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時代,女排精神能夠與社會背景契合的元素都不一樣,每個時代,也都不可或缺一種像中國女排這樣的精神力量。
當地時間8月17日凌晨,擊敗東道主巴西隊晉級四強的中國女排姑娘們慶祝勝利。
當地時間8月17日凌晨,中國女排在里約馬拉卡納體育館以3:2逆轉東道主巴西女排,挺進里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1萬多名主場觀眾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助威聲,以及針對中國女排的各種干擾聲,這對年輕的中國女排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在賽后盛贊姑娘們在這么艱難的環(huán)境中沒有放棄,這是中國女排今日成功的關鍵。
女排成為標桿不僅僅是因為運動成績
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場比賽中以3:2力克當時的世界勁旅日本隊,首次登上女排世界之巔;到2003年,在世界杯的比賽中以11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績時隔16年重奪世界冠軍;再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在落后兩局的情況下逆轉俄羅斯隊、時隔20年再登奧運會冠軍寶座;再到今天這場比賽,在對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等種種優(yōu)勢的情況下,將不可能取得的勝利變?yōu)楝F實。中國女排就是這樣一次次演繹著神奇。
女排精神的誕生,首先是因為中國女排的優(yōu)異成績,在北京女排原主教練、中國男排前國手石永鳴看來,如果沒有那些成績作基礎,中國女排也不可能有那么深遠的影響,女排精神也就無所談起。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家男排與國家女排是同期同地一起冬訓的,石永鳴對漳州訓練基地的艱苦條件還有深刻印象,“不能天天洗澡,1個星期只能洗1次。3個訓練館,只有1個是木板地,其他兩個都是沙土地,其中的1個還是用竹子搭的棚頂?!?div style="height:15px;">
當時,整個國家的經濟條件都比較落后,運動隊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優(yōu)待,艱苦奮斗不僅僅是中國女排的作風,可能也是當時所有運動隊的自我要求。
石永鳴表示,女排精神的另一個特質就是,頑強拼搏并不是建立在傻練的基礎上,“傻練可不是拼搏”。據石永鳴回憶,當時女排的孫晉芳、楊希、張蓉芳等隊員,在學校里都是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這種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學習成績都好的三好學生,那個年代在運動隊并不鮮見,包括當時男排的胡進、汪嘉偉和沈富麟等,也都是學習尖子。
那個時候并不像現在這樣,學習不好的孩子才想到走運動員的道路。據石永鳴回憶,那時候,成為運動員是非常光榮的,運動員的選材也往往選的是運動、學習都很好的孩子,因為一名優(yōu)秀的運動員,需要智慧,還需要較強的學習、理解和接受能力。在那個年代,運動員并不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代名詞,而是相反,很多運動員的文化水平都很高,學習能力特別強。
可以說,那個時候,中國女排的隊員也是集多種優(yōu)秀素質于一身的。在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國人正在積極面對新的環(huán)境、生活和挑戰(zhàn),女排精神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訴求,絕不是因為中國女排在某一個方面的成就,而是與中國女排的整體素質、風貌密切相關的。
女排精神也在尋找與當下年輕人的共鳴
30多年過去了,中國女排的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并未丟失,而是一直傳承了下來。時代在變,女排精神的社會意義也在變。30多年前,女排精神曾經為剛剛打開國門的一代國人,起到了自信、自強、奮進的激勵作用,30多年后的今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女排又該以怎樣的精神元素去影響新的一代人呢?
令人尷尬的是,對于很多80后、90后、00后的年輕一代,他們對女排精神并不了解,也很難形成感動——新時代的女排精神,除了繼續(xù)保留振奮民心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到與新時代的契合點。
頑強拼搏,對于當今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很難引起強烈的共鳴。但在石永鳴看來,女排精神的內核,除了脫胎于艱苦條件的頑強拼搏之外,更蘊含著思想與智慧在其中,“人們光看到了女排姑娘流血流汗,其實,善于用腦子打球和運用那些多變戰(zhàn)術,才是中國女排成功的基礎。這種勤奮加智慧的成功模式,肯定要比單純的頑強拼搏更容易打動年輕人,也值得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借鑒。”
女排精神正在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對于當下中國青少年體質狀況持續(xù)下滑的嚴峻形勢,女排精神也可以發(fā)揮帶動青少年運動起來的積極意義。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表示,受中國女排的影響,排球運動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風靡全國的大、中、小學,至此之后,再也沒有哪項運動能像當年的排球那樣火爆校園、人人參與。排球在三大球中,是唯一不能個人玩兒的運動,一定需要多人參與,這對于在學校動員更多的學生運動起來、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
但是,現在還有多少孩子打排球呢?答案肯定是不樂觀的。更不要說讓女排精神去影響更多的孩子了。
在不久前舉辦的北京市排球夏令營上,北京市體育局青少處副處長蘇峻介紹說,青少年排球的基層發(fā)展形勢還是很難讓人樂觀的。去年北京市舉辦青少年排球錦標賽,北京市16個區(qū)縣竟有一半的區(qū)縣派不出隊伍參賽。作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如果孩子們不能參與這項運動,女排精神也會變得很抽象。
在王宗平看來,30年前,女排精神可以讓那一代的學生全員打排球,30年后,在全國青少年體質已到危險邊緣,女排精神更需要發(fā)揮出引導青年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的榜樣作用。
但無論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還是去年中國女排重奪世界冠軍,以及這次面對重重困難在奧運會賽場上戰(zhàn)勝東道主巴西隊,中國女排的的頑強拼搏,都讓國人點贊、感動。女排精神的影響深遠,但還能夠像30年前那樣,與這個時代的脈搏共振嗎?
一代又一代女排姑娘,傳承著女排精神,但一代又一代觀看中國女排比賽的觀眾,也需要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從“天上”回到“人間”。每個時代,女排精神能夠與社會背景契合的元素都不一樣,每個時代,也都不可或缺一種像中國女排這樣的精神力量。
此次里約奧運會,女排是中國3大球項目里唯一的亮點,而且,她們還有可能走得更遠。在郎平看來,女排精神從來沒有從中國女排隊員身上消失過,贏球的時候,隊員們展現了女排精神,輸球的時候,隊員們又何嘗不夠努力。
在戰(zhàn)勝東道主巴西隊之后,中國女排也闖過了她們在里約奧運會上的第一場生死戰(zhàn),后面,還有少則一場,多則兩場的硬仗等著中國女排,如果順利,中國女排又將重現輝煌、重返巔峰,即便下一場失利,未能躋身決賽,打出水平、打出風格的中國女排也足以為中國奧運代表團增光添彩。一場場經典之戰(zhàn)將永遠留在國人的記憶里,但問題在于,又會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受到女排精神,并再次成為引領自己前進的時代旗幟呢?(文/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