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
她們就是鳴沙山和月牙泉。
“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
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 鳴沙山 |
位于敦煌市南6公里的沙鳴山北麓,
因沙動有聲而得名。
古稱“沙角山”、“神沙山”。
山由流沙積聚而成,
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
整個山體由紅、黃、綠、黑、白米粒狀
沙粒堆積而成,五色沙粒細軟滑圓,
隨足頹落,經(jīng)宿風吹,輒復如舊。
山形美觀,峰如刀刃,
遠看連綿起伏,如虬龍蜿蜒。
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fā)聲,
輕若絲竹,重如雷鳴。
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自古歷來水火不能相容,
沙漠清泉難以共存,
但在鳴沙山沙漠的邊緣
有一汪宛如新月的泉水,
它便是享譽海內(nèi)的月牙泉奇景。
| 月牙泉 |
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
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
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
月牙泉內(nèi)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
南岸有茂密的蘆葦,
四周被流沙環(huán)抱,
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
現(xiàn)在敦煌旅游將鳴沙山和月牙泉
打包對外開放,
而月牙泉便是在鳴沙山之中,
被沙丘環(huán)抱,從高空俯瞰,
月牙泉清澈碧綠,
如同一塊月牙翡翠嵌在這沙漠之中。
沿著沙漠的步道走到月牙泉景區(qū),
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矗立在月牙泉旁,
在傳統(tǒng)斗拱建筑中,
給游人呈現(xiàn)了月牙泉的前世今生,
以及月牙泉的保護工程。
月牙泉的源泉是距離敦煌不遠的黨河,
黨河水流淌千年,
為月牙泉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源,
所以月牙泉一直清澈明麗,千年不涸。
隨著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路,
敦煌也成為絲路上重要的城邦和商品集散地,
往來的商賈和交流使者不僅帶來了人氣,
也帶來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
敦煌莫高窟便是最好的證明。
自那開始,
月牙泉也成為敦煌最著名的景觀之一。
漫步在月牙泉畔,鳴沙山腳下,
感受著西北陽光的灼熱,
也暢想著曾經(jīng)絲路上發(fā)生的一切,
無論是在莫高窟的描繪,
還是鳴沙山上的駝鈴,
還是月牙泉邊的暢飲等等,
這一切都是敦煌的美,
敦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