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詞有很多,最為人們熟知的當推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句,它把荷花的美寫到極致,千百年來廣為傳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他的另一首《小池》也別有風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通俗質(zhì)樸,清新自然,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還有一首《暮熱游荷池上》,描寫的是夏日荷花。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筆調(diào)輕快,表達了詩人對夏季傍晚美景的喜愛之情。
《暮熱游荷池上》(其三)
宋·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李商隱對荷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關(guān)于荷花最為著名的詩應(yīng)是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情感悲到極致,意境卻美到極致。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他還說,“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荷葉之卷舒,荷花之開合,相互映襯,自然而然,美麗無比。詩人將荷葉荷花相配的特殊美與其他花卉對比,其實是說他們二人琴瑟和諧,佳偶天成。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后來,荷葉卻代表了他心中的遺恨,“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連用兩個“荷葉”,說明荷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之重。這兩句把無情的荷葉化為有情之物,仿佛荷葉的生、枯都與詩人的哀思有關(guān)。
《暮秋獨游曲江》
唐·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孟浩然有一首《夏日南亭懷辛大》詩,其中有兩句涉及到荷花,雖然只是一帶而過,卻給人以極美的藝術(shù)享受?!昂娠L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花香氣幽微清淡,在涼爽的夏風中夾雜著,若有若無,一陣陣襲來。竹葉上的露珠時不時滴下,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如珍珠落玉盤般圓潤悅耳。這種嗅覺、觸覺的美妙,僅憑朗讀就能感同身受,更何況詩人還身臨其境呢?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大詩人李白也偏愛荷花,它說“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壯美的荷花圖。不僅如此,他還請來美人西施繼續(xù)為鏡湖錦上添花,西施采蓮,美得不可方物,以至前來觀看之人阻塞了若耶溪。
《夏歌》
唐·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李白的《淥水曲》也是一首流傳甚廣的小詩,它把人與荷花融為一體,極富情味。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妙齡少女,清新而嫵媚,它半開半閉像是要開口說話一樣,又帶些許的羞澀,十分動人。
《淥水曲》
唐·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李白還有一首送別詩,其中“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兩句描寫江南水鄉(xiāng)的景物。翠竹本生于岸邊,并非水中,詩人不說竹色綠,卻說“溪下綠”,顯見這是水中竹子的倒影;荷花原生在水面,作者不說荷花香,卻說“鏡中香”,同樣說的也是倒影。荷花水中的倒影,是不會香的,作者想象力超群,一句“鏡中香”頗具禪意,看似有違常理,其實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實在是妙絕。
《別儲邕之剡中》
唐·李白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xiāng)。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荷花因是夏天之花,夏天又是多雨的季節(jié),因此,古詩詞中的荷花常會與雨珠連在一起,如元好問的“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源自:中華詩文學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