fù)雜。
一、伯牙子期?
在《三國演義》中,陳宮與曹操初見時,顯得很不是時宜。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倉皇逃離長安,卻不料在中牟縣被軍士執(zhí)住。本以為在劫難逃的曹操,卻偏偏碰上了同樣是熱血青年的中牟縣令陳宮,陳公臺。
當晚陳宮夜會曹操,他傾倒于曹操的忠肝義膽,便私自放了曹操,并和他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就在彼此都以為他們將是“伯牙子期”組合時,沒想到中途卻發(fā)生了呂伯奢之事,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說出口,給陳宮當頭棒喝,他遂棄曹操而去,投靠了呂布,妥妥的塑料友情。
曹操殺害呂伯奢一家
徐州城下之日,曹操盡管對自己的故友有留戀之意,但陳宮卻拒絕了曹操的招降,慨然赴死。小說中,陳宮棄曹操而去的直接原因是曹操殘殺呂伯奢一家,實質(zhì)上是因為陳宮認為曹操心術(shù)不正,呂布雖然有勇無謀,但卻不像曹操這般陰險狡詐。但這只是小說家之言,真實歷史上曹操與陳宮之間的愛恨情仇,要遠比這復(fù)雜,以至于現(xiàn)在都還是一個謎。
歷史上陳宮與曹操的相遇是在什么時候?這一點史書上并沒有確切的記載?!度龂尽尾紓鳌芬兜渎浴氛f陳宮是“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nèi)知名之士皆相連結(jié)。及天下亂,始隨太祖”。曹操是在初平二年才被袁紹舉薦為東郡太守的,而陳宮又是東郡人,因此陳宮很有可能是在初平二年左右投靠于曹操帳下。但二人具體是如何相遇的,已經(jīng)無從可考??梢钥隙ǖ氖?,《三國演義》中的說法肯定是小說之言,因為曹操根本就沒有干過刺殺董卓的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曹、陳二人于中牟縣相遇之事。
董卓
倒是在《三國志·董卓傳》里面記載了一個伍孚袖中藏刀,刺殺董卓未遂的事件,羅貫中的靈感可能來源于此。但不管二人在何時何地相遇,曹操與陳宮之間,確實有過一段值得稱道的君臣之誼。
前引《典略》之言,陳宮跟隨曹操之后,也曾積極為曹操建言獻策。事情發(fā)生在漢獻帝初平三年,這一年長安朝內(nèi)相當熱鬧,呂布聯(lián)合王允殺了董卓,卻沒想到郭汜、李傕二人掉轉(zhuǎn)馬頭又殺進了長安城,王允被殺,呂布出逃,大權(quán)又旁落到了郭、李二人手上。
此時的曹操還在東漢亂世修羅場中偷偷發(fā)育,恰好在當年,青州的黃巾軍攻入兗州,殺死了任城相鄭遂。兗州刺史劉岱不聽謀士鮑信之言,合兵出戰(zhàn),結(jié)果落了下身首異處的下場。劉岱既死,兗州無主,陳宮便勸說東郡太守曹操:“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yè)也。”隨后陳宮前往游說兗州的別駕、治中,勸他們迎曹操為兗州之主,鮑信等人一合計,事已至此不如早日擇良主而棲。最終,曹操如愿當上了兗州牧,并且擊破了青州黃巾軍,“受降兵三十余萬,男女百余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陳宮
在曹操占據(jù)兗州,收服青州兵之前,曹操在東漢諸路諸侯中,只能算是二三流勢力,兵少、馬弱,好不容易從揚州募來的四千兵,中途還發(fā)生了反叛,趁著夜色把曹操的帳篷給燒了,曹操親自上陣斬殺叛賊才得以突破重圍,最后身邊就只剩下五百余人。但在進據(jù)兗州之后,曹操便一躍成為了東漢亂局中舉足輕重的勢力。從這個角度來看,陳宮在曹操進據(jù)兗州,以至于對曹操一生的事業(yè)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謂不重要,當然曹操待陳宮也不薄,對其信任有加。
但是陳宮終究不是郭嘉,他與曹操最終未能有始有終,時間僅僅過了兩年,便發(fā)生了陳宮聯(lián)合呂布、張邈反叛的事件,正式宣告了曹陳關(guān)系的破裂。
二、關(guān)系破裂
興平元年,也就是在曹操占據(jù)了兗州大概兩年之后,為了報陶謙的殺父之仇,曹操率軍征伐陶謙,留荀彧、程昱守甄城,陳宮則率軍屯守曹操的大本營東郡,可見此時曹操對陳宮的信任是在荀彧等人之上的。
然而,就是這份信任,差點斷送了曹操的一生。就在曹操與陶謙激戰(zhàn)正酣時,陳宮突然聯(lián)合張邈發(fā)動了叛亂,企圖迎呂布入主兗州。當時的形勢兇險萬分,史載:“(陳宮)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jù)濮陽。郡縣皆應(yīng),唯甄城、東阿、范為太祖守?!?/p>
何潤東版呂布
張邈是曹操的好朋友,兩人的關(guān)系一度相當不錯,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張邈因事觸怒袁紹,袁紹命曹操殺張邈,曹操卻以“張邈,親友也,是非當容之”拒絕了袁紹。曹操征討陶謙之前還給家里人留下話,說是自己萬一有什么不測,可以去投奔張邈,可見雙方關(guān)系之密切。
但是亂世之中,友情終究還是敵不過人心的詭變。張邈疑懼曹操會為了討好袁紹而殺害自己,因此當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張超已經(jīng)和陳宮商量好了叛亂之事時,陳宮沒費多少力氣便說服了張邈一起發(fā)動叛亂。
當?shù)弥约鹤钚湃蔚膬蓚€人捅了自己一刀之后,曹操驚懼萬分,引軍還兗州與呂布展開了拉鋸戰(zhàn)。這一戰(zhàn)打得十分艱難,“太祖軍不利,相持百余日”。禍不單行的是,當年“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兗州百姓可謂凄慘至極。
曹操險勝呂布之后,敗北的呂布與陳宮倉皇投奔劉備,而張邈向袁術(shù)求救不成,被自己的手下所殺。這場蕭墻之禍還是被曹操給撲滅了,但禍患的余燼尚在,曹操對陳宮與呂布也一直如鯁在喉,欲除之而后快。
要說小人方能在亂世立足,這邊呂布與陳宮投奔劉備之后,卻趁劉備討伐袁術(shù)之時鳩占鵲巢,率軍占領(lǐng)了徐州,打發(fā)匆忙趕回來的劉備去了蕞爾小地——小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呂布就在袁術(shù)、劉備之間周旋,彼此之間征伐抑或是相互援結(jié),這種局面一直持續(xù)到了建安三年,呂布再次站到了袁術(shù)那邊,派兵征討劉備。但是劉備這次卻抱上了曹操的大腿,在小沛被高順攻破之后,曹操派夏侯惇援救劉備,為呂布所敗,曹操遂率軍親征呂布。
張光北版呂布
曹操來勢洶洶,呂布見狀便心生怯意,想要投降,但陳宮卻深知自己負曹操太過,投降之后定無什么好下場,便使計阻止了呂布投降。呂布雖驍勇善戰(zhàn),但終究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陳宮有謀,呂布卻不能用?!度龂尽芬段菏洗呵铩肪陀涊d了這么一個故事,說是陳宮建議呂布率領(lǐng)騎兵游離在外,迎擊曹操,他自己則率軍在城內(nèi)駐守,待曹操兵臨城下,就可以兩面夾擊,曹軍便可不攻自破。呂布原本對陳宮的話十分贊成,但是呂布的妻子聽說了此事,便在呂布的耳邊吹枕邊風(fēng),大概意思是說曹操對陳宮那么好,陳宮尚且棄曹操而去,你比起曹操又如何呢?你當真放心將一家妻兒都交到陳宮手上嗎?呂布遂不聽陳宮之計。
呂布不用陳宮之計,龜縮于城內(nèi)不出,向袁術(shù)求援而不得,漸成死局,一股失敗的陰影籠罩在徐州城的上空。時間一長,陳宮、呂布的手下上下離心,竟然將他們二人綁了去見曹操,徐州城遂下。
當曹操登上徐州城頭,來到呂布、陳宮二人面前時,呂布雖為勇將,卻有求活之言,但終究還是因為劉備的一句“明公不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而葬送了性命。勇將之名,最終因為怯死之心,為人所不齒。
反觀陳宮,他說自己“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是萬無活下去的道理。盡管曹操有愛才之心,以陳宮老母相勸,想讓陳宮重新為己所用,但陳宮若心生茍活之心,又將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面對曹操呢?倒不如一死了之。
面對曹操“奈卿老母何?”“若卿妻子何?”的問題,陳宮只是淡然地答道這些人的生死只不過“在明公也”,隨后陳宮快步而出,以求速死,以明軍法,曹操泣而送之,陳宮亦不還顧,這個曹操曾經(jīng)最信任的人,最終死在了曹操的刀下。
曹操挽留陳宮
史載,陳宮死后,曹操“待其家皆厚于初”,與《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所記相差不遠。陳宮以妻兒老母相托于曹操,而曹操亦不負故人之托,這或許是二人之間一種別樣的善始善終,二人的心中,或許都還存有那么一絲“伯牙子期”之情。
三、千古謎題
曹操與陳宮本有機會譜寫一段君臣相恰的佳話,但歷史卻給這兩個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使得二人兵戈相向。陳宮初隨曹操,不遺余力地替曹操出謀劃策,曹操亦對陳宮禮遇有加,信任有加,以至于曹操在東征陶謙時,將留守大本營的任務(wù)都交給了陳宮,而不是荀彧等人。
陳宮的反叛是一個千古謎題,《三國志》上語焉不詳,《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家言,雖然也算提供了一種可能(陳宮認為曹操陰險狡詐),但并無實證,不足道哉。我們只能在單薄的史料中,發(fā)沉勾隱,以求真相。
《三國志》記載陳宮叛亂的原因是“自疑”,這和張邈疑懼曹操會殺害自己似乎是一個理由。但是我們卻在《三國志》里面找不到任何關(guān)于曹操懷疑陳宮的記載。
《資治通鑒》卷六十一卻記載了這么一條:“前九江太守陳留邊讓嘗譏議操 , 操聞而殺之,并其妻子。讓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俱。陳宮性剛直烈壯,內(nèi)亦自疑,乃與從事中朗許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謀叛操 ?!?/p>
從這條記載來看,陳宮背叛曹操似乎是因為曹操殺害了素有才名的邊讓,這使得包括陳宮在內(nèi)的兗州士大夫都十分驚懼。這一點理由過于勉強,且不說陳宮此時為曹操的心腹,深受曹操信任,再者也有人考證說邊讓被殺應(yīng)該是在建安之后的事情,而陳宮叛亂是在建安之前的興平年間,說是邊讓被殺而刺激了陳宮,證據(jù)不足。
后人更有將陳宮視為蘇秦、張儀一類的縱橫家,陳宮于亂世之中跟隨曹操,本來就是一種投資性的行為,他們二人原本就非故交,自無任何感情紐帶。當陳宮認為曹操圣文神武是可投靠之主時,他便不遺余力地為曹操出謀劃策,或許是曹操不顧一切地為父報仇,征討陶謙之事讓陳宮認為曹操乃意氣用事之人,抑或是其他什么事情,使得陳宮對于曹操的看法發(fā)生了轉(zhuǎn)變,這也就為陳宮背叛曹操埋下了種子。
影視劇中的張儀
陳宮勸張邈一同叛亂時說:“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zhàn)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完全一番縱橫家的派頭,對曹操的看法轉(zhuǎn)變之后,呂布便是他新物色的人選。
當然,或許是因為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太過于隱晦,導(dǎo)致我們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當我們把陳宮背叛曹操之事放在三國大背景之下考察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事情其實十分常見。在那種亂世之中,道德與情誼都抵擋不住人心的詭變與利益的權(quán)衡,呂布之于丁原、董卓,張邈之于曹操,許攸之于袁紹,孟達之于蜀魏,鐘會、鄧艾之于司馬氏,皆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的背叛,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個常見現(xiàn)象。
鐘會
眾多背叛的背后都有著復(fù)雜的利益交織,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陳宮“自疑”,也有可能只是一句套話。陳宮背叛曹操,抑或只是陳宮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而進行的一次風(fēng)險投資,《三國演義》對曹操與陳宮之間的感情渲染,使得我們忽略了當時整體的時代風(fēng)氣。
文史君說
東漢末年三國,群雄并起,儼然就是一個修羅場。這個修羅場里面不僅生靈涂炭,還有道德敗壞,禮義盡喪,謀士群起,擇良木而棲,陳宮亦如此類。他之于曹操,只不過是看中了曹操身上的那股梟雄之氣,并非出于情感上的紐帶,等到雙方的利益發(fā)生了沖突,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陳宮背叛的理由。這一點,是當時的時代風(fēng)氣,在呂布、張邈、許攸、孟達之流的身上都能夠體現(xiàn),從這個大時代背景來看,陳宮之叛,亦不過是一場風(fēng)險投資,只不過這次陳宮押錯了人。
參考文獻
《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
張婧龍、周汝英:《逐鹿時期的縱橫情節(jié):論陳宮》,《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