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首詩比較簡單,唐人詠雪七絕,以花喻雪,乍一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還要推送一遍呢?先不論理由,且來看詩的內(nèi)容——
苑中遇雪應制
作者:宋之問
紫禁仙輿[yú]詰[jié]旦來,
青旂[qí]遙倚望春臺。
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
疑是林花昨夜開。
解析
宋之問,唐初著名詩人,人品不咋地,寫詩很有一套,如《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渡漢江》等,都不是泛泛之作。除此之外,他在格律詩的發(fā)展史上還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換句話說,格律詩講求平仄、粘對,體制趨于規(guī)范,形式趨于完美,宋之問(還有沈佺期)功不可沒。律詩因此也有一個好聽的別稱,叫“沈宋體”。
或許也正是因為太拘泥于形式,宋之問的大多數(shù)作品,內(nèi)容貧乏,缺少真情實感,難入評家之法眼。但也有一些比喻新奇之作,讀來唇齒生香,比如以上這首詠雪詩。
說是詠雪詩,準確來說應該是應制詩。“應制”是什么東西?就是應皇帝的要求做某事,特指作詩。比如,皇帝與大臣一起宴飲聽曲,忽然天空飄起了雪花,皇帝興致一來:眾愛卿賦一首詠雪詩可好?
大臣們紛紛醞釀,靈光一閃,佳句頻出,好詩便由此誕生。這類詩就叫作應制詩。很顯然,這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的命題作文,主題和時間都被限定,你沒有大量的時間去推敲安排,最是考驗一個人的寫作水平和臨場應對能力。
宋之問表示沒什么壓力,不就是歌功頌德嗎,我的拿手好戲嘛。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這兩句寫得有點晦澀,又是“詰旦”,又是“青旂”的,什么意思呢?其實,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皇帝坐著輦車來到皇宮,青旗在望春臺邊迎風飄揚。
“紫禁',即皇宮,“仙輿”即皇帝的輦車,把皇帝比作仙人,承頌的意味就出來了?!霸懙保矫?,清晨之意?!皵纭笔且环N繪有龍紋,系有鈴鐺的旗幟。“望春臺”,京城的代稱。
重點是一種巧合。皇帝的車輦駛來,正好像朝陽緩緩升起,因為傳說中的太陽神是駕著“日車”的,這樣一來,可了不得了,至高無上的皇帝直接成了太陽神。
“青旂”可以看作是等待皇帝到來的臣子,他們整齊肅穆地站在望春臺邊,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
“望春臺”的出現(xiàn)為下兩句做好鋪墊。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我不知道大早上下了雪花,還以為是林花在昨晚靜悄悄開放了呢?從“不知”到“疑是”,實則是一種驚喜的誕生。因為這兩句,本來枯燥乏味的應制詩有了靈動之美。
看慣了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再看宋之問的“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還是有種眼前一亮之感。
作者不說“梨花”、“梅花”、“柳絮”,而直接統(tǒng)稱為“林花”,給人一種大片的、紛繁的、眼花繚亂的感覺,春天的花林不就是這樣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