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葬祭以禮
《論語·為政》中記載: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子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p>
孔子所論,在此概括為“無違”兩字,其內涵是“生,事之以禮”和“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吧轮远Y”即父母活著的時候,子輩要養(yǎng)親,敬親,而除此之外,儒家的孝道,對喪葬和祭祀之禮也極為重視,這就是所謂的“追孝”?!墩撜Z·堯曰》中說:“所重:民、食、喪、祭?!比嗣衽c糧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儒家卻把喪葬與祭祀的重要性,同人民與糧食相提并論,等量齊觀?!缎⒔?jīng)·紀孝行章》也說:“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p>
曾子曾說過:“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必也親喪乎!”( 《論語·子張》)也就是說,只有在父母亡故的時候,做子女的哀慟之情才得以自然的、盡情的流露和發(fā)揮,這是人之常情?!缎⒔?jīng)·喪親章》中說:“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钡寮矣謱试嶂Y加以嚴謹?shù)囊?guī)范,為的是使喪親時既能體現(xiàn)孝子的哀慟之情,又能以禮制來節(jié)制感情,不使之泛濫?!抖Y記·檀弓上》中記載了這么一件事: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jié)?!?/p>
這是說,弁地有個人死了母親,像嬰兒一樣盡情地哭泣??鬃訉Υ嗽u論說:“他這樣做固然是盡情地表達他的悲哀的感情,但這不可能長久普遍。作為禮制,它應該是能普及大眾的,是要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說喪禮的哭踴是有一定的節(jié)度的。”這就是“君子禮以飾情”( 《禮記·曾子問》)因此,儒家經(jīng)典中為喪葬之禮作了許多規(guī)定,如:
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同阼階,出入不當門隧。居喪之禮:頭有創(chuàng)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不勝喪,乃比于不慈不孝。( 《禮記·曲禮上》)
孔子惡野哭。( 《禮記·檀弓上》)
辟踴,哀之至也;有筭,為之節(jié)文也。袒,括發(fā),變也;慍,哀之變也。去飾,去美也。袒,括發(fā),去飾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襲,哀之節(jié)也。( 《禮記·檀弓下》)
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之,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孝經(jīng)·喪親章》)
喪葬禮制中,有“三年之喪”的規(guī)定。孔子曾說過:“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保?《論語·陽貨》)孔子又說:“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保?《論語·學而》)都明確地提出了父母去世后應守喪三年,以報答父母在子女幼年時三年懷抱哺育之恩。
種種禮制規(guī)定固然重要,但儒家更強調喪葬時人子的“誠敬”之心。子路說:“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余也?!保?《禮記·檀弓上》)孔子在回答子貢問喪時說:“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其情,戚容稱其服。”( 《禮記·雜記下》)孔子又在回答子游問喪具時說:“稱家之有亡?!?,毋過禮;茍亡矣,斂首足形,還葬,縣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這就是說,喪葬之禮中,誠敬之心最為重要,出于誠敬之心,根據(jù)家里財力去安排葬禮,就不算失禮。
儒家重喪葬也重祭祀禮。祭祀亡故的親人,以示不忘本,不忘恩,這正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的表現(xiàn)?!抖Y記》中的《效特牲》、《祭法》、《祭義》、《祭統(tǒng)》諸篇,都是專論祭祀禮制的,其中《祭義》闡發(fā)祭祀的倫理意義及其與孝道的密切關系,如:
祭不欲數(shù),數(shù)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
這是說明為什么一年之內進行兩次祭祀,而且放在春、秋兩季舉行的原因:祭祀的次數(shù)不能太多,多則倦煩,倦煩則不恭敬了,但次數(shù)也不能太少,少則怠慢,怠慢則容易遺忘。秋天時節(jié),霜露覆蓋大地,君子心中將產(chǎn)生凄愴的感情,因為想起死去的親人;春天時節(jié),雨露滋潤大地,君子心中有所震動,疑惑將見到死去的親人。春祭作樂以迎親人的亡靈歸來,秋祭則哀傷地送走親人的亡靈。
又如:
君子生則敬養(yǎng),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私也。唯圣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饗者,向也;向之然后能饗焉。是故孝子臨尸而不怍。( 《禮記·祭義》)
這是說:君子在父母生前盡心奉養(yǎng),父母去世了,就誠心祭祀,終生都牢記著不要辱沒父母。君子終生要為父母服喪,指的是每年父母的忌日。忌日里不做別的事,并不是這個日子不吉祥,而是因為這一天對父母的思念到了極點,所以不敢再為自己做私事了。只有圣人才能使上帝來饗用他的祭祀,也只有孝子才能使父母的亡靈來饗用他的祭祀,因為“饗”就有“向”的意義,只有誠心向往,鬼神才會來饗。所以孝子祭祀時立于尸(神位)前,不會有慚愧的神色?!抖Y記·祭義》中還說:
孝子之祭也,盡其愨而愨焉,盡其信而信焉,盡其敬而敬焉,盡其禮而不過失焉。進退必敬,如親聽命,則或使之也。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其進之也,敬以愉;其薦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將受命。已撤而退,敬齊之色不絕于面。
這是說:孝子的祭祀,能盡心于誠篤,因而行動也無不誠篤;能盡心于誠信,因而鬼神如在眼前;能盡心于恭敬,因而舉止也無不恭敬,能盡心于禮儀,因而禮節(jié)沒有過失。一進一退,都顯出恭敬,好像真的在父母跟前,聽命于父母的使喚。
從孝子祭祀的行為中,可以知道他的心情:他站立時,恭敬地彎曲著腰;走上前時,恭敬地面帶喜悅之情;獻上祭品時,恭敬地滿懷希望;退下來立定時,好像還將聽從吩咐去作事似的。直到撤掉祭品退下來時,孝子那恭敬莊重的神色仍然未從臉上消失。
“祭者,所以追養(yǎng)繼孝也?!比寮业男⒌乐匾晢试岷图漓胫Y,目的在于“崇德報功”,紀念祖先、父母,并且強化孝親的意識。這正是曾子所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論語·學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