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清宮劇熱播,讓我們見識到了清朝的故宮和后妃們的宮斗技巧。其實,明清至今,中國除了規(guī)模最大、最為正宗的北京故宮以外,還有沈陽故宮、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南京皇宮在明朝遷都北京后,歷經(jīng)歲月滄桑與戰(zhàn)爭洗禮,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臺北“故宮”則是國民政府撤退臺灣后所修建的,盡管并不能算是古建筑,但也是好多人去臺灣旅游時的“網(wǎng)紅景點”。只有沈陽故宮,名氣一直上不來,但它的歷史卻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它是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明清第二大宮殿建筑群,還被選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沈陽故宮的前世今生。
臺北“故宮”
一、保留最為完整的宮殿建筑群之一
沈陽故宮,始建于1625年,1636年建成,至今有近400年的歷史。沈陽故宮的光芒,都被北京故宮遮住了,面積上沈陽故宮只有北京故宮的1/12,年齡上看,北京故宮建于15世紀(jì),絕對是沈陽故宮的老大哥。但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一樣,也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極為稀少的宮殿建筑群。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修建的時候,滿清正在跟大明交戰(zhàn),沈陽故宮就是仿照北京故宮修建的,可以說是北京故宮的高仿,盡管如此,沈陽故宮的文化風(fēng)格還是具有極為強烈的滿族游牧民族風(fēng)格,這是北京故宮所不具有的一點。
北京故宮
1615年,努爾哈赤在東北赫圖阿拉起兵反明,建立了大金國,也就是后金。4年后,努爾哈赤率軍與明軍精銳進行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zhàn),此戰(zhàn)明軍大敗,自此再也無力舉大兵出關(guān)。明軍在東北節(jié)節(jié)敗退,而后金的都城也隨著戰(zhàn)爭的勝利一再南遷,1625年,努爾哈赤決定將后金都城遷至盛京城,也就是沈陽城,從這以后,沈陽就成了大清入關(guān)前的都城,沈陽故宮就從這時候開始建設(shè)。
努爾哈赤劇照
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就在這一年沈陽皇宮建筑群正式完工,直到皇太極去世之前,此地成為了清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軍事中心。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清軍前所未有的機遇就此降臨,1644年清軍假借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名義南下出山海關(guān),迅速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并進駐北京,清朝正式建立,北京故宮也成為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中心,沈陽皇宮從此“退居二線”。
二、別具一格的建筑風(fēng)格
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相比,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于仿造北京故宮的部分,而在于其獨特的滿族風(fēng)格。沈陽故宮是在10年的時間里修建起來的,努爾哈赤時期還不能算是宮殿,只能說是幾座孤零零的建筑罷了,皇太極在位的近10年里才斷斷續(xù)續(xù)地建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群。
沈陽故宮雪景
整個宮殿的布局可分為三部分,最東部為努爾哈赤時期修建的建筑,以大政殿和十王亭為主,這一部分最具有特色的一點當(dāng)屬“君臣合署”,說的簡單點,就是努爾哈赤居住與辦公的大政殿坐北朝南,而左右翼王以及八旗主居住在南邊的十王亭當(dāng)中,君主和臣子幾乎是住在一起的。這一點跟北京故宮里等級分別的宮殿分布格局不一樣。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此時的后金還大量保留著游牧民族的特色,并沒有像中原王朝那樣強調(diào)君臣有別和三綱五常,君臣之間的等級差別并不大,努爾哈赤也并不能一人決斷所有事情,需要與眾多滿族重臣一塊商討。
大政殿與十王亭
中路是皇太極在位時修建的宮殿,和相對簡陋的東區(qū)相比,中區(qū)更有北京故宮的味道,整個建筑群十分威嚴(yán),過了大清門就到了皇太極的辦公室,也就是最為宏大的建筑物崇政殿。宮殿的屋檐以綠色涂飾,表示滿族來自草原。
崇政殿
皇后居住在中部的清寧宮里,與北京不同的是,清寧宮的設(shè)計呈“口袋形”,這也是游牧民族的建筑特點,是為了抵擋來自北方寒風(fēng)的威脅。
清寧宮
西部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才修建的,盡管都城已經(jīng)改為北京,但歷代皇帝都會到“龍興之地”視察,沈陽故宮西部的宮殿是為隨行的皇室子弟修建的。此外還有藏書閣,乾隆皇帝編成的《四庫全書》共7套,其中一套便存放于此。
三、沈陽故宮博物院的今世
由于東北地位的特殊性,沈陽故宮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享有極高的地位,乾隆時期對沈陽故宮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造擴建,以示清朝皇室不忘祖宗。
乾隆手書牌匾
沈陽故宮一直是皇帝東巡的住所,所以里面還藏有大量從北京運輸過來的珍貴文物,這些都成為后來沈陽故宮博物院成立時的家底。
辛亥革命后,沈陽故宮也同北京故宮一道依舊是皇室的財產(chǎn),但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后,修改了優(yōu)待皇室的條例,北京與沈陽兩地的故宮都成為國民政府所管轄的場所,北京故宮被改造成了故宮博物院,一直延續(xù)至今,而沈陽故宮則被政府改造為“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從皇家宮殿改成了公眾博物館。
沈陽故宮的命運真是一波三折。
1929,年籌備數(shù)年之久的沈陽故宮以“東三省博物館”的身份重新面向公眾。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沈陽被日軍占領(lǐng),“東三省博物館”又改名為“奉天故宮博物館”。
1933年,國民政府下令將北京故宮的珍稀文物南遷,以躲避日軍日后的侵奪,沈陽故宮珍藏的部分文物也在此次行動中被偷運出關(guān),一路南下。
抗戰(zhàn)時期,博物館被日軍強行關(guān)閉,直到1945年重新開放。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領(lǐng)導(dǎo)下的沈陽故宮博物館正式開放,并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史君說
紫禁城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位于北京的明清兩朝皇宮,但大部分人卻忽略了一點,在遼寧沈陽也有一座仿照北京故宮修建的小號紫禁城,在滿清入關(guān)之前,沈陽故宮在近10年的時間內(nèi)充當(dāng)了后金的最高權(quán)力中心,大小號令皆從此出,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主要居所都是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相比,沈陽故宮雖然規(guī)模較小但卻別具特色,無愧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名號。
參考文獻
李宗育、盧芳:《談清前期宮殿---沈陽故宮》,《遼寧師專學(xué)報》2019年第4期。
張欣:《沈陽故宮大政殿獨特建筑規(guī)制下的人文內(nèi)涵考略》,《沈陽大學(xué)學(xué)報》2019年第3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