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一頭碎碑和鷹捉,為鷹形中之小形,當今心意練習(xí)者大都錯識是鷹形大形。鷹捉把傳規(guī),過去只隔代單傳徒孫一人,此把傳到尚學(xué)禮才改為直傳方式。惡鷹之兇殘,演化為拳藝:鷹探伸雙掌鋼鉤,在空中盤繞,見獵物疾速勾抓,展爆抓毒,令見者膽寒。
鷹抓把之盤法:猶如惡鷹凌空,兩手成爪,手似鉤,臂如翼,循環(huán)盤旋;伸手取,回手抓,足形S形勢勢不停;吼如林中嘯,震如云中雷,兇神毒目,鋼鉤銳爪,見之而令人生畏。這是古傳六合的重拳法。
鷹捉小形怎樣練?《心意拳譜》常說:鷹捉四平。四平者,前掌與前胯平,后掌與后胯平,四處平行,謂之四平。要合四平,必須雙臂彎曲,因為心意六合拳無直臂,雙掌要平胯,又必須隨著“大栽身”而落才能平胯。同時,頭與肩又必然隨著“大栽身”而下,頂沖前方,于是,全身必然形成“手捉肩捉頭捉”的三捉之勢,這就是古譜所言“鷹捉必須四平”之本義。
熊性愚笨,演為拳技,由于不分順拗步和前后手,穿宮繞行,不受任何制約,故而可隨時變化。若與猴豎蹲合演,成“熊形猴相”,為心意八絕之一,馬學(xué)禮“六合譜”所言“人多三搖”即指此技。熊出洞的雙掌運于全身中心線,意守上中下三盤,小步直進,膝護襠,無外開。行拳和緩,不可性急。中門要當心,時防有人進,安然心靜守,盡在無意中,以不露拳勇為上法。
動物中,熊為愚類,但化為拳技卻是靈物,何也?拳仿老熊意,“順步”是出洞,“拗步”也出洞,百靈熊出洞,游身八方穹。熊之守,猴之靈,合為一體,搖步走轉(zhuǎn),演化成心意門絕技,就是老譜所說“若遇人多,三搖兩旋”之中的“三搖”的熊形猴相。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shù)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幾乎所有的拳法都要分“順步”與“拗步”,而熊出洞則是“順拗”不分,散手時,不換“順拗”,所以速度奇快。但是一切“順拗”拳法,如果由六合九宮步統(tǒng)帶,那就會出現(xiàn)千變?nèi)f化的神奇步法。
此拳要點,必須橫勁變直勁。然今人習(xí)練,雙拳多從小腹處直上。夜馬奔槽講究提煉發(fā)把,其勢如排山倒海,甚為驚人。何謂“夜馬”?人人都懂,何謂“奔槽”?人人也懂。若問,為何取低架?人們可能就不一定了解了。下面筆者試著解答一下。
從直觀上看,拴養(yǎng)馬的馬廄平頂?shù)桶?,所以野馬奔槽取象低盤,是為了與馬廄平低的外形相一致,這才符合馬有“奔槽”,也有“入廄”的道理。
再從功用上看,夜馬奔槽的單腿獨立和雙腿蹲踞,都要彎曲90度,常練此式,可調(diào)節(jié)和穩(wěn)定全身重心,有如磨盤落地生根不動。這就是老譜中“足下存身”的道理。此式不好練,要解決兩個屈腿90度,許多人都做不到。夜馬奔槽很講究發(fā)力方法,練的是橫變直的螺旋力,發(fā)力起點在腰側(cè)下方,不是在小腹下方向上直頂,有人比喻說這是“肚里拳”,那是練錯了發(fā)力位置。
夜馬奔槽還著重中架單練和中架單練發(fā)放,雙掌卷繞,兩拳合勁,旋進而并沖,聲如轟天雷,勢如翻江浪,滿力齊鉆,層浪沖擊,涌如江海之波,練的是一把胸肋摩擦力。
不少心意六合拳練習(xí)者誤識鷂形中小形為大形,其中有九龍纏身、鯉魚翻身、鷂子翻身、鷂子入林斜行把。針對當今不少拳家練習(xí)的鷂子入林,今概述幾點。
(一)九龍纏身、鷂子翻身、鷂子斜行等式,是鷂子入林變化出來的小形,怎可代替鷂子入林?(二)有的拳家把鷂子入林練成直行步,或在空曠處轉(zhuǎn)動,但是,離開了樹林,這樣的隨便轉(zhuǎn)動起不了任何作用。如果這樣練成習(xí)慣了之后,在圍斗中就無法避人游穿、側(cè)身靠攏。所以要練出鷂子入林的真功夫,就必須在樹林里盤繞,要能見林穿林、見樹繞樹,如飛鷂翔林,有一身之隔即可穿閃而旋,遠幾丈之距亦能箭穿而過,這才是鷂子入林的真功夫。所以,一切離開樹林的練法,都是假貨。(三)鷂子入林有陰陽兩勢,誰知兩法的差異?宇宙天體,反陰陽為自轉(zhuǎn),正陰陽為公轉(zhuǎn)。引其理化為拳,則是:反陰陽用三角步,穿繞正隅,技為靠打游擊;正陰陽用環(huán)形步,沿走八方,技為驚神穿目。陰陽兩法,合為全技,不可偏執(zhí)于一?,F(xiàn)在的拳家大都不會練正反陰陽,僅學(xué)成鷂子入林的“半成品”,所以在合圍中無法得心應(yīng)手。還有一點大家要明白:在群戰(zhàn)中是采用鷂子入林陰陽兩法的手法步,必須結(jié)合其他各種拳法,方能在人群中穿繞游斗,并不是單靠鷂子入林打出重圍。
鷂子入林穿林不撞樹,身法一展即過,須明鷂子側(cè)身之巧妙,循環(huán)于密林之隙,游刃于群斗之中。而撞樹不繞林,此為龍纏身,以補鷂子入林油滑而不足,須常備習(xí)。鷂子入林陰陽兩法的轉(zhuǎn)換,是按照天體的運行規(guī)律行拳,缺一不可。所以,能得“陰陽合體”盤練方法的密授,方得鷂子入林的正法傳承。鷂形中,有十種拳法,很容易相混,鷂子入林、鷂子出林、鷂子鉆天、鷂子翻身、鷂子側(cè)步、鷂子栽膀、鷂子斜行、九龍纏身、鯉魚翻身、鯉魚打挺,學(xué)者須明辨之。
鷂子入林的練法在《武當》雜志已經(jīng)披露,故在本文中不再闡述,詳情請閱《武當》2017年4期《鷂子入林真義》一文。
分草之蛇,講究舌儀吞吐之勢,有三變勁之妙手。無“吞吐”之撥草,實為無頭死蛇。有的心意六合拳練習(xí)者混淆了蛇形大小形的練法,用蛇行步或左右明撥代替蛇撥草。
蛇撥草很注重用勁方法,雙手穿繞,暗中撥帶,須要橫勁變直勁、直勁變橫勁,這三變動不好掌握。心意門秘傳蛇撥草,因為此式暗藏無解封殺的蝴蝶手而成為心意門的絕殺。傳曰:蝴蝶手,無人讓,雙手穿繞指目亡。
這十種拳法,到今天已經(jīng)少有人能夠全盤完整演習(xí)。這些拳法,除“出林”外,都是常習(xí)拳法。常練的拳法尚且習(xí)之不全,對于心意門那些絕手封殺的秘技,人們就更知之更少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