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旱災(zāi)全記錄

春秋、戰(zhàn)國到西漢

  春秋時期直接記載干旱的史料不多,間接記述的有大雩(因天旱,天子或諸侯祭天求雨)。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295年中發(fā)生旱災(zāi)29次(平均約10年1次),其中較大的旱災(zāi)有5次(平均約60年1次)。

  1.自公元前625年“十二月不雨至(公元前624年)秋七月”。

  2.公元前617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3.公元前614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4.公元前517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秋書再雩”。一年三雩,是久旱祈雨,大旱之年。

  5.公元前492年“是歲大旱,洛絕于周(成周)”。是年大旱,東周京城附近的洛河一度因旱斷流。

  戰(zhàn)國期間(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計255年,據(jù)資料記載旱災(zāi)4次,都是較大的旱災(zāi),其中:

  1.公元前314年關(guān)中、豫西大旱,“河渭絕一日,渭涸三日”。

  2.公元前309年“大旱,河、洛、江、漢皆可涉”。大旱范圍在黃河、長江流域,這年發(fā)生全國范圍的大旱。

  秦代有1次大旱記載,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天下大旱,六至八月乃雨”。

  西漢的旱災(zāi)史料增多,自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至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212年中有24個大早年,平均9年1遇。其中有兩次較重的干旱:一是漢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夏,黃河流域東西數(shù)千里大旱;二是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天下大早,關(guān)東饑,人相食,蝗飛蔽天,流民人關(guān)數(shù)十萬人”。史料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人相食”的記載。

  東漢自建武二年(公元26年)至獻(xiàn)帝興平一年(公元194年)計169年中有14個大早年。其中較大的旱災(zāi)有2次:(1)建武二年(公元26年)“關(guān)中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一金易粟一斛”。旱區(qū)大致在今陜西至豫西一帶。(2)獻(xiàn)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黃河中下游“自四月至七月不雨,三輔大旱,早蝗亡谷,百姓相食”。

  西晉自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至愍帝建興四年(公元316年)46年中計有10個大早年。其中有3個特大早年:(1)元康七年(公元297年)七月“雍、梁州大早、疾疫、關(guān)中饑,術(shù)斛萬錢,詔骨肉相賣者不禁”。(2)懷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月大旱,河、洛、江、漢皆可涉”,發(fā)生全國性大旱。(3)自永嘉四年冬至五年(公元311年)春,“關(guān)西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

  東晉自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至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計104年有11個大早年,平均約九年一遇。時值五胡十六國,戰(zhàn)火紛飛,歲無寧日,旱災(zāi)日趨嚴(yán)重,“天下大饑,人相食”的記載出現(xiàn)六次。

  北朝自北魏至北周(公元420~580年)160年中有10個大早年,平均約16年1大旱。其間特大旱災(zāi)有5次:(1)北魏文成帝和平四年(公元463年)春夏東諸郡大旱,民饑死者十之六七。(2)孝文帝延興三年(公元473年)魏國有11個州鎮(zhèn)大旱,相州(今安陽一帶)民餓死者2845人。(3)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春夏魏大旱,京都(洛陽)大饑,秋京師遇旱,谷價踴貴”?!扒刂菝耩?,開倉賑恤”?!拔捍合拇蠛担赜壬?,加以牛疫,民餒死者多”。(4)西魏文帝大統(tǒng)二年(公元536年)關(guān)中大饑,人相食,死者十之七八。(5)大統(tǒng)三年(公元537年)四月乙酉,神武以并、肆、汾、建、晉東、雍南、汾、秦、陜九州霜、早,人饑流散,請所在開倉賑給。

  隋代自開皇元年(公元581年)至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38年間大旱三年,平均12年一遇。

  唐代自武德元年至天祐四年(公元618。907年)計290年,大旱20次。其中特大旱五次:(1)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黃河流域“大旱大饑,米麥俱無,人民相枕于路,斗米千錢”,“山東旱,免今歲租”。(2)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陜西“連年旱,是年關(guān)中及山南州二十六饑,京師人相食,死者枕藉于路”。(3)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是歲大旱,全國大饑,人相食,山東、陜西尤甚”。(4)神龍三年(公元707年)山東、河北二十余州旱,饑饉、疾、疫死者數(shù)千計。關(guān)中旱。(5)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黃河中下游旱,無麥苗,“夏四月關(guān)東大饑,賦調(diào)不入,國用益窘。關(guān)中饑民蒸蝗蟲而食之”,“東都、河南、河北死者相枕,至于八月旱甚,灞、浐將竭,井皆無水”。

  五代自后梁開平元年至后周顯德七年(公元907~960年)54年間,水災(zāi)多,旱災(zāi)少,僅有一次特大旱記載:后晉高祖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四月天下諸州飛蝗害田,北抵幽薊,南逾江淮,食草木葉皆盡”?!皶r蝗旱相繼,人民流移,饑者盈路,關(guān)西餓殍尤甚,死者十之七八”。

一、北宋旱災(zāi)

  自建隆元年至靖康二年(公元960~1127年)計168年,大旱23年。北宋有關(guān)水旱災(zāi)害的史料詳實,水災(zāi)危害多于旱災(zāi),旱災(zāi)史料中沒有特大干旱的記載。黃河中上游出現(xiàn)3次連續(xù)干旱年:(1)宋景德三年至大中祥符四年(1006~1011年)陜西、寧夏、山西持續(xù)6年干旱。(2)神宗熙寧七年至十年(1074~1077年)黃河流域持續(xù)4年大范圍干旱。(3)大觀元年至三年(1107~1109年)黃河中游連年干旱。

  二、金元旱災(zāi)

  自天會五年(1127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計242年中有15年大旱。其間發(fā)生4次特大旱:(1)金天會七年(1129年)黃河中下游特大旱,“涇、渭、沮皆竭,山東郡國大饑,人相食”。(2)金皇統(tǒng)二年(1142年)八月賑陜西,九月西夏饑,升米百錢,十二月陜西不雨,五谷焦枯,涇、渭、灞、浐皆竭。饑民離散,郡邑遂空。旱區(qū)涉及黃河中上游。(3)金崇慶元年至貞祐二年(1212~1214年)黃河流域連續(xù)3年大旱。山東自1210.1212年連續(xù)三年大旱。元年“河?xùn)|、陜西大饑,斗米錢數(shù)千,流殍滿野”。二年“河?xùn)|、陜西大旱,京兆斗米至八千錢”。由于連續(xù)兩年大旱,至1214年夏黃河清。“六月黃河自陜州界至衛(wèi)州八柳樹,清十余日,纖鱗皆見”。(4)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大旱“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平)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乾而積(食)之,又罄,則人相食”。

明代自洪武元年至崇禎十七年(1368~1644年)計277年,大旱73年,平均不足4年一次。其中有多次持續(xù)干旱年,旱情嚴(yán)重的有8次:

  洪武四至七年(1371~1374年)連續(xù)干旱年,其中以五年旱情為重。河南、山東、河北、陜西、寧夏特大旱,“河南黃河竭,行人可涉”,沁陽等地一度出現(xiàn)黃河清的現(xiàn)象。鳳翔、平?jīng)鼍貌挥辏禄?,人大饑,草實樹皮,食為之盡。

  明成化四年(1468年)鳳陽及陜西、寧夏、甘肅平?jīng)鲳嚕傩樟饕?,赤地千里。五年陜西早荒。六年直隸、山東、河南、陜西多旱。成化十年(1474年)陜西早大饑,人相食。五月免陜西西安、平?jīng)?、慶陽、鳳翔、延安五府州縣去年夏稅四十五萬三千二百六十石有奇。

  明成化十八年至弘治十一年(1482~1498年)黃河流域持續(xù)17年大旱。成化十八年“兩京、河南、陜西旱”,“陜西大旱饑,人相食”。二十年“陜西、山西、河南大旱饑,人相食”,因成化十九年災(zāi)重,“百姓逃竄,十多年未能復(fù)業(yè)”。二十年“山東大旱。人相食,道殣相望”。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華北五省大旱,山東、河北、陜西、河南、山西之境,“赤地千里,井邑空虛,尸骸枕藉,流亡日多”?!瓣P(guān)中連歲天旱。百姓流亡殆盡,人相食,十亡八九”。

  “河南、山東、畿內(nèi)率多饑饉,陜西、山西尤劇,至有棄恒產(chǎn)家室不顧者”。“山、陜、河南比歲旱災(zāi),而平陽、西安、河南、懷慶四郡尤甚”。二十三年(1487年)蘭州黃河清。

  正德七至八年(1512~1513年)黃河流域大旱。七年陜西黃陵等地大旱,人相食,山西、寧夏、河北等省亦旱。八年山西垣曲黃河清,凡七日,山西、河南、河北等省旱。

  嘉靖六至九年(1527~1530年)黃河流域持續(xù)4年大旱。六年春夏不雨,黃河清,井泉涸,河北、河南、陜西、山東、山西俱旱。七年“大旱蝗,陜西、甘肅、河南人相食,死無數(shù)。重災(zāi)區(qū)豫西、寶豐、魯山餓死大半”。八年“陜、晉、豫、魯俱旱,大饑,人相食”?!熬拍瓯辩堋⒑幽?、山西、陜西大饑。延綏、榆林諸處兇歉連歲,人煙幾絕,至有研木屑石以食者”。

  萬歷十至十九年(1582~1591年)連續(xù)10年干旱,其中十四、十五、十六年全流域發(fā)生干旱?!懊袷巢菽荆讼嗍?,白骨滿路”。十八年春“畿輔內(nèi)外及秦、晉、齊及河淮間方數(shù)千里,二麥幾槁,諸泉源涸不流,漕河蜿蜒一線,運(yùn)艘淤阻”。

  萬歷三十年(1602年)特大旱。黃河上中游前兩年連旱:二十八年(1600年)慶陽大饑,二十九年晉、陜、豫、魯大旱,“三輔嗷嗷,民不聊生,草茅既盡,剝及樹皮,道殣相望,村室無煙”。三十年閏二月戊午,“陜西河州蓮花寨等處黃河水干見底,三月臨洮黃河水竭,自貴德千戶所至河州凡二十七日”。

  崇禎元年(1628年)秦、晉、豫、魯、北畿大旱,其中以陜北尤甚,草木枯焦,秋絕籽種。之后幾乎連年干旱:二年米脂、鎮(zhèn)原等處“饑死無算”,三年隆德“父子相食”。崇禎六至十四年(1633~1641年)黃河流域持續(xù)9年特大旱,旱情重,范圍大:七年陜、晉“斗米千錢,餓殍遍至”、“人相食”;八年靖邊民饑死者十之八九,晉豫飛蝗蔽日;九年陜西禮泉無麥,人多渴死,豫北河水竭;十年旱區(qū)西至寧夏、平?jīng)?,向東擴(kuò)展至河北、山東;十一年“山陜豫西草根樹皮殆盡”,河水變小變清以至枯竭,“瘟疫盛行,死者甚眾”;十二年中原鬻河、淮陽河、泌河等河水皆竭,飛蝗蔽天,公鬻人肉,旱區(qū)遍及西北、華北、華東、中南。十三至十四年旱情最重,范圍最大:甘肅大片旱區(qū),“人相食”;陜西“絕糶罷市,木皮石面皆食盡,父子夫婦相割啖.十亡八九”;山西“汾、澮、漳河均竭,民多餓死”;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涸,尸骸遍野”;河南“大旱蝗,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民餓死十之五六,流亡十之三四,地大荒”;山東“飛蝗蔽天,蝗蝻相生,食草跟樹皮,井泉湖泊盡涸,泗水?dāng)嗔鳌?;江蘇、淮北大旱,“黃河水涸,蝗蝻遍野,流亡載道”;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旱區(qū)連成一片。

 清代自順治元年至宣統(tǒng)三年(1644~1911年)268年間,大旱27年,平均約10年一遇。期間發(fā)生10次特大旱:

  康熙二十九年(1600年)甘肅靖遠(yuǎn)衛(wèi)旱饑,寧夏、陜西、河南、河北大旱,自年前冬至是年六月乃雨,沁、濟(jì)、泌河均竭,蟲、蝗、雹、疫相繼,民饑。

  康熙六十年(1721年)寧夏、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春夏大旱。山西旱,涑水涸?!吧弦陨疥兒禐?zāi),發(fā)帑金五十萬治賑”?!捌咴旅夂幽相嵵?、祥符等四十五州縣旱災(zāi),額賦有差”。山東旱災(zāi)持續(xù)至六十一年春夏,每年有50余州縣成災(zāi)、大饑。

  流域連年干旱,乾隆五十年(1785年)為重,河南、山東、河北、陜西等省均大旱,局部地區(qū)有“人相食,人多渴死”的記載。山東自乾隆五十、五十一至五十二年連續(xù)三年春夏大旱,魯西、北、中60余州縣成災(zāi)?!斑\(yùn)河水涸”、“微山湖涸”,鄆城、成武等縣出現(xiàn)“人相食”。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甘肅、寧夏等地旱。山西境內(nèi)黃河自十二月初七八日漸次澄清,至二十八九日,時屆兩旬,河水清澈見底,共計1300余里。

  嘉慶十八年(1813年)直、魯、豫、陜、晉等省大早,豫、魯連旱兩年,是歲河南春夏大旱,秋水,大饑,人相食。山東71個州縣大旱饑,鄄城等地“人相食”。河北大旱,冀中尤甚,井竭、泊涸。陜西58個州縣大旱,年荒。山西旱,晉中、晉南尤甚。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豫、魯、冀、晉、陜五省大旱。河南春夏大旱,秋雨傷稼。豫西、東、北35個州縣大饑或出現(xiàn)“人相食”。山西沁水、晉城、陽城、高平等縣夏旱,秋雨大饑。陜西關(guān)中春夏大旱民饑。山東西北66個州縣大早饑,人民流離,道殣相望。河北大旱,冀中冀南尤甚,大饑,死者甚多。

  同治六年(1867年)陜、甘、寧、內(nèi)蒙古、晉、冀旱。同治四年、五年皋蘭、靖遠(yuǎn)、西寧大饑,人相食。六年夏皋蘭、金縣(今榆中)、莊浪(今永登)大旱饑,人相食。七年平?jīng)?、靜寧、莊浪、固原、靈臺、鞏、秦屬及永昌等處大旱饑。陜西夏旱,銅川大旱,山西全省春夏旱和大旱,晉中、晉南十余縣尤甚。

  光緒二至四年(1876~1878年)黃河流域持續(xù)三年特大旱。二年晉、豫、魯、陜、直各省皆旱甚。山西34個州縣旱饑,河南春夏大旱,夏秋兩季未收.40個州縣大旱饑,人相食,伊、洛斷流。山東全省特大旱,97個縣成災(zāi)。濰縣、長清、嶧縣、臨邑、青城、齊東等縣志有“人多餓死”、“道殣相望”、“樹皮草根食殆盡”等記載。三年干旱擴(kuò)展至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和河套以至大青山以北地區(qū)。秦、晉歷冬經(jīng)春及夏不雨,赤地千里,人相食,道殣相望,其鬻女棄男,指不勝屈,為百年來未有之奇。八月一日山西報災(zāi)州縣57處,饑民200余萬。十二月十日奏報,被旱10分(顆粒無收)者16個州縣,被旱9分者13個縣,被旱8分者30個縣,被旱7分以下9個縣,合計18267個村莊,其中以靈石尤甚,有人相食者4000戶約4萬口。三年全省成災(zāi)者70余個州縣,晉南尤酷,赤地千余里,山童川竭,樹死土焦。陜西自春至六月不雨,亢旱異常,夏麥枯萎,秋稼間有種者,率苦蝗害,頃至八月,涇、渭幾涸,民大饑,人相食,高陵疫斃3000余人,蒲城饑,至四年夏,餓死者三分之二。河南全省麥秋全無收,赤地千里,伊、洛斷流,黃水微弱,大饑,人相食。山東北、中、南一帶麥秋幾近絕產(chǎn),68個州縣成災(zāi),餓死甚多(見圖5-4)。光緒四年(1878年)甘、寧、陜、晉、豫、冀持續(xù)春夏大旱,40個州縣饑,莊浪、階州、成縣、靈州、鞏昌、秦州各屬餓。三年持續(xù)大旱,黃河中下游因旱災(zāi)饑餓致死者達(dá)1300萬人。

  光緒十八年(1892年)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青海、甘肅大旱。歸化道屬7廳及蒙旗大饑。去歲災(zāi)歉,人春至夏無雨,不能下種,秋收無望。境內(nèi)赤地千里,死者枕藉。陜西北部與關(guān)中夏旱民饑?yán)Э唷I轿鞔合目汉?,秋淫雨,冬大寒,民大饑,賣男鬻女,拆屋易食,餓死無數(shù)。青海西寧東部旱情嚴(yán)重。甘肅春夏雨澤愆期,麥?zhǔn)涨繁 ?/p>

  光緒二十五至二十七年(1899~1901年)黃河流域持續(xù)三年大旱,以二十六年為甚。是年陜西夏大旱,渭水幾涸,災(zāi)區(qū)至56個州縣之廣,饑民至數(shù)十萬人之多,渭北州縣,大荔、蒲城為最。山西大旱,遍及全省,臨縣死尸遍野。河南大旱,北、東、西重災(zāi)區(qū)人相食。河北、山東亦大旱。是年六月,涇州、皋蘭、平?jīng)?、莊浪、固原、洮州旱。

民國自1912至1949年計38年發(fā)生六次大旱災(zāi),其中有三次特大旱:

  1920年“冀、魯、豫、晉、陜等省,自春徂秋,雨澤稀少,亢旱情形實為數(shù)十年來所罕見,加以飛蝗肆虐,顆粒無收,災(zāi)民轉(zhuǎn)徙流離,道殣相望”?!拔迨∪偈呖h兩千萬人因旱遭災(zāi),五十萬人餓死”?!扒嗪:狄?,死亡枕藉。農(nóng)業(yè)區(qū)死亡八萬余口”。

  1927~1929年持續(xù)三年大旱。其中以1928年為甚?!瓣兾髯源横耷?,滴雨未沾,井泉枯竭。涇、渭、漢、褒諸水,平時皆通舟楫,今年夏間斷流,車馬可行。樹皮革根采掘已盡,赤野千里,樹多赤身枯槁,遍野蒼涼,不忍目睹”。當(dāng)年全省91個縣遭災(zāi),次年旱災(zāi)遍及88個縣。河南全省“自春至夏滴雨未降,秋復(fù)旱,年收成不足二成,九分之一的縣全無收獲”。山東省1927年56個縣受旱災(zāi),“秋收不及四成,災(zāi)民2000萬”;1928年79個縣受災(zāi),“災(zāi)民500萬人”;1929年94個縣受水旱災(zāi)害,“受災(zāi)728.5萬人”。內(nèi)蒙古1928年春夏大風(fēng)亢旱,五谷不登,入夏雹災(zāi),統(tǒng)計災(zāi)民149.8萬人。山西全省旱和偏旱,太原、大同尤旱。

  1942年黃河中下游陜、晉、豫、魯、冀五省旱,以豫、魯為甚。陜西自1941~1949年旱,各地旱情不一,以1942年旱情為重。山西是年旱、水、蟲、雹數(shù)災(zāi)俱發(fā),晉中、晉南18個縣春夏旱,3158個村受災(zāi)。重災(zāi)44個縣無法生活者共119845戶、568606人。河南春夏秋全省大旱,赤地千里,飛蝗遍野,大饑,人相食。魯北特大旱,連續(xù)150天無雨,土地龜裂,河道干涸,樹葉樹皮食盡。河北由春徂夏,迄未降雨,演成亢旱之象。其間以衡水、安陽為最。

1949~1990年的42年間,黃河流域發(fā)生多次特大旱:

  一、1965年山西、河北、陜西大旱,自1964年冬至1965年春夏至三伏不雨、少雨,旱情嚴(yán)重,不少河流水枯,沁河一度斷流。河北衡水、保定、石家莊、邯鄲,河南新鄉(xiāng),山東德州、聊城等地區(qū)旱。

  二、1972年全國少雨,北方出現(xiàn)了近30年來最嚴(yán)重的干旱,華北大部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4成,山西中部年降水量僅160~260毫米,個別地區(qū)不足100毫米。山西省絕大部分地區(qū)春夏連旱,降雨量不足常年一半,造成水庫干涸,河水?dāng)嗔?,地下水位下降等旱象,汾河斷流達(dá)兩月之久。全省43座大中型水庫有24座是空庫,只有19座水庫儲水3.7億立方米,且大部分為死庫容。全省受災(zāi)面積2574.89萬畝,成災(zāi)面積1536.43萬畝。

  三、70年代后期以來,黃河在濟(jì)南以下已多次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崇禎登基后天災(zāi)頻發(fā) 是天要亡大明朝嗎!
華北大旱災(zāi)葬送了清王朝
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旱災(zāi)
上黨異聞錄——長治,歷史上的人食人
肆虐十年、死者千萬、壓垮大明,崇禎六年爆發(fā)的鼠疫到底有多恐怖
明末連年大旱,李自成的糧草是從何而來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