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個民間土方治哮喘上萬例(三副藥治支氣管炎)
 
哮喘是一種很難根治的疾病。
現(xiàn)有一民間土方,
治療1萬多人次,有效率達到96%以上。
方法:麻黃150克,杏仁200克,凈棉籽仁500克。
杏仁、凈棉籽仁分別炒微黃,
和麻黃共為細末,備用。
成人日服3次,每次10克,開水沖服。
三副藥根治支氣管炎,
信不信由你!
早在20年前我在科技報紙上看見到這一驗方,就剪下收藏了,有一年我父親咳嗽很久了,吃了不少藥也不好時,我就按此方抓了三副,吃了效果真的不錯,已經(jīng)過了好多年父親也沒再象那樣咳嗽了,此方后來治療好不少病人,現(xiàn)將此驗方介紹如下:
組方:當(dāng)歸、桑皮、杏仁、尖貝、法下、陳皮、五味子各12.5克白茯苓、甘草各17.5克。
煎服方法:用藥三副,服法為第一副當(dāng)天晚上服,第二副是次日早上服,第三副是次日中午服。每副只煎一次。用藥時藥渣都留著,待三副煎完后,再將三副藥渣放在一起再煎一次。每次藥煎好后用冰糖服下,無論病情輕重,三副根除。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七日內(nèi)忌吃辣、蔥、蒜等刺激性食物,勿抽煙飲酒,禁房事。

三副藥根治支氣管炎,信不信由你!
早在20年前我在科技報紙上看見到這一驗方,就剪下收藏了,有一年我父親咳嗽很久了,吃了不少藥也不好時,我就按此方抓了三副,吃了效果真的不錯,已經(jīng)過了好多年父親也沒再象那樣咳嗽了,此方后來治療好不少病人,現(xiàn)將此驗方介紹如下:

組方:當(dāng)歸、桑皮、杏仁、尖貝、法下、陳皮、五味子各12.5克白茯苓、甘草各17.5克。
煎服方法:用藥三副,服法為第一副當(dāng)天晚上服,第二副是次日早上服,第三副是次日中午服。每副只煎一次。用藥時藥渣都留著,待三副煎完后,再將三副藥渣放在一起再煎一次。每次藥煎好后用冰糖服下,無論病情輕重,三副根除。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七日內(nèi)忌吃辣、蔥、蒜等刺激性食物,勿抽煙飲酒,禁房事。 


名醫(yī)名方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名醫(yī)名方:咳喘寧方
名方創(chuàng)立者:楊牧祥,1940年出生,現(xiàn)任河北醫(yī)科大學(xué)中醫(yī)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主任醫(yī)師,為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dǎo)老師。
組成  炙麻黃6g,炒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炙百部10g,地龍10g,炙黃芪15g,太子參15g,桃仁10g,丹參15g,淫羊藿10g
功能  補氣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咯痰、喘促日久,面色淡白或晦滯,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苔白或白膩,脈象細澀或緩。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  若汗出惡風(fēng),易于感冒,肺氣虛甚者,應(yīng)重用太子參30g、炙黃芪30g,酌加炒白術(shù)15g,健脾補氣,少佐防風(fēng)6g走表,共助黃芪固表之功效。若納呆食少,便溏或瀉,脾氣虛甚者,酌加炒白術(shù)15g、茯苓15g、炒山藥15g、炒扁豆10g、炒苡仁10g,以增強健脾滲濕止瀉之力。若喘息日久,動則喘甚,氣不得續(xù),腎氣虛甚者,酌加蛤蚧6g、胡桃肉15g,增強補腎納氣平喘之功效。若痰清稀,畏寒,寒痰較重者,酌加干姜10g、細辛3g、白芥子10g,溫肺化痰。若痰多黃稠,咳吐不爽,痰熱較重者,酌加黃芩10g、魚腥草15g,清熱化痰;便干者,加葶藶子6g、大黃6g(后下),辛開苦泄通便,有助于肅肺止咳平喘。若胸滿悶窒,痰多色白,苔白厚膩,痰濕偏盛者,酌加清半夏10g、厚樸10g,燥濕化痰。若干咳少痰,少苔者,加沙參15g、麥冬15g、百合10g、玉竹10g,滋養(yǎng)肺陰。若舌質(zhì)淡暗,或有瘀斑,血瘀之征明顯者,酌加赤芍15g、虎杖15g,以增強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之功效。
來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650662132.htm
咳嗽一次見效!【藥到痰出——喉嚨不再有痰】

這是我的朋友給我介紹的,我去年就試了,非常管用的;今年我又咳嗽了,馬上就用這方子又一次地消除了咳嗽癥狀。我非常感謝朋友對我的幫助,所以我把它拿出來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具體操作,將生姜用擦子擦碎,取汁一匙多點(放入小碗),再加一匙蜂蜜,將小碗放入一個大點的缽子里,放水時不要高過小碗(免得水溢進碗里),放在微波爐上蒸5分鐘,待蜂蜜化開,乘熱分三口喝下,要喝得慢點,千萬不要一口氣喝了,要讓這個辣勁多保留在嗓子上,待辣勁過了再喝第二口(辣得厲害,你忍著點,但比咳嗽起來影響到肺發(fā)熱要好多了)。這對嗓子特別好,有消炎化痰的作用,待喝下一分鐘后就會感到咳嗽沒有啦。每天早上空腹喝二匙,下午4-5點再喝二匙。這樣大約喝二天就會好的,一般的咳嗽只有一次就會見效的。”

藥到痰出——喉嚨不再有痰

孩子在感冒的時候經(jīng)常會流鼻涕、發(fā)燒,接著又咳嗽,喉嚨聽起來呼嚨呼嚨的有痰。有時雖然用藥物讓鼻涕不再流,也不發(fā)燒了,但有痰的癥狀卻一直消除不去,這表明孩子的體內(nèi)因感冒引起的上火還沒有完全退去。有時家長忽略了這個問題,常常讓孩子喉嚨里的痰維持半年之久。我們可以去藥店購買桑樹皮10克,甘草、竹葉各5 克,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煎服,能治療多痰癥,尤其是清晨多痰。
 
咳嗽一次見效!
我這也有一個方子是治咳嗽用的,我把它公開,讓更多的人來分享吧。
這是我的朋友給我介紹的,我去年就試了,非常管用的;今年我又咳嗽了,馬上就用這方子又一次地消除了咳嗽癥狀。我非常感謝朋友對我的幫助,所以我把它拿出來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具體操作,將生姜用擦子擦碎,取汁一匙多點(放入小碗),再加一匙蜂蜜,將小碗放入一個大點的缽子里,放水時不要高過小碗(免得水溢進碗里),放在微波爐上蒸5分鐘,待蜂蜜化開,乘熱分三口喝下,要喝得慢點,千萬不要一口氣喝了,要讓這個辣勁多保留在嗓子上,待辣勁過了再喝第二口(辣得厲害,你忍著點,但比咳嗽起來影響到肺發(fā)熱要好多了)。這對嗓子特別好,有消炎化痰的作用,待喝下一分鐘后就會感到咳嗽沒有啦。每天早上空腹喝二匙,下午4-5點再喝二匙。這樣大約喝二天就會好的,一般的咳嗽只有一次就會見效的?!?br>感謝這位老師提供的偏方!
 
藥到痰出——喉嚨不再有痰
孩子在感冒的時候經(jīng)常會流鼻涕、發(fā)燒,接著又咳嗽,喉嚨聽起來呼嚨呼嚨的有痰。有時雖然用藥物讓鼻涕不再流,也不發(fā)燒了,但有痰的癥狀卻一直消除不去,這表明孩子的體內(nèi)因感冒引起的上火還沒有完全退去。有時家長忽略了這個問題,常常讓孩子喉嚨里的痰維持半年之久。我們可以去藥店購買桑樹皮10克,甘草、竹葉各5 克,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煎服,能治療多痰癥,尤其是清晨多痰。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推薦10個止咳化痰偏方
最近我和女兒都有咳嗽,看過醫(yī)生,用過很多偏方都還是不行,無意中被我找到了這個“秋梨膏”的方子,于是就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照著做了,做好了,試吃了,效果不錯,嗓子輕松了很多,咳嗽也少了哦!
喝的時候取一勺秋梨膏,用溫開水調(diào)開即可飲用,生津潤肺止咳。
原料:
秋梨(鴨梨)5個、羅漢果(中藥房有售)1個、冰糖適量、老姜絲適量、 蜂蜜100ML。
做法:
1、準(zhǔn)備材料;


2、秋梨洗凈削去外皮,用擦板擦出梨蓉和梨汁
)

3、將梨蓉和梨汁放入沙鍋,加冰糖;加入老姜絲

4、羅漢果用手瓣碎加入;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慢熬30分鐘;

5、倒出用紗布或者篩子過濾出沙鍋中的梨蓉,姜絲及羅漢果的渣;

6、濾出的汁水倒回鍋中,開著蓋子繼續(xù)用小火熬;
7、煮到鍋中汁水開始變濃,用木鏟不斷攪拌,直到汁水變得濃稠有厚度,黏黏的感覺即可關(guān)火;


8、離火晾至溫?zé)?,加入蜂蜜攪拌均勻,裝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喝的時候取一勺用溫開水兌開即可飲用。
冬季冷空氣來襲,感冒咳嗽的人也多了,一旦咳嗽起來就沒完沒了的,甚是折磨人。愛美網(wǎng)健康為你整理出一些治療咳嗽的小方法,一起試試吧。

風(fēng)寒咳嗽 :

1、生姜,紅糖,大蒜
患風(fēng)寒感冒時,還伴有咳嗽,可以用生姜3~5片,小兒1~2片,大蒜7~10瓣,小兒2~3瓣,紅糖半勺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鐘,把蒜頭的辣味煮掉,這樣效果好。
2、蒸大蒜水
取大蒜7~10瓣,小兒3~5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上蓋子,放入鍋中去蒸,大火燒開后改小火蒸15分鐘即可。
當(dāng)碗里的蒜水已不燙了,較溫時喝下,大蒜可以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jīng),治療寒性咳嗽,腎虛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簡單。
3、麻油姜末炒雞蛋

將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鍋內(nèi),油熱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過一下,隨即倒入1個雞蛋炒勻,在臨睡前趁熱吃下,每晚吃一次,堅持吃上幾天,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4、梨,花椒,冰糖  梨一個,洗凈,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后,放20粒花椒,2粒冰糖,把梨上部拼對好,放入碗里,上鍋蒸半小時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兒可分二次吃完。

蒸花椒冰糖梨對治療風(fēng)寒咳嗽效果非常明顯。

風(fēng)熱咳嗽 :

1、梨,冰糖,川貝一起蒸

梨1個洗凈,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的核后放入冰糖2~3粒,敲碎成末的川貝10粒(小兒5~6粒),然后把梨上部拼對好,也可用牙簽插緊放入碗中,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兒分2次吃,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煮蘿卜水

白蘿卜洗凈切8~10片(小兒3~5片),放入小鍋內(nèi),再加大半碗水,燒開后改小火煮5分鐘,等水不燙了喝下,一日1~2次。

3、烤橘子
將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斷翻動,等到橘子冒熱氣,橘皮發(fā)黑就烤好了,稍涼后剝?nèi)テ?,吃里面溫?zé)岬拈僮影?,成人一?個,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

4、其他治風(fēng)熱咳嗽的食物
①杮子,性寒,能清熱,袪痰,止咳,但一次只能吃1~2個,吃多了肚子會不舒服。
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熱癥,但適合夏天吃。
③枇杷,性涼,能潤肺化痰,止咳,適宜吐黃膿痰的人吃。
④荸薺,性寒,成人4~6只(小兒2~3只)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鍋中,加一碗水,大火燒5分鐘即可、喝荸薺水能化痰,清熱,對吐膿痰者效果好。
注意:咳嗽期間,辛辣,容易導(dǎo)致上火的食物不要吃,如羊肉,狗肉,烏骨雞,蠶蛹,魚,蝦,棗,桂圓,荔枝,核桃仁,櫻桃,辣椒等。

內(nèi)傷咳嗽具體的做法如下:
1、煮山藥粥
做法:取山藥一段,去皮,節(jié)成小塊,放入食品粉碎機內(nèi),再加半碗水,將山藥加工成稀糊狀,倒入小鍋內(nèi),放火上燒,一邊燒一邊攪,以防糊鍋底,當(dāng)山藥燒開了,冒泡了,關(guān)火。
功效:最好是在空腹吃,山藥健胃,補肺氣,益腎精,滋養(yǎng)強壯,適合脾胃氣虛,肺腎不足所致的虛勞咳喘。但山藥內(nèi)所含的淀粉酶,又稱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質(zhì)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之效,這種淀粉酶怕高熱,在持久的高熱中久煎,功效可以喪失。
因此,在煎煮時,不可過久。此方法加工的山藥粥最適合嬰幼兒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還對小兒的厭食,虛汗多,流口水,氣虛膽小等病癥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紅棗,白果
做法:取紅棗成人10粒(切開),小兒3粒,白果成人10粒,小兒2~3粒去殼,放入小鍋中,加上大半碗水,放火上燒,中火燒10分鐘即可。
吃法:讓孩子吃紅棗,白果,并喝水,每天一次,最好是每晚睡前吃。
功效:紅棗性溫,益氣補氣,健脾和胃,白果性平斂肺氣,定咳喘,并有固腎的作用,所以對一些久咳不愈,反復(fù)感冒,發(fā)燒,咳嗽,尿多,尿頻,遺尿的,每晚吃紅棗白果湯效果是很明顯的。
但紅棗和白果的量一定要掌握好,孩子只限于2~3粒,量多了孩子容易上火,氣滯。

30多年的氣管炎用西瓜露治一次就基本痊愈了
西瓜露制作方法:挑選一個2~3千克重的西瓜,切開一個小口,把中間西瓜肉挖去,留瓜瓤約3厘米厚,然后放入150克蜂蜜、150克香油、100克鮮姜片、10個大紅棗(去年棗核),再把切下的小蓋扣上,放進鍋里固定好,鍋內(nèi)添水(水面應(yīng)當(dāng)?shù)陀谖鞴锨锌诓糠郑?,用火燉一個半小時左右。

趁熱喝西瓜里的露汁,一邊喝西瓜露,一邊吃少許姜片,但不能吃西瓜里大紅棗,最好是一次喝完,然后睡半個小時。如果一次喝不完,下次再喝的時候必須燉熱。

一般來講,夏天喝了西瓜露,當(dāng)年冬天就能見效。如果病程較長,可在來年夏天再喝一次。這樣連續(xù)服用兩次,即使不斷根也會大有好轉(zhuǎn)。小孩服量可適當(dāng)減少。喝完西瓜露后,不能吸煙,不能吃辛辣食物。(張袷興)

百姓驗證
江蘇揚州市小碼頭黃東旭,男,38歲。他來信說:“我患有30多年的氣管炎,每年夏季鼻塞,冬季常犯咳嗽、胸痛,有時哮喘,吃藥、輸液只能暫時緩解。后來我用本條偏方治療,服用一次就基本痊愈。我準(zhǔn)備明年夏季再服用一次,以求鞏固療效?!?/span>

來源:《秘驗偏方大成》第380條

《傷寒雜病論》慢性支氣管炎并發(fā)癥證治
慢性支氣管炎證治
慢性支氣管炎發(fā)作期證治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發(fā)季節(jié)為春、秋、冬三季,尤以氣侯變
化.乍冷乍熱時多發(fā).慢支急性發(fā)作期往往多為外邪引動痰飲而致咳喘加?。?br>脾肺腎氣虛又是招致外邪入侵的內(nèi)在因素.
根據(jù)《傷寒雜病論》咳喘所述,按其證侯表現(xiàn),可分為表證兼喘、熱實之喘,
水飲之喘,邪在少陽,肝郁氣滯,氣機逆亂,陽脫之喘六大類別.
表證兼喘
由風(fēng)寒束表,肺氣上逆而致,辨證關(guān)鍵在于表證兼喘,分為兩種類型:一為“ 無汗而喘” ,屬表實兼喘;二為。有汗而喘” ,屬表虛兼喘.兩者總以發(fā)熱惡寒,無汗或有汗出,脈浮緊或浮緩為辨證要點.治療上解表平喘為主,兼以扶正。
風(fēng)寒束表,表閉而喘
【原文】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痛,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35)
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36)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 235)
【辨析】本證為風(fēng)寒外束,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正邪交爭,太陽經(jīng)氣運行不
暢,以及邪干于肺,肺氣失宣,無汗而喘;或為太陽陽明合病,病情偏重于太陽
之表者,風(fēng)寒外束,肺胃之氣不得肅降,肺氣上逆而見喘而胸滿.
【主證】咳嗽喘氣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無汗,嘔逆,口不渴,舌淡苔白,脈
浮或兼緊等.
【病機】風(fēng)寒束肺,肺氣失宣
【治則】辛溫解表,宣肺平喘
【方劑】麻黃湯
【藥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
【方義】麻黃開腠發(fā)汗,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與甘草相配,辛甘發(fā)散, 宣通陽氣,助麻黃發(fā)汗。杏仁降肺氣,止咳平喘,助庥黃以增平喘之功。
【歷代醫(yī)家論述】
柯韻伯:太陽主一身之表,風(fēng)寒外束,陽氣不伸,故一身盡疼;太陽脈抵腰
中,故腰癌;太陽主筋所生病,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故骨節(jié)疼痛;從風(fēng)寒得,故惡風(fēng);風(fēng)寒客于人則皮毛閉,故無汗;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郁于內(nèi),故喘;太陽為開,立麻黃湯以開之,諸證悉除矣.(《(傷寒來蘇集· 傷寒論注· 麻黃湯證上》)
【實驗研究】麻黃湯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具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
并且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臨床報道】孔氏等131報道在62例喘證患者中隨機選取3l 例作為治療組用麻
黃湯加減治療,結(jié)果治愈11例,好轉(zhuǎn)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5%。
【驗案舉例】
姜春華醫(yī)案:胡某,女,46歲.咳喘己七年,近受風(fēng)寒侵襲,胸悶窒塞,呼吸不利,咳喘多痰,喉問作水鳴聲,苔白,脈軟.以麻黃湯加味,處方:麻黃
6g,桂枝9g,川樸9g,枳實9g,杏仁9g,甘草6g,2劑.藥后咳喘減輕,上方去川樸,加陳皮3克,又服2劑,咳止喘平,呼吸通暢。
【隨證加減】若頭藕以項部癥狀明顯者,加葛根,羌活;若鼻塞不通者,加辛
夷、蒼耳子;若肢體酸楚明顯者,加川芎,獨活;若胸滿者,加紫蘇.香附.
【注意事項】麻黃的劑量應(yīng)大于桂枝、甘草,否則將起不到發(fā)汗解表的作用.
若桂枝量與麻黃相當(dāng),或桂枝量大于麻黃董,會導(dǎo)致大汗出;應(yīng)先煎麻黃,去上
沫,消除麻黃對脾胃的副作用,以免使人發(fā)生心煩;服本方不需啜粥以助藥力;
有兼挾證者,不能單服庥黃湯,應(yīng)與他方合用,或酌情選他方,免發(fā)生變證。
【禁忌】凡氣血虛者禁用:陽虛者禁用;有熱者禁用.
營衛(wèi)不和,肺寒而喘
【原文】喘家作,桂枝加厚樸,杏子佳.(18)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43)
【辨析】本證為風(fēng)寒引動肺氣上逆所致.肺主氣,外合皮毛,若風(fēng)寒襲于肌腠,營衛(wèi)不和,肺寒氣逆,宣降失常致汗出而喘;或太陽病誤下,致表邪不解影響及肺,肺失肅降作微喘。
【主證】咳嗽喘氣,痰清稀色白,惡風(fēng)寒發(fā)熱,頭痛汗出,舌淡苔薄白,脈浮 緩等.
【病機】風(fēng)寒襲表,肺氣上逆
【治則】調(diào)和營衛(wèi),降氣平喘
【方劑】桂枝加厚撲杏子湯
【藥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灸甘草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厚樸二兩,杏仁五十枚
【方義】本方即桂枝湯加厚樸、杏仁而成.桂枝湯解肌祛風(fēng),調(diào)和營衛(wèi),達到
宣肺的目的;炙厚樸化濕導(dǎo)滯,行氣平喘;杏仁能宣肺散風(fēng)寒以助解表,如是則
表里雙解,內(nèi)外悉安.
【歷代醫(yī)家論述】
陳修園:桂枝本為解肌,若喘則邪拒于表,表氣不通而作,宜麻黃而不宜桂
枝矣.然亦有桂枝證悉具,惟喘之一證不同,當(dāng)知是平日素有喘之人,名日喘家.
喘雖愈而得病又作,審系桂枝證,亦不可專用桂枝湯,宜加厚樸從脾而輸其氣,
杏子從肺以利其氣佳.(《傷寒論淺注· 辨太陽病脈證》)
【實驗研究】本方具有平喘止咳作用。
【驗案舉例】
劉某,男,42歲.素有痰喘之疾,發(fā)作較頻.春日傷風(fēng),時發(fā)熱,自汗出,微惡風(fēng),頭痛,且引動咳喘,發(fā)作甚于前,胸悶而脹,氣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時則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自膩,脈浮緩、關(guān)滑有力.此風(fēng)邪傷表引動痰喘復(fù)發(fā),外風(fēng)挾痰濁壅滯胸脘,肺胃氣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加味.處方:桂枝6g,白芍6g,生姜2片,炙甘草4.5g,厚樸9g,杏仁9g,麻黃
1.5g,貝母9g,蘇子9g,炒枳殼9g.連用3劑后,表證去,自汗止,痰喘亦平

【隨證加減】若伴有大便秘結(jié),以郁李仁代杏仁.
【注意事項】本方的煎服法是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微微發(fā)汗即可.
【禁忌】服藥期聞,禁忌生冷、粘滑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食物.
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郁熱
【原文】太陽中風(fēng),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fēng)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閏,此為逆也。( 38) 
【辨析】外感風(fēng)寒之邪而發(fā)病, 兼有里熱,衛(wèi)閉營郁,陽郁不宣,肺氣升降失 
調(diào),發(fā)為咳喘.
【主證】咳嗽喘氣,發(fā)熱惡寒, 無汗而煩躁,身疼痛,口渴,苔白,脈浮緊等. 
【病機】外寒里熱,表里俱實
【治則】外散風(fēng)寒,內(nèi)清郁熱
【方劑】大青龍湯
【藥物l 麻黃六兩,桂枝二兩,灸甘草二兩,杏仁四十枚,生姜三兩,切大棗十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
【方義】本方由麻黃湯倍加麻黃、炙甘草,減杏仁劑量,加石膏、生姜,大棗
而成.重用麻黃配桂枝,峻猛發(fā)汗,以散表寒,并可宣泄水氣;石膏辛寒以清里
熱,且石膏配麻黃,既可透解在里之郁熱,又可克制石膏寒涼傷中;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棗,和中以資汗源.
【歷代醫(yī)家論述】
柯韻伯:此麻黃湯證之劇者,故加味以治之也.諸證全是麻黃,有喘與煩躁
之別.喘者是寒郁其氣,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氣;煩躁是熱傷其氣,無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然其性沉而大寒,恐內(nèi)熱頓除而表
寒不解,變?yōu)楹卸鴧f(xié)熱下利,是引賊破家矣,故必倍麻黃以發(fā)表,又倍甘草以
和中,更用姜棗以調(diào)營衛(wèi),一汗而表里雙解,風(fēng)熱兩除,此大青龍清熱攘外之功,
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 《傷寒來蘇集· 傷寒附翼· 太陽方總論》)
【實驗研究】本方具有退熱、抑菌作用。
【臨床報道】
王氏將52例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4例,對照組18例.治療組給予大青龍湯( 處方:凈麻黃9g,桂枝9g,杏仁l O g,甘草9g,生姜片3g,大紅棗5枚,生石膏30g) 治療.對照組給予魚腥草注射液
靜脈點滴.治療組34例中,臨床控制20例,好轉(zhuǎn)9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85.29%;對照組18例中,臨床控制9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77.78%.兩組總體療效比較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 .說明大青龍湯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驗案舉例】
李某,男,62歲.素患慢性支氣管炎25年,每遇冬季感寒而復(fù)發(fā)加重,3天前復(fù) 因感風(fēng)寒,患者發(fā)熱,惡寒無汗,咳嗽,咯痰,痰色黃粘而稠,伴胸悶,氣急,煩躁,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膩,脈浮緊而數(shù).此為外寒內(nèi)熱證.治擬外散風(fēng)寒,內(nèi)清郁熱。處方:
麻黃9g,桂技9g,杏仁12g,甘草3g,生姜3g,石膏30g,黃芩15g,滑石3O g.服藥1劑,寒熱即輕,黃膩苔漸退;3劑熱退身涼,體溫正常,咳痰減少,上方減滑石,再進2劑,共給藥5劑諸癥悉愈。
【隨證加減】若口渴者,加蘆根、知母;若咳嗽者,加紫菀、款冬花;若氣喘
者,加蘇子、葶藶子等.
【注意事項】大青龍湯服用后一般要求一段時聞的持續(xù)微汗即可,汗出后即停
服。若病未全解,當(dāng)視情況改用他方。若連續(xù)服用,會導(dǎo)致汗多傷陽的嚴重后果.
【禁忌】大青龍湯為《傷寒論》中最強有力的發(fā)汗劑,凡脈微弱,畏寒膠冷的
少陰病,汗出惡風(fēng)的太陽中風(fēng)證以及陽亢.陰虛、血虛等證均不宜用。

熱實之喘
由熱邪壅肺或腸腑燥結(jié)而致喘。辨證要點在于熱” 和實” .以熱實證兼喘為辨證特征.治療上以清熱定喘祛邪為主,兼以扶正安中。
肺熱壅塞
【原文】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
石膏湯。( 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校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 162)
【辨析】素體肺熱,或太陽病發(fā)汗不得法或發(fā)汗太過,或誤用下法,均可使風(fēng)
寒之邪入里化熱,或風(fēng)熱之邪直中于里,致邪熱迫肺,肺熱氣壅,肺氣上迫而作咳喘.
【主證】咳喘,痰稠色黃,身熱汗出,或無汗,口渴,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
【病機】邪熱壅肺,肺失肅降
【治則】清宣肺熱,平喘降逆
【方劑】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
【藥物】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灸甘草二兩,石膏半斤,碎,綿裹
【方義】石膏辛甘寒,清泄肺熱為主藥,麻黃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熱而定喘逆; 
【歷代醫(yī)家論述】
太陽病,下之后微喘者,當(dāng)以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解太陽肌表,而治其喘也.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下利脈促,汗出而喘,表未解者,當(dāng)以葛根黃芩黃連湯,解陽明之肌熱,而治其喘也.今太陽病發(fā)汗后,汗出而喘,身無大熱而不惡寒者,知邪已不在太陽之表;且汗出而不惡熱,知邪已不在陽明之里.其所以汗出而喘,既無大熱,又不惡寒,是邪獨在太陰肺經(jīng),故不可更行桂枝湯,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發(fā)散肺邪,而汗喘止矣.( 《醫(yī)宗金鑒· 訂正仲景全書· 傷寒
論注·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
【實驗研究】本方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唧;解熱抗炎作用,對金葡茵、
綠膿桿菌、甲,乙鏈球菌等多種細菌有體外抗菌作用;提高免疫功能。
【臨床報道】余氏等運用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6-10g、石膏30-60g,杏仁
l O g、甘草3-l O g、魚腥草10—30g,黃芩6-l O g、浙貝l O g) 治療痰熱壅肺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患者31例,結(jié)果3l 例中基本控制者27例,顯著好轉(zhuǎn)3例,
好轉(zhuǎn)l 例,總有效率100%.
【驗案舉例】
患者,男,51歲.1998年12月4日初診,咳嗽氣急反復(fù)發(fā)作17年,近3.4
年來四季均有咳嗽,近一周來加劇,痰量多,呈泡沫狀,色白,伴有畏寒發(fā)熱,
口干咽痛,胸悶惡心,小便短赤,大便3日未行.檢查:體溫39"0,急重病容,面頰潮紅,頭額汗出,咽紅,口唇紫紺,呼吸急促,23次/分,張口,不能平臥,雙肺滿布干濕性羅音、哮鳴音,心率96次/分.脈滑數(shù),苔薄黃.處方:生石膏50g,杏仁l O g,麻黃6g,甘草6g,牛蒡子l O g,黃芩l O g,桑皮l O g、地龍l O g、葶藶l O g、浙貝l O g.服藥2劑后,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咽痛減輕,紫紺減輕,能平臥,痰量減少,雙肺干濕性羅音亦減少,原方續(xù)服5劑,一般情況均改善,行動后仍有氣促.處方:麻黃69、杏仁l O g,生石膏30g、甘草l O g,桑皮l O g、黃芩6g、地龍l O g、葶藶l O g.磁石15g.沉香2g,熟地l O g.服藥5劑,臨床癥狀消失。
【隨證加減】若痰盛色黃明顯者,加貝母,黃芩;若氣喘明顯者,加桑白皮、 款冬花、貝母;若大便干結(jié)者,加大黃、全瓜萎;若咳嗽明顯者,加桔梗.百部:若胸悶者,加葶藶子、蘇子;若肺氣損傷嚴重者,加人參等。
【注意事項】麻黃與石膏的用量比為1:2,若麻黃量偏重恐助熱,石膏量過大則影響肺熱的宣散;煎藥時,宜先煮麻黃,去上沫,再入他藥.
【禁忌】肺寒飲證禁用.
腸熱挾表
【原文】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34)
【辨析】本條論述表證誤下后,里熱挾表邪下利的證治.太陽中風(fēng),誤用下法,造成表邪內(nèi)陷,邪熱內(nèi)郁腸道,以下利不止為主證,其喘與汗出,皆因腸熱上蒸,
影響肺之宣降所致。
【主證】身熱下利,喘而汗出,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促等.
【病機】熱壅腸腑,升降失司,兼表不解
【治則】清熱止利,兼以解表
【方荊】葛根黃芩黃連湯
【藥物】葛根半斤,灸甘草二兩,黃芩三兩,黃連三兩
【方義】葛根辛涼,既可解肌,發(fā)散在表之邪熱,又能升清陽而治下利;黃芩,黃連苦寒清熱,善治熱利;炙甘草甘緩和中,調(diào)和諸藥.四藥配伍,既清里熱止利,又散表邪退熱,是表里雙解之劑.
【歷代醫(yī)家論述】
周禹載:桂枝證誤下,利遂不止者,因邪未入里,而胃受傷.設(shè)使脈促,則雖下利而表邪尚在,仍當(dāng)與桂枝矣.只以喘而汗出,則外邪內(nèi)陷,上侵則喘,下奔則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取其因勢達外,本府本經(jīng)之為便也.(《傷寒論三注陽上篇》)
【實驗研究】本方有松弛氣管平滑肌作用;抗菌作用;抗缺氧的作用.
【驗案舉例】
朱某之母,80歲,患肺心病多年,近來感冒之后又發(fā)熱,口渴欲冷飲,咳嗽痰黃,氣喘,動則加劇,心慌胸悶,面紅,前額不適,納減,小便黃,苔薄黃,舌紅,脈弦數(shù)有問歇,兩寸脈浮,投以葛根芩連湯合宣湯,3劑熱退,胸悶心慌氣短減輕, 再服5劑,病近期控制。
【注意事項】本證可兼有太陽表證,證屬于陽明為主的太陽陽明同??;本證可以直接發(fā)生,不一定由太陽表證轉(zhuǎn)化而成.
熱實結(jié)胸
【原文】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jié)胸;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結(jié)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結(jié)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131)
【辨析】邪熱與痰水有形之物相搏,氣機升降失常致喘。
【主證】胸膈或心下硬滿疼痛,汗出,項強,喘息,舌紅苔黃膩,脈沉或數(shù)等。
【病機】水熱互結(jié),聚于胸膈結(jié)于胸膈。
【治則】逐水瀉熱,宣肺散飲
【方劑】大陷胸丸
【藥物】大黃半斤,葶藶子半斤,芒硝半升,杏仁半升,熬黑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兩合

【方義】以甘遂為主藥,逐結(jié)聚之痰水,合大黃、芒硝使其瀉下作用更為全面,但用量不大;再配以逐水化痰的葶藶子,杏仁,以適應(yīng)病邪結(jié)聚部位較高的結(jié)胸證;與白蜜同煎可以減緩甘遂峻猛之性.
【歷代醫(yī)家論述】
柯韻伯:陽者指外而言,行軀是也,陰者指內(nèi)而言,胸中心下是也,此指人體之外為陽,內(nèi)為陰,非指陰經(jīng)之陰,亦陰證之陰.發(fā)陰發(fā)陽皆指發(fā)熱,結(jié)胸與痞,俱是熱證,作痞不言熱入者,熱原發(fā)于里,誤下而熱不得散,因而痞硬,不可以發(fā)陰作無熱解也??頭不痛而項猶強,不惡寒而頭汗出,放如柔痙狀,此表未盡除,而里證又急,丸以緩之,是以攻劑為和劑也.(《傷寒來蘇集· 傷寒論注· 陷胸湯證》)
【實驗研究】該方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機能有增強作用。
【驗案舉例】
韓某,女,60歲,患有重癥肌無力,5天前惡寒發(fā)熱在村衛(wèi)生所治療,寒去
熱退而咳嗽氣急加重,證見面色萎黃,眼瞼下垂,口松,白粘痰液吐之不絕,喉
中痰鳴,氣短胸悶,心中懊儂坐臥不安,兩手捶胸,胸腹拒按,痛欲閉氣,口唇 紫紺,食欲不振,舌淡紅苔白滑,脈寸浮滑關(guān)沉無力,辨證為表邪內(nèi)陷,痰飲結(jié)胸,治宜逐水破結(jié),大陷胸丸主之.處方:大黃l og,芒硝12g,杏仁l O g,葶
藶子12g,酷制甘遂0.5g,黃芪15g,白術(shù)30g,丹參30g,水煎服,一劑后瀉下粘糞液600ml余,病減大半,原方減半量續(xù)服二劑而愈.其后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一年,重癥肌無力也獲痊愈。
【注意事項】本方力緩,服藥后并不速下,故方后云:。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若未達瀉下效果,可再服一劑,直至見效.意在藥用不可太過.

痰熱互結(jié)
【原文】小結(jié)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138)
【辨析】小陷胸湯證為熱實結(jié)胸輕證.多由表邪入里,或表證誤下,邪熱內(nèi)陷,
與心下之痰邪相結(jié)而成,上逆犯肺而致咳喘.
【主證】咳喘咯痰,質(zhì)稠難咯,心下硬滿,按之則痛,舌苔黃膩,脈象浮滑。
【病機】邪熱內(nèi)陷與痰相結(jié)
【治則】清熱滌痰開結(jié)
【方劑】小陷胸湯
【藥物】黃連一兩,半夏六升,栝萎實大者一枚
【方義】方中黃連清熱;半夏化痰;括萎實甘寒滑潤,既能清熱化痰,又能散結(jié),為方中主藥.三者協(xié)和,使痰熱各自分消,結(jié)滯得以開散.
【歷代醫(yī)家論述】
張兼善:從心下至少腹石硬而滿,不可近者,大結(jié)胸也;正在心下,未及腹
脅,按之痛未至石硬,小結(jié)胸也;形證之分如此.蓋大結(jié)胸者,是水結(jié)在胸腹,
故其脈沉緊,小結(jié)胸者,是痰結(jié)于心下,故其脈浮滑,水結(jié)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黃等,痰結(jié)宜消,故用栝蔞半夏等.(《傷寒論綱目· 太陽經(jīng)證》)
【臨床報道】陸氏等采用小陷胸湯合黛蛤散為主治療頑固性咳嗽106/例,治療
期間停用其他止咳化痰藥物,治療5天為一療程經(jīng)上述方法治療1—3個療程后,106例中顯效74例,有效23例,無效9鍘,總有效率為91。5%.
【驗案舉例】
楊某,男,57歲.2003年10月8日初診.因咳嗽半月就診,患者于5年前曾明
確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伴輕度肺氣腫” .來我科診時,患者訴半月前因不慎受涼
而咳嗽,痰黃膠粘,胸脘痞悶,不欲食,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證屬痰熱壅肺,治宜清肺化痰,用小陷胸湯加味:瓜蔞15g,半夏12g,黃連l O g,黃芩l O g,川貝母l O g, l 陳皮l O g,
桑白皮15g,茯苓l O g, 桔梗l O g,甘草5g,連服3劑.再診:咳嗽、咳痰.胸脘痞悶消失,繼用小陷胸湯加香砂六君子湯3劑病愈.隨訪半年未見復(fù)發(fā)。
【隨證加減】若舌苔黃膩者,加膽南星.貝母;若惡心嘔吐者,加竹茹,陳皮、生姜等.
【注意事項】本方當(dāng)先煎瓜蔞,有利于取瓜蔞的醇和之性,避其寒性,更有利
于藥物充分發(fā)揮治療效應(yīng).
陽明熱熾,腑氣不通
【原文】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jié)M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濺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 208)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242)傷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發(fā)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fā)則不識人,循農(nóng)摸床,惕而不安,徼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fā)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212)
【辨析】本證因陽明燥實內(nèi)阻,腑氣壅滯,氣機不得通降,或燥屎阻結(jié)于中,攻沖于上,肺失清潤肅降,發(fā)為腹?jié)M而喘,甚者喘不能臥.
【主證】潮熱汗出而喘,大便難,煩躁或譫語,腹?jié)M痛劇拒按或繞臍痛,脈沉實。
【病機】陽明實熱燥結(jié),壅滯不通
【治則】攻下實熱,破氣導(dǎo)滯
【方劑】大承氣湯
【藥物】大黃四兩,厚樸半斤,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方義】方中大黃苦寒,酒洗,泄熱去實,推陳出新;芒硝成寒潤燥軟堅,通利大便;厚樸苦辛溫,行氣除滿;枳實苦微溫,理氣消痞.四藥為伍,相輔相成,為攻瀉熱結(jié)之峻劑.
【歷代醫(yī)家論述】
尤在涇:傷寒以身熱惡寒在表,身熱不惡寒為在里.而陽明病無表證者,可下.有表證者,則不可下.此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jié)M而喘,潮熱,皆里證也.脈雖遲,猶可攻之.以腹?jié)M便閉,里氣不行,故脈為之濡滯不利,非可比
于遲則為寒之例也.若手足灞然汗出,陽明熱盛,大便已硬,欲攻其病,非大承氣不為功矣。(《傷寒貫珠集· 陽明篇下》)
【實驗研究】該方可促進肺泡上皮增生特別是Ⅱ型上皮細胞增生修復(fù),改善肺泡通氣血流比等多種作用。
【臨床報道】楊氏運用大承氣湯加減配合西藥治療肺心病心衰32例,治療方法:中藥用大承氣湯加減:所有患者均給予西藥抗炎,利尿、擴管、強心及支持對癥處理。結(jié)果:臨床治愈率62.5%,總有效率為968%.
【驗案舉例】
張某,女,68歲,1998年11月來我科就診.訴患肺心病多年,因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咯白粘痰10天,胸悶、氣促不能平臥,腹脹、納差,小便量少,大便5天未解.舌紫暗,苔黃膩,脈數(shù).予大承氣湯化裁:大黃、厚樸、芒硝各15g,枳實,桃仁、赤芍,連翹、銀花各12g,魚腥草30g,麻黃6g,茯苓50g,炙甘草6g.水煎服,一天一劑.治療一天即解出黑色干結(jié)大便數(shù)枚,自覺精神好
轉(zhuǎn).第3天訴咳喘緩解,尿量增加.1周后咳喘、心悸,水腫明顯緩解,并可下床活動。
【隨證加減】若有食積者,加萊菔子、山楂;若腹大滿不通者,加檳榔,青皮;若正氣不足者,加黨參、白術(shù);若血虛者。加當(dāng)歸、熟地:若陰津不足者,加麥
冬、生地等.
【注意事項】煮藥時,枳實.厚樸先煎,后下大黃,烊化芒硝的不同,須依法
煮藥;服藥后,腑氣通,燥屎下,則當(dāng)停藥,免傷正氣.
【禁忌】氣虛陰虧,燥結(jié)不甚者慎用;老人、小兒,孕婦及體質(zhì)虛弱者忌用或慎用.
按語:大承氣湯證和葛根芩連湯證兩者皆為熱壅腸腑,肺失肅降而致咳喘。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為大腸有形之熱,會出現(xiàn)大便難,腹?jié)M痛拒按或繞臍痛等癥;后者為大腸無形之熱并兼有表證,會出現(xiàn)下利,脈促等表未解之象。

水飲之喘
由于水飲內(nèi)停,水飲射肺,肺氣上逆而致喘.證治關(guān)鍵在于水飲為患。治療上以化飲平喘,兼以安重養(yǎng)正。
外寒內(nèi)飲.
【原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40)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
龍湯主之.( 41)咳逆倚患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金匱· 痰飲咳嗽篇》) ( 35)
【辨析】本證因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挾水飲,寒飲上射于肺,肺氣不宣,肺氣上逆,發(fā)為咳喘.
【主證】咳嗽喘息,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甚者不能平臥,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干嘔,不渴,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浮緊.
【病機】風(fēng)寒外束,水飲內(nèi)停
【治則】外散風(fēng)寒,溫化水飲
【方劑】小青龍湯
【藥物l 麻黃,芍藥,細辛,干姜,灸甘草,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
夏半升
【方義】方中麻黃、桂枝發(fā)汗解表,麻黃還可宣通肺氣而定喘利水,桂枝通陽化飲;芍藥與桂枝調(diào)和營衛(wèi);干姜配細辛散寒溫肺,化痰滌飲;五味子斂肺止咳;半夏燥濕化痰,化飲降濁;炙甘草既能祛痰止咳,又能調(diào)和諸藥.共奏外散風(fēng)寒,內(nèi)化水飲,表里雙解之功。
【歷代醫(yī)家論述】
成無己:咳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發(fā)熱不渴者,表證未罷也,與小青龍湯發(fā)表散水.服湯已渴者,里氣溫,水氣散,為欲解也.( 《注解傷寒論·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實驗研究】小青龍湯具有抗炎,提高機體免疫的作用,對于寒痰蘊肺型CO PD
療效確切。
【臨床報道】 李氏運用小青龍湯加味(麻黃、法半夏、白芍藥、細辛,千姜、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地龍、白僵蠶)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的60例患者,顯效29例,好轉(zhuǎn)2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o%.
【驗案舉例】
劉渡舟醫(yī)案:柴某,男,53歲,1994年12月3日就診.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輕,經(jīng)過許多大醫(yī)院均診為“ 慢性支氣管炎” ,選用中西醫(yī)治療而效果不佳.就診時,患者氣喘憋悶,慫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則加重,不能平臥,晨起則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惡寒.視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脈弦,寸有滑象.?dāng)酁楹媰?nèi)伏,上射于肺之證,為疏小青龍湯:麻黃9g,桂枝l O g,干姜9g,五味子9g,細辛6g,半夏14g,白芍9g,炙甘草l O g。服7劑咳喘大減,吐痰減少,夜能臥寐,胸中覺暢,后以桂苓五味甘草湯加杏夏姜,正邪并顧之法治療而愈。
【隨證加減】若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若喘者,加杏仁.
【注意事項】先煎麻黃再下諸藥.
【禁忌】肺熱飲證,溢飲熱證,太陽中風(fēng)證與肺寒飲證相兼者忌用。
外寒內(nèi)飲挾熱
【原文】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
之.( 《金匱·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 ( 14)
【辨析】本病由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飲邪郁熱所引起.以致風(fēng)寒束肺,水飲犯肺,
肺失宣肅,肺氣上逆,發(fā)為咳嗽之證.
【主證】咳喘,咳痰稀薄多泡沫,痰色白或黃,胸脹滿悶,煩躁,或惡寒發(fā)熱,
舌苔薄白,脈浮等.
【病機】外有風(fēng)寒,內(nèi)有飲邪郁熱
【治則】解表化飲,清熱除煩
【方劑】小青龍加石膏湯
【藥物】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灸甘草,干姜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
【方義】方中麻黃、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芍藥與桂枝相伍,調(diào)和營衛(wèi),千姜、細辛、半夏溫化水飲,散寒降逆,配以五味子之收斂,是散中有收,可防 肺氣耗散太過,加石膏以清熱除煩,與麻黃相協(xié),可發(fā)越水氣。
【歷代醫(yī)家論述】
尤怡:此亦外邪內(nèi)飲相搏之證,而兼煩躁,則挾有熱邪.麻桂藥中必用石膏,
如大青龍之例也.又此條見證與上條頗同,而心下寒飲則非溫藥不能開而去之,
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龍加石膏,溫寒并進,水熱俱捐,于法尤為密矣.(《金匱要略心典))).
【臨床報道】唐氏報道運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40例,每日一劑,水煎2次,小量多次喂服,7日為一個療程.治療結(jié)果:治愈33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 7.5%。
【驗案舉例】
李某某,女,38歲.患。喘患性支氣管炎” 已10余年,近兩年發(fā)作頻繁,替服中藥及其有關(guān)成藥無顯效.現(xiàn)面唇青紫,喘息甚劇,胸中煩悶不適,舌苔白滑,舌質(zhì)紅,脈浮滑有力.證屬內(nèi)飲兼外感,飲邪挾熱之證.遂擬小青龍加石膏湯一劑.處方:桂枝l og,麻黃l O g,白芍12g,甘草3g,干姜10g,五味子5g,細辛5g,半夏l O g,石膏30g。3日后,患者服l 劑后無不良反應(yīng),遂連服2劑,咳喘大減,痰較前易咯出,胸中不煩悶.于前方去麻黃,石膏,加魚腥草,紫苑,杏仁.服2劑后,諸恙悉平。
【注意事項】本方煎藥時,宜先煎麻黃,去上沫,再入他藥同煎;治小兒,老
人,體弱者,用本方當(dāng)酌減其量,以免發(fā)散太過損傷正氣.
【禁忌】痰熱壅肺者忌用.
寒飲挾熱,上迫于肺
【原文】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金匱·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8)
【辨析】本證乃寒飲郁肺挾熱胸滿之證.寒飲挾熱,上迫于肺,肺失肅降,發(fā)為咳喘.
【主證】咳喘,痰多,胸滿,煩躁,氣逆不能平臥,舌質(zhì)淡紅,苔滑,脈浮等.
【病機】寒飲挾熱,上迫于肺
【治則】溫肺化飲,降逆寬胸
【方劑】厚樸麻黃湯
【藥物】厚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兩,細 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方義】方中厚樸.麻黃、杏仁宣肺降逆,細辛、干姜、半夏溫化痰飲,石膏清熱除煩,小麥安中養(yǎng)正,五味子收斂肺氣。
【歷代醫(yī)家論述】
徐忠可:咳而脈浮,則表邪居多,但此非在經(jīng)之表,乃邪在肺家氣分之表也.故以小青龍湯去桂枝、芍藥,甘草三味,而加厚樸以下氣,石膏以清熱,小麥以戢心火而安胃.(《金匱要略論注》)
【實驗研究】本方具有解痙,抗過敏、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作用。
【臨床報道】何氏運用厚樸麻黃湯治療30例“ 肺脹” 患者.風(fēng)寒表邪過盛者加桂枝、紫蘇,減少石膏用量;氣喘,咳嗽咯黃痰或白痰而屬痰熱者,去干姜、細辛,加竹瀝,桑白皮,地骨皮;喘滿干咳少痰者,舌質(zhì)紅、脈沉細屬陰虛者加百合、生地,沙參,麥冬,去干姜,細辛;胸悶氣短,腰膝無力屬上盛下虛者加
生地、蟲草,沉香,五味子;咳喘面目浮腫,脈弱屬氣虛者加黃芪,木防己;口唇發(fā)紺屬心陽不足,瘀血內(nèi)阻加桂枝、丹參,紅花.結(jié)果:總有效率93%.
【驗案舉例】
何長義醫(yī)案:陳某,男,69歲.就診日期1994年3月13日.主訴:氣喘、咳嗽胸悶脹20余年,加重半月.現(xiàn)病史:素有咳嗽氣喘病史,常反復(fù)發(fā)作,每年因受涼后發(fā)作4至5次,本次于就診前半月感冒后加重,惡寒身痛,咳嗽咯稀痰,胸閹脹,氣喘不能平臥,納差.體溫37.8"C,神清,形體消瘦,急性面容,口唇發(fā)紺,桶狀胸,肋聞隙增寬,叩診過清音,心率86次/分,律齊.脈浮滑數(shù),舌質(zhì)紫暗,苔白厚膩.應(yīng)解表化痰,溫肺開胸,降氣平喘.方用:厚樸l O g,炙麻黃5g半夏12g,杏仁12g,石膏12g,萊菔子15g,桂枝l O g,澤蘭l og,生姜l O g,川芎l og, 紫蘇15g,甘草10g,小麥15g.三劑,先煎小麥?zhǔn)旌笤偃胗嗨?,每日一劑,分兩次服.二診:3月15日,服上方后氣喘胸脹,咳嗽,面浮腫明顯減輕,可平臥,咯痰量減少,脈弦滑,舌質(zhì)暗,苔白.繼用原方加丹參15g,川貝12g,生黃芪15g。連服6劑,咳嗽咯痰氣喘基本消失。
【注意事項】煎本方時,當(dāng)先煎小麥至熟去渣,后入他藥再煎,先煮小麥利于取小麥醇和補益之性,補而不燥,使肺得和合之氣而與他藥伍用以祛邪。
【禁忌】肺實熱飲證者忌用。
按語:厚樸麻黃湯證與小青龍加石膏湯證同屬寒飲郁肺而挾熱之咳喘,故皆用麻黃、半夏、細辛、干姜,五味子.石膏等藥.不同之處在于本證病機側(cè)重氣機壅滯上逆,臨床喘而胸滿之癥較甚.故厚樸麻黃湯湯以厚樸、杏仁,小麥,去桂枝.芍藥,甘草.去桂枝者,因表證不顯,故不須麻、桂相協(xié)以取汗解表;去
芍藥者,因酸甘不利于胸滿,加厚樸、杏仁是增強止咳平喘之力;小麥之用取共養(yǎng)正安中之功,同時可協(xié)石膏以解飲熱而除煩
外感風(fēng)熱,水飲內(nèi)作
【原文】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金匱·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 ( 13)
【辨析】本證多由外感風(fēng)熱,內(nèi)有水飲,飲熱互結(jié),阻遏肺氣,肺氣脹滿,宣肅失司,肺氣上逆,發(fā)為咳喘。
【主證】咳喘,兩眼脹突,猶如脫狀,口渴,煩躁,渴欲飲水而量不多,或惡寒發(fā)熱,或面目浮腫,或痰多或黃或白,苔白或黃或黃白相兼,脈浮大。
【病機】 飲熱遏肺,宣降失司
【治則】宣泄肺熱,降逆平喘
【方劑】越婢加半夏湯
【藥物】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姜三兩大棗十五枚,灸甘草二兩,半夏半升

【方義】方中麻黃散寒化飲,宣肺平喘;石膏泄肺熱,與麻黃相伍,溫中有清;生姜散水化飲,與麻黃相伍,宣降肺氣,散寒化飲,降逆平喘;半夏燥濕化濕,滌飲而通降肺氣而平喘;甘草,大棗調(diào)和諸藥,補益中氣,使肺氣宣降如常,則喘平矣.
【歷代醫(yī)家論述】
尤怡:外邪內(nèi)飲,填塞胸中,為脹,為喘,為咳而上氣.越婢湯散邪之力多,而化飲之力少,故以半夏輔其未逮.不用小青龍者,以脈浮且大,病屬陽熱,故利辛寒,不利辛熱也.目如脫狀者,目睛脹突,如欲脫落之狀,壅氣使然也.(《金匱要略心典》)
【臨床報道】顧氏報道運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百日咳50例,治愈43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3例.治愈率86%,總有效率94%。
【驗案舉例】
張某,男,71歲.于2001年3月14日來診.患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30年,咳痰喘反復(fù)發(fā)作,經(jīng)常應(yīng)用抗生素治療.今年春季又因外感而宿痰復(fù)發(fā),咳喘不得平臥.咳嗽痰白質(zhì)稠,目如脫狀,口干、口渴、便于,時有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舌質(zhì)紅少津,苔黃膩,脈浮數(shù)而滑.辨證分析此乃痰熱郁肺之肺脹.方用越婢加半夏湯加減:麻黃l O g,石膏40g,半夏l O g,生姜6g,紅棗4枚,甘草5g,海浮石25g.服一劑后,熱退喘減,又連服5劑咳喘已消失,納增,睡眠良好,大便正常.繼服六君子湯加減培土生金以善其后。
【 注意事項】本方煎藥時,宜先煎麻黃,去上沫,再入他藥同煎.
【禁忌】腎虛失納之肺脹證忌用本方.
按語:本證與小青龍加石膏湯證均為寒飲挾熱的咳喘.其所異者:前者為外感風(fēng)寒,本條為外感風(fēng)熱;前者飲甚于熱,后者熱甚于飲.同時,前條煩躁而喘,喘咳并重,本證目如脫狀是喘甚于咳.在證候表現(xiàn)上,本證較為劇急.
寒飲郁肺
【原文】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金匱· 肺痿肺癰咳嗽上
氣病篇》) ( 6)
【辨析】由于寒飲郁肺,肺氣不宣,肅降失司,肺氣上逆,痰阻氣道,氣觸其
痰,故喉中痰鳴如水雞聲.
【主證】咳喘,痰多清稀色白,咳重,胸悶,不渴,舌苔白膩或滑,脈或弦或滑或濡.
【病機】寒飲郁肺,痰阻氣逆
【治則】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劑】射干麻黃湯
【藥物】射干十三枚,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 大者洗) 八枚
【方義】方中射干消痰開結(jié),麻黃宣肺平喘,生姜,細辛散寒行水,款冬、紫菀、半夏降氣化痰,五味子收斂肺氣,大棗安中,諸藥同用,使痰消氣順,散中有收,又不耗散正氣.
【歷代醫(yī)家論述】
尤怡:咳而上氣,肺有邪,則氣不降反逆也.肺中寒飲,上入喉問,為呼吸 之氣所激,則作聲如水雞聲.射干,紫苑,細辛驅(qū)其外邪為主,以射干開結(jié)肺氣,行水濕毒,尤善清肺氣者為臣,而余皆降逆消痰宣散藥.唯五味一品,以收其既耗之氣,令正氣自斂,邪氣自去,恐肺氣虛,不堪劫散也.( 《金匱要略心典》)
【實驗研究】本方有鎮(zhèn)咳,祛痰,對抗組胺,乙酰膽堿所致的氣管平滑肌收縮作用,抗過敏作用等。
【臨床報道】莊氏運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108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時患者,結(jié)果:痊愈68例,有效3l 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3例.總有效為96.66%.
【驗案舉例】
吳某,男,63歲,1993年12月16日初診?;悸灾夤苎?6年,伴見肺氣腫5年.近來發(fā)熱,咳嗽,痰多,經(jīng)久不愈,咯痰時伴有氣喘.刻診:畏寒,發(fā)熱,伴有頭痛,咳嗽,胸悶,痰多.色白清稀,動則氣喘。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慢性面容,脈細小數(shù),舌邊有齒痕,苔白膩.證屬痰濕戀邪,宣降失司,肺氣虛損.治宜化痰逐瘀,宣肺止咳.方以射干麻黃湯加減.方用:麻黃、紫菀,款冬花各12克,射干、生姜各6克,細辛4克,五味子3克,半夏、荊芥,蘇子,萊菔子,白芥子、杏仁各9克.3劑,每日l 劑,水煎服分兩次溫服.二診:體溫正常,咳嗽減輕,痰量減少.仍氣促,眩暈,時咽癢,苔白膩減薄,脈細.原方去杏仁,加當(dāng)歸,地龍各12克,磁石30克( 先煎) ,7劑.三診:咳嗽已平,氣促,眩暈消失.以射干麻黃湯合玉屏風(fēng)散隨證加減,服2周.冬季用膏劑,連服3年,基本未發(fā)作。
【隨證加減】若寒邪郁而化熱,宜去生姜,大棗.細辛,加石膏,桑白皮,魚
腥草;咳喘甚者加葶藶子;食積納差者去大棗,加山楂,神曲.麥芽。
【注意事項】煎藥時,當(dāng)先煎麻黃去上沫,再入他藥煎煮為妥.
【禁忌】肺實熱飲結(jié)證忌用.
按語:小青龍湯證與射干麻黃湯證均肺有寒飲內(nèi)停致咳,但前者為表邪不解,里有水氣,外寒觸動內(nèi)飲而引起的喘證;后者是肺有寒飲內(nèi)停,致成肺氣不宣而咳喘者。寒飲內(nèi)停,正虛挾熱
【原文】脈沉者,澤漆湯主之.《金匱·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篇》(9)
【辨析】寒飲內(nèi)停,病久正虛,飲聚化熱,且病機偏于里而結(jié)于胸脅,肺氣為 邪熱所傷,肺氣逆亂不得肅降而發(fā)為咳喘。
【主證】咳嗽,哮喘,胸滿,胸悶,氣短,氣少,痰黃,痰嗚有聲,喘息不得臥,時有氣患不足,心煩,身躁,大便干或兼水腫小便黃或赤,舌尖紅,苔黃或膩,脈沉或沉滑.
【病機】寒飲內(nèi)停,聚結(jié)化熱
【治則】逐水通陽,清熱平喘
【方劑】澤漆湯
【藥物】半夏半升,紫菀五兩,澤漆三斤( 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兩,白前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方義】該方中,澤漆用量最重,取其逐水利下,紫菀合白前,生姜、半夏等化痰止咳平喘,人參,桂枝,甘草補氣通陽,黃芩清泄郁熱,共奏逐邪安正之效.
【臨床報道】王氏用澤漆湯加減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患者68例,表現(xiàn)為咳喘遷延不愈,痰多色白。結(jié)果:治療組I臨床控制13例,顯效28例,有效2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1.18%.
【驗案舉例】
張某,女,72歲.患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10年,素日氣短,勞則氣喘。
旬日前,貪食肥厚,復(fù)勉強作勞,遂擾動宿疾,咳痰腫滿,氣急患追,某醫(yī)院診
為肺源性心臟病,以西藥治療一周無效??淘\:面晦紫虛腫,咳逆氣促,鼻張?zhí)Ъ?,胸膈膨脹,不能平臥,痰涎壅盛,咳吐不爽,心慌不寧,下肢呈凹陷性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素日未行.唇青紫,口干不欲飲,舌質(zhì)紫暗,苔白厚,脈沉有結(jié)象。辨屬痰飲潴留,胸陽阻遏,氣滯血瘀,肺病累心.治宜開結(jié)降逆,決壅逐水.?dāng)M澤漆湯原方:澤漆30g,紫菀,白前、生姜各15g,半夏、黨參,桂枝,黃芩,炙甘草各l O g.5劑,日l 劑,水煎服。二診:藥后諸證明顯好轉(zhuǎn),瀉下黏濁物甚多,脈轉(zhuǎn)緩,續(xù)予原方5劑.三診:咳平喘寧,腫消痰卻,肝大縮回,小便利,納可,改擬金水六君煎調(diào)理,連進月余,病情穩(wěn)定.經(jīng)詢訪,年內(nèi)未再復(fù)發(fā)。
【隨證加減】若痰多而色黃者,加膽南星、瓜蔞仁以清肺化痰;若咳喘者,加
杏仁,五味子、款冬花以止咳平喘;若咯血重者,加白及、白茅根以止血等.
按語:澤漆湯證與厚樸麻黃湯證都具有寒飲為主,兼挾郁熱的病情,治療都以祛邪安正,標(biāo)本兼顧為原則.但前者病機偏于里而結(jié)于胸脅,后者病機偏于上 而近于表;前者主予攻逐,后者治宜宣降.
水飲上凌心肺
【原文】脈沉而弦者,十棗湯主之.(((金匱· 痰飲咳嗽病篇》)(22)
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 《金匱· 痰飲咳嗽病篇》) ( 32)
【辨析】水飲內(nèi)結(jié),懸積胸脅,阻滯氣機,肺氣上逆而咳喘.
【主證】咳喘,引胸脅痛,短氣不得平臥,或呼吸困難,心下痞滿,苔白膩,
脈弦或沉等。
【病機】水飲停留于胸脅,上凌心肺,胸脅經(jīng)脈經(jīng)氣因水氣阻滯不暢,故咳喘引胸脅痛.
【治則】攻逐水飲
【方劑】十棗湯
【藥物】莞花( 熬) 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棗十個
【方義】方中甘遂苦寒,瀉經(jīng)隧水濕,大戟苦辛寒,泄臟腑水濕,莞花苦溫,破水寒窠囊,三味峻攻水飲,恐傷正氣,故佐大棗十枚,調(diào)和安中,使下不傷正,且寓補土治水之意。
【實驗研究】莞花有明顯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其乙醇提取物還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等作用.此外,大戟、莞花,甘遂均有輕度抗菌作用。
【臨床報道】張氏運用十棗湯治療“ 懸飲” 患者8例.方為:莞花3g,大戟4g,甘遂4g,大棗7枚,將前三味醋炒后研末,與大棗肉共搗,分成2丸,
一次1-2丸,溫開水送服.隨訪半年至一年,治愈7例,好轉(zhuǎn)1例。
【驗案舉例】
王某,男,18歲,患者曾因發(fā)熱咳嗽胸痛而治療2周,發(fā)熱雖退,余癥不減而來求治.診見面色不華,精神萎靡,胸悶心悸,短氣似喘,咳咯稀白涎沫,咳時左胸疼痛,中脘痞滿,干嘔少食,舌淡苔白,脈沉弦有力.證屬懸飲,表里不合,水飲內(nèi)停胸脅。處方:大戟,甘遂、莞花各4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連
服五日,漸覺癥狀消失。
【隨證加減】若大便千結(jié)者,加大黃、芒硝;若小便不利者,加澤瀉.木通;若胸脅疼痛明顯者,加玄胡,川楝子等.
【注意事項】服藥量要因人而異,體質(zhì)強壯者每次約1.5~1.8g,體質(zhì)弱者減半; 服藥后來得瀉下者次日可酌情加大藥量;若得瀉下,需食糜粥以調(diào)養(yǎng)胃氣.
【禁忌】體弱及慢性胃腸病者及孕婦應(yīng)慎用.
飲熱壅肺
【原文】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金匱· 痰飲咳嗽病篇》)(27)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金匱· 肺萎肺癰咳嗽上氣病篇》)
( 11)
【辨析】水飲壅閉胸膈,郁而化熱,肺失肅降而咳喘。或肺癰初期,風(fēng)熱痰涎結(jié)聚于肺,肺氣不利,故咳喘。
【主證】咳喘不得臥,短氣不得息,胸滿或張口抬肩,口吐稀涎,咽于不欲飲,
苔黃膩,舌質(zhì)紅,脈滑數(shù)或弦。
【病機】飲熱壅肺化熱
【治則】泄肺逐飲
【方劑】葶藶大棗瀉肺湯
【藥物】葶藶子( 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 ,大棗十二枚
【方義】葶藶子泄肺逐飲,開結(jié)平喘,行皮問水氣而消腫,因其味辛,故降瀉之中有辛散宣達之力;佐大棗護脾和中.兩藥合用,驅(qū)邪和正,瀉中有宣,共奏其效。
【歷代醫(yī)家論述】
張璐:肺癰已成,吐如米粥,濁垢壅遏氣機之道,所以喘不得臥,鼻塞不聞
香臭,故用葶藶破水瀉肺,大棗固脾通津,乃瀉肺不傷脾之法,保全母氣.( 《張氏醫(yī)通》)
【實驗研究】本方有強心、利尿的作用。
【驗案舉例】
蔡某,女,65歲, 2000年12月1日門診.患者反復(fù)咳嗽、咯痰l O 余年,再發(fā)4
天就診.刻下咳嗽、咯痰,痰白粘挾泡沫,量多,口干,大便干結(jié),舌質(zhì)稍紅苔白,脈沉細.辨為風(fēng)寒挾飲、肺實氣閉.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合小膏龍湯加減.處方:葶藶子15g,炙麻黃、桂枝,白芍、五味子、杏仁、陳皮各l O g,茯苓20g,法半夏30g,甘草6g。日1劑,服用3劑后癥狀大減,咯痰明顯減少,繼以金水寶膠囊口服,而未再診。
【注意事項】本方為瀉肺峻劑,故應(yīng)用本方時,當(dāng)注意二藥的用量比例,比例
失調(diào)可造成留戀邪氣( 大棗用量過多) 或損傷正氣( 大棗用量過少) ;煮藥時,宜先煮大棗,再煮葶藶子,利于取方藥的醇和之性.
【禁忌】孕婦忌用或慎用,寒飲郁肺者慎用;肺癰轉(zhuǎn)虛者禁用.

痰壅氣閉
【原文】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金匱· 肺痿肺癰咳
嗽上氣病篇》( 7)
【辨析】痰濁壅肺,氣道為之不利,故咳嗽氣喘.
【主證】咳嗽氣喘,時時吐濁唾,痰多而稠濁,咳痰不爽,胸悶,胸滿,氣逆,
但坐不得眠,脈白膩,脈滑.
【病機】痰濁壅肺,肺失宣降
【治則】滌痰除垢
【方劑】皂莢丸
【藥物】皂莢八兩( 刮去皮,用酥炙) 蜜丸棗膏
【方義】皂莢辛咸,能宣壅導(dǎo)滯,利竅滌痰,由于藥力峻猛,故用酥炙蜜丸,
棗膏調(diào)服,以緩和其峻烈之性,并兼顧脾胃,使痰除而正不傷.
【歷代醫(yī)家論述】
《必效》療病氣急,喉中如水雞聲者,無論年歲遠近,取肥皂莢兩挺,好酥
一兩,上二味于火上炙,去火高一尺許,以酥細涂之,數(shù)翻復(fù)令得所酥盡止,以刀輕刮去黑皮,然后破之去子皮經(jīng)絡(luò),搗篩蜜和為丸,每日食后服一丸,如熟豆,日一服訖,取一行微利,如不利時,細細量加,以微利為度,日止一服.《外臺秘要》
【實驗研究】本方有祛痰作用,并對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臨床報道】麻城縣衛(wèi)生局等用皂莢丸治療260例慢支患者.近期療效:顯
效17例,有效169例,無效70例.
【隨證加減】若痰壅盛者,加半夏,細辛;若氣喘明顯者,加蘇予,葶藶子等.
【注意事項】本方藥力峻猛,應(yīng)用時切不可劑量過大.
【禁忌】年老體弱,小孩,孕婦應(yīng)慎用。

邪在少陽
邪入少陽致咳
【原文】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96)
【辨析】本證為小柴胡湯的或然癥。因太陽病邪傳于少陽,或外邪直中少陽,正邪交爭于羋表半里,樞機不利,三焦水道失調(diào),致使水飲內(nèi)停,上射于肺,肺氣不宣而咳喘。
【主證】咳嗽,痰稀色白,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等。
【病機】少陽樞機不利,正邪分爭
【治則l】和解少陽
【方劑】小柴胡湯
【藥物】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灸甘草、生姜各三兩,大棗十二枚。
【方義】方中柴胡味苦微寒,輕揚升散使邪熱外達,祛邪不傷正,為主藥;黃
芩苦寒瀉火,能清里熱;兩藥共同清解少陽邪熱;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人
參,炙甘草,大棗益氣和中。
【歷代醫(yī)家論述】
程郊倩:方以小柴胡湯名者,取配乎少陽之義。至于制方之旨及加減法,則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盡之矣……咳者,半表之寒湊入于肺,故
去參、棗,加五味子,易生姜為干姜以溫之.雖肺寒不減黃芩,恐干姜助熱也。
(《傷寒論后條辨· 辨少陽病脈證篇勢)
【實驗研究】本方有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和抗過敏作用。
【臨床報道】
錢氏在小柴胡湯基礎(chǔ)上適當(dāng)加減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92例,基本方組成:柴胡9g,黃芩9g,黨參12~20g,制半夏9g,杏仁9g,浙貝9g,生姜3片,紅棗5枚。結(jié)果顯效率70.6%,有效率93.5%。
【驗案舉例】
林某某,男,74歲,1978年初秋來診,家屬代訴:咳嗽喘息20余年,雖經(jīng)
治療,纏綿不愈.癥見張口抬肩,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面色黧黑,口唇膏紫,
四肢厥冷,偶爾二便失禁,舌黯苔白厚,脈沉細.方取小柴胡湯去生姜,少用黃芩,重用人參,加炮附子、炮姜,蘇子.丹參、紅花各l O g,肉桂3g,生龍骨,牡蠣各30g,以達溫補腎陽,活血祛瘀,調(diào)理樞機,連服15劑后化險為夷。
【隨證加減】若胸中煩而不嘔,去人參,半夏,加瓜蔞實以除膽熱痰實;若渴
者,去半夏,加人參益氣生津,瓜蔞根清熱生津;若腹中痛,去黃芩苦寒,加芍
藥以瀉肝柔肝;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軟堅散結(jié);若心下悸,去黃芩,加
茯苓通利水道;若不渴,外有微熱,去人參,加桂枝解外;若咳者,去人參、大
棗,生姜,加干姜宣散肺氣,五味予收斂肺逆。
【注意事項】本方煎法為去渣后再煎,是取藥性酵和之意.
邪傳少陽兼水飲內(nèi)結(jié)
【原文】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
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147)
【辨析】邪傳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決瀆失司,水飲內(nèi)停,隨其所傷,上犯于肺發(fā)為咳.
【主證】咳嗽痰多,往來寒熱,胸脅滿微結(jié),心煩,渴或干嘔,頭汗出,小便不利,脈弦等.
【病機】邪傳少陽,水飲內(nèi)結(jié)
【治則】和解少陽,溫化水飲
【方劑】柴胡桂枝干姜湯
【藥物】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干姜二兩瓜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
兩,灸甘草二兩,
【方義】本方由小柴胡湯加減交化而成,柴胡,黃芩合用以清解少陽郁熱,瓜
蔞根、牡蠣逐飲散結(jié),桂枝、干姜通陽化飲,炙甘草益氣,并調(diào)和諸藥.
【歷代醫(yī)家論述】
汪苓友:此太陽病傳入少陽之證.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矣,而復(fù)下之,不無
少誤。惟誤下,以故胸脅滿徼結(jié).微結(jié)者,言其邪不甚,未入于腑,正當(dāng)表里之
問也。小便不利者,此因汗下之后,而津液少也.惟津液少而非停飲,以故渴而 不嘔。但頭汗出者,此熱郁于經(jīng),不得外越,故但升于頭汗出也.心煩者,即胸
煩。往來寒熱胸?zé)┱?,此為少陽之邪未解也,故與柴胡桂枝干姜湯,以專解其半
表半里之邪,兼散其半表之結(jié)也.( 《傷寒論辨證廣法·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法》)
【實驗研究】本方具有抗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等作用。
【驗案舉例】
朱某某,男,59歲,1984.年2月15日初診.患者自述三年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 ,近日因情志不暢,咳嗽增劇。證見:咳嗽痰多,胸脅滿悶不適,噯氣納呆,舌質(zhì)淡紅、苔薄膩微黃,脈弦。細揣其癥,其起因是木郁不舒,條達功能失職.投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處方:柴胡、桂枝、半夏,瓜蔞仁( 打碎) .枳殼、花各9克,生牡蠣( 打碎)12克,黃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三劑,水煎服。2月18號復(fù)診:咳嗽痰量減少.胸脅滿悶等癥均減輕,舌苔白微膩,脈滑.藥中病機,續(xù)擬上方去花粉加陳皮9克,3劑.2月21日三診:食欲增加,微有咳嗽,痰少,余癥消失.后以香砂六君子丸,等調(diào)理善后以鞏固療效,隨訪一年未見復(fù)發(fā)。
【隨證加減】若氣滯者,加枳實、香附以行氣導(dǎo)滯;若水氣明顯者,加茯苓、薏苡仁以健脾滲濕;若心煩者,加知母,梔子以清熱除煩;若少氣者,加人參、山藥,以益氣補虛等:
按語:柴胡桂枝干姜湯與小柴胡湯均為邪入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決瀆失司,水飲內(nèi)停,上犯于肺發(fā)為咳.不同處在于小柴胡湯證雖病在少陽,但無明顯水飲停聚之象,而本證邪郁少陽兼水飲內(nèi)結(jié),水飲已成,故采取少陽與水飲兼顧的治法。
肝郁氣滯,氣機逆亂
【原文】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
重者,四逆散主之.( 318)
【辨析】肝郁氣滯,氣機不暢,陽郁于里,不能通達于四肢,氣機逆亂,肺寒
氣逆則咳嗽。
【主證】咳嗽,手足逆冷,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情志不暢,胸脅脹滿或疼痛,或乳房脹痛,苔白脈弦等。
【 病機】肝胃氣滯,陽郁不達
【治則】舒肝和胃,透達郁陽
【方劑】四逆散
【藥物】灸甘草,枳實,柴胡,芍藥
【方義】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達陽氣;枳實理氣散結(jié),與柴胡相配升清降濁,解郁開結(jié);芍藥、甘草酸甘化陰,柔肝緩急,合柴胡之疏肝,枳實之利脾胃。四藥合用,使陽氣通達,肝脾和順,氣血調(diào)暢。
【歷代醫(yī)家論述】
《醫(yī)宗金鑒》:此則少陽厥陰,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陽,臣芍藥以泄肝之陰,佐甘草以緩肝之氣,使積實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陽之陽,內(nèi)走厥陰之陰,則肝膽疏泄之性遂,而厥可通也.或咳或下利者,飲邪上下為病,加五
味子、干姜,溫中以散飲也;或悸者,飲停侮心,加桂枝通陽以益心也;或小便不利者,飲蓄膀胱,加茯苓利水以導(dǎo)飲也'或腹中痛者,寒凝于里,加附子溫中以定痛也,或泄利下重者,寒熱都結(jié),加薤白開結(jié)以疏寒熱也。(《醫(yī)宗金鑒· 訂正仲景全書· 傷寒論注》)
【實驗研究】本方具有抗炎、鎮(zhèn)痛,并可顯著增強機體免疫力。
【臨床報道】王氏以四逆散為主辨證治療60例咳嗽型哮喘患者.兼風(fēng)寒表證
加炙麻黃、杏仁、荊芥;風(fēng)燥傷肺加沙參,花粉、大貝;痰熱較甚加黃芩、桑白皮;肝火盛加服黛蛤散;久病短氣,動則尤甚加補骨脂、胡桃仁等.結(jié)果:顯效31例,好轉(zhuǎn)2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
【驗案舉例】
王某,女,54歲,咳嗽月余,咳嗽咽癢,痰少而粘.咳嗽夜聞尤甚,因頻發(fā)陣咳而影響睡眠.咳甚胸脅滿悶掣痛,伴口干而苦,苔薄黃,脈弦.選用疏肝理氣,透解郁熱的四逆散加減,處方:柴胡l O g,枳實l O g,白芍15g,杏仁l O g,桑白皮12g,瓜蔞皮l O g,浙貝母l O g,地龍12g,焦梔子l O g,枇杷葉12g,甘草5g.水煎服,日2次.服藥5劑,咳嗽脅痛大減,已能安睡.守方再進3劑,咳止病愈。
【隨證加減】若咳嗽者,加干姜.五味子;若心悸者,加桂枝;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若腹中痛,加附子;若泄利下重者,加薤白等.
【注意事項】本方無明顯副作用及禁忌證,對于一些慢性病可久服,但恢復(fù)期宜理氣健脾,補氣養(yǎng)血為主。

陽脫之喘
由陽衰陰盛,真陽欲脫,肺腎兩竭而喘,證屬少陰危重之象.仲景方中的四逆湯亦為陰勝陽衰,陰陽離絕之救逆方,似可借用于治療該證,若加入人參更佳.
【原文】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主之.( 323)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fù)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dāng)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當(dāng)溫之,宜四逆湯.( 324)
【辨析】少陰心腎陽氣大衰,陰寒內(nèi)盛,不能化氣布津而津液停聚,痰涎膠滯,上犯于肺,肺失宣降,發(fā)為咳喘.
【主證】咳喘不得息,四肢厥逆,惡寒蜷臥,腹痛,下利清谷,嘔吐,神衰欲
寐,心悸怔忡,舌淡苔薄白,脈微欲絕等。
【病機】真陽欲脫
【治則】回陽救逆
【方劑】四逆湯
【藥物】灸甘草二兩,干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義】附子辛溫大熱,生用則氣味雄烈,有峻補元陽而消陰救逆之功,干姜辛熱,善理中州脾胃之虛寒,炙甘草甘溫,調(diào)中補虛,合為回陽救逆之要方.
【歷代醫(yī)家論述】
黃坤載:入口即吐者,新入之宿食。心中溫溫欲吐,復(fù)不能吐者,舊日之痰涎.此先有痰涎在胸,故食入即吐,而宿痰膠滯,故不能吐.溫溫者,痰阻清道,
君火郁遏,濁氣翻騰之象也.手足寒者,陽郁不能四達也,陽衰濕旺,是以脈遲,土濕木郁,是以脈弦,此胸中邪實,不可下也,腐敗壅塞,法當(dāng)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則土敗胃逆,不可吐也,當(dāng)急溫之,宜四逆湯.(《傷寒懸解-少陰篇》)
【實驗研究】本方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強心。
【臨床報道】吳氏等運用四逆二陳麻辛湯治療寒濕痰飲咳喘的40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痰色白呈泡沫狀,或咯白色粘稠痰,或咯吐不利,喘患,胸悶,勞則加劇,惡風(fēng)寒,嚴重者咳喘不能平臥,心悸氣短,小便量少,雙下肢水腫.脘痞納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細而滑.處方:四逆二陳麻辛湯由附片,炙麻黃、細辛,桂枝,陳皮,法夏,茯苓、生姜、大棗和 甘草組成.每日一劑,溫分3服.1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結(jié)果:臨床治愈12例,顯效18例,好轉(zhuǎn)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
【驗案舉例】
張某,男,63歲.患者咳喘反復(fù)發(fā)作已7年余,經(jīng)檢查診為慢支,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癥狀表現(xiàn)為咳喘加劇1周,痰多色白粘稠,動則喘甚,胸閥,氣短,心悸,微惡風(fēng)寒,腹脹,納呆,雙下肢水腫,顏面口唇發(fā)紺,Z-便調(diào),舌淡苔白膩,脈沉細而滑.辯證為肺腎兩虛,寒溫痰飲阻肺,擬四逆二陳麻辛湯加味止咳化痰,納氣平喘.處方:自附片l O g,桂枝20g,炙麻黃、法夏、茯苓、銀杏,胡桃仁.生姜各15g,細辛8g,杏仁、蘇梗、陳皮.炙遠志,砂仁,甘草各l O g,大棗5枚。服方15劑后,咳喘已平,痰少色白易咯出,雙下肢水腫消,余癥消除。
【隨證加減】若氣虛明顯者,加黃芪、人參,以補氣生陽;若便溏者,加白術(shù)、茯苓,以健脾生化氣血;若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蠣,以斂陰止汗;若嘔吐者,加陳皮,半夏,以降逆理氣止嘔等。
【注意事項】生附子毒性較大,宜先久煎,宜先煎3小時以上,以不麻口為度.現(xiàn)多用炮附子代替生附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射干麻黃湯小青龍湯]小青龍湯:小青龍湯
救命神藥——破格救心湯治則63例
湯頭歌
[示例]寒咳湯——對治少陰、太陰兩經(jīng)并證王牌方
《金匱名醫(yī)驗案精選.31-40》
王綿之方劑講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