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今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方向,語文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學生實際,充分 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p>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國外從20世紀初就開始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研究,迄今為止,他們已經(jīng)分析了各種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從事教學工作已有一年,也嘗試對課堂有效教學進行思考,但尚未有具體的心得,只有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所感所想。 (一)制定準確且有層次的教學目標,選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p> 現(xiàn)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求是準確和明確。當然,目標眾多,并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同時,要注意的是:目標的設計是要有一定的層次。即根據(jù)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實踐中,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xié)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語文教學,決不能搞“一刀切”,讓全體學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p> 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與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關。只有體現(xiàn)語文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才是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 朗讀是語文教學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有助于促進語言的發(fā)展,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p> 如果說朗讀是經(jīng),那么字詞句的訓練就是緯,朗讀只有與字詞句的教學與訓練有機結合,才能全面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平時教學中,有意識的注意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學生習慣性的錯別字、錯別音現(xiàn)象,并注意收集和整理習慣性錯誤讀音和錯誤寫法,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糾錯意識,自覺規(guī)范漢字,以避免考試中不必要的失分?! ?/p> 在加強學生基礎的同時, 我們還要注意有針對性地就每一篇課文的特點、作用來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一篇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在教學時便可將重點放在“如何在寫作中進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創(chuàng)造”上,看來似乎僅有一點內容,但通過引導學生對寫作方法的自主學習和實踐,通過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學生得以切實地掌握意境創(chuàng)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識地將之運用于日常寫作之中。這樣的收獲比他們單純記住了該文的中心,創(chuàng)作背景或字句含義要深遠得多?! ?/p> (二)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程度 有專家指出:“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準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把“發(fā)現(xiàn)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針對某部分學習內容,讓學生有選擇的預習、學習、收集資料,主動地尋求獲得一些語文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做到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p> (三)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使人的探究和認識活動染上強烈的、肯定的情緒色彩,從而使這種活動為人所接受和喜愛。而一個好的開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揭題能使孩子穩(wěn)定情緒,集中注意力并對將要發(fā)生的事情發(fā)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同時,積極研究教法學法,充分挖掘語文學科本身的魅力,在激發(fā)學生興趣上做文章。教師要隨時隨地要有教學的意識,在生活中要注意發(fā)現(xiàn)對自己教學有用的東西,以便用在課堂上,或豐富課堂內容,或借此教育學生。就語文科來說,這一點確實有效。本來語文書就比較單調無味,如果不拿課外的知識來充實,那么課堂就變得索然無味了。譬如,當學生精神不集中時,也可以用與課文相關的話題來吸引學生。這一點確實很有效,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我注意插入一些例子,小故事,如《理想》講到“不幸者”指困境中的有志者時,聯(lián)系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物,讓學生來談談,既加深了學生對“不幸者”的理解,又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再如《<論語>十則》中也有很多孔子小故事,跟學生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也有很多例子,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既熟悉又親切,反應也不錯,學習語文的興趣相對提高了?! ?/p> (四)重視閱讀積累,擴大學生閱讀面和知識面?! ?/p> 語文的有效教學是個慢功夫,語文成績和能力提高都不會立竿見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潛移默化。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語文教學要想“有效”,就必須不僅重視提高課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課后閱讀積累的“效果”。因為語文能力更多是靠課外讀書讀報,練筆摘抄,背誦朗讀,點滴積累而不斷提高的。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更應當努力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增大背景知識儲備,更應當給予學生獨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指導,使課外學習成為課內的延伸,使二者有機的結合。比如說,在每節(jié)語文課前安排五分鐘學生講話,內容可以設置為每日一則成語,或每天向大家介紹一部文學作品,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鐘,學生的課外就要大量閱讀積累。此外,還要多寫隨筆。中學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觀察生活,細心思考生活,就發(fā)現(xiàn)很多題材可寫。日積月累,讓學生養(yǎng)成了觀察大自然和社會人生的習慣,同時也豐富學生的閱歷,為日后寫作內容更充實、思想更深刻、語言表達更有文采打下基礎。另外對于學生的隨筆,我認真地批改,并寫上一些感想、鼓勵性的話語,以此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加強寫作訓練,長期堅持下來,會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總的來說,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提高學生素質,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變?yōu)檎n堂教學的參與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