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是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在戰(zhàn)略上為曹操制定并規(guī)劃了統(tǒng)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并為曹操先后推薦了大量人才。荀彧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為“荀令君”。但后來,荀彧卻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猜忌,調離中樞,最后在壽春神秘死去,留下了千古疑案。
要想調查荀彧之死,我們首先是看看荀彧是什么樣子的人。荀彧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后,祖上世代為官。他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由此可見荀彧的家庭,是士族集團的代表之一。出身于官僚知識分子家庭,這能為荀彧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這也是荀彧最后能成長為當時著名的謀士的原因之一。而做為漢朝官僚世家的成員,這也對荀彧對大漢王朝具有深厚的感情,產生復興漢室的理念無不影響,而荀彧,年少的時候,就少有才名,而名聞天下,南陽名士何颙見到荀彧后,大為驚異,稱其為:“王佐才也”。
除了出生名門之外,荀彧,不同與當時那些膏粱子弟,安于享樂,是一個有著一腔熱忱的有為青年,是一個有遠見、有抱負、有理想的名士。先說有遠見,當時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而荀彧居住的潁川之地,是四戰(zhàn)之地,非常危險。為了家族的安全,荀彧主動提出離開故土,遷往相當安全的河北地區(qū),但鄉(xiāng)人多懷戀故土,不愿離去。荀彧只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而那些留守家鄉(xiāng)的人,卻遭受兵革之亂而喪命。這足以看出來荀彧是有遠見的人。其次,是有抱負。作為士人,荀彧不像有許汜那一類的士人,只知道求田問舍,發(fā)國難財,不關心國家命運。作為有抱負的人,荀彧沒有逃避責任,而是主動投入政治中來。他被袁紹待為上賓,如果留下袁紹手下,荀彧要求得富貴相當容易,而就當時而論,袁紹是四世三公的大士族,名譽天下,是許多名士投靠的對象,荀彧的弟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供職。可荀彧卻看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主動離開袁紹,投靠了更有能力的曹操,作為有抱負的他,要尋找更能發(fā)揮自己才干的舞臺。再者,是有理想。荀彧不同一般的謀士,只知道為軍閥主子,出謀劃策換取功名,他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人。他一生都是以興復漢室為己任。他勸曹操迎奉天子,尊王室,為漢王朝壽命的延續(xù),產生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后來,曹操權勢急劇膨脹,要稱魏公的時候,荀彧也沒有同流合污,不顧曹操的猜忌,堅持自己興復漢室的理想,毅然決然反對曹操的行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都說明了荀彧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要分析荀彧的死因,還研究一下荀彧與曹操的關系。荀彧與曹操是當時一對有名的君臣,一個是當時的名士,一個當世的英雄。荀彧能主動投靠曹操,除了曹操能力過人之外,還一個是重用原因,就是曹操的對漢王朝的態(tài)度。當時董卓作亂,曹操能首倡義兵起兵伐董,并在各路諸侯觀望不前的時候,能夠主動出擊董卓。這些也是荀彧對曹操產生好感的原因。而曹操一見到荀彧,就馬上說出了:“吾之子房也。”并委以重任,荀彧遇見曹操,有了更大的表演舞臺,他也為曹操集團的發(fā)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yè)。接下來我們看看荀彧的比較大的功績。第一個,是保全兗州三城。當時曹操為報父仇,出兵討伐徐州的陶謙,山東張邈、陳宮等人聯(lián)合呂布叛亂,整個山東地區(qū)僅剩鄄城等地。荀彧在曹操大軍未到之際,和程昱等人設計保住三城,穩(wěn)定了局面,保住了曹操的根基。并在山東局勢不明朗,曹操想先奪取徐州的時候,主動向曹操勸諫,勸其效仿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鞏固關中、河內的基地,而曹操也采納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的企圖。抓緊戰(zhàn)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蓄實力,并最終打敗了呂布,有效控制了山東的地盤,這也為曹操后來爭霸天下打下了基礎。第二,迎奉天子,以尊王室。當時,李傕、郭汜作亂關中,漢獻帝被迫逃亡東方。當時曹操許多部下認為局勢不明朗,迎奉天子會帶來麻煩,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可荀彧卻高屋建瓴地從大局出發(fā),勸說曹操迎奉漢獻帝,他說“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jié),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后雖慮之,無及”,他從道義、戰(zhàn)略、人心等諸多方面分析了迎奉天子的利害,曹操最終采納了荀彧的建議,親率大軍進抵洛陽,奉迎獻帝遷都許縣。荀彧勸說曹操迎奉漢獻帝,讓曹操政治上占據了主動權,為曹操之后進一步爭霸天下,打下了可靠的政治基礎。從另一個側面,也體現荀彧興復漢室的理念,客觀上延長了東漢王朝的壽命。第三,官渡一役,堅固軍心。當時,袁紹勢力強大、人才濟濟,許多曹操部下都認為打不過袁紹,可荀彧卻從袁紹與曹操各方面的比較,和袁紹內部人員的逐一分析,提出了袁紹必敗的理由。特別是在官渡激戰(zhàn)的關鍵時刻,當時兵微糧少的曹操,幾次想撤軍。而荀彧卻在關鍵時刻,向曹操進言,“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辈懿俨杉{其建議,堅固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繼續(xù)堅守待機。果然,后來許攸來投,曹操用其謀,火燒烏巢,大破袁紹,為日后統(tǒng)一北方打下了可靠的基礎。第四,獻計伐荊,劉琮投降。平定北方后,曹操積極準備南征,他問計于荀彧,荀彧說:“今華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娠@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曹操采納荀彧的計策,果然曹操大軍出其不意地到達荊州地區(qū),迫使劉表的幼子劉琮,望風而降,荊州不戰(zhàn)而定。此外,內政方面,荀彧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大量人才,這些人都為曹操集團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荀彧能慧眼識人,反應了他過人的眼光,另一方面,人才的聚集也是曹操能統(tǒng)一北方,爭霸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荀彧后來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曹操每次出兵,荀彧都鎮(zhèn)守許昌處理軍政大事,他也為漢朝廷和曹操集團的穩(wěn)定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然而,就當荀彧屢次為曹操作出重大貢獻的時候,成為曹操倚重的重臣時,他們卻于公元212年時,在曹操欲進位魏公的時候,產生了重大政治分歧,最終也導致了荀彧的神秘死亡。整個事件發(fā)在建安建安十七年,當時曹操的權勢越來越大,他手下的董昭等人,就向朝廷建議曹操應當稱魏公,加九錫。親董昭自去詢問荀彧的建議。之所以要先詢問荀彧,是他們想爭取荀彧為代表的士族勢力支持,讓荀彧這個重臣挑頭干這件事情,由他上表朝廷,會讓曹操稱魏公事情更為穩(wěn)定,反對意見也就越來越少??梢幌蛞耘d復漢室為己任的荀彧,聽到曹操稱魏公的事情,馬上回應說:“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荀彧為什么會如此反對曹操稱魏公呢?因為他是十足的擁漢派。他認為曹操一但稱魏公,就不是當初與漢獻帝之間的君臣關系了,而是國與國的關系,有朝一日曹操沒準就會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問題是相當嚴重的,這也是與他興復漢室的理想,謬以千里。得知荀彧明確反對后,曹操很生氣,他沒想到荀彧會如此反對,由是心不能平,并開始不信任荀彧了。此時,權傾朝野的曹操,早已不是讓稱那個首倡義兵的熱血青年了,也許曹操一開始也有興復漢室的想法,但局勢的變化,漢王朝的急劇沒落,以及自己的在權力道路上的急劇膨脹,都讓他讓為漢王朝早已不重要了,不過是自己手中利用的政治工具。他認為自己功蓋寰宇,稱個魏公沒什么了不起的,是理所當然。而荀彧如此表態(tài),是明白的唱對臺戲,以后自己再還想進位加爵,荀彧更是一塊絆腳石,他們之間也完全沒有當初的默契了,反而越走越遠,而且荀彧本事大,能力強,又是士族代表,日后注定是自己在權力道路上升上的最大阻礙,沒準還會到威脅自己的安全。于是,曹操開始處理荀彧了。同年,曹操征孫權,他讓荀彧到譙縣勞軍,等荀彧到達以后,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并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jié),參丞相軍事,把他控制在自己身邊。之后,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而關于荀彧的死,史書上還有另外一種的說法是: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荀彧到底是病亡,還自殺,目前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有一點可以說明,死也許是荀彧唯一的選擇了。因為荀彧先死不是肉體而是精神上的,他興復漢室的理想,完全被當初那個自己信任的曹操破滅了,看著曹操一步步要取漢室自立,荀彧也完全束手無策了,他陷入了空前的絕望,精神上的折磨比肉體的更為痛苦,那個興復大漢王朝的志向也只能化為南柯一夢,再也無法實現,而他認為他再在曹操身邊多停留一天,就會在多助紂為虐一天。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完全是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不管他是憂郁而死,還是服毒自殺,都在精神折磨后痛苦的離世。也許,他是用自己的死亡,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強烈表明自己這樣一個反對曹操竊取大漢王朝權力的態(tài)度。而就在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就順利地當上魏公,從此一步一地走上取代漢室的道路。
就這樣,一代名士荀彧以神秘的死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他的死,是那個時代所造成的歷史悲劇,是理想破滅帶來絕望的死亡。但他敢于堅持理想,敢于反抗現實的精神,卻是我們后人值得尊敬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