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心理學嗎?
你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嗎?
你是否曾經(jīng)將自己讀到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看看下面這幾條,你中槍了嗎?
1
“我覺得弗洛伊德的書都寫的非常有道理?!?/span>
很多人初次了解心理學都是因為弗洛伊德這個金光閃閃的名字,并將他的理論奉為圭臬。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當中,童年的經(jīng)歷幾乎決定了一個人最終的發(fā)展結果。
你亂發(fā)什么瘋?!
我童年沒人愛。
你這個人怎么這樣?!
我能怎么辦?誰讓我口唇期固著。
于是,任何關于自己的質(zhì)疑都被可以心安理得地推給小時候那個無辜地眨著眼睛的你。
但事實上,人格和我們的身體一樣,外表看似穩(wěn)定,實際上也在發(fā)展之中。或許你有猛然竄高的日子,但即便是你未留意的當下,它也依舊吸收養(yǎng)分而有所變化。
而此刻的我們,也必須為此刻的自己負責。
2
“我上次聽說了一個詞叫‘宣泄療法’?!?/strong>
的確有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名為“宣泄療法”,但是它指的是在專業(yè)人士的正確引導下進行的良性宣泄。在宣泄之前,還要在經(jīng)歷過認知療法的基礎上,在使用者掌握了恰當?shù)姆椒ā⒔⒘藢栴}清晰的認識之后才能進行。不經(jīng)過科學的指導,一味地任由自己情緒的火山“噴發(fā)”,只會給自己和在乎你的人造成困擾。
單純就處理情緒的方式而言,忽視、抑制、宣泄的方法各有各的好處與適應性,應當根據(jù)具體的情景與需要合理選擇。
3
“我刷了5遍《Lie To Me》。”
微表情確實是心理學領域研究的主題之一,其科學性和可靠性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微表情的確是識別他人心理活動的有效指標,也只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培訓的專業(yè)人士才有能力與資質(zhì)對其進行鑒別。因為微表情是一種非??焖俚谋砬椋ǔ掷m(xù)時間在 1/25 秒到 1/5 秒之間),大多數(shù)人甚至難以察覺到它的存在(也許你還記得在《Lie To Me》里,Lightman 也總是會回看錄像帶并慢速播放)。
在目前的研究中,即使是對逐幀播放的視頻,識別微表情的編碼人員也需要至少 100 小時的訓練才能達到初步熟練的水平。如果你只是看了一兩本《FBI 識人術》,就總是盯著女神的臉,企圖找到一絲“她肯定是在偷偷喜歡我”的證據(jù),那么結果大概就只能是“你開心就好”。
4
“原來我是不安全型依戀?!?/span>
熬了整整一周夜你終于搞定了一個項目,正準備周末好好睡上一覺,戀人卻希望你陪TA出去玩。疲憊的你一時情緒失控,和TA吵了一架不歡而散。倒在床上的你不小心刷到一條心理學主題的推送,瞟到這么一句“有的人總是想逃避親密關系,認為親密關系會使他們失去自由,這屬于回避型的依戀…”。
“原來…我是回避型依戀的人啊,所以…獨自呆著才是我的風格?!?/span>
關于人與人之間到底有哪些不同,這是一個讓心理學家和普通人都為之著迷的問題。不過心理學家明白,每個人身上具有的特質(zhì)應該是穩(wěn)定的,能夠在不同情境下保持一致性,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選取不同情境下的各種典型行為編成“測驗”,來反映這些行為背后的那個共同特征。所以,僅僅通過一兩個事件或者行為表現(xiàn),就給自己貼上“我是回避型依戀”的標簽,而完全忘記了上個月自己剛剛為TA精心準備禮物的甜蜜回憶,那么這與得出“我不適合和處女座談戀愛,還是分手吧”的結論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呢?
心理學和自然科學很像:在發(fā)展一門科學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提出一些錯誤的假設,并且對其深信不疑。心理學又和自然科學非常不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對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并沒有什么影響,但決定用什么樣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
心理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如此接近,研究的很多命題也為人們喜聞樂見,因此與它相關的錯誤才顯得尤為“致命”。有的時候是心理學錯了;可有的時候,卻是解讀心理學的人錯了。
5
“說好要把心理學當科學,你待它卻如同迷信?!?/span>
心理學不一定會傷害完全不了解它的人,卻很可能對那些看似了解卻沒有真正理解它的人造成困擾。在學習了一些自己一知半解或“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論之后,就忙著應用理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許不能算是明智的行為。
當人們用過于簡單的目光看待心理學的研究結論和方法,才可能帶來“危險”的后果。很多研究結論是在一定的條件和范圍里得到的,即使甲國家乙城市丙大學在一項春天進行的研究中,證明了A條件能導致B結果,這也并不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A條件都能導致B結果。“和別人聊聊”在你看來也許是每個人都能輕松get的技能,然而心理咨詢的過程可絕不是簡單的“聊一聊”,只有專業(yè)的咨詢技術才能真正幫助來訪者實現(xiàn)個人成長進而解決問題。
無論前方的道路有多么遙遠、漫長,大多數(shù)心理學人還是滿懷希望地相信著,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之后,心理學總有一天能發(fā)現(xiàn)幸福、成就與自我實現(xiàn)的秘方。只是,它大概不會是一句言淺意深的箴言,可能也不是一個簡潔的數(shù)學公式。就像我們無法僅通過一個心理學研究,就洞悉了整個人心的奧秘一樣,當然也不能指望僅僅通過了解一種心理學理論,就能引領我們到達幸福的彼岸。但正是這一份份對心理學的執(zhí)著和熱愛,為這個學科的發(fā)展與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最后,想送給每一個喜歡心理學的你一個哈特,祝你在這段心理學的旅程中能解開迷霧,看清心理學真正的面貌,并且以正確的姿勢擁抱它!
以上“心理學愛好者”的誤區(qū)
你中了幾個?
文章來源:京師心理大學堂,公眾號:bnupsychology
內(nèi)容轉載自公眾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