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位于北京海淀區(qū)高梁河(長河)廣源閘西側(cè),原稱聚瑟寺,建于唐朝。明萬歷五年(1577年)重修,改名萬壽寺,成為皇家寺廟。清乾隆十六年、光緒二十六年兩次重修。乾隆曾三次在寺中為其母祝壽。慈禧來往頤和園時會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
萬壽寺深庭廣廈,瓊樓玉宇,雕梁畫棟,極其宏麗。其間曲欄回廊,御書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宮,蒼松翠柏錯落有致,占地3萬余平方米。寺內(nèi)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筑,山門以內(nèi)共七進院落,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各殿兩側(cè)有配殿配房。1985年,北京藝術博物館建立于此,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cè)的卡子墻、撇山影壁的磚雕,構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精品。
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
天王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于此。
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殿前左右時乾隆御碑。殿內(nèi)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倒座觀音泥塑像。兩側(cè)金柱上,有乾隆帝所書楹聯(lián):“戒慧光中煙云皆般若;清涼界外花石盡真如?!迸c眾不同的是殿內(nèi)在三世佛前面又加一尊毗盧佛(又叫心愿佛)。毗盧佛是三身佛中的報身佛像。毗盧佛的蓮座是千葉蓮花。每一尊蓮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應身釋迦佛。傳說,這尊佛像是皇帝親自從佛教發(fā)源地印度請回來的。通常情況下,人們向佛祖許愿之后,如果心愿達成,就應該去許愿的寺院還愿的,可是這位被稱為“心愿佛”的佛祖則是不需要還愿,因為向他許的愿望是一定會實現(xiàn)的。自從這位佛祖被請回來就一直供奉在萬壽寺,只允許皇帝一人向他跪拜、許愿,而全中國也只在萬壽寺供奉著這唯一一尊“心愿佛”。
左邊的御碑
右邊的御碑
大雄寶殿前的石階
萬壽閣,為近年重修的,原閣于民國年間毀于火災
大禪堂,明萬歷五年建(公元1577年),清代重修,為寺內(nèi)僧人講經(jīng)說法及坐禪之處
大禪堂后建有三座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涼三山,假山上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殿
御碑亭與無量壽佛殿
銀杏樹的周圍掛滿了壽牌
無量佛殿兩側(cè)原有洋式門兩座,建于清乾隆年間,與圓明園之西洋樓同齡,皆為中西結(jié)合之產(chǎn)物。
御碑亭,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建,亭內(nèi)碑高3.96米,碑文為乾隆御題“重修萬壽寺碑記”,分別以漢、滿、蒙、藏文字銘刻
游客紛紛進來觸摸
無量壽佛殿
萬壽寺內(nèi)到處掛的的壽牌,鮮紅鮮紅一片
——原文發(fā)表于2009.10.19.微衛(wèi)星新浪博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