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采摘鮮葉→萎凋→殺青→攤晾→揉捻→曬青→得到普洱生茶的毛茶→壓制成各種造型;普洱熟茶:在生茶毛茶基礎(chǔ)上渥堆發(fā)酵→得到普洱熟茶的毛茶→壓制成各種造型;普洱茶老茶:在普洱生茶定型之后,經(jīng)過自然后發(fā)酵,逐漸成為前期茶、中期茶、陳茶、老茶。
以上是三者在工藝定義上的關(guān)系,當然,工藝是為了服務(wù)口感,口感才是普洱茶作為一款大眾飲料的存在價值。是的,我們必須先把普洱茶擺在一個飲料的位置,當口感還不賴的前提下,附加其他屬性和增值才算厚道,本末倒置的行為不應(yīng)該是一款好飲料該有“脾性”。
普洱生茶的新茶階段就口感而言不能算“美味”,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困鹿山這種新茶就很好喝的。但是大部分新茶都是“重口味”型,苦味、澀感、青味這個時候都還較重,高品質(zhì)的普洱生茶雖然在新茶階段回甘、飄氣、湯香、生津、喉韻都很好,但這個時候的普洱茶可以明顯感覺到各種指標的融合度還不夠好,就像一只剛剛組建的球隊,巨型云集,但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形成默契,所以都是“張揚”的個人表演,也難怪有茶油會用綠茶思維來評價普洱生茶,因為這個時候的普洱茶確實“太嫩”了,還沒有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fēng)格。另外生茶寒氣重,對胃部刺激確實明顯,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宜飲用新生茶,這點需要注意。
老茶是生茶的成長版,臺灣人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熱炒老茶概念,反正我是沒喝過“同慶號”“同興號”“車順號”這些所謂百年老茶,但是十年左右的茶品我們還是試過一些,當然,這個陳期只能算中期茶,相較老茶還有好幾十個生日要過,但跟新茶相比在口感上已經(jīng)有了很明顯的差別。中期茶也分倉儲的地域,但今天不涉入這個話題,就以我們所在的城市——昆明倉來舉例。
基本上10年左右的中期茶,苦底已經(jīng)減弱了很多,澀度因茶而異,相較新茶大部分茶品澀度能褪去一多半,而且這個時候的澀度對于口腔局部的集中度也不再那么高了。這個年齡的生茶,山頭的標示性香氣開始減弱,蜜香正是濃郁的時候,茶湯最大的特點是甜度高,湯香濃郁,相較新茶湯香可以在口腔的延展面積要大的多,持續(xù)時間也很久,此時的湯香真正可以用唇齒留香來形容。湯感開始出現(xiàn)滑度和稠度,這個是中期茶以及老茶的魅力所在,飽滿而充實的湯感是一款生茶邁向成功的里程碑。當然最值一提的就是茶湯整體的協(xié)調(diào)度,此時的生茶再也沒有新茶時的“急切”與“浮躁”,如果說茶如人生,那么在中期茶上我們也許有了那么一點點共鳴吧。
最后是這個家庭最晚出生的一個分類——熟茶。熟茶完全是為了照顧普洱茶的口感而生,不說四五十年的老生茶了,就是三至七年的中期生茶,等待起來也是不易的。于是為了能讓生茶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一些“協(xié)調(diào)”的口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云南四大茶廠奠定了熟茶現(xiàn)代工藝的起始。熟茶這個七零后,在此后的時間迅速形成了自己的口感風(fēng)格,并且使發(fā)酵這門工藝也變成了大廠茶的立足之本。
熟茶也分新茶老茶,基本能夠上市銷售的熟茶都是一年期以上的。經(jīng)過發(fā)酵,生茶被磨平了“棱角”,標識性的特征退化了,刺激性的物質(zhì)減弱了,湯感渾厚、飽滿,有些年份的熟茶開始有了明顯的滑度和稠度,這一點相比生茶在時間上縮短了很多。熟茶的甜度天然很高,香氣低沉、內(nèi)斂,雖然沒了生茶的高揚,但是給人的是寧靜、安詳?shù)氖孢m感。熟茶最大的好處是茶性溫和了很多,飲后一般不再會失眠,基本適宜各個年齡段的正常人群。醇和的熟茶給了普洱茶在等待生茶陳化為老茶的另外一個選擇——讓普洱茶“立刻”變得適口了起來,不得不說是一個“識時務(wù)”的偉大創(chuàng)新。
市場上,生茶—老茶—熟茶,三者都積累起了各自的擁躉,現(xiàn)在已無法用孰優(yōu)孰略來一分高下了,賣老茶的看不起賣新茶的,說那完全味同嚼草,但是新茶階段的品飲指標比如:迅猛的回甘、高揚的茶香、清晰的山韻,這些都是“過期不候,無法復(fù)制”。喝生茶的說熟茶用料不講究,但熟茶因為口感適應(yīng)性廣、接受度高,是市場上普洱茶銷量的主力軍。并且,高端熟茶甚至比小眾山頭茶的市場站位還要高。看著普洱茶走向更為精細的品飲分類,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其中——存在即合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