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扯旗魚
形態(tài)特征
玻璃扯旗魚又名黃扯旗魚,脂鯉科屬,原產南洲亞馬遜河流域。
玻璃扯旗魚長4-5厘米,魚體光滑、透明、體形纖細,側扁,背鰭尖旗狀,尾叉形。
飼養(yǎng)要求
玻璃扯旗魚性情溫和,可與其他品種熱帶魚混養(yǎng)。水質要保持清澈透明,適宜水溫23-26攝氏度,較能耐低溫,15攝氏度水溫中也能生活,但體色透明度會減弱。由于此種魚體瘦小,宜投喂細小型餌料,并且要注意餌料品種多樣化。
雌雄鑒別與繁殖
玻璃扯旗魚的雌雄比較容易區(qū)別,雄魚魚體較頎長,雌魚體腹中間有銀光色,腹部較圓
玻璃扯旗魚的繁殖缸不宜過大,缸底可鋪滿頭發(fā)絲草作為產卵附著物。玻璃扯旗魚屬卵生魚類,繁殖用水要求硬度在8以下,pH6.8-7.2,適宜水溫為25-28攝氏度。親魚可按1:1的雌雄比例配對入缸,一般于第二天黎明時,雄魚即會追逐雌魚使其產卵受精。產卵后親魚即可撈出另養(yǎng)。
玻璃扯旗魚的受精卵個體較小,但產量較多。受精卵一般經24小時即可孵化出仔魚,再經過3天左右時間,仔魚開始游動覓食。開口食以“洄水”喂養(yǎng),一周后小型魚蟲,逐步過渡到正常喂養(yǎng)
剛果扯旗魚
剛果扯旗魚Phenacogrammus interruptus 又名剛果霓虹魚、剛果魚。原產地:非洲剛果河水系。
外形:
魚體長達8-10厘米,紡錘形。頭小,眼大,口裂向上。背鰭高窄。腹鰭、臀鰭較大。尾鰭外緣平直,但外緣中央突出。體色基調青色中混合金黃色,大大的鱗片具金屬光澤,在光線的映照下,絢麗多彩,非常美麗。
習性:
剛果魚喜弱酸性軟水,水質清潔,水溫22-26℃。喜食活餌料。性好群聚,宜群養(yǎng)。也能和其他大小相同的魚混養(yǎng)。
繁殖特點:
9月齡性成熟。選擇雄魚體長8-10厘米,雌魚6-8厘米的為親魚。雄魚尾鰭外緣中凸,背鰭高尖;雌魚色澤較淺,腹部肥大。產卵箱用大的水族箱,可放2組。水質清潔,氫離子濃度1585-2512nmol/L(pH5.6-s.8),軟水。親魚入箱后2天如無動靜,可降低水的硬度3度以下,提高水溫1-2℃,加入金絲草等,以刺激親魚。1尾雌魚產卵約100-300粒,卵無粘性,沉在草葉上或水底。受精卵經3-4天孵出仔魚,再過2-3天,仔魚開始游動覓食,但它們非常纖弱細小,要用過篩的“洄水”喂養(yǎng)
血翅魚
又名紅鰭魚、紅翅魚、紅鰭脂鯉。原產地阿根廷。
特征:體長4-6cm,體銀白色,各鰭均血紅色。
飼養(yǎng)特性:易飼養(yǎng),性情活潑,可與其他小型魚混養(yǎng)。對水質要求不嚴,適宜飼養(yǎng)溫度22-24度,生存溫度18-30度,喜成群活動,受驚時體色會減淡,餌料以活食為主。
繁殖習性:雄魚身體狹長,雌魚腹部膨大,要求26-27度,中性水質,可在水族箱內放入金魚草等作成的魚巢,受精卵孵化期一般2天,3-4天后自由游動覓食
食人鯧
別名:食人魚或水虎魚
科種:脂鯉科
產地: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水溫:22~28℃℃
硬度:軟水
Ph值:弱酸性
性情:性情兇猛殘暴
形態(tài)特征
體呈卵圓形,側扁,尾鰭呈又形。體呈灰綠色,背部為墨綠色,腹部為鮮紅色。牙齒銳利,下顎發(fā)達有刺,以兇猛聞名。雌雄鑒別較困難。一般雄魚顏色較艷麗,個體較小,雌魚個體較大,顏色較淺,性成熟時腹部較膨脹。
食人鯧的飼養(yǎng)方法
體質強壯,容易飼養(yǎng),不能與其他魚共養(yǎng)。對水質要求不嚴,喜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力22~28℃。
食人鯧的繁殖
繁殖水溫在26℃左右為宜。繁殖前可在缸底鋪一層金絲草或棕櫚絲,將親魚按1:1 的雌雄比例放入,經一天追逐后可產卯,卵櫚性。產卵結束后,應將親魚及時撈出以免食卵。每對親魚每次產卵300~600粒,受精卵經48小時可孵化,仔魚經48小時可游動攝食。食人鯧約18個月達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
食人鯧的其它信息
食人鯧的品種很多, 現(xiàn)在水族市面常見的是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品種。該魚全身呈龜綠色。成群的食人鰭常將誤人水中的動物在短時間內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將誤入水中的人吃掉。體長可達200毫米。
鯧魚主要分: 食人鯧和普通鯧魚。食人鯧還有銀盤食人鯧,銀灰食人鯧、紅食人鯧、斑點食人鯧等,形態(tài)及習性均與食人鯧相同.
最常見的冒牌貨:紅腹銀鯧(也叫紅翅,可以稱之為白鯧,雜食性,殺傷力弱,價格低廉,是我國十幾年前引進的肉用魚種,前幾年的“全國滅食人鯧”行動中95%以上都是這種鯧,有關部門也承認當年錯殺無辜
分類
反游貓
學名:Synodontis
原產:非洲的坦干伊克湖、馬拉維湖、維多利亞湖、尼日利亞湖、尼日爾湖以及薩伊水系均有出產。一般成魚體長5-40公分。
適合水溫:23-28℃。
水質要求:總硬度(gH):6-11dGH,酸堿度(pH):6.5-8.5。
反游貓是一種非常趣怪的熱帶觀賞魚類,它的色彩和體型都不是很美麗,但吸引人的是它游動的姿態(tài)--當它們明目張膽地肚子朝天敏捷地游動地時候,只要是看到的人都會發(fā)出一聲驚奇的感慨,這也是反游貓吸引了眾多水族愛好者飼養(yǎng)它們的原因。
反游貓屬于鯰科的Synodontis屬,有許多不同的種類,色彩以及體型大小也各有差異。在飼養(yǎng)方面因為這些不同的種類不同的出產地,因而水質要求也不盡相同,大致劃分為兩類:
1.河川型反游貓:主要是指產自西非尼日利亞湖、尼日爾湖以及薩伊水系的反游貓。常見的種類有:滿天星反游貓(S.angelicus)、黑翅反游貓(S.schoutedeni)等等。
河川型反游貓
在弱堿性-中性-弱酸性的水質環(huán)境都可以良好生活。其中一些小型種類不喜歡飼養(yǎng)環(huán)境中有過于激烈的水流,而中、大型種類卻非常偏好,同時,這些中、大型種類也具有強烈的底砂挖掘能力。河川型反游貓長著細小的牙齒,它們會啃食沉木、巖石上的藻類,或是水草,它們的腸胃可以消化這些植物性餌料,但是它們其實并非是藻食性魚類,它們是雜食性的,它們也會吃一些小魚、小蝦、昆蟲以及新鮮的活餌,但動物性的餌料最好不要作為它們的主食。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喂飼的餌料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品種多變。同時,這些食量很大的魚兒最好每天喂飼1-2次。
2.湖泊型反游貓:
主要是指產自西非坦干伊克湖、馬拉維湖、維多利亞湖的反游貓。常見的種類有:花點反游貓(S.nyassae)、維多利亞反游貓(S.victoriac)等等。
和非洲慈鯛一樣,湖泊型反游貓適合的生存環(huán)境是堿性且硬度較高的水質環(huán)境,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水質要求一旦不適宜,這些可愛的反游貓將無法展示它們獨特的魅力,更不用說長久生存下去了。在食性方面,湖泊型反游貓和河川型反游貓差不多,但喂飼過多的紅蟲、赤蟲等高蛋白動物性餌料也是會致命的。
在飼養(yǎng)反游貓的方面:
除了挑選合適食性、水質、溫度以習性及要求的魚類與之共養(yǎng)以外,更要注意體形大小是否過于懸殊,通常小型的反游貓種類的習性都是非常溫和的,而一些中、大型的反游貓種類的習性會相當暴烈,甚至有極強的領域性,會經常發(fā)生沖突爭斗。因而,在飼養(yǎng)它們的水族箱中,以沉木、巖石或其他裝飾材料為它們構置一些隱蔽場所會更有助于它們的生長。
在飼養(yǎng)反游貓的疾病方面:
通常反游貓的體質在鯰科魚類中是比較強韌的,而河川型反游貓比湖泊型反游貓的適應能力更強。反游貓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白點病,但作為對藥物作用抵抗力極強的它們是應該很容易治愈的。另一點是反游貓都喜歡亞硝酸鹽極低的水質環(huán)境,因而在水質開始惡化的時候,反游貓會有一些特有的對水質惡化的病兆表現(xiàn)。前期會表現(xiàn)為:體色變黑,沒有光澤、雙眼渾濁……此時就應該小心謹慎了!應該立即更換1/2容量的水,以及配合治療細菌、治療生蟲的藥劑進行急救措施。一旦轉入癥狀后期,發(fā)生的死亡率就會非常高!表現(xiàn)為:口部發(fā)紅、鼻孔上仰、觸須下垂、有氣無力……此時就可以說無藥可救了。
反游貓的雌雄鑒別和繁殖都非常困難。根據(jù)一些國外資料顯示:一些種類的反游貓會在產卵季節(jié),將魚卵借助于口孵性慈鯛代為孵化,而這些魚卵不慎被口孵慈鯛將自己所產的魚卵一同含入嘴中孵化的結果就是,它們會提前孵化,先行孵化的反游貓幼魚便開始吞食尚未孵化的慈鯛魚卵維持生長,等生長到一定程度,自慈鯛嘴里游出來的時候,慈鯛的魚卵反而所剩無幾……
反游貓魚有打斗習性,因此,在飼養(yǎng)環(huán)境中,應多設置巖石、樹根或沉木等必要隱蔽場所。反游貓魚易患白點病,平時應加強水質管理,防止水質突變或惡化。
所以定名為反游貓魚,大概是因為它有別于其它魚類,反其道而行之,特擅長仰泳,且游速快,姿態(tài)怪異,故而一直倍受水族愛好者的青睞
紅尾鯰
紅尾鯰Phractocephalus hemiliopterus 又名紅尾貓、富貴貓,狗仔鯨。
原產地:亞馬遜河,在當?shù)厥侵饕氖秤敏~ 。
外形: 該魚外型比較優(yōu)美,頭、背、胸、腹部扁平且闊,臀、尾部較側扁且窄。小眼睛,大闊嘴。在嘴的上下有白須共3對,其中一對較長,常向前方伸展。該魚體色基本上有三種顏色:背部的淡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鰭的桔紅色。且分界極為明顯,頭及吻部很大,一條白線從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尾和背鰭均為胭紅色,其他各鰭為藍黑色,體態(tài)優(yōu)雅。眼眶上半部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成魚體長70~100厘米。
習性:紅尾鯰性情溫和能與人親近, 動作非常優(yōu)雅, 視覺很差,主要依靠它的胡須進行覓食的. 活潑好動,需要較大的水族箱.性成熟期的紅尾鯰能發(fā)出貓一樣的叫聲,
飼養(yǎng); 很容易飼養(yǎng),適宜弱酸性水Ph值:6~8左右,忌堿性水,水溫25--26℃。喜食動物性餌料,如小魚、肉塊,鮮活冷凍均食,食量驚人,生長快速。應放于大型水族箱中飼養(yǎng)。新入缸的魚和水溫較低時會影響進食.. 這種魚極為貪吃,對小魚性情兇暴,能吃光同缸中飼養(yǎng)所有的稍小的魚只.最好單獨飼養(yǎng). 紅尾鯰屬夜行魚,(經多年人工養(yǎng)殖后,夜行的習性基本改變了) 夜晚很很活躍,喜歡到處亂撞,因此在缸中不要做太復雜的造景,更不要種水草之類.在夜晚突然開燈后,容易受到驚嚇而撞缸。食量和排泄吳較多,需要加強過濾.
紅尾鯰能和主人很快的建立起親昵的關系,見到主人后就搖頭乞食,還可以讓主人撫摩和用手喂食,象狗崽般可愛,故名:“狗仔鯨”。
30厘米以下的亞成體小魚,胃袋還沒未發(fā)育完全,喂食過量或環(huán)境突然改變,以及受到驚嚇之后會產生嘔吐的應激現(xiàn)象.
和鯰科的魚一樣, 紅尾鯰也容易吞食一些小型器械零件,但之后大多能自己吐出來.情形嚴重者也可以用鑷子伸進胃袋中夾出來..
鯰科的魚因沒有鱗片,所以不耐鹽和魚藥.如果水族箱中加鹽過量,它就會出現(xiàn)表皮粘膜落皮的癥狀! 在給紅尾鯰加鹽和藥物食需特別注意.
附記;
容易因為加藥過量和水質不良導致腮絲變黑死亡.
泥鰍生命力極其頑強, 在進入紅尾鯰胃袋后的強烈掙扎也會造成刺激使紅尾鯰嘔吐.
過去紅尾鯰尾巴都很紅,體色深黑,現(xiàn)在魚的尾巴都不紅,品質已經嚴重退化了
中 文 名 迷你鴨嘴鯰
俗名別名 長須雙鰭鯰
拉丁學名 dianema longibarbis
地理分布 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
繁殖方式 卵生。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常在水族箱底部活動,水質喜弱酸性軟水,喜夜間活動
體形特征 體長8-10cm,體呈圓筒形,頭部扁平似鴨嘴,尾部側扁,嘴上有兩對長須,背鰭分為前后兩個,體表有上下兩列骨板鱗。體色淺褐色,體側從眼睛到尾部各有一條黑色縱帶,腹部銀白色。
食 性 餌料有魚蟲、水蚯蚓、紅蟲等。
領 域 性
飼養(yǎng)難度
水 溫 26-28℃
硬 度 5-10dGH
Ph 值 6.0-6.5
清道夫
簡介:
“清道夫”原產拉丁美洲,屬鲇魚科,又名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琵琶鼠魚,體大,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口唇發(fā)達如吸盤。全身被盾鱗,體表粗糙。體灰黑色或淡褐色,體表有黑白色花紋。體格健壯,易飼養(yǎng)。飼養(yǎng)水溫22~28℃,水質弱堿性硬水。餌料以藻類為主,也要投喂活食。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wěn)定身體和吸食藻類,也尋覓底棲動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實的“清潔工”。屬夜行性魚類,可與健康的品種魚混養(yǎng)。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難。“清道夫”是雜食魚類,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魚卵,也能大量吞食魚苗,威脅著其他魚類的繁殖生長,而且目前“清道夫”在江河中沒有天敵。
產地: 巴西、委內瑞拉
食性: 雜。清道夫長大以后食量很大,經常吞食落在缸底的魚食,魚蟲,更會吞食魚卵,甚至吸咬七彩,需要注意。
外形:魚體呈半圓筒形,側寬,尾鰭呈淺叉形??谙挛弧1尘w寬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從腹面看,很像一個小琵琶,故又稱為琵琶魚。魚體呈暗褐色,體上布滿黑色斑點。體長可達250毫米。
飼養(yǎng):本種魚的飼養(yǎng)很簡單,幾乎只要是水就能養(yǎng)活它們。但是要養(yǎng)好它們最好還是給予它們弱酸性軟水或者中性水質的水為佳。適宜水溫20℃以上。
習性:經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同類之間有時發(fā)生爭斗,可與大型熱帶魚混養(yǎng)。雌雄鑒別困難,性成熟的雌魚腹部比雄魚略膨脹。
繁殖: 卵生,繁殖困難。清道夫的雌雄鑒別不易,人工繁殖同樣很難。家庭養(yǎng)殖幾乎無法完成繁殖活動。漁場里據(jù)稱是通過大水流模擬自然溪流的水文狀態(tài)完成繁殖的。
其他: 大家飼養(yǎng)它們當然是為了它們能將水族箱里的殘餌、污物消滅掉。但是實際情況是不是能讓大家滿意呢?
對不起答案是否定的。它們絕對不是吃眼前虧的家伙。當有營養(yǎng)而且美味的漢堡、魚蟲放到它們眼前的時候,它們是絕對不會看上那些殘餌污物的,哪怕只一眼。同時,作為清道夫它們絕對不能說是很好地品種。它們會啃咬水草,它會將它們咬得象漁網(wǎng)一樣。
另外,它們會襲擊其它魚兒,尤其是七彩。它們會附在七彩的身體上啃咬它們的鱗片
清道夫也經常用于比喻一些清潔衛(wèi)生的動物或者人,比如就有人就把屎殼郎稱為清道夫。
忠告:實際上這種魚并不合適當作清道夫,雖然它們叫清道夫。所以不要將它們當清道夫飼養(yǎng)還是要安全得多
藍鯊
也叫斧頭鯊、虎頭鯊,屬于鯰科魚。
原產地:泰國、馬來西亞
體長:8~15 CM , 野生魚長達50CM
性溫和,食餌雜,食量大,生長極迅速,此魚常把水弄污濁,影響觀賞效果。
1、 體型與體色。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鯊魚多作為食用魚飼養(yǎng),尤其是灰色的鯊魚最受歡迎,其背部青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紅鯊魚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yǎng)。
2、 適應性與食性。淡水鯊魚耐低氧能力強,適應性廣,但抗低溫能力弱。適溫20℃—34℃,最佳生長水溫26℃—32℃,水溫低于18℃時活動緩慢,反映遲鈍;水溫低于12℃時開始死亡。該魚食性較雜,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餌料,成魚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
3、 生長與繁殖。淡水鯊魚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cm—4cm)養(yǎng)殖4個月,體重可達0.6kg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yǎng)3年—4年,體重達3kg以上可以進行繁殖。繁殖季節(jié)為4月—9月,屬一年一次性產卵魚類。
藍鯊的雌雄鑒別很難,并且藍鯊在水族箱中很難繁殖。只有在繁殖其間,從雌魚略顯膨脹的腹部才能鑒別出其特征,其他時候很難區(qū)分。公魚的背鰭更尖,胸鰭寬,臀鰭、尾鰭更長一點,身體比較瘦,母的身體較豐滿。但這并不一定準確無誤,只能作為參考
成吉思汗鯊和藍鯊的區(qū)別:
成吉思汗有2種 一種是黑色成吉思汗pangasius sp. 黑色成吉思汗的腹部略帶點藍色 還有一種是普通成吉思汗 pangasius sanitwongsei 都是能破米的大家伙
藍鯊pangasius sutchi我們這里有叫虎頭鯊 虎鯊 藍鼠魚 野外的藍鯊能長到1米 但是現(xiàn)在似乎很少看見那么大的個體 不知道是不是人工繁殖改良的原因還是水體過小
我們來看藍鯊和成吉思汗的頭部
這是藍鯊的頭
成吉思汗的嘴巴上顎 長得明顯些 而且從上面看成吉思汗的腦袋要寬些
再看最明顯的區(qū)別 胸鰭 腹鰭 背鰭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背鰭又高又直 而且背鰭的那支骨頭很粗大 胸鰭 腹鰭 背鰭有明顯的拉絲(漂翅)而藍鯊的各鰭相對較小 沒有拉絲 這是藍鯊
再看尾巴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尾鰭一般是不會黑白那么分明 ,藍鯊是雜亂交錯的。成吉思汗在受驚的時候尾巴和體色會變淺色 這是藍鯊
下面這條黃金藍鯊 ,藍鯊的金黃化個體 , 注意看他的尾巴有些下垂。
在藍鯊緩慢游動的時候或者完全放松的時候會把尾巴略略下垂漫漫游或者原地游。 成吉思汗是不會經常把尾巴下垂的。
還有就是食性的區(qū)別 ,成吉思汗捕食很厲害 ,藍鯊只能捕食體形和他差異很大的小魚 ,成吉思汗可是容不下嘴也要試試的主
成吉思汗
其實鯊型鯰還有一些品種 比如扁加狄斯鯰 湄公巨鲇 這些魚長得更象 以后我們再漫漫學著去區(qū)別吧
異型魚,也寫作異形魚,顧名思義,這是一類體態(tài)另類的底棲魚,英文名稱為Pleco,通常是指分類學上屬于鯰形目(Siluriformes)-鯰形亞目 (Siluroide)-吸甲鯰科(Loricariidae)的魚而言。在分類上,他們也是不容易鑒定的魚類之一,除了幼魚的外貌會隨著成長的不同階段而變化,就算是同一品種的成魚,雌雄兩性的體形、體色和花紋也有可能相差甚遠,常常會有同一品種成魚的雌魚和雄魚以不同的俗名在水族市場流通。
從低海拔的河口,到數(shù)千公尺高的深山溪流,整個南美洲都有異型魚分布的蹤跡,范圍主要是以南美洲的北部、中部及東部為主,秘魯、哥倫比亞、圭亞那、巴西、烏拉圭等都是異型的輸出來源國,其中以亞馬遜河支流極多的巴西盆地為最大宗,而隨著地理位置與環(huán)境的不同,所產出的異型品種間的差別之大,只能用十萬八千里來形容。
目前已經鑒定出來的異型,在記錄上已超過70個屬,600多種,而且一直有新的品種被命名出來。為了方便進口商及水族館采購,喜愛異型的德國人特別以L-numbers(L指的是吸甲鯰科的魚)及LDA number來編號。不過,由于缺乏對這類魚的科學研究,有時會有同一種魚會有二個以上號碼的情況出現(xiàn),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就現(xiàn)今的觀賞魚市場來看,異型大致可分為坦克、大胡子、直升機、皇冠豹、達摩等幾個系列。除了琵琶鼠(清道夫)等少數(shù)品種之外,大多數(shù)的異型都是郵南美洲的河中捕捉,再輸出至各國販賣,所以,是不折不扣的“野生”魚
來源:翱樾酯黔沔雒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