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14個節(jié)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國長江以北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jīng)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處暑三候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一候,鷹乃祭鳥
此節(jié)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并且先陳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肅
是指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yīng)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秴问洗呵铩飞险f:“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即是告誡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jié)。
三候,禾乃登
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nóng)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
處暑天氣特點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jié)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應(yīng)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xù)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秋高氣爽
處暑后即將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每每風(fēng)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fēng))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qū),還有可能出現(xiàn)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dāng)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yīng),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fā)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秋老虎
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于剛剛走出三伏,并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qū),如果繼續(xù)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雷暴活動
進入9月,我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qū)秋雨偏多。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xiàn)?!叭A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處暑習(xí)俗祭祖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guān)。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guān)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開漁節(jié)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yè)收獲的時節(jié),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jié),決定在東海休漁結(jié)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入秋養(yǎng)生 處暑節(jié)氣正是處在由熱轉(zhuǎn)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nèi)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zhuǎn)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yīng)地調(diào)整,要注意早臥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于肺氣的舒展,還要適時添減衣服。
處暑飲食應(yīng)以溫補、壯陽、滋陰的食物為主。西瓜性涼不易多吃,同時蘿卜主下氣,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卜易傷中氣。
天氣變得涼爽很多人還遵循著夏天晚睡納涼的作息,但進入秋季后天氣開始轉(zhuǎn)涼夜寢時不能貪涼,應(yīng)關(guān)好門窗,腹部蓋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fēng)流通使脾胃受涼。
應(yīng)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nèi)的濕濁之氣。
秋季天氣轉(zhuǎn)涼,早晚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適合過早過晚運動。秋季主收斂,不適合做激烈的對抗性的運動,運動時情緒要慢慢收斂,贏了不躁進亢奮,輸了也要不畏縮郁結(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