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是中國幾千年來至今還留存著的一座相當完整的大型古典園林,它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郊,占地290公頃,水面約22公頃,是燕山腳下的一顆明珠?,F(xiàn)在的頤和園是從清代乾隆建造清漪園開始的。1900年頤和園遭受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1902年慈禧下令重修,現(xiàn)在頤和園的總輪廓和建筑規(guī)模就是這次修復后的模樣。 新中國成立之后,頤和園這座古老的園林重新煥發(fā)了青春,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精美的歷史文物、典雅的園林藝術(shù)迎接紛至沓來的國內(nèi)外游客。一年又一 年,秋去冬來,無論是晨曦或是夕陽,陰晴或是雨雪,頤和園總是在變換著詩情畫意般的景色,使人感受其東方色彩的造林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
1998年,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對頤和園的評價稱:“北京頤和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戰(zhàn)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shù)地融為一體,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shè)計中的杰作。”
《人民畫報》最早介紹頤和園的圖片專題報道《頤和園》刊登在1951年10期,采用了11張黑白照片和5張彩色照片,共兩個大跨頁的版面。此后近70年來,《人民畫報》對頤和園還有不同角度的多種報道。尤其是《人民畫報》4位資深攝影記者為頤和園與清華大學建筑系聯(lián)合編輯的大型畫冊《頤和園》(朝華出版社1981年出版)拍攝了大量精美的圖片,其中一些畫面和拍攝角度如今已很難得到,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頤和園建設(shè)成就的珍貴歷史資料。在此,我們從中精選部分經(jīng)典圖片與大家分享。
▲高大的牌樓正面額上寫著“涵虛”,背面額上寫著“罨秀”?!昂摗庇吧渌?,“罨秀”暗指山。牌樓后面就是以湖光山色著稱的頤和園了。
▲頤和園東宮門,“頤和園”三字的大匾是乾隆的手筆。
▲從南向北,俯瞰昆明湖、遠眺佛香閣。
▲昆明湖之秋。
▲昆明湖畔的銅牛,也是守護昆明湖的“神牛”,牛背上用篆文鑄有一篇《金牛銘》。
▲仁壽殿,原名“勤政殿”。
▲樂壽堂前玉蘭花開。
▲樂壽堂的西套間,當年是慈禧的臥室。
▲玉灡堂的陳設(shè)。
▲玉瀾堂西里間曾是光緒的寢室,大床、帳幔和枕被等大部分還保持著當年的陳設(shè)。
▲德和園主要由頤樂殿和大戲樓組成,這是德和園內(nèi)大戲樓。
▲頤樂殿是慈禧看戲的地方。這是殿內(nèi)正對戲臺的金漆琺瑯百鳥朝鳳寶座。
▲排云殿中央的九龍寶座是當年慈禧過生日接受朝賀的座位。
▲從佛香閣遠望昆明湖。
▲佛香閣西側(cè)的寶云閣(銅亭)
▲長廊的起點邀月門
▲長廊
▲長廊的第二個亭子——寄瀾亭的彩畫。
▲“水木自親”穿堂殿和船碼頭。
▲清晏舫,又名石舫,全長36米,船體全部石雕而成,上下兩層艙樓花磚鋪地,窗上鑲嵌五彩玻璃圖案。
▲清晏舫艙底內(nèi)的裝飾。
▲從西堤望萬壽山。
▲佛香閣月影。
▲頤和園內(nèi)從知春亭遙望佛香閣。
▲雪后頤和園內(nèi)覆蓋著皚皚白雪,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
▲每年冬至前后的“金光穿洞”。
▲西堤湖景。
▲遠眺萬壽山。
《人民畫報》中的頤和園:
▲《頤和園》刊登在《人民畫報》1951年10期
▲《人民畫報》1988年3期封面: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前建筑群 ( 孫樹清 攝)
請把手機屏幕橫過來觀看
從空中視角俯瞰昆明湖、遠眺佛香閣 :
監(jiān)制:吳 亮
編輯:郝琳琳 李國強
圖片來源:中國專題圖庫
(攝影:吳寅伯、敖恩洪、茹遂初、高明義、李長捷、姜景余、王振黨、賈云龍)
了解更多畫報信息,擁有一本紀念珍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