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表明,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shù)的5%——10%。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有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老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學、曠課,到處游玩。還有一些優(yōu)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
2、人際交往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jīng)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nèi)心苦悶而無法宣泄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要,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xié)調(diào)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zhí)、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中后,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xiàn)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范心理,其結(jié)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yǎng)。小學期間,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guān)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chǎn)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guān)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淡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3、過度依賴問題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guān)系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過度依賴心理。
首先,表現(xiàn)為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在現(xiàn)今社會,大多數(shù)家庭里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視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視孩子的衣、食、住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是溺愛。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當他們在日常生活或?qū)W習中遇到一些困難時,最先想到是父母,在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幫助時,他們就生成了依賴感。但隨著重復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小學生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有的小學生到了高年級也要家長給他們穿衣、吃飯等。
4、表現(xiàn)為自我傾向
這一現(xiàn)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fā)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jīng)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quán)威人的愛,從而出現(xiàn)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學校的對策
1、采取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
(1)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采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fā)群體向上的精神。
(2)個案教育
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yīng)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yōu)學生、模范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jù)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也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2、應(yīng)該正確引導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1) 應(yīng)引導小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zhì),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2)教會小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1)學會放松
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yīng),是可以通過想象、轉(zhuǎn)移注意力、調(diào)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diào)節(jié)放松的。
2)與人談心。
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無論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收益。
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
小學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nèi)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3)教師應(yīng)培養(yǎng)小學生善于求助,尋找支持的意識
尋求幫助是現(xiàn)代人所應(yīng)具有的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等談。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心理咨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于每一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zhì)量是完全可以改變和提高。
(二)家庭應(yīng)采取的對策
1.家長應(yīng)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人際關(guān)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xiàn)和延續(xù)。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1)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guān)心
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guān)心,從小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yīng)盡的義務(wù)。例如小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后,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yīng)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
2)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于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
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yīng)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nèi)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3)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現(xiàn)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
家長應(yīng)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陷于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zhì)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gòu)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chǔ)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tǒng)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yīng)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小學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較系統(tǒng)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guān)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長,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并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guān)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yīng)當多為子女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fā)展時期,給他們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的責任。
這幫美國小學生向?qū)<姨岢隽艘幌盗袉栴},把專家忙得不可開交,當專家給他們一一作出了回答后,他們再分別說出各自認為樹上還有幾只鳥。
我的心情很沉重!孩子們是無知的,我們無法問責,難道家長們也那么糊涂嗎?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yīng)該從小培養(yǎng)孩子勇敢、好學、向上的品性才對???家長們一臉茫然,問責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追問起來人人都有過錯,落實起來人人都有回避的理由??磥磉@個《中美小學生的答題差別》的故事,也是難以走出推諉扯皮的怪圈了,我自言自語著…………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國應(yīng)試教育不相信分數(shù)意外的東西。
問題說到底,孩子問題的答案都在父母身上
有很多的父母,非常焦急地說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成長路上,哪個孩子會沒有問題呢?
不要這么著急,先看看自己。
父母這個角色對很多人來說,太過困難,難以勝任,但是又無法掙脫。
有人看得太淡,覺得做父母無非是喂飽孩子,掙足錢給他,養(yǎng)其成人。
于是覺得孩子給誰帶都可以,比如1歲多就放托兒所,或者全部托付給保姆、老人。
也有人看得過重,以致于吃穿住行都一板一眼,生怕出錯。
孩子被控制得像個實驗品,而自己也累趴了。
孩子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很多問題的根本是父母本身。
如果你覺得孩子有問題,先看看自己。
往往答案就在那里。
我們都要知道,世間沒有絕對正確地育兒觀念。
每個人在經(jīng)歷著自己的經(jīng)歷,分享自己的故事,這是學習的意義。
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實踐往往比理論重要。
張三家孩子的天性和李四家孩子肯定不同,如同世間沒有同樣的兩片葉子。
所以,父母得先看見自己的孩子,懂得越多,教養(yǎng)就越容易。
這幾天孩子的外公外婆來了,還有兒子最喜歡的小表妹也來了。
小家伙一定要跟妹妹睡,覺得好玩。
兩個老人帶著兩個娃在房間里鬧騰了一個多小時還沒睡。
看到這情形,發(fā)火的父母居多。
我知道他那小小的心思。
因為新鮮好玩,怎么會有睡的想法。
但我還是讓他去好好玩玩,畢竟也不是天天有機會讓倆娃這樣玩。
看著時間越來越晚,還是沒有睡,打罵威脅那不是破壞了孩子的心情。
我知道這樣子下去,非得半夜發(fā)困才會睡著。
于是跟他說還是回我們房間,因為他自己也覺得鬧騰太久,所以答應(yīng)了。
我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內(nèi)心想跟我睡的。
回來后一個人翻來覆去睡不著,我停下手中的活,給他唱了幾遍催眠曲就入睡了。
我見過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鬧騰就責罵,非得讓孩子哭一場不可。
其實,懂得他好玩的心,讓他玩會。
懂得他真正的想法,順其自然就搞定了。
很多時候,你的憤怒讓親子關(guān)系變得不夠親密。
說到底,你為孩子的問題焦慮,你發(fā)的那些火,往往是懂孩子不夠。
很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常常讓父母頭疼。
比如虛榮心,是非常可怕的。
爭強沒有錯,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努力拼搏,自立自強。
但是“好勝”過度就會變得虛榮。
有一個朋友最近講了一件很無語的事。
自己跟多年沒有見的老同學聚會,幾個同學在一起覺得挺好的,好幾個人都帶著孩子去。
聚會過后,大家都會發(fā)發(fā)朋友圈。
朋友是一個比較好靜的人,沒有這個愛好,有一天跟另外一同學聊天,同學問她,“你看到那個小云發(fā)的朋友圈嗎?她說上次請你們大伙吃了一頓大餐,她做東?!?/font>
朋友一聽就懵了,沒有的事啊,自己就聚過一次餐,還是大家AA的。
結(jié)果在朋友圈一翻,還真是的,只是自己看不到那條信息,當時自己被屏蔽拉黑了。
可想其他聚餐的同學也是看不到的。
唉,虛榮心真的如此讓人不堪。
而那個同學又說了小云家孩子,也跟媽媽一樣,有點愛虛榮。
每次都要把自己買的新東西在同學們面前展示,一個普通文具盒也會被吹噓成從香港買來的,說自己穿的鞋子比班上誰的鞋子都要貴。
小家伙知道的不少,都是媽媽給影響的。
其實真正的高貴是含而不露,但能讓人自然感受到的氣質(zhì)。
給孩子的東西,當然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給孩子最好的是父母的心愿。
在這個污染隨處可見的環(huán)境下,誰不給孩子挑吃挑穿呢?
只是沒必要告訴孩子,這衣服是多么昂貴,你們學校沒幾個人穿得起。
也沒必要跟孩子說,這鞋子是限量版的,老貴了,不要讓你同學給踩了。
給孩子的東西就自然而然地給他,不要打上大人世界的價值標簽。
而父母平時的舉止和價值觀更能影響孩子。
一個愛慕虛榮的父母,往往會養(yǎng)出一個被虛榮心控制的孩子。
說到底,孩子問題的答案都在父母身上!
做了父母后,你不是你自己,而是孩子眼里的榜樣,是他們的天。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有一次在早餐店吃飯時聽到一對父子的對話,實在讓人深思。
爸爸說:“兒子,你老師說你最近上課總是睡覺,是不是玩游戲機玩的太多了,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學習上?。俊?/font>
兒子回答:“你還說我呢,我爺爺不是天天跟你說不要在外邊玩麻將,你怎么還總是每天晚上玩到天亮才回來呢?”
一下子弄得這位父親語塞舌結(jié),周邊的人都笑了。
情急之下父親舉起手想打孩子:“你這熊娃,不揍你是不知道??!”
“你打??!你就是這樣打我媽的,我不怕,我長大后就這樣打你?!?/font>
這句話真把這父親給嚇住了。
原來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竟然是這樣的形象。
最可怕的是兒子竟然在學著自己的樣子。
如今很多的父母,因為小有成就馬上就忘乎所以。
特別是因為拆遷成就的某些土豪。在安置區(qū)有好幾棟房子,于是就天天吃著租金,開著好車,下著麻將館子,有些甚至幾年就把家產(chǎn)敗光。
至于孩子的教育,就交給學校。
這樣的家庭,能興旺幾代?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五世而斬”,歷史上太多牛哄哄的家族都衰敗了。
當然也有不少優(yōu)秀家族生生不息,比如曾氏家族、梁氏家族、錢氏家族等,我們讀梁啟超的家書、曾國藩的家訓,能從中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個家族之所以能夠興旺發(fā)達,生生不息,人才輩出,一定具有綿延不絕的優(yōu)秀的家族文化傳統(tǒng)。
只是很多人還沒有想這事。
當你自己都像扶不上墻的爛泥,就不要指望孩子能一飛沖天。
有句話說“自己當豬,卻望子成龍”,振聾發(fā)聵。
很多的孩子進入學校之后,問題不斷,怪老師和控訴教育都是無益的。
因為真正的教育始于家庭,孩子從家庭這所人生的第一所學?!爱厴I(yè)”后才進入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校。
家庭教育是一個基礎(chǔ),它的成敗決定一個孩子在學校是否優(yōu)秀,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影響著他三觀的形成,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和方法。
為人父母,在關(guān)注面包和牛奶的時候,也要多關(guān)注自己的成長。
因為只有生生不息的成長,才能不辜負孩子降臨于你我的托付。
當你優(yōu)秀的時候,孩子和家庭都會受益。
今后魚爸會在周末的時候,計劃用圖片的形式給大家推薦一些我讀過的,大家在讀的,好的父母讀物,大家也可以留言推薦讓自己受益的好書,讓我們一起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