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祛濕,很多人馬上想起薏米紅豆,可又有一部分人會說自己吃了紅豆薏米祛濕效果不理想,中醫(yī)的一個小配方,祛濕效果好過紅豆薏米!
其實,巧搭配,薏米紅豆不但能祛濕還能健脾。薏米紅豆祛濕的方子來自中醫(yī),但中醫(yī)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較強,而紅豆主要供食用。
中醫(yī)巧搭配,祛濕效果加倍!一起來看看吧!
小配方——蒲公英馬齒莧茶
配方:蒲公英根1g、薏苡仁1.5、赤小豆0.5g、馬齒莧0.3g、芡實0.2g、荷葉0.2g、綠茶0.1g、淡竹葉0.1g、槐花0.1g
用法:以上配制成茶包,每日取一包泡水喝,多次沖泡即可。
方解:
此方最重要的就是蒲公英、薏苡仁、赤小豆、馬齒莧、芡實、荷葉。
蒲公英:歸肝、胃經。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尤其適合濕熱體質,治熱毒、癰腫、瘡瘍,清毒素對痘痘痤瘡也很有效。用來治濕熱之癥最為適宜。
薏苡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濕,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
赤小豆:效果要優(yōu)于紅小豆,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芡實:性平,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常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荷葉: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 可消暑利濕,健脾升陽。
淡竹葉: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清熱除煩,利尿,以滲濕泄熱見長。
體內濕氣重,不妨試試這個小方子哦,簡單方便!
聯(lián)系客服