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出差了。
下班回家推開門,弟弟笑著蹦過來,雙手攤開大叫爸爸,我順手抱他起來親了一下,放下他,進房間換衣服去了。
出來見姐姐表情不對,湊過去問,她氣鼓鼓推開我。不一會,念念叨叨說自己要睡覺了,穿著外出的球鞋上了床。我進去質疑為何穿鞋,她大哭反抗,怎么弄都沒用。后來干脆將鞋脫下來放在了床上。
奶奶說,我回家之前,一直興沖沖說要和爸爸一起吃土豆泥,“奇怪你一回來就鬧脾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困了?!?/p>
才想起來,剛才我抱弟弟時,她在旁一直沒動聲色,難道……是嫉妒恨?
后來,好容易出來吃了點飯,又再因為一點小事大鬧了兩場。
第二天下班回家,我到樓下進電梯就整理儀容,一推開門,弟弟還是很雀躍,但我故意沒理他,直接湊到姐姐跟前,輕輕地跟她打招呼示好。她顯然還有一點生氣——因為她昨晚的情緒延續(xù)到今天早上,上學時我倆鬧得不太愉快,但臉上生氣的表情只持續(xù)不到三秒,便緩和了。我親了她一下,鞏固戰(zhàn)果,她嬌嗔地白了我一眼,典型的欲迎還拒。我渡過了危險期。
從那之后姐姐整晚的表現(xiàn)看,我成功了。原來前一晚真是在怪我先抱了弟弟。當然,弟弟作為大大咧咧的男子漢,是不會介意我沒有先抱他的,我回房間之前只捏了一下他的臉“Hello man”,他已經大笑著跳開了。
更加有意義的是,愉快的心情延續(xù)到第二天早上,姐弟倆破天荒沒有哭著去上學,還背著書包自己走上教室——不用抱!
精力旺盛隨時隨地抓起話筒高歌的活潑弟弟,敏感多愁稍有不快就嘟嘴發(fā)脾氣的野蠻姐姐。雖然一早就有心理準備,且設想了許多種可能,他們三歲的到來還是令我們有一些不知所措。自我意識覺醒,表達能力漸強,不能再搓圓摁扁,但卻又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這個階段,對我們是一種考驗。
我沒研究到底該軟還是該硬,但顯然,我若強行要求他們按大人的節(jié)奏與標準,他們是不開心的;更加顯然,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適當滿足他們的要求(比如睡覺前才想起來今晚還沒看朵拉堅持要看那就給她看一集),比一味的反對更加湊效。跟他們做朋友,我不吃虧。
可是,問題來了,什么是原則?在“女人要哄”這個鐵律下,還有原則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