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將“扯淡”“再不來了”一詞掛在嘴邊,如果一遇上明朝人也將這兩個詞語拿來說,是不是覺得這又是場穿越劇呢?
現(xiàn)實中,卻有確鑿的證據(jù)證明明朝確實有這樣的人,并且還將這兩個詞語刻在自己的墓碑上,這是怎么回事呢?
“扯淡碑”
河南淇縣,有一塊奇特的明代古墓石碑,碑首橫刻“再不來了”4個字,碑正中豎刻“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別明顯,因此民間稱其為“扯淡碑”。
這個碑的落款日期為明末甲申,由此可見“扯淡碑”出自明朝。1984年,“扯淡碑”從河南淇縣城北下關(guān)八角樓西寺院,遷至摘心臺公園內(nèi),成為了一個旅游景點。
主人身份成謎
墓碑主人到底是誰呢?竟如此幽默,但字里行間又透漏出對生活的厭倦?!俺兜鄙蠜]有明確記載,我們只能從碑文中尋找蛛絲馬跡。
“扯淡碑”兩邊的碑文寫道: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云夢修真,事跡己詳載甲申記矣予等不敢再贅翁。生不言壽莫老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
意思是:我是燕人,沐(水木)氏,1644年到云夢山修道,我的事跡已經(jīng)記載史冊,其他的就別問了。我生來不講自己的年齡,也不知道自己多大歲數(shù)了。有人說我已經(jīng)144歲了。然而我回答,我已經(jīng)四大皆空,成了一個與琴棋書畫為伴的抱病老人,特立此碑。
從碑文得知,這是一個涿鹿老人,大約144歲了,姓沐,在云夢山上修仙,早己看破了紅塵。
碑上有個特殊的年份,1644年。這一年,明崇禎帝自殺,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滿清入關(guān),李自成兵敗出逃北京,是動亂不堪的年代,明朝和農(nóng)民起義軍的人都有可能避難于此。但沐氏歷史上卻很少見,當時最大的沐氏家族當屬明朝開國功臣沐英的后人。
因此,專家猜測“扯淡碑”很可能是明朝勛臣沐氏墓碑,李自成率農(nóng)民起義軍進京時,沐氏逃到淇縣云夢山棲身,伺機東山再起,可他活了144歲也未能如愿,故而悲觀厭世,臨死前寫下“扯淡、再不來了”六個字。
“扯淡”一詞到底何時出現(xiàn)
其實,“扯淡”一詞在明朝確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本意是淡化,不再糾纏的意思。經(jīng)過后人附會演變,才有了閑扯、胡說、不相干的意思。
該詞出自于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今上初年,高新鄭被逐家居,患家末疾,忿郁無聊,每書壁及幾牌云“精扯淡”三字,日以百數(shù),則華亭、內(nèi)江、江陵諸郄在胸中,已漸消化矣。
也由此可見,墓碑主人刻上“扯淡”“不再來了”,就是為了表示沐氏與世無爭厭世的態(tài)度,早已將東山再起的執(zhí)念放下。
小結(jié)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老人家活到144歲著實不易,且能夠放下心中執(zhí)念,安享晚年也是幸福的一件事,歷史也不是某個人能夠改變的,詼諧幽默地刻下這“扯淡碑”,竟還造福當?shù)厝?,推動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算是功德圓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