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感悟》
張湘晉
老伴買菜,喜歡“歪瓜裂棗”且振振有詞其“無公害環(huán)?!?。她為此還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扎堆的菜攤兒,隨意掃描一瞥,就知道哪個是二道販子、哪個是菜農(nóng)自產(chǎn)自銷。
每當(dāng)拎回菜來,老伴總要繪聲繪色講講買菜故事:
“今天早上沒來得及買老郭的菜,中午下班就不見他人影了!”
“老郭賣菜總是抹了(錢)零頭、補足秤頭——很多時候分量不差什么了,還要隨手再給你加點兒,說句:“吶,高興些!”你一看就能掂量出輕重,東西給得絕對綽綽有余!”
“老郭人瘦瘦的、個子不高、體格不壯,賣菜可是足斤足兩、從不脫秤。經(jīng)緯好多大媽都說老郭手松,都愛上他那兒買菜!”
于是我悟出老伴下班為何總是見不到老郭人影的原因了:生意做到這份兒上,輕松收攤是意料中的事。
“還有個賣菜的也是郭家堡菜農(nóng),雖說不是二道販子,可就是不實在。說給得你'高高地!’哼,你秤吧,哪回也給不夠分量!”
“人家老郭早就回家了,他還在那里吆喝:'菜便宜了啊’、'賤賣了啊’……呵呵……!”
人心就是一桿秤!買賣如此,為人也一樣。誰足斤足兩,誰缺斤少兩,誰“半斤八兩”,這桿秤大抵有數(shù)。萬勿把別人當(dāng)傻瓜!
就連我的一位智障發(fā)小“拴虎兒”都清楚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不僅回家會向老媽述說,且再見你時表情立馬顯現(xiàn)陰晴!智障者如此,何況常人。
然而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很聰明,算計人時總以為手段高明天衣無縫。卻想不到最終結(jié)果——不用慢慢地,人們就會像大媽對待那個不知名的菜農(nóng),越來越離你遠遠兒的!
*
中國古代發(fā)明雕塑:算盤和秤
*
中國古代的秤為什么會定為十六兩一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71c8b30102vorm.html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作“半斤八兩”,意思是兩者的水平差不多或者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對于沒有經(jīng)歷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人,通常很難理解為什么“半斤”對“八兩”就是相等的意思。這是因為,我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度量衡由“市制”改“公制”之前,中國用來稱重的秤的基本單位“斤”是分成十六兩的,即1斤=16兩。這樣,半斤的重量就是八兩,“半斤八兩”表示份量相等,進而引申為水平相當(dāng),不分上下。
這就來了個問題,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十進制”的國家,“屈指計數(shù),逢十進一”,華夏的先民恐怕在原始社會就已經(jīng)采用了。但是我們翻翻歷史,中國古代的度量衡進位制,只有在秤的“斤”的進位上,采用了“十六進制”。有人會說“十六進制,多麻煩呀”。這就有個問題,難道我們的祖先會那么“傻”么?如果不是,那么為什么要采用十六進制。
最近看到網(wǎng)上博克有一篇名為《祖先為什么定十六兩為一斤?用心竟如此良苦!》的小文章,大意是說,十六進制為什么定為“十六”這個數(shù),是北斗七星加上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祿壽三星組成,如果有人使用秤時缺斤少兩,就會減福、減祿、減壽,這是道德的懲戒,反映了祖先的智慧。這種說法在“百度百科”的“桿秤”詞條中也可以找到。
很顯然,這是一個善良的故事,或者是“假托以示權(quán)威”的解釋,并沒有科學(xué)地解釋了十六進制的成因。在其他地方你也很難找到有價值的解釋,這就讓楊老師給你解開這個秘密,而且是原創(chuàng)。
桿秤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它不同于西方的天平,利用杠桿原理,只用一個相對很輕很小的“權(quán)”(秤砣),就可以稱量很大很重的物。而且便于制作和攜帶,可以普及到每個家庭。而秤的“斤”采用十六進制,反映了中國先民制秤的大智慧。
我們知道,桿秤是在一根木桿上定出秤頭、提點和刻度來,在秤頭上穿眼用繩掛上秤盤或秤鉤,在提點(秤毫)打孔穿繩為提繩或提紐,這是秤的杠桿的支點,在另一端則是等分的刻度,刻度的第一個點叫做“定盤星”,在這點上秤砣的重量正好等于秤盤或秤鉤的重量,秤處于零稱量的平衡點。如果我們在秤盤里放上一個重物,
利用滑動秤砣,可以在秤桿的末端得到另一個平衡點,在這個平衡點上,重物正好等于一斤。這時我們有了從定盤星到秤桿末端一斤點的一個長度單位,它把對重量的衡量變成了對長度的計量。秤砣在秤桿上滑動這個長度,得到平衡的重物其重量就是“一斤”。
很自然,我們只要把這個長度折半,那稱量的重物的重量就是半斤。
接著問題就來了,如果采用十進制,半斤以下就要將刻度分為五等份。怎么來分?將一條線段五等分,在只有尺規(guī)的時代,這是一道高科技題目,能夠掌握的工匠不多,即使在現(xiàn)在也很難。于是我們的先人以大智慧放棄了十進位制,創(chuàng)造了秤的等份法則:對折法。制秤的匠人只要把用來打線的墨繩,對折,對折,再對折,一共四次,就可以把一個1斤的單位長度等分為十六份,把用這十六分之一長度稱量的重物命名為1兩,于是一個十六進制的秤就誕生了。
十六進制大大地簡化了制作桿秤的難度,使得普通的工匠都能夠制作,提高了制作的效率,而且也促進了秤的標準化、普及化、平民化,使秤像尺、斗一樣,成為普遍使用的度量衡工具。?
可見,十六進制是為了解決制秤中等分刻度的難度,由中國先民創(chuàng)造的分量法則。
到這里,你可能會問,楊老師答案就這么簡單呀?確實是。但即使這樣,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結(jié)果,也是大智慧。它打破了十進位制的傳統(tǒng)法則,不是以法則定方法,而是以方法定法則,以至簡的技能破解了制秤的難題。沒有十六進制,制秤可能就是一個高壟斷性技術(shù),整個社會會為它付出高昂成本。
有意思的是,我們祖先的稱量法則,只在1斤這個單位里,斤兩關(guān)系上采用十六進制,在斤以上和兩以下都是十進位制。比如1兩等于10錢,1錢等于10分,1分等于10厘,1厘等于10毫。在兩以下的稱量工具是戥子秤,其最大刻度為1兩,多用于稱量黃金和藥品,稱為金衡和藥衡。戥子秤需要精致準確,是要有專門技能的工匠制作的,它不是普及性稱量工具。
一桿普通的桿秤,通常有兩個提紐點,靠近秤頭的那個是稱量1斤以上的重物的,接近秤尾的是稱量1斤及以下的重物的。兩個提紐是上下翻著的,秤桿的上面的刻度是以兩為單位的,通常整桿刻度是一斤;另一面的刻度是以斤為單位,通常為十斤。桿秤的木桿選用很重要,既要細,而且要堅韌,一般要用好的木材。在北方,好的秤桿是用白蠟桿制作的。
有意思的是,我在山西博物院看到一個唐朝的壁畫,上面有一個正在賣魚的畫面,用來稱魚的桿秤,竟然有3個提紐!嗚呼,此秤第三紐如何用哉!
*
“文財神”范蠡:16兩秤的發(fā)明者
https://tieba.baidu.com/p/4182665372
我們小時候,家里用的是16兩秤,中國人的秤為什么是16兩呢?
“16兩”秤是誰發(fā)明的?
中國有兩個財神爺,其中的一位是“文財神”——范蠡。范蠡幫助越王,勵精圖治,最后復(fù)國,繼而就跟越王辭官:我的任務(wù)完成了,我走了。越王非常不舍,因為他比宰相還有用,沒有范蠡難以復(fù)國,是他的大恩人。而范蠡蕩舟太湖,隱身于浩渺的湖面。對吳越人來說,范蠡是不知所終。
古時的“水路”,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高速公路。他就從太湖過長江,一直就到了齊魯大地,他隱名埋姓,改叫“陶朱公”。陶朱公做生意,有思想的人做生意就像巴菲特,不久他就成為大富翁,卻把錢財全部散盡,過兩年后又成了大富翁,這很像現(xiàn)代版的“巴菲特”。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古中國版的陶朱公就是這樣,錢財乃身外之物,越舍越得,這是一種氣度!
“錢的屬性,就是流通”,請問是人追錢還是錢追人?如果是人追錢,你追得到嗎?人跑得快還是錢跑得快?反過來,一個人有福報,“錢追人”,請問你躲得掉嗎?
然后,魯國國王知道了:誒,社會上還有這么一個奇人,一個大善人吶!馬上招到宮中來,相談之后,這個王就禮賢下士,恭請他做宰相?!笆繛橹赫咚馈?,陶朱公看到他這么謙卑,就答應(yīng)了。
請問陶朱公很想做這個宰相嗎?他要想做,在越國就可以做嘛,那又何必當(dāng)初呢?而是看著他的面子,“那我就奉獻一下了”。幾年后魯國又大興,他馬上又辭官隱退了。
再走,就到了山東、河南、河北的交界處—— 山東菏澤的定縣,因為陶朱公到此,為紀念他就改名為定陶縣,他在此安家落戶直至去世。
16兩秤就是范蠡發(fā)明的。中國人用的這桿秤里,凝聚著我們中華文明、先人的智慧。
天地之間有桿秤
“秤桿”,一般是紫紅,深色,代表夜空;秤桿上的“星”,過去一般是用銀子做的,亮晶晶的白色代表夜空中的星宿。拿著這樣一桿秤就是拿到了“天地良心”,這桿“秤”就代表著天地良心,代表公道、公理,代表天知地知;一個人做事,無論你在哪兒都天知地知。所以,中國人說“天地之間有桿秤”。
現(xiàn)在你到世界各地去看,很多地方還用秤,但跟我們中國的秤是不一樣的。像印度的菜場里用的是天平秤,拎秤的地方在當(dāng)中,一邊是砝碼,如果是10斤菜,就要放10斤的砝碼,那拎秤的人就要拎20斤,那一天生意忙下來,累不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吳越,距今兩千多年了,那時的中國就用16兩秤了,也不必那么多砝碼,只用一個秤砣在秤桿上左右移動就可以了,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
這桿秤里除了有物理學(xué)的杠桿原理,還有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更有道德規(guī)范,一桿秤里包含了大學(xué)問?。。。?/span>
一斤為什么用16兩呢?每一顆秤星代表一顆星宿——南極是6顆星,北極是7顆星,南極表“天”,北極表“地”;6和7加在一起是13顆星。
拿著這樣一桿秤,請問你還敢不敢昧良心?你欺客,就等于欺騙了“天地”??!即便是一個要飯的來買菜,你也不敢欺負他,因為你手里的這桿秤是“天地”,是天地給你做證明,你要欺負他,天地就不饒你!
那還有“3顆星”呢?——是代表我們每個人頭上還有“福、祿、壽”;你稱秤的時候,我不多給你也不少給你,我也能面對天地;但若少給,不單單天知地知,同時又“進入”了那3顆星的審判環(huán)節(jié):少1兩“損?!?,少2兩“傷祿”,少3兩“折壽”;是在自己的“福祿壽”里減少了,短的是你自己,“缺斤短兩”折損的是自己的“福祿壽”!減掉的是自己的命!
如果你多給那個要飯的,秤往外撥一點,請問是那個要飯的獲得了嗎?反而增加的是你自己的福祿壽!
請問:你拿著這樣一桿秤還敢欺行霸市嗎?還敢做昧良心的事嗎?所以,中國的這桿秤里有乾坤,可以“稱天稱地稱良心”,童叟無欺,是大學(xué)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