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記載的秦羲家族世系:秦本(岳州刺史)—秦進遠(寧國軍節(jié)度副使)—秦承裕(建州監(jiān)軍使、知州事)—秦羲(字致堯)《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志文記載的秦公家族世系:秦□—秦太(岳州刺史)—秦進遠(宣州節(jié)度副使)—秦公(建州監(jiān)軍使、知軍州事)+陳氏—秦著(早卒)、秦義、秦恭(早卒)、長女、次女。時間上《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早于《宋史》,以《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為準由此,可以得到秦義(羲)家族五代世系,即秦裴—秦太(秦本)—秦進遠—秦承?!亓x(羲)。五代北宋高郵秦氏家族世系研究
——以江蘇揚州發(fā)現(xiàn)秦詠夫婦墓志為線索
王瀟瀟1 劉剛2 束家平2作者:小樓考古札記 / 微信: 發(fā)布:2018-09-06
(1揚州博物館;2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內(nèi)容提要:揚州發(fā)現(xiàn)兩合石質(zhì)墓志,其主人北宋秦詠及其夫人朱氏,應(yīng)系北宋著名文士秦觀之祖父母。秦氏祖塋江都西山,即今西湖鎮(zhèn)蜀崗村呂莊組七仙墩一帶。通過對歷史文獻資料的梳理,可以對秦氏家族世系展開進一步考察,糾正秦氏家族部分成員在古代文獻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名諱記載,部分成員應(yīng)因避諱等原因存在更改名字的現(xiàn)象;還可厘清包括秦詠及孫男秦觀在內(nèi)的秦氏十代家族世系,以及主要成員的生平事跡。
關(guān)鍵詞:五代北宋 秦詠 墓志 高郵 秦氏家族
《揚州城考古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刊載了《秦詠及夫人朱氏墓志的釋讀與研究》一文[1],據(jù)該文,2011年6月?lián)P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江蘇省揚州市蜀崗路南延建設(shè)工地(西湖鎮(zhèn)蜀崗村呂莊組七仙墩附近)采集到兩合石質(zhì)墓志。其中一合墓志保存較完整,志蓋正方覆斗式,邊長78、厚13.8厘米,蓋面嚴重風化,字跡不存;志身邊長78厘米、厚13.5厘米,表面輕微風化,字跡清晰,志文共29行,滿行26字,計589字(圖一)。另一合墓志保存較差,志蓋正方覆斗式,殘缺一角,長64、寬63、厚15厘米,蓋面嚴重風化字跡不存;志身斷為四塊,長66.5、寬63.5、厚11厘米,部分字跡漫漶不清,志文共24行,滿行22字,計約480字(圖二)。文中對兩合墓志進行了釋讀與研究,確定志主秦詠及其夫人朱氏是北宋著名文士秦觀的祖父母,并指出秦氏祖塋應(yīng)在西湖鎮(zhèn)蜀崗村呂莊組七仙墩一帶,即江都西山。
本文以秦詠為中心,以秦詠及夫人朱氏墓志記載的秦氏家族世系為線索,通過對歷史文獻記載的梳理,試對五代北宋高郵秦氏家族世系作進一步考察。
一、 秦詠夫婦墓志及其生平家世
首先迻錄文中釋文,并加以句讀,以便探討[2]。
秦詠墓志錄文:
宋故內(nèi)殿崇班致仕秦公墓志銘并序
朝奉郎直集賢院權(quán)知應(yīng)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畿內(nèi)勸農(nóng)事上騎都尉借紫高郵孫覺撰
奉議郎充棣州州學教授趙挺之書
奉議郎武騎尉孫升題蓋
公姓秦氏,諱詠,字正之。其先仕江南有顯,后徙淮南高郵家焉。曾祖裕。祖禹。父玫,贈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公少給事御史府,補三班,借職為宣歙五州茶鹽巡檢,即寧國縣為治所??h吏受賕坐法,上官疑且逮公,治之,無一毫污者。使者楊纮與州將奇其守,交章薦之,改奉職明堂。汎恩改右班殿直,監(jiān)南康軍茶鹽酒稅。勤而不苛,課以大溢。有司第其最,遷一官,以右侍禁監(jiān)押南安軍兵馬、秀州海鹽縣巡檢。英宗即位,恩改左侍禁,為臨江軍兵馬監(jiān)押,遷西頭供奉官。上即位,恩換東頭,入為左軍巡使,坐法免。俄轉(zhuǎn)內(nèi)殿崇班、南劍州兵馬都監(jiān),歸以其官致仕。年八十有二,以元豐六年正月廿五日卒于濱州渤??h其子定之官舍。娶其里人朱氏,封長樂縣君。子三人,曰完,蚤卒;次定,宣德郎;次察。女三人,長蚤卒;次適酸棗進士李潨;季適同郡劉綬,亦先公卒。孫八人,曰觀、震、鼎、升、蒙、渙、益、兌。孫女四人,曾孫二人,曾孫女三人。公清慎祗畏,蒞官行己,有學士大夫之風。居里巷,遇人雖少且賤,竦然若不克當其意。老而閱佛書,自恨知之已晚,手抄口誦,不舍朝夕。嘗市馬于所知,不立券,主者欺之,三償其直不為悔,行多類此,雅志好儒。子孫皆畀從事于學。子定,中進士第。觀尤有文,蘇子瞻稱之。以五月廿一日葬于揚州江都縣之東興鄉(xiāng)馬坊村。銘曰:
凡世之生,鮮能自克;眾歸吾仁,吾豈無得。
秦公馴馴,以禮下人;無怨無惡,廉清沒身。
天實報之,有子有孫;子則是矣,孫其奈何。
其文粲然,蘇子之嗟;邑里赍咨,愿公有后。
西山之阿,雖埋不朽。
金陵袁居中刻
秦詠夫人朱氏墓志錄文:
宋故長樂縣君朱夫人墓志
尚書祠部員外郎□□□□□□□ 李□□
夫人朱氏,揚州高郵人也。廿□歸同□□□□秦君仕為內(nèi)殿崇班,以恩封夫人長樂縣君。父□不仕子男三人,曰完,蚤卒。曰定,信安軍判官。曰察,□□□□長蚤卒,次適酸棗李潨、髙郵劉綬。孫八人,曰觀,曰震,曰鼎,曰升,曰蒙,曰渙,曰益,曰兌。孫女二人,曰巽(?),曰漸(?)。曾孫一人,曰□。曾孫女三人,曰蘩,曰蘊,曰藻。熙寧七年十月廿□日,秦君監(jiān)南劍兵,夫人年七十有一,卒于官舍。以元豐□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葬于江都縣東興鄉(xiāng)之原。夫人溫□□□行女子之所難者,行之不疑,以終厥身?!酢酢酢酢酢酢跄概钊R太君謝氏,所生崇德太君習氏,皆□□□□□人身□婦事□有第等子既游學,乃痛自貶,□□□□□□其后完□好學,有行義聞,雖不幸以卒□□□□□□□□□□□□□也。定以進士□□而行學□□□□□□□□□□□觀聰悟□明□□□文高□□□□□□□□□□□□皆□夫人□□□□□□□□□□□□□□□□□人□□怨仇者雖謂□□□□□□□□□□□□□恩而好□□□□□□而有□□□□□□□□□□□誦其書□□□未□□嗚呼□□□□□□□□□□□銘曰:
□□□□□□□□□□□□□事□核。
□□窮兇□□□□□□□□孰將興隆。
□□□□□□□□□□□□善則多有。
□□□□□□□□□□□□□□□宮。
秦詠,字正之,生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卒于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享年82歲;清人秦瀛重編《淮海先生年譜》“元豐五年,大父承議公卒”[3]的考訂有誤。志文詳細記載了秦詠的職官經(jīng)歷,其歷任宣歙五州茶鹽巡檢、右班殿直、監(jiān)南康軍茶鹽酒稅、秀州海鹽縣巡檢、臨江軍兵馬監(jiān)押、左軍巡使等職,事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最后以南劍州兵馬都監(jiān)致仕?!端问贰冯m無本傳,但由志文記載的秦氏家族世系,確定他是北宋著名文士秦觀的祖父。按秦觀《書王氏齊壁》:“皇祐元年,余先大父赴官南康,道出九江,余實生焉” [4]所述,則秦詠監(jiān)南康軍茶鹽酒稅乃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正是秦觀出生之年。秦詠夫人朱氏,為揚州高郵里人,以恩封長樂縣君,生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卒地秦詠南劍州,享年71歲。因朱氏墓志字跡漫漶較多,暫無法得知她本人確切的家族世系,志文對秦氏家族世系有所補益。(表一)
在秦詠夫婦墓志發(fā)現(xiàn)之前,學界對秦觀先世鮮有所知。秦毓鈞認為:“吾宗秦氏,少游先生以前不可考……大公承議公,父元化公,公諱無考”[5]。徐培均對秦氏家族世系多有研究,且在《秦少游年譜長編》卷首《傳略》復(fù)原了秦氏家族世系簡表,現(xiàn)摘錄如下,以便探討(表二)[6]。
秦詠及夫人朱氏墓志的發(fā)現(xiàn)對于秦氏家族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志文備列了包括孫男秦觀在內(nèi)秦氏家族七代世系,并上溯到秦觀的高祖輩,為重新考察秦氏家族世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下面從秦詠先世世系與秦詠后世世系兩方面加以探討(在下文的探討中,未注明何人墓志的皆指秦詠墓志)。
二、 秦詠先世世系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秦觀擔任秘書省正字時,寫有《謝館職啟》一文,其中提及本宗先祖“竊觀前史,具見鄙宗:西蜀中郎,孔明呼為學士;東海釣客,建封任以校書?!盵7]西蜀中郎指三國時秦宓,東海釣客指唐代秦系,由此徐培均將秦宓、秦系作為秦觀的遠祖[8]。然查《元和姓纂》無秦宓一支的記載,《新唐書》記載秦系為越州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后東度秣陵,年八十余卒[9],同書《宰相世系表》卻無秦系譜系的記載。雖然《錫山秦氏族譜》:“吾宗先望會稽,后徙淮?!?[10]、《先城集補》:“吾秦氏遠祖自卞遷會稽,由會稽遷高郵” [11]中關(guān)于秦氏郡望會稽的撰述,與《新唐書》關(guān)于秦系郡望會稽的記載相符,但是由于目前對于秦系世系幾無所知,沒有證據(jù)表明兩者存在直系關(guān)系,故暫無法確定秦系是否為秦觀遠祖。徐培均編訂的年譜中考證秦羲是秦觀祖先“五代入宋之秦氏可考者唯有秦羲,蓋少游所謂'吾宗本江南’者也?!盵12]的論證過于牽強。
先回到墓志本身加以考察,志文簡單交代了秦詠先輩的仕官狀況以及家族遷移情況,“其先仕江南有顯,后徙淮南高郵家焉?!边@與秦觀《送少章弟赴仁和主薄》:“我宗本江南,為將門列戟。中葉徙淮海,不仕但潛德” [13]的說法一致。江南指南唐政權(quán),這兩條史料說明秦詠先世為南唐將吏。下面重新考察秦羲,《宋史》記載秦羲字致堯,江寧人,世仕江左,生于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卒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享年64歲?!霸姹?,岳州刺史。祖進遠,寧國軍節(jié)度副使。父承裕,建州監(jiān)軍使、知州事?!祆哪?,代還。道病卒,年六十四?!盵14]秦羲父秦承裕官仕南唐為建州監(jiān)軍使、知州事,在李煜奉表投降后,兩人一同歸順北宋。由此看來,《宋史》記載的秦羲家族確與墓志記載秦詠的先世有一定的相符。
《宋史》記載的秦羲家族世系:秦本(岳州刺史)—秦進遠(寧國軍節(jié)度副使)—秦承裕(建州監(jiān)軍使、知州事)—秦羲(字致堯,崇儀使,知蘇州)
王禹偁撰《小畜集》成書于北宋初,卷二十九收錄有《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據(jù)志文,志主秦公,諱某,字某,廬江人,官仕南唐,生于楊吳天祐十四年(917年),卒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享年78歲?!霸婺常颇┦聟?,以公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事見前國史。祖太,岳州刺史。父進遠,宣州節(jié)度副使、贈右監(jiān)門衛(wèi)率府。率公即率府之長子……夫人陳氏,封潁川縣君,以令淑聞于宗族,先公而亡。三子,長曰著,舉進士不第而卒。次即義也,今為西頭供奉官,閣門衹候,以才干為時所推……季曰恭,亦早夭。二女并適人而逝。”[15]秦公雖名諱失載,志文卻詳細記載了其家族世系情況。
《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志文記載的秦公家族世系:秦□—秦太(岳州刺史)—秦進遠(宣州節(jié)度副使)—秦公(建州監(jiān)軍使、知軍州事)+陳氏—秦著(早卒)、秦義、秦恭(早卒)、長女、次女。
對照《宋史·秦羲傳》、《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以及根據(jù)兩處所載整理的家族世系表,可以確定:岳州刺史秦本即岳州刺史秦太,秦羲即秦義,寧國軍節(jié)度副使秦進遠即宣州節(jié)度副使、贈右監(jiān)門衛(wèi)率府秦進遠?!棒恕迸c“義(義)”混用的情況也存在于《宋會要》中,現(xiàn)存的《宋會要輯稿》有六處為“秦羲”、一處為“秦義”[16]?!氨尽迸c“太”、“羲”與“義”概因字形相近致誤,因《宋史》、《宋會要》成書較晚,當以《小畜集》所錄志文記載的“太”、“義”為準。寧國軍節(jié)度使和宣州節(jié)度使其實是一個職務(wù),唐置治宣州,原為宣歙觀察使,大順元年(890年)“賜宣歙軍號寧國,以楊行密為節(jié)度使”[17]。楊吳將領(lǐng)田頵、王景仁都曾擔任這一職務(wù),兩稱呼混用的情況在《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新唐書》中較為常見。由此可知,《宋史》所載的建州監(jiān)軍使、知州事秦承裕即《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的志主秦公,根據(jù)志文記載秦承裕(秦公)事南唐先主、中主、后主三朝,在后主李煜時歷任尚衣使、澄心堂祗候、壽昌殿使、充建州監(jiān)軍使、知軍州事等職。秦承裕(秦公)曾祖名諱志文雖失載,但“唐末仕吳”,“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事見前國史”的記述我們確定秦承裕曾祖身份提供了進一步的線索。
宋人路振所撰的《九國志》,是研究唐末五代楊吳、南唐的重要史料,卷一載有《秦裴傳》。秦裴,慎縣人,楊行密帳下將領(lǐng),歷任知揚子縣、高郵、無錫令、昇州刺史、西南面行營招討、洪州制置使等職。天祐五年(908年),張顥殺楊渥,秦裴授裴鄂岳觀察使,天祐九年(912年),加武昌軍節(jié)度使,享年59歲[18]。據(jù)《九國志》本傳記載,考證秦裴生于唐大中十年(856年),卒于楊吳天祐十一年(914年)[19]。《九國志》雖未記載秦裴家族世系,但據(jù)秦裴為吳將以及“天祐九年,加武昌軍節(jié)度使”兩條,結(jié)合《小畜集》所錄《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志文記載,可以確定秦裴即秦承裕的曾祖。
由此,可以得到秦義(羲)家族五代世系,即秦裴(江西制置使)—秦太(秦本)—秦進遠—秦承裕—秦義(羲,崇儀使,知蘇州)。
關(guān)于秦承裕與秦詠曾祖秦裕關(guān)系的考察是本節(jié)較為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如上所述“本”與“太”、“羲”與“義”之誤,說明歷史文獻(當然也包括墓志本身,但是墓志對家族成員名諱記載錯誤的現(xiàn)象相對文獻來說十分少見)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文字訛誤的現(xiàn)象并不在少。澄心堂祗候秦公之名,在兩種宋代文獻上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記載。南宋陸游撰《南唐書》記載建隆二年(961年)中主李璟遷都洪州后,常郁郁不樂,“澄心堂承旨秦承裕常引屏風障之”[20],而成書較早的北宋鄭文寶撰《江表志》卻記載“澄心堂承旨秦裕歲徵多引屏風障之”[21]。毋庸置疑,《小畜集》之秦公、《宋史》之秦承裕、《南唐書》之秦承裕即《江表志》之秦裕?!赌咸茣?、《宋史》記載為秦承裕一種可能是文獻的訛誤,另一種可能是“承?!睘椤霸!敝郑谔莆宕怪局?,志主諱某,字□某的情況比較常見,現(xiàn)以成書較早的《江表志》為準。尚有疑惑的是,秦詠曾祖秦裕與《江表志》秦裕是否可以劃等號?我們的疑問不止于此,進一步說秦義與秦禹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暫且試圖將秦詠墓志、《宋史·秦羲傳》、《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九國志·秦裴傳》乃至《江表志》所得的各種復(fù)雜關(guān)系作一理想化假設(shè),可復(fù)原秦氏世系(表三)。
通過表三,發(fā)現(xiàn)傳世文獻或出土墓志中的秦裴、秦裕、秦義、秦詠生卒年完全符合秦氏家族世系的年齡層次及承襲關(guān)系的排列順序。本文認為秦詠曾祖秦裕與上述文獻之秦??隙ㄊ峭蝗?;秦義與秦禹也是同一人,但何以導(dǎo)致兩者名諱出現(xiàn)差異?眾所周知,宋太宗本名趙匡義,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八稳吮苤M之例最嚴” [22],作為臣子秦義必避宋太宗趙光義之諱,故改“義”為“禹”。(在后面的考察中,發(fā)現(xiàn)秦詠次女女婿李潨,孫輩秦震、秦鼎也存在改名的情況)。至此,可以確定上表所呈現(xiàn)的秦詠及先世世系關(guān)系的正確性,從而將秦氏家族世系上推至秦詠的烈祖、秦觀遠祖輩。
三、 秦詠后世世系
墓志不僅備列了秦詠先世三代世系,還備列了他的后世三代世系。秦詠夫人朱氏卒年較早,朱氏墓志對孫女輩、曾孫輩的記載略有不同(孫女少二人,曾孫少一人)。秦詠后世世系所涉人物眾多,除秦觀外《宋史》皆無本傳,兩墓志亦未說明他們直接的承襲關(guān)系。
南宋時期的《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是新科進士為自己編撰刊印的同榜及第進士名錄,其中有關(guān)于秦淵家族世系的記述:“(第二甲)第十九人秦淵,字處靜、小名郭哥、小字仙卿,年三十六,三月初一生。外氏江,偏侍下,第二。兄弟三人,二舉。先娶王氏,再娶蔣氏。曾祖詠,故內(nèi)殿崇班贈左朝議大夫。祖定,故朝奉大夫贈左中奉大夫。父規(guī),故右朝奉大夫。本貫揚州高郵縣武寧鄉(xiāng)左廂里,祖為戶。[23]。該書明確記述了秦淵曾祖是故內(nèi)殿崇班贈左朝議大夫秦詠,祖父是秦定,父親是秦規(guī),且“本貫揚州高郵縣武寧鄉(xiāng)左廂里”人。毫無疑問,此處“秦詠”正是《宋故內(nèi)殿崇班致仕秦公墓志銘》志主秦詠,《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對秦淵家族世系的記述為秦詠及夫人朱氏墓志記載的秦詠后世世系提供了重要史料證據(jù)。
《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記述的秦淵家族世系:秦詠—秦定—秦規(guī)—秦淵(字處靜、小名郭哥、小字仙卿) +王氏、蔣氏。
下文從秦詠子輩、孫輩、曾孫輩分別加以探討。
1、秦詠子輩
墓志記載的秦詠子輩:“子三人,長完,早卒;次定,宣德郎;次察。女三人,長早卒,次適酸棗進士李潨,季適同郡劉綬?!?br>關(guān)于秦定、秦完、秦察的考察。
秦定,是傳世文獻記載最多的一位,在墓志中也記載的最為詳細。據(jù)秦觀元豐四年(1081年)《與蘇公先生簡》:“家叔自會稽得替,便道取疾入京改官,令某侍大父還高郵,又安厝亡嬸靈柩在揚州,且買地,趁今冬舉葬”[24],元豐六年(1083年)《銀杏貼》:“家叔已赴濱州渤海知縣,祖父在彼幸安,但地遠難得書耳” [25]所述,參考墓志記載秦詠“卒于濱州渤??h其子定之官舍”,確定秦定為秦觀叔父,這與《嘉靖惟揚志》秦定為秦觀諸父[26]的記載也是一致的。宋人李燾撰《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十八、卷四八十四、卷五百三也記載了秦定的部分生平事跡及職官情況[27],通過對傳世文獻及墓志記載的整理研究,不但厘清了秦定與秦觀的關(guān)系,還可以大致復(fù)原秦定的生平事跡(表四)。
表四//秦定年譜 序號 年代 事件或職務(wù) 資料出處
1 熙寧三年 登進士第《重編淮海先生年譜》、隆慶《高郵州志》
2熙寧七年 為信安軍判官 朱氏墓志
3 授會稽尉 《重編淮海先生年譜》
4元豐三年 秦詠自會稽還家,秦定入都《與孫莘老學士簡》,《淮海集箋注》卷三十
5元豐四年 自會稽得替,入京改官《與蘇先生簡》,《淮海集箋注》卷三十
6元豐五年 濱州渤海知縣《銀杏貼》,《淮海集箋注》補遺卷二
7元豐六年 宣德郎 秦詠墓志
8元祐七年 司農(nóng)寺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七十八
9元祐八年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八十四
10元符元年京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知濠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百三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十七
11朝散大夫,贈左中奉大夫《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秦完,為秦詠長子,朱氏墓志稱“完□好學,有行義聞”。通過對秦定身份的考證,可以確定秦完為秦觀的父親元化公,配偶為戚氏[28]。秦完不幸早卒,卒年根據(jù)秦瀛《重編淮海先生譜》考訂為嘉祐八年(1063年)[29]。傳世文獻未明確記載古人早卒的界限,根據(jù)現(xiàn)有墓志材料,三四十歲前去世皆可稱為早卒。秦觀在《李氏夫人墓志銘》回憶先君:“至和中,先君游太學,事安定先生胡公。”[30]安定先生胡公指北宋著名學者胡瑗。秦詠墓志撰者高郵孫覺亦是胡瑗的學生,同時也是秦觀的老師;兩家關(guān)系十分密切[31]。
秦察,墓志記載十分簡略,目前未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歷史文獻記載。徐培均先生考證秦瞻當為秦觀叔父[32],不知是否為同一人。
關(guān)于秦詠女婿李潨、劉綬的考察。
墓志未記載秦詠三女的名諱,無法進一步探討。李潨,為秦詠次女女婿,酸棗人。秦觀在元祐七年(1092年)所作《李狀元墓志銘》中記載大父承議公有一女婿名為李常寧,字安邦,開封廩延人,生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卒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為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戊辰科狀元[33]。廩延,古邑名,春秋鄭邑,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古黃河南岸。《左傳》隱公元年(前722年):鄭“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即此[34]。秦王政五年(前242年)實行郡縣制,以境內(nèi)多棘,置酸棗縣。《元和郡縣圖志》載:“酸棗縣,本秦舊郡,屬陳留郡,以地多酸棗,其仁入藥用,故名?!?[35]《讀史方輿紀要》:“酸棗城,本鄭之廩延邑。” [36]可見,李潨之酸棗與李常寧廩延本指一地。無可置疑,秦詠墓志之李潨即《李狀元墓志銘》之李常寧,李常寧當為后改之名。
劉綬,為秦詠三女女婿,高郵人。南宋時期的《淳熙三山志》記載有劉綬中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寧榜進士[37],是否為同一人尚待考證。
2、秦詠孫輩
墓志記載了秦詠的八個孫子,分別為觀、震、鼎、升、蒙、渙、益、兌。四個孫女,根據(jù)朱氏墓志其中兩個為巽、漸(?)。秦詠孫輩名字皆出于周易卦名,惟秦觀《宋史》有傳?!端问贰非赜^本傳中記載了他的兩個弟第,秦覿字少章,秦覯字少儀[38],更早的《東都事略》亦記載秦覿字少章[39],明(隆慶)《高郵州志》因襲了兩書的記載[40]。天順三年(1459年)陳椿撰《重輯毗陵新塘秦村秦氏宗譜敘》、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秦貞撰《重輯晉陵新塘宗譜源流總序》及《重修武進新塘鄉(xiāng)舊瀆秦氏宗譜》卷四均載“元化公生四子:曰規(guī),字少泉。曰觀,字少游。曰覯,字少章。曰覿,字少儀”[41]。略感遺憾的是,墓志不僅未記載秦詠孫輩與子輩具體的承襲關(guān)系,而且部分成員與《宋史·秦觀傳》記載并非吻合,各文獻資料亦存在矛盾之處,故有必要重新加以探討。本文搜集了同時代與秦觀諸弟相關(guān)的35篇作品加以考察(表五),期待厘清主要人員的相互關(guān)系。
秦震、秦鼎在秦觀所作《睡足寮寄震鼎二弟》篇[44],可得到進一步印證。關(guān)于秦覿、秦覯,黃庭堅在《贈秦少儀》中提及:“秦氏多英俊,少游眉最白。頗聞鴻雁行,筆皆萬人敵。吾早知知有覯,而不知有覿?!盵45]由上可知秦覿、秦覯雖墓志失載,但無疑是秦觀之弟。徐培均的觀點是秦覿、秦覯是秦觀之弟,秦震、秦鼎是秦觀從弟(蓋為秦定之子);另徐氏通過對黃庭堅《書秦覯詩后卷》等文獻資料的考證,認為覯字少章,覿字少儀[46],這在李廌《秦覯少章寄寂齋》等篇可得到進一步證實,《宋史》、《東都事略》及隆慶《高郵州志》記載有誤。上表除秦觀所作4篇,涉及秦覯(少章)的有30篇,僅1篇涉及秦少儀,可知秦覯與陳師道、黃庭堅、晁補之、張耒、李廌等當時著名文士有密切的交往。根據(jù)張耒、秦觀的詩文可知,秦覯元祐六年(1091年)及第,調(diào)任臨安主薄[47]。通過對上述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的考察,發(fā)現(xiàn)僅秦觀《睡足寮寄震鼎二弟》1篇作于元豐初年,有20篇作于元祐元年及以后,其余數(shù)篇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相信皆作于元祐元年及以后。秦詠去世時,秦覿、秦覯至少已近成年。墓志未記載覿、覯之名,而秦詠卒后數(shù)年覿、覯之名(尤其是秦覯、少章)大量出現(xiàn)于時人的作品中,本文認為覿、覯極可能為震、鼎后改之名,當為秦完所生。
秦規(guī),據(jù)《重修武進新塘鄉(xiāng)舊瀆秦氏宗譜》卷四載:“諱規(guī),字少泉,配蘇氏”[48]。《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記載秦規(guī)的父親為秦定,確定《重輯毗陵新塘秦村秦氏宗譜敘》、《重輯晉陵新塘宗譜源流總序》及《重修武進新塘鄉(xiāng)舊瀆秦氏宗譜》卷四關(guān)于秦規(guī)父親為元化公的記載錯誤。秦規(guī)墓志志文失載,當為秦詠卒后所生之孫,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任樂清知縣[49],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至十年任建康府通判[50]。
墓志記載的秦詠其他五位孫子當為秦定或秦察之子,四位孫女目前無法確定。暫未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歷史文獻記載,期待以后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
3、秦詠曾孫輩
秦詠有曾孫二人,曾孫女三人。朱氏墓志記載有曾孫一人的名諱,但志文漫漶,無法釋讀,可能為秦觀之子秦湛[51]。秦湛,現(xiàn)存秦氏宗譜及歷史文獻多有記載,此不贅述。
秦淵,《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載字處靜,為秦規(guī)之子?!吨匦尬溥M新塘鄉(xiāng)舊瀆秦氏宗譜》卷四進一步考訂,秦規(guī)之子秦淵,行大四,登紹興十八年戊辰王佐榜進士,與朱熹同年,任迪功郎,贈朝議大夫[52]。乾道六年(1170年)至八年任建康府通判[53]。
曾孫女三人,據(jù)朱氏墓志為秦蘩、秦蘊、秦藻[54]。據(jù)徐培均先生的考證,秦觀有三女:一女適范祖禹之子范溫,一女適葛宣德之子葛張仲,一女靖康年間為金虜所掠(待考)[55]。秦蘩、秦蘊、秦藻可能均為秦觀之女。
四、結(jié)語
至此,我們得到包括秦詠及孫男秦觀在內(nèi)的秦氏十代家族世系(表六)。
上述通過對秦詠先世世系的考察確定秦詠祖父秦禹原名秦義,為避宋太祖趙光義諱,改“義”為“禹”,可糾《宋史》、《宋會要輯稿》之誤?!缎⌒蠹匪洝队倚l(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志主乃秦詠曾祖秦裕,與《宋史》、《南唐書》所載秦承裕,《江表志》所載秦裕是同一人;志主祖父為秦太,可糾《宋史》秦本之誤。追溯到楊吳國的將領(lǐng)秦裴,為秦詠的烈祖、秦觀遠祖。通過對秦詠后世世系的考察,主要厘清了秦詠次子秦定為秦觀叔父、長子秦完為秦觀父親,秦詠女婿李潨即秦觀《李狀元墓志銘》中李常寧,秦詠孫輩秦震、秦鼎概為秦觀胞弟秦覿、秦覯,秦震、秦鼎為后改之名,并且指出秦覿字少儀,秦覯字少章,《宋史》、《宋會要輯稿》及隆慶《高郵州志》記載秦覿字少章,秦覯字少儀有誤。墓志記載的其他部分家庭成員因朱氏墓志志文部分漫漶或文獻記載不詳,未能全面詳細考察。
本文以揚州發(fā)現(xiàn)秦詠夫婦墓志為線索,結(jié)合歷史文獻深入考察了五代北宋高郵秦氏家族世系,糾正了秦氏家族部分成員在古代文獻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名諱記載,發(fā)現(xiàn)部分成員因避諱等原因存在更改名字的現(xiàn)象,厘清了包括秦詠及孫男秦觀在內(nèi)的秦氏十代家族世系,以及主要成員的生平事跡?!端问贰酚涊d“羲(應(yīng)為義)知書,好為詩,喜賓客,頗有士風”[56],志主秦詠亦“清慎祗畏,蒞官行己,有學士大夫之風”,且“雅志好儒”,這對其子孫有重要影響。秦氏家族由武將向文官的轉(zhuǎn)變,符合北宋“崇文抑武、重用文臣”的方略。通過對墓志及歷史文獻的考證,揭示出秦氏家族在唐末五代至北宋時期遷徙變化、跌宕起伏的狀況,補充了唐宋變革時期社會層面的歷史細節(jié)。
[1] 束家平:《秦詠及夫人朱氏墓志的釋讀與研究》,《揚州城考古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35-40頁。
[2] 茲據(jù)拓片及原志石,其有誤者,隨文校正。
[3] 清·秦瀛:《重編淮海先生年譜》,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4]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后集卷六《書王氏齊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529頁。
[5] 秦毓鈞的撰文收入周義敢 周雷編:《秦觀資料匯編》,中華書局,2001年,第398-400頁。
[6] 徐培均著:《秦少游年譜長編》卷首《傳略》,中華書局,2002年,第17-18頁。
[7]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第二十八卷《謝館職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27-928頁。
[8] 徐培均著:《秦少游年譜長編》卷首《傳略》,中華書局,2002年,第4頁。
[9]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秦系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5608頁。
[10] 民國·秦毓鈞等纂修:《錫山秦氏宗譜》原序,收入《無錫文庫》第三輯,第1冊,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鳳凰出版社,2012年,第12頁。
[11] 清·秦云錦纂修:《先城集補》序文,收入《無錫文庫》第三輯,第1冊,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鳳凰出版社,2012年,第254頁。
[12] 徐培均著:《秦少游年譜長編》卷首《傳略》,中華書局,2002年,第4頁。
[13]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卷四《送少章弟赴仁和主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43頁。
[14] 元·脫脫等撰:《宋史》卷三百九《秦羲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0163-10164頁。
[15] 宋·王禹偁撰:《小畜集》卷二十九,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1086冊,第290-291頁。
[16] 劉琳 刁忠民 舒大剛 尹波等校點:《宋會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秦羲條分別見第3140、6420(此頁有3處)、7142、8699頁,秦義條見第9554頁。
[17] 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十八昭宗大順元年(890)三月條,中華書局,1956年,第8515頁。
[18] 宋·路振撰:《九國志》卷一《秦裴傳》,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第8-10頁
[19] 考慮到《九國志》記載秦裴被召歸至湖口,遇鄂帥劉存與潭軍戰(zhàn)沒,故授裴為鄂岳觀察使。同書《劉存?zhèn)鳌酚涊d的時間為天祐三年,似有誤。見宋·路振撰:《九國志》卷一《秦裴傳》、《劉存?zhèn)鳌?,商?wù)印書館,1937年,第9、11頁。
[20] 宋·陸游撰:《南唐書》卷二《元宗本紀》,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223頁。
[21] 宋·鄭文寶撰:《江表志》卷二,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464冊,第137頁。
[22] 陳垣著:《史諱舉例》卷八《歷朝諱例》,中華書局,2012年,第210頁。同卷列舉避宋太祖諱的幾種方式:“太宗,太祖弟,炅初名匡乂,又名光義。義改為毅,義興縣改宜興,富義監(jiān)改富順,楊美本名光美,祁廷訓本名廷義。”
[23] 宋·不著編人撰:《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448冊,第361頁。
[24]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卷三十《與蘇公先生簡》其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91頁。秦觀嬸娘墓葬似也在揚州,張耒在《祭秦少游文》稱秦觀“歸葬廣陵”,說明秦詠夫婦墓葬在揚州并不為奇。
[25]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補遺第二卷《銀杏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589頁。
[26] 明·盛儀撰:《嘉靖惟揚志》卷七《公署志》,上海古籍書店據(jù)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殘本景印原書版,1963年。
[27] 宋·李燾撰:《續(xù)資治通鑒續(xù)編》卷四七十八、卷四八十四、卷五百三,中華書局,1993年,第11358、11510、11982頁。
[28]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卷三十一《祭洞庭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33頁。
[29] 清·秦瀛重編:《淮海先生年譜》,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0]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卷三十三《李氏夫人墓志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94頁。
[31]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卷三十《與孫莘老學士簡》箋注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99頁。
[32] 徐培均著:《秦少游年譜長編》卷首《傳略》,中華書局,2002年,第6頁。
[33]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卷三十三《李狀元墓志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77-1078頁。
[34] 戴均良等主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第3273頁。
[35] 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卷八《河南道四》,中華書局,1983年,第201頁。
[36] 清·顧祖禹撰 賀次君 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七《河南二》,中華書局,2005年,第2168頁。
[37] 宋·梁克家撰:《淳熙三山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484冊,第365頁。
[38] 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四四四《秦觀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3113頁。
[39] 宋·王稱撰 孫言誠 崔國光點校:《東都事略》卷一百十六,齊魯書社,2000年,第1011頁。
[40] 明·范惟恭修 王應(yīng)元等纂:(隆慶)《高郵州志》卷八,明隆慶間刻本。
[41] 張漱泉 秦保余 秦志豪:《秦觀譜系增新支》,2009年,……
[42] 原文作《送秦觀從蘇杭州為學序》,韓文奇認為當作《送秦覯從蘇杭州為學序》,此文是張耒為秦覯從蘇軾學而作,迄今多種版本皆誤。見韓文奇博士學位論文《張耒及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
[43] 與秦少章同年登進士第。宋·周行己撰 周夢江箋校:《周行己集》附錄四《年譜》,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277頁。
[44] 宋·秦觀撰 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卷十《睡足寮寄震鼎二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29頁。
[45] 宋·黃庭堅撰 任淵等注 劉尚榮校點《黃庭堅詩集注》之《山谷詩集注》卷十一《贈秦少儀》,中華書局,2003年,第398頁。
[46] 徐培均著:《秦少游年譜長編》卷首《傳略》,中華書局,2002年,第9-10頁。
[47] 宋·張耒撰 李逸安 孫通海 傅言點校:《張耒集》卷四十八,中華書局,1990年,第745頁。臨安縣,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由安國縣復(fù)改為臨安縣,屬于杭州。秦觀曾作《送少章弟赴仁和主薄》,仁和縣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錢江縣為仁和縣,為杭州治所。
[48] 張漱泉 秦保余 秦志豪:《秦觀譜系增新支》,2009年,……
[49] 明·佚名撰:(永樂)《樂清縣志》卷七《宦跡人物》,上海古籍書店據(jù)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景印原書版,1964年。
[50] 宋·周應(yīng)合纂:《景定建康志》卷二十四,南京出版社,2009年,第602頁。
[51] 清·秦云錦纂修:《先城集補》“處度公,公諱湛,字處度,號濟川。”收入《無錫文庫》第三輯,第1冊,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鳳凰出版社,2012年,第264頁。
[52] 張漱泉 秦保余 秦志豪:《秦觀譜系增新支》,2009年,……《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朱熹,登紹興十八年戊辰王佐榜進士第五甲第九十人?!笔杖搿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448冊,第396、409頁。
[53] 宋·周應(yīng)合纂:《景定建康志》卷二十四,南京出版社,2009年,第603頁。
[54]《詩·召南》有《采蘩》、《采蘋》篇,描寫了古代人民摘采白蒿、水草進行祭祀活動的情形。北宋治平二年《葛興祖墓志銘》志主四子亦采用此來命名,“興祖四男子,蘩、蘊,皆有文學……藻、蘋,尚幼也。”見宋·王安石著:《王文公文集》卷九十二《墓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63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版《臨川文集》卷九十一:“興祖三男子,蘩、蘊,皆有文學……蘋,尚幼也?!?,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1105冊,第772-773頁。
[55] 徐培均著:《秦少游年譜長編》卷首《傳略》,中華書局,2002年,第15-17頁。分別見于《鐵圍山叢談》卷四,中華書局,1983年,第62-63頁;《淮海集箋注》卷三十三《葛宣德墓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86-1088頁;《升庵詩話新箋證》附錄一《升庵詩話新輯》秦少游女條,中華書局,2008年,第1004頁。
[56] 元·脫脫等撰:《宋史》卷三百九《秦羲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0163-10164頁。
(文章原載《東南文化》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