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莊王稱霸簡述: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讀作米)姓,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楚莊王在位時期,任用令尹孫叔敖輔佐朝政。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主張“施教于民”、“布政以道”。孫叔敖重視民生經(jīng)濟,制定、實施有關政策法令,盡力使農(nóng)、工、賈各得其便。寬刑緩政,發(fā)展經(jīng)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芍陂(今安豐塘),改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增強國力。
莊王有稱霸之心,但是當時北進受齊國抑制,后又與晉國城濮之戰(zhàn)失敗,于是韜光養(yǎng)晦,向東發(fā)展,吞并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而齊晉霸主地位逐漸衰落。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zhàn),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成為中原霸主。
在前公元591年楚莊王去世。
2、跟楚莊王有關的成語:一鳴驚人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fā),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谷知之矣?!碧幇肽?,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于河雍,合諸侯于宋,遂霸天下。 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白話: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統(tǒng)治朝政三年,沒有發(fā)號一項政令,也沒有一樣政績上的作為。右司馬伍舉(伍奢之父,伍員(即伍子胥)祖父)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
“有一只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么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tài)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經(jīng)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zhàn)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于使楚國稱霸天下。
莊王不因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事先顯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3、跟楚莊王有關的成語:問鼎中原
晉文公死后,霸權逐漸不保,楚莊王躍躍欲試,親領大軍北上,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觀兵于周疆”。
當時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里碰了一個軟釘子。
王孫滿說:“統(tǒng)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span>
莊王很不服氣地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
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后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span>
莊王無話可說。從此以后,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4、絕纓之宴,側面了解楚莊王
楚莊王一次平定叛亂后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tǒng)統(tǒng)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
楚莊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纓帶。
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后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F(xiàn)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系。酒后失態(tài)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剎風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很多古人的故事,我們拼湊了好多,卻仍然不了解這些人,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是Bad還是Good?如果你去深究應該會有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而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莊王能夠聽賢任賢才能韜光養(yǎng)晦一鳴驚人,而對于下屬的一些可以原諒的過失是寬容的態(tài)度的,“絕纓之宴”中拉許姬的人后來為楚莊王奮力殺敵保衛(wèi)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注:
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寫到“孫叔敖舉于?!保ㄖ嗡惶岚?,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