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TA是歷史首個為專為固態(tài)硬盤而生的硬盤接口,它依托于原有mini PCIE接口的物理層承載SATA協議,成功將固態(tài)硬盤小型化。尾端類似無線網卡的兩個固定孔位是mSATA的最大特征,要區(qū)分無線網卡和固態(tài)硬盤只需觀察有無額外的天線饋線。
mSATA借殼mini PCIE問世,但卻不能與mini PCIE設備共存,特定單個接口通常只能支持mini PCIE與mSATA其中一種設備。在mSATA之后,為拓展設備兼容性,新型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接口應運而生,并最終被命名為M.2接口。下圖是M.2接口的東芝Q200固態(tài)硬盤。
根據長寬尺寸的不同,M.2預設了1620、2230、2242、2260、2280等多種規(guī)格,東芝Q200使用的是其中最常見的M.2 2280規(guī)格,它的長度為80mm,寬度22mm,寬度恰好能容納NAND Flash顆粒,而長度則能容納主控以及4顆Flash顆粒。相比mSATA標準,M.2在空間上更為緊湊,符合筆記本電腦輕薄化發(fā)展方向。
東芝Q200 M.2固態(tài)硬盤的端口中有2個缺口,分別被成為B Key和M Key,這兩個缺口被用于M.2設備類型的識別。
M.2融合了對多種類型設備的支持能力,其中既包括無線網卡、固態(tài)硬盤,也能夠傳輸紅外傳感器、UIM上網數據卡等設備所需的PCIE或USB信號。根據設備類型不同分為多種Key組合,最常見的是B Key與M Key。東芝Q200 M.2固態(tài)硬盤就同時具備B Key和M Key,它實際使用的是與mSATA固態(tài)硬盤相同的SATA協議。
B Key + M Key同時出現的情況下,設備除了能夠使用SATA協議之外,還能夠支持PCIE 3.0 X2通道。譬如東芝新一代RC100 NVMe固態(tài)硬盤就使用了與Q200 M.2相同的B Key + M Key接口布局,不過它使用的是PCIE通道,并應用新一代NVMe協議取代了Q200當中使用的AHCI協議,具備延遲低、帶寬高等優(yōu)勢。
當M.2設備僅有一個缺口:M Key時,設備支持PCIE 3.0 X4信道,東芝旗艦級XG5 NVMe固態(tài)硬盤就使用了這種接口布局。XG5具備3000MB/s讀取和2100MB/s寫入的超強性能。借助于東芝64層堆疊BiCS3閃存的容量優(yōu)勢,XG5可提供高達1TB的存儲容量。
前面我們認識了B Key與M Key的作用,不過在實際使用中該如何區(qū)分這兩個缺口呢?
由于B Key與M Key僅有一個針腳的差異,若非有產品標簽的幫助,有可能認錯PCB正反面。其實只要觀察PCB兩面的針腳數量,針腳數量較多的一面是正面,在B Key和M Key缺口之外分別有6個和5個Pin,而在PCB反面對應位置上只有5個和4個Pin。
M.2融合了對多種接口及協議的支持,不僅可以兼容過去SATA接口AHCI協議、PCIE接口AHCI協議,還能支持先進的PCIE接口NVMe協議。在M.2 Key的幫助下,系統(tǒng)能夠識別設備類型,并將其聯入正確的控制器當中,實現單一接口對多種類型設備的統(tǒng)一支持。
在M.2接口之下,不管是企業(yè)級、客戶級還是消費級定位,東芝都將持續(xù)推出值得信賴的高品質閃存存儲產品。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