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以來,大清便陷入了地方督撫權勢過大的政治困境當中,無論是湘軍集團的曾國藩、劉坤一、左宗棠,還是淮軍集團的李鴻章,無不獲得了大清開國以來漢臣所能享盡的最高權力。就在1900年,義和團一路北上進入北京,八國聯(lián)軍即將發(fā)起對大清的致命一擊。大清最富庶的東南地區(qū),各督撫正與中央政府進行著秘密溝通。
一、電報南北飛
1900年初夏,當八國聯(lián)軍尚未進入北京城之前,東南地方督撫便已經注意到北方義和團民的暴力行為可能會引發(fā)巨大的風暴,他們也開始與中央進行著緊密而又頻繁的聯(lián)系。
1900年6月,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多次向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發(fā)電,強調中央政府想要利用義和團來打擊洋人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一旦拳民擾亂京城,必然會引發(fā)西方軍隊的強勢介入。
16號那天,張之洞再次向北方發(fā)電。這次的致電對象地位更為重要,他便是后李鴻章時代的首要大臣榮祿。
影視劇中的榮祿
在電報中,張之洞再次表達他對中央政府政策的嚴重反對,并希望榮祿能夠力挽狂瀾。同時,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同樣多次致電榮祿等中央大員,請求中央迅速剿滅義和團,千萬不要因此招惹西方各國,大清連小日本都打不過,更何況是好幾個西方列強呢!
沒想到,劉坤一在電報中預測的事情,竟一語成讖。
事實上,在八國聯(lián)軍向大清發(fā)動進攻之前,身處華洋雜處第一線,時常與洋人打交道的張之洞、劉坤一、盛宣懷等地方大員,就已經認識到,朝廷盲目借用義和團的力量來反洋,實在是太瘋狂了,也很有可能招惹西方再次進攻中國,重演40年前北京城被攻破的慘劇。
義和團
二、畏于慈禧的慶榮二人
從東南發(fā)出的電報一封封發(fā)往北京城,但卻沒起到什么效果。
沒辦法,1900年6月21日,由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北巡撫于蔭霖發(fā)起,兩江總督劉坤一、江蘇巡撫鹿傳霖、安徽巡撫王之春、江西巡撫松壽、湖南巡撫俞廉三、巡閱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等8名南方地方大員,聯(lián)名向中央上奏,請求中央嚴厲懲處義和團“叛匪”,并迅速撫慰各國使館工作人員,向他們說明大清并無與他們決裂的意圖,以此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影視劇中的張之洞
遺憾的是,由于道路受阻,奏折發(fā)送至北京時,朝廷已經向西方各國宣戰(zhàn),而榮祿在閱覽上奏內容之后,立即向南方各省大員回信,稱他十分清楚大清是無法對抗眾多西方強國的,但如今的朝廷,無論是慈禧、皇室要員,還是朝廷大員,都十分信奉義和團,認為可以借義和團勢力來打擊西方人,事情已經無法改變了。
慈禧
這封回信是中央在戰(zhàn)爭開始后向南方大員發(fā)出的第一封回信,信里清晰地表明,即便知道利用義和團是錯誤的,但畏于慈禧的權威,也無法改變現實。
接到回信之后,一些南方大員滋生悲觀的情緒,如李鴻章便認為榮祿、奕劻都無法改變現實,他們身處地方,更是無法改變西方入侵中國的現實。
李鴻章
三、大戰(zhàn)之中的南與北
接到北方來信之后,劉坤一等人知道,開戰(zhàn)已無法避免,但依舊想做些什么來盡量減少損失。1900年7月,張之洞、劉坤一接連致電奕劻等人,懇請朝廷一定要保護好各國使臣,千萬不要損害他們的人身安全,如果各國公使受到損害,甚至會導致大清“滅亡”。
北京東交民巷使館街
在地方大員看來,奕劻、榮祿是北京城內唯一可挽救大局的人,他們不僅以個人名義接連致電北京,還多次聯(lián)合各地督撫聯(lián)名上奏。
6、7月間,東南督撫聯(lián)名向榮祿、奕劻請求救援西方使節(jié)的電報共有三次,要求中央一定要保護好洋教士,并悼念被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好賑濟災民、剿滅“義和團匪”等事宜。排除電報中的“媚外”色彩之外,電報中所表達的地方對國家安危的關注,也是十分明顯的。
德國公使克林德
眼見中央在對外開戰(zhàn)一事上越走越遠,南方督撫也不再把希望放在在榮祿等人的身上,他們開始主動接觸西方列強,希望能夠保全南方地區(qū)的秩序不被戰(zhàn)爭破壞,由此引發(fā)了一場大清地方官員集體“反抗”中央的“東南互保運動”。
文史君說
其實早在東南互保運動之前,大清南與北之間便圍繞義和團運動進行過很多次溝通。熟知西方人的東南地方督撫早已認識到若放任義和團進攻洋人,很有可能會招致各國聯(lián)合進攻,到那時以大清一國之力是根本無力抵抗的,但朝廷最終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毅然決然地與外國列強開戰(zhàn),之后就引發(fā)了庚子事變,也導致南方督撫不得已發(fā)動了“東南互保運動”。
參考文獻
戴海斌:《庚子事變期間的“南”與“北”———從南北函電往來看奕劻、榮祿的政治作用》,《歷史教學問題》2018年第1期。
戴海斌:《試析1900年“東南互保”中的幾個問題》,《歷史檔案》2014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